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性骨折患者,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一般为直接暴力导致着力部位的颅骨骨折,骨折线累及脑膜血管沟、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静脉窦和板障静脉而引起急性硬膜外血肿[1].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占颅内血肿的25%~30%,仅次于硬膜下血肿,因直接暴力造成颅骨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静脉窦、脑膜中静脉和板障静脉出血流入硬膜外腔隙[1]。回顾性分析2005‐10—2013‐10我院收治的137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 13 4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例的诊治经验。结果 单纯性急性硬膜外血肿预后佳 ,需特别注意迟发 (复发 )性血肿并及时诊治。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 ,CT追踪是诊治急性硬膜外血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通过脑膜中动脉(MMA)栓塞的方法治疗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ATEDH)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2月收治的3例MMA栓塞治疗ATEDH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超早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可以有效止血,消除血肿进展风险。结论 选择性MMA栓塞术超早期治疗ATEDH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接受创伤更大的外科手术治疗,降低患者花费,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幕上小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幕上硬膜外血肿为颅脑创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多由脑膜中动脉、脑膜中静脉、硬脑膜静脉窦或板障静脉等损伤所致,绝大多数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血肿较大,一般需行手术治疗;血肿较小一般行保守治疗,其中部分血肿再次增大须改行手术治疗。笔依据献将幕上血肿≤15mL称为小硬膜外血肿,现将1998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60例幕上小硬膜外血肿患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细孔钻颅尿激酶溶解引流硬脑膜外血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1例,男28例,女3例,年龄在7~54岁。急性硬膜外血肿9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21例,慢性硬膜外血肿1例。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明确为硬膜外血肿。1例慢性硬膜外血肿及7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还行MR检查确诊。除1例慢性硬膜外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点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婴幼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点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术后效果均良好,术后12 h头颅CT检查示颅内结构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明显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多点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婴幼儿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效果较好,创伤较小,无明显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硬膜外血肿术后再次发生邻近部位血肿的原因、诊断、治疗时间窗、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本科 2 0 0 1 0 3~2 0 0 4 0 5收治的 3 5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生邻区迟发性血肿的诊断治疗过程。结果 死亡 3例 ,治愈 3 2例。结论  (1)硬膜外血肿术前头颅X片对术前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 )在骨折线延伸出术野 ,且悬吊硬膜时骨折线渗血较多的病例不要盲目满足术野的处理 ;(3 )此类病人微创血肿引流可能效果要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9.
硬脑膜外血肿的CT特点与治疗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CT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179例。结果非手术治疗88例,手术治疗91例,临床结果按GOS分级,良好162例,中残8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应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程、CT特点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液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例小儿急性液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单纯性硬膜外血肿11例(3例血肿骑跨幕上幕下),占73.33%;合并脑挫裂伤4例,占26.67%。5例行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2例行标准骨瓣开颅,8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均证实有颅骨骨折,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 结论小儿急性液性硬膜外血肿病情隐蔽,早期诊断、及时发现是关键,单纯性液性硬膜外血肿行颅骨钻孔引流,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颅脑创伤急性期双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影像特点,以探讨其形成机制.并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4例(男性11例,女性3例)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急性双侧硬膜外血肿常见的有3种情况:中线部位跨矢状窦血肿(5例),双侧对冲部位血肿(6例)以及一侧硬膜外血肿术后对侧迟发血肿(3例),均于伤后48h内诊断。患者入院时GCS13~15分8例,9~12分1例.≤8分5例。手术治疗9例,其中一次手术7例,二次手术2例;保守治疗5例。除2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外,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头颅平片对预测急性双侧硬膜外血肿有重要意义,动态CT扫描是及时发现血肿并观察其变化的重要手段:双侧硬膜外血肿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者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134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例的诊治经验。结果 单纯性急性硬膜外血肿预后佳,需特别注意迟发(复发)性血肿并及时诊治。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CT追踪是诊治急性硬膜外血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像学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伴有"漩涡征",将其资料与同期不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漩涡征组与非漩涡征组病人在硬膜外血肿体积≥30 ml、中线移位≥5 mm、入院GCS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和预后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才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婴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及手术特点、预后.方法 对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5例婴儿急性单纯硬膜外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例病人均存活,13 例恢复良好,2 例手术后出现损伤侧脑梗塞.结论 婴儿硬膜外血肿病情变化快,表现不典型,容易出现缺血性改变,手术中需要注意避免失血并有效控制血容量.  相似文献   

15.
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例报道很少。一旦发生,如果没有及时诊断、治疗,会出现致命的后果。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有报道。认为: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发生与消耗性凝血病、抗凝治疗、肿瘤、感染、怀孕和血管畸形有关。但是没有确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单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1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中,发生术中大出血17例,发生率为14.7%(17/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跨窦、血肿波及颞底、血肿量大是急性硬膜外血肿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肿量预测术中大出血的最佳界值是75 ml,曲线下面积为0.863(95% CI 0.761~0.996;P<0.001),敏感性为0.824,特异性为0.816。结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前评估时,血肿跨窦、血肿波及颞底及血肿量>75 ml的病人术中大出血风险明显增加。术前综合评估时,应制定相应措施以减少此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2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4例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过程。血肿跨矢状窦19例,跨横窦5例,均伴有窦上颅骨骨折。急性型9例,亚急性型13例,慢性型2例,均经CT诊断。保守治疗2例,开颅血肿清除22例。结果 获完全恢复19例,轻瘫、生活尚能自理者2例,完全性偏瘫(重残)2例,死亡1例(该例同时合并有脑挫伤、出血性休克),无植物生存。结论 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只要重视跨窦颅骨骨折或骨折线向窦延伸这一线索,尽早进行影像诊断,及时予以血肿清除和有效止血,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8年3月间收治的92例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肿清除加去骨辨减压术治疗18例,骨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2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13例。结果临床结果按GOS分级,良好84例,中残6例,死亡2例。结论遵守医疗技术操作原则,重视临床观察,动态头部CT扫描,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等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一种临床常见颅脑损伤,多见于一侧颞部,若血肿量较小且无神经系统压迫症状,采用保守治疗多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有些患伤后早期影像学检查提示血肿量也较小,且患意识清醒,但是伤后不久硬膜外血肿量可迅速增大,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出现脑疝及昏迷,若发现较晚或  相似文献   

20.
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我院收治的20例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死亡率与同期不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加例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中,治愈8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7例(35.0%。7/20)。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不伴有“漩涡征”者(P〈0.01)。结论对于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引起足够重视,早期诊断,及时积极手术治疗,才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