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候丽  许亚梅  王荣华  张荻 《中医学报》2011,26(5):522-525
目的:探讨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关键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机制、辩证立法与方药.方法:通过对回顾性临床研究中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象情况的对比分析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探讨中医药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中医病机关键以及中医药治疗的辨证立法与方药.结果:化疗是肿瘤患者发生贫血的重要原因,91%的患者因贫血影响生活质量.目前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贫血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缺铁性贫血是补充铁剂和去除病因为主。  相似文献   

3.
如果血红蛋白小于100g/L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病理性贫血,而病理性贫血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其次为叶酸缺乏性贫血,其他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较少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贫血分类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进行分类并治疗.结论 目前建议所有妊娠妇女在孕18~20周左右都应该开始补充铁剂,剂量为铁剂30~60mg,从小剂量起,逐步增加铁剂剂量,与饮食同时服用铁剂可以减轻消化道反应,使患者可以坚持服用.建议对所有的孕妇,尤其是对于有叶酸缺乏高危因素(慢性疾病、慢性溶血性贫血、连续妊娠、青少年妊娠和多胎妊娠等)的患者,应该常规补充叶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过去我们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治疗仅注意给予铁剂和(或)叶酸及维生素B12等制剂,其结果 收效甚微,后来在给予铁剂和(或)叶酸及维生素B12基础上,合并应用EPO治疗贫血,可明显纠正贫血,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血液发生生理性稀释,故妊娠期贫血的诊断标准与非妊娠期不同.以血红蛋白<10g/dl或红细胞压积<30%为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闫文  朱一宁 《中外医疗》2014,(17):108-109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临床外科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该院外科治疗的34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外科术前接受规范体格检查、调节凝血机制和肝功能、平衡营养供给,视病情实际和身体状况予以相应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例;全胃切除术7例,其中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共4例;近端胃次全切除10例,其中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者5例;远端D2式胃癌根治术患者共12例,其中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者6例。12例术中有腹水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腹水量增加;4例早期肝昏迷;4例创面渗血;2例左膈下脓肿;3例切口感染,所有并发症均及时发现并得到控制。随访期间上消化道出血3例(8.8%),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24/34),41.2%(14/34)。结论结合病情实际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方式,并结合手术情况和患者病情予以围术期护理,是提升胃癌合并肝硬化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表明,中医药在抑制胃癌的发展、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胃癌的中医药实验研究显示,单味中药及中成药在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方面,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且中药具有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药物机制.  相似文献   

8.
胃癌及大肠癌并发贫血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及大肠癌有时并发进行性贫血。进行性贫血可为胃癌及大肠癌的临床首发症状,如忽视其在胃癌及大肠癌中的诊治地位,可造成误诊、漏诊及延误治疗。我院1992-1999年收治胃癌及大肠癌557例,其中并发贫血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质、生物因素、放射线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脂肪化、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继发贫血较为常见 ,早期一般无症状 ,有的以贫血为首发症状。我院 1996年~ 2 0 0 1年间经胃镜检查确诊 16 9例胃癌 ,其中继发贫血 10 8例 ,现就胃癌继发贫血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6年~ 2 0 0 1年间经胃镜检查确诊16 9例胃癌中 ,继发贫血 10 8例 ,占 6 3.9% ,其中贲门癌 4 6例 ,胃窦小弯 4 8例 ,胃体小弯 11例 ,皮革胃 3例。男 76例 ,女 32例 ,男女之比为 3∶1。年龄 16~ 82岁 ,平均年龄 5 9.3岁 ,5 0岁以上占 88%。1.2 症状与病程 吞咽困难 4 0例 ,上腹胀痛 4 7例 ,上腹胀痛伴呕血 8例 ,黑便 13例。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线应用表柔比星、奥沙利铂联合卡陪他滨方案(EOX方案)的晚期胃癌患者其肿瘤相关性贫血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3年本院应用EOX方案的晚期胃癌患者58例,根据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A1,Hb<120 g/L)和非贫血组(A0,Hb>120 g/L),分析两组预后的差异。结果贫血组无疾病进展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略短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个月vs 7.2个月,P=0.032;13.6个月vs 17.1个月,P=0.02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贫血组较贫血组进展风险降低25%(HR=0.75,95%CI:0.413~0.914,P=0.018);死亡风险降低26%(HR=0.74,95%CI:0.452~0.921,P=0.032)。结论出现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略短于非贫血组患者,贫血是胃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纠正贫血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theirattention on the issue of the histopathology changeof 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 ( PLGC)since WHO specialist conference gave the histologydefinition of PLGC in 1980. The pattern of chronicsuperficial gastritis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 plasia of gastric mucosa→dysplasia→gastric canc er,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majority of scholars athome and abroa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a grea…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生存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晚期胃癌生存率低,中医药治疗胃癌有抑瘤、延长带瘤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共95例患者入组,分为综合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综合组为上海龙华医院肿瘤一科住院晚期胃癌患者,按上海龙华医院肿瘤一科胃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进行中药结合化疗的治疗,同期收集的上海仁济医院和瑞金医院单纯化疗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服用中药。 主要结局指标:随访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观察综合组生活质量,包括Karnofsky评分、体质量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Cor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EORTC QLQ-C30)评分,并计算有效率,观察化疗毒副反应。 结果:综合组预计中位生存时间为16.12个月,长于对照组的9.64个月(P<0.05)。综合组QLQ-C30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功能子量表和症状子量表评分均下降,总健康状况子量表分数上升,表明生活质量有改善。治疗后体质量较治疗前有所增长(P=0.037),而Karnofsky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综合组所有患者均为可评价病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34例,疾病进展11例,部分缓解率为6.25%(3/48),疾病控制率为77.08%(37/48)。未见因严重化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也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能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肿瘤患者中,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诊断、干预PLGC,可降低胃癌发生发展风险。PLGC的治疗,西医目前以抗幽门螺杆菌(Hp)、补充维生素、叶酸、非甾体类药物为主,同时密切随访,其疗效尚有争议。中医药治疗PLGC独具特色,且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其疗效可靠,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综述PLGC的常见信号通路及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况.方法 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中医治疗”或“中药治疗”或“中医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检索表达式,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9年1月-2009年12月国内中文医学期刊载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论文分析:载文量311篇,涉及124种期刊,年均10.37篇.论文作者分属252个单位.结论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具有广泛性与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消极的治疗态度可能导致肿瘤的进展及复发,对疾病治疗、预后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均产生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善情绪状态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对于该领域的治疗,中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抑郁症状及整体生活状况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文章就近5年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治疗研究,分别从中药、针刺及中医联合疗法方面的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胃癌术后患者行中药联合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2002年1月~2012年11月公开发表的所有胃癌术后行中药联合化疗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依照入选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药联合化疗组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中药联合化疗组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患者行中药联合化疗能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阿胶浆治疗癌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常规治疗)及治疗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复方阿胶浆),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外周血象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水平均较前升高;②其中在化疗患者中,第3,4周RBC,HGB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非化疗患者中,治疗组第3,4周RBC,HG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第4周RBC,HG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第3,4周RBC,HGB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阿胶浆对化疗患者血象有保护作用,可恢复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常规临床辨证方法,进行大样本量临床调查,总结胃癌中医证候的主次构成。方法:以前期课题组研究得出的6种证型分类为依据,由两名主治医师同时床边分别辨证,保证辨证的无偏倚性,多中心运用临床辨证调查表(由流行病学专家指导设计完成)进行调查,详细记录,以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管理,对症状体征进行赋值后统计计算。结果:肝胃不和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胀痛、弦脉、嗳气、疼痛与情绪有关、心烦易怒、泛酸、呃逆、饱胀感或稍食即胀、头晕、细脉、腹部胀大、进食梗阻感、疼痛不固定、涩脉;胃热伤阴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舌色红绛、苔少甚则舌面光、灼痛、数脉、肛门灼热、口干、裂纹舌、细脉、午后潮热、呕吐、盗汗;脾胃虚寒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舌苔嫩、进食梗阻感、迟脉、缓脉、促脉、情绪如常、腹痛、腹泻、四末不温、下肢浮肿、畏寒怕冷、面色(?)白、头晕、消瘦、嗳气、沉默寡言、恶心、涩脉、泛酸、饱胀或稍食即胀、呕吐、便秘;瘀毒内阻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涩脉、刺痛、舌下脉络迂曲、舌色青紫或紫暗、疼痛固定、黑便或便色为暗红色、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面色晦暗、口干不欲饮、疼痛、弦脉、舌苔白、恶心、舌苔薄、绞痛、嗳气、头晕、泛酸、口苦、缓脉、促脉、细脉、腹痛喜按;痰湿凝结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滑脉、舌苔腻、舌苔厚、口干不欲饮、呕吐胆汁、恶心、口苦、饱胀感或稍食即胀、绞痛、嗳气;气血双亏型证候构成由主至次依次为:腹痛喜按、地图舌、细脉、乏力、面色萎黄、头晕、自汗、裂纹舌、上腹部不适、盗汗、消瘦、畏寒怕冷、便秘、恶心、舌神枯。结论:所得出的胃癌证候较为贴合临床实际,本课题组认为可以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其中医病因病机和手术后化疗的病理特点,可分为脾胃亏虚、肾精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4个主要证型,给予健脾益胃、滋补肾阴、疏肝和胃、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同时应注重兼证和病证结合的治疗.对临床症状不典型,无证可辨者,应在辨病的指导下,结合患者体质及病机特点,对机体进行整体调理,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