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对骨髓穿刺干抽病例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塑料包埋制片技术对 37例骨髓穿刺干抽病例的骨髓活检标本进行检查 .[结果 ]在 6 4 8例骨髓穿刺检查患者中发生骨髓穿刺干抽的患者为 37例 (5 5 % ) ,其中干抽现象发生较多的血液病是骨髓转移癌 (3/ 10 )、骨髓纤维化 (7/ 2 7)、多发性骨髓瘤 (3/ 16 )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8/ 4 4 ) .[结论 ]骨髓活检对骨髓穿刺干抽病例有诊断意义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二重检查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11例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与涂片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骨髓活检取材成功率高,失败率仅占3.39%,而穿刺失败率为11.72%。②骨髓活检对诊断再障、贫血、淋巴瘤、骨纤、转移瘤、MDS、骨髓增殖性疾病等的阳性率较穿刺高,P均<0.01。结论骨髓活检能较完整地提供骨髓组织结构,对正确判定骨髓增生度有一定优越性。骨髓塑料包埋切片与涂片检查起互补作用,诊断血液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病骨髓液涂片与骨髓活检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各自独立应用和两者联合应用于临床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从1989年2月至2008年12月所做的骨髓穿刺液涂片和骨髓活检结果,共计3658例,并回顾性地将涂片与活检两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58例中,骨髓穿刺液涂片不能诊断168例,占总例数4.59%,其中骨髓干抽69例,占总例数1.89%,骨髓穿刺稀释99例,占总例数2.71%;骨髓活检不能诊断的46例,占总例数1.26%;骨髓液涂片与骨髓活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确诊3444例,占总例数94.15%。骨髓穿刺液涂片诊断率和骨髓活检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依据骨髓液涂片或骨髓活检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易漏诊或误诊,只有将骨髓穿刺液涂片检查,密切结合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为正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三系细胞(一系或二系)增多或减少,白细胞分类异常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近3年收治的60例外周血三系细胞(一系或二系)增多或减少,白细胞分类异常患者进行反复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结合临床及其他的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外周血化验三系减少患者25例,二系减少12例,血少板减少3例,贫血6例,粒细胞减少2例,血少板增多4例,白细胞增多8例(包括白细胞分类异常,其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80%3例),均作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活检病理检查,部分结合染色体、单克隆抗体、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造血系统疾病51例,非造血系统疾病9例,骨髓穿刺涂片诊断符合率70%,骨髓活检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84%.结论:外周血细胞异常改变应结合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以下简称骨髓涂片)是诊断血液病的基本检查方法之一,它能细致地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分类,但无法深入了解骨髓组织结构的变化和造血细胞的密度及分布,即骨髓的全貌。因此,近年来有人主张骨髓涂片检查与骨髓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骨髓活检)配合应用,并提出多部位穿刺取材的方法,以提高对血液病诊断的正确率,我院1987年10月至1991年12月同步作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100例,现将有关资料作一分析,探讨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同步应用对血液病的诊断价值。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3~  相似文献   

6.
李莹  刘芯  张还珠 《广西医学》2014,(7):1003-1004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病理证实未经治疗NHL患者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及PET-CT检查的资料。结果 55例患者中,经骨髓活检证实骨髓浸润16例(29.0%),骨髓涂片证实骨髓浸润8例(14.5%),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P〈0.05);PET-CT检查20例(36.4%),判定骨髓浸润6例(30.0%),但仅1例骨髓活检证实为骨髓浸润。结论骨髓穿刺、骨髓活检、PET-CT三种方法诊断骨髓浸润均有价值,但PET-CT仍不能替代骨髓活检在诊断NHL骨髓浸润中的地位。推荐联合应用PET-CT、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提高骨髓浸润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骨髓活检的开展日渐广泛,已普及到部分县级医院。一方面是由于骨髓针刺活检技术简单,对病人无大的损伤,同时还可获取骨髓穿刺涂片标本;另一方面是其诊断价值与骨髓涂片有互补性。活检标本取材较穿刺为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是穿刺涂片所不能比拟的。 1 骨髓活检的适应证 1.1 骨髓穿刺干抽干抽的原因各不相同,除了骨髓纤维化外,骨髓细胞尤其是白血病细胞过度密集和骨髓坏死也可取材不满意,骨髓活检则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吴光启  刘红  陈素梅  白莲  戚玉杨 《吉林医学》2012,33(21):4628-4629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联合活检病理切片在全血细胞减少性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筛选同时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的全血细胞减少性血液疾病患者3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髓活检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AL)、骨髓纤维化(MF)、巨幼细胞贫血(MgA)、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转移癌(BCBM)等方面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在增生性贫血方面,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优于骨髓活检。结论: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病理切片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髓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的价值更优于涂片,两者联合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正> 自1989年我院开展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初步体会骨髓活检切片对判断造血细胞质与量的异常较骨髓穿刺涂片为佳,现将近两年运用骨髓活检对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简称MDS)12例诊断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髓穿刺涂片与活组织检查,一般采用两步法:即用骨髓穿刺针先穿刺抽取骨髓液涂片,再用骨髓活检针穿刺钻取骨髓组织。以上方法,一是繁琐,二是增加穿刺部位的组织损伤。我院近4年来改良为同步应用骨髓穿刺涂片与活组织检查110例,获得满意效果,简介如下。凡经血常规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而拟诊为各类血液病及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为检查对象。但血友病为严格的禁忌症。穿刺部位常规准备,右手持骨髓活检针,进针达骨髓腔,拔出针芯,抽取骨髓液0.2ml涂片。接上接柱,插入针芯,顺时针方向进针至一定深度,再转动数下使骨髓组织扭断,退针至体外,取出活检的骨髓组织常规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MDS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32例MDS病人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穿刺涂片。粒系、巨系病态造血检出率活检切片高于穿刺涂片,红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穿刺涂片高于活检切片。网状纤维增生的观察活检切片优于穿刺涂片。结论活检切片和穿刺涂片同步观察比常规穿刺涂片形态学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全血细胞减少临床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转移癌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多发性骨髓瘤(MM)等疾病,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及骨髓活检是及早明确诊断的必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但前者不能反映骨髓造血的全貌,因此,我们从2005年起对2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开展了骨髓活检术,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取得病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远处转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为进一步确定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骨髓检查的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诊断明确且临床资料完整的91例RB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91例进行骨髓常规检查,70例患儿同时进行了骨髓活检。其中,男性48例(52.7%),女性43例(47.3%),患儿年龄2~76个月,平均年龄25.1个月(双眼16.3个月,单眼29.0个月)。在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91例患儿中,16例做单部位骨髓穿刺,余75例患儿均做胸骨和右髂后上棘两部位穿刺。仅8例患儿骨髓涂片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仅1例眼外期患儿经骨髓活检证实骨髓转移,余7例患儿骨髓活检阴性。8例骨髓幼稚细胞比例≥5%的患儿随访至2016年4月25日,随访时间29~54个月,存活6例,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 眼内期D和E期RB早期骨髓转移发生率极低,骨髓检查可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当临床分期不明确,可疑眼外期RB或眼内期RB存在影像学检查高危因素时,应完善骨髓常规和骨髓活检以协助诊断,另外,RB患儿发病时年龄小,骨髓增生活跃,骨髓结果受影响较多,故不能作为确诊检查,需行骨髓活检进一步明确幼稚细胞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骨髓活检     
1.骨髓活检的适应症在干抽时,必须作骨髓活检。在任何需作骨髓穿刺检查的病例,都可以作骨髓活检。骨髓活检不单可以协同涂片作出诊断,在下列疾病中还可以提供一些信息,供临床治疗时的参考: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涂片可能受外周血稀释的影响,活检组织切片中估计造血成分的数量较为正确,有些情况,造血成分在骨髓中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5.
骨髓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中的诊断价值(附50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骨髓穿刺与骨髓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常见病因.方法 选常规骨髓穿刺部位,用骨髓穿刺针先抽吸骨髓液行涂片,在隔2mm远处用骨髓活检针进针取骨髓组织活检;对比分析50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涂片与组织切片的结果.结果 500例患者通过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组织综合分析可确定病因...  相似文献   

16.
彭贤贵  陈幸华  孔佩艳  刘红  张曦  高蕾  刘思恒  王平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7,36(17):1718-1719,1727
目的 研究骨髓切片组织病理检查对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骨髓活组织病理学、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结果 300例血液病患者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与骨髓活检结果完全吻合者215例(占71.67%),骨髓形态学不能肯定诊断而经骨髓活检结果确诊的病例30例(占10%),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与骨髓活检结果不相吻合的有55例(占18.33%).结论 骨髓活检病理诊断是对骨髓形态学检查的补充和修正,二者合用能提高血液病诊断的正确率.在MDS、AA、MF的诊断上,骨髓活检病理检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转移性肿瘤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否合并骨髓纤维化的诊断也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对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而不能确诊的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而致诊断困难的病例,在同一部位换方向行骨髓活检,取材行塑料包埋法,改良的Giemsa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镜下观察诊断。结果:在161例行骨髓穿刺的病例中涂片确诊率为92%。发现干抽及混血病例13例,占8%。对此13例行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使其中12例得以确诊,使合并确诊率达到99%(160/161)。并查明了骨穿失败的病理学原因。结论: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能克服骨髓穿刺干抽及混血的缺陷,二者相结合提高了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104例患者在同一部位同时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切片检查。结果表明,活检切片和穿刺涂片诊断一致者达72.1%,不一致27.9%;骨髓穿刺涂片确诊率88.5%,活检切片确诊率81.7%,二项联合应用确诊率99%。二项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血液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多种血液病的诊断,骨髓检查虽具有诊断意义,但由于血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有时仅依据骨髓检查不能作出明确诊断,需要反复检查多次方能确诊。对于骨髓纤维化的病人更是如此,常因骨质坚硬使骨髓穿刺发生困难,不  相似文献   

20.
骨髓瘤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网状细胞,系骨髓内浆细胞肿瘤性增殖所致,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骨髓瘤临床表现和X线、CT检查资料,重点探讨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