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至今尚无满意治疗方法。我院1994年2月~1995年6月用人脾免疫核糖核酸治疗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治疗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4~55岁,平均38岁。根据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慢性迁延型肝炎1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15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4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0岁,平均侧岁;其中慢性迁延型肝炎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9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4例。两组病人均有消化道症状,乏力、恶心、呕吐,胃纳减少,并不同程度经常性发热、感冒…  相似文献   

2.
ROC曲线评价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检测了1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水平,并通过临床诊断性能(ROC)曲线评价了这些指标及其组合对慢性肝炎(CPH、CAH)、肝硬化(LC)的诊断价值。结果除PICP外,其余指标均显著上升,且随着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向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及LC的转化,浓度逐渐升高。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PⅢNP及HA对CAH及CPH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Ⅳ·C及LN。但Ⅳ·C在CPH也有显著升高,比其他指标变化早。四个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均无显著差异。应用重叠试验方法,以HA联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HA+LN+PⅢNP组合最有价值,灵敏度65.2%、特异性达95.5%,临床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Ⅳ型胶原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Ⅳ型胶原在各种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人血清Ⅳ型胶原进行了检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患者根据 1995年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选择各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共 91例 ,其中急性肝炎患者18例 (男性 16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 4 2 6岁 ,17~ 6 2岁 ) ,轻度慢性肝炎患者 2 1例 (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4 3 2岁 ,2 1~ 6 0岁 ) ,中度慢性肝炎患者 19例 (男性 17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 39岁 ,2 7~ 6 4岁 ) ,重度慢性肝炎患者15例 (男…  相似文献   

4.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Ⅳ型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确诊仍以肝穿刺活检为主;近来有文献报道IV型胶原测定可灵敏地反映肝硬化程度,且为一种非损伤性诊断途经。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Ⅳ型胶原,以探讨其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对象:本院住院患者142例,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急性肝炎42例,慢迁肝31例,但活肝34例,肝硬化35例;健康献血员64例为对照组。1.2方法:血清IV型胶原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药盒由上海海军医研所提供,正常值为38zz上互五·ssns/ml,实测…  相似文献   

5.
各种肝病和肝癌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血清学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上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的状况,对正常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肝硬化,慢性重症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各50例进行了血清中透明质酸酶(HA),人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定量检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NA),以第二抗体作为分离剂测定血清中纤维化指标的含量,结果:除慢性重症型肝炎患者HPCⅢ稍为降低外,其余HA,HPCⅢ和Ⅳ-C都随着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国产吲哚箐绿(ICG)检测各种肝病患者的15min吲哚箐绿滞留率(R15ICG)用以评定其肝功能情况。方法:分别测定16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924例慢性肝炎,258例代偿期肝硬化,75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R15ICG。结果:以上各型肝病R15ICG分别为8.70±4.66、17.33±7.56、22.02±14.08和36.48±16.25;阳性率分别为29%、74.7%、76.7%和100%。结论:ICG对诊断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具有重要价值,且可以了解肝脏贮备功能,协助临床医师判断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酸碱、电解质、血气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颖才  熊元治  周翠萍 《临床荟萃》2002,17(21):1282-1282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 ,易引起严重的酸碱失衡、血气改变及电解质紊乱 ,常危及生命。为此 ,我们对本地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酸碱、血气、电解质监测和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粗浅认识 ,以供同道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3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其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15~ 6 4岁 ,平均 (47.5 4± 11.91)岁。按《实用内科学》第 9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1] 。经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B超检查 ,其中 17例经CT检查 ,均诊断为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腹水者 2 4例 ,自发性腹膜炎 (SBP) 9例 ,食管静…  相似文献   

8.
血清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在肝硬化测定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冰  陈德珍 《华西医学》1998,13(2):149-150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硬化病人的血清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并与正常对照作比较探讨,PCⅢ,Ⅳ-C怀肝硬化的关系。测定的109例,正常对照38例,肝硬化71例,结果显示:肝硬化病人血清PCⅢ,Ⅳ-C的含量分别为180.13±70.07μg/L及162.5±44.1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21.03μg/L和97.88±17.72μg/L,P值均小于0.01。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1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脂蛋白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及预后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分析如下。l材料和方法1.至病例选择:118例住院肝炎病人(男63例,女55例)平均年龄35岁;急性肝炎69例(甲肝13例,乙肝41例,非甲非乙型肝炎12例,甲乙混合感染3例),其中急性期40例,恢复期29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6例,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8例,肝硬化12例(代偿期7例、失代偿期5例),重症乙型肝炎3例。诊断符合卫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上海会议标准,所有病人均未合并糖尿病、肾病及冠心病。3O例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男18例,女12例)平…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4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放免法测定血清T3、T4值,提示与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轻重有一定关系,对判定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2例患者均系本院1994年10月~1995年10月住院患者,临床分型参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其中急性肝炎(AH)42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2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38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HLC)24例;慢性重症肝炎(FH)12例。其中男110例,女32例,年龄17~60岁。全部病例均无甲状腺病变。对照组选择正常健康人共明例。血清T3、T4检测采用放…  相似文献   

11.
用ELASA法测定78例乙型肝炎、40例肝硬化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发现重症肝炎(1276±433μg/ml),慢性乙型肝炎组(765±523μg/ml),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513±133μg/ml)及肝经组(734±254μg/ml)的SIL-2R显著高于同时测定的40例正常对照组(365±112μg/ml),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急性肝炎组P值小于0.01外,其余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血清中Ⅳ型胶原(C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CⅣ多克隆抗体包被板条,Eu3 标记CⅣ单抗,发光增强系统为以β-二酮体为主的增强液。建立CⅣ的夹心TrFIA测定法,并检测127例肝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CⅣ含量。结果CⅣ夹心TrFIA法的灵敏度12.8μg/L;批内和批间平均CV分别为4.54%和8.06%;平均回收率为98.6%。3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CⅣ含量为(46.06±22.21)μg/L,急性肝炎患者为(47.25±22.58)μg/L,慢性轻度肝炎患者为(129.01±53.68)μg/L,慢性中度肝炎患者为(277.90±92.36)μg/L,慢性重度肝炎患者为(413.90±162.24)μg/L,肝硬化患者为(568.60±210.40)μg/L。除急性肝炎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的测定CⅣ的夹心TrFIA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冯伯荣  郑志昂 《临床荟萃》1996,11(4):186-187
糖抗原CA-50是一种癌症相关抗原。为研究肝病与CA-50的关系,我们对89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CA-50的检测,现将结果总结于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皆符合1990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31例,年龄33.1±13.7岁(2~70岁)。89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6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1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9例,急性重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肝炎后肝硬化13例,正常对照组50名来自健康人群的普查,其中男性33名,女性17名,平均年龄36.5岁。 1.2 方法 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提供的CA-50放射免疫测定药盒,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每次检测均有弱阳性、强阳性质控。批间变异系数<10%,批内变异系数<5%。  相似文献   

14.
血清Ⅰ,Ⅲ,Ⅳ型胶原含量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肝病患者血清Ⅰ、Ⅲ、Ⅳ型胶原的检测,并对其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及病理改变进行了分析,探讨血清胶原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寻找能早期反映肝纤维化的敏感性血清学指标。1对象和方法肝病患者240例,其中男160例,女80例,平均年龄36.5岁。包括急性肝炎(AH)70例,慢迁肝(CPH)60例,慢活肝(CAH)80例,肝炎后肝硬化(LC)30例,全部病例均按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健康人39例,均为健康献血员,其中男29例,女10例,平均…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肝素-Ca~(2+)法对97名正常人、215例肝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作了测定。其结果为,正常人61.89±10.74ng/dl、急性肝炎急性期患者27.94±6.18ms/dl、急性肝炎恢复期患者39.47±7.21mg/dl、慢性非活动性肝炎50.28±13.10mg/dl、慢性活动性肝炎41.73±12.53mg/dl、肝硬化代偿期45.04±11.49mg/dl、肝硬化失代偿期28.11±10.27mg/dl、肝癌23.89±11.34mg/dl。各实验组均显示低值,与正常组之间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慢性肝脏疾患时,HDL-ch值在25mg/dl以下者的预后均不良(在24例HDL-ch值低  相似文献   

16.
透明质酸(HA)是一种氨基多糖,主要在肝内代谢.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在肝硬化时,血清HA值明显升高.本文应用RIA测定29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HA值,现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正常对照组:健康献血员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9~50岁,平均31.5岁.(2)慢性肝炎组:296例,其中男195例,女101例.年龄15~65岁,平均37.6岁,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分型,其中慢性迁延型肝炎(CPH)95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1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HLC)82例.  相似文献   

17.
各种肝病(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中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与HBV—DNA的关系已有报道,但就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中,这方面的报道少见。作者对118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进行HBVM和HBV—DNA检测的比较,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慢肝诊断标准依据(199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18例慢肝患者血清来自本院专科门诊病例,男79例,年龄5~64岁,平均26.3±13.1岁;女39例,年龄7~68岁,平均27.5±11.2岁。1.2仪器和试剂:美国PE—9600型基因扩增仪;上海FS—31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产放免试剂盒检测血清Ⅳ型胶原(CⅣ),其结果(x±s)μg/L:30例正常对照组CⅣ浓度为38.2±11.8,慢性肝炎组(n=87),为104.7±68.1,肝硬化组(n=35)为117.1±35.7,后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n=34)为50.4±36.2(P>0.05)。87例慢性肝炎组和35例肝硬化组同时作了透明质酸(HA)、N型前胶原(PCN)平行试验,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N阳性率分别为92O%,94.3%;HA阳性等66.7%,94.3%;PC且阳性率为78.2%,80%,结果显示CIV增高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且与纤维化活动程度相一致江W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上优于*C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水平,探讨血清TIMP-1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免及放免法检测4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IMP-1、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氮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水平。所有患者同时行肝脏穿刺活检,将五项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S)及炎症分级(G)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血清TIMP-1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截断值。结果:血清TIMP—1在肝纤维化早期即明显升高,各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与S、G及其他四项血清学指标正相关,与S相关性最强。血清TIMP-1以258.28μg/L为截断值,诊断肝纤维化(S≥2)的灵敏度为0.966,特异度为0.909;以389.30μg/L为截断值,诊断早期肝硬化(S=4)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82。结论:血清TIMP-1能明确区分肝纤维化不同时期,可作为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亮氨酸氨基肽酶在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活性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AP的活性,选择110例健康献血员做对照,对118例HBV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LA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HBV慢性肝病组中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LAP活性升高最明显,与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LAP活性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S)。结论LAP活性在HBV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但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最高,此可作为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的一项初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