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住院患者病死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和总结1992年至1999年间的住院患者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情况及248例死亡病例的死亡时间和原因,并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结果:8年中,老年糖尿病病患者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1992-1995年为59.93%,1996-1999年为67.63%,P<0.001),老年糖尿病死亡病例占有所有糖尿病死亡病例的85.8%,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7.8%)明显高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2.3%,P<0.001),并随年龄增加而显著上升(60-69岁组4.72%,70-79岁组11.34%,80岁以上组23.60%,P<0.001),男性病死率(9.61%)显著高于女性(5.82%,P<0.001),老年糖尿中层得前5位死因顺序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胖发肿瘤,糖尿病肾病,感染,死于心,脑,肾疾病的病例中,76.6%伴高血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心,脑,肾并发症是其最重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高血糖的早期控制血压,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附尸检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并发症、合并症及主要致死原因。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死亡并进行尸检的老年T2DM患者72例的临床及尸检资料进行分析:(1)评估我院近年来住院死亡并进行尸检的T2DM的主要死亡原因,主要并发症与伴发病;(2)进入老年期后T2DM的发生率;(3)了解老年T2DM代谢控制情况。结果(1)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占所有死亡病例的76.4%,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占2.8%;(2)入院时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代谢指标控制未能达标;(3)进入老年阶段后新诊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病人的50%。结论老年新诊糖尿病占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原因所占比例较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疾病是老年T2DM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中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病死率以及死亡原因。方法汇总分析199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所有科室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计算每年住院患者T2DM的患病率、病死率及所有死亡患者中T2DM患者的构成比等;计算20年问T2DM患者各种死亡原因的构成比;通过logistic回归及年龄、性别分层方法分析T2DM对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1993年至今,我院住院患有T2DM的患者共47443例,T2DM患者的比例由4.55%(609/13395)逐年上升至11.97%(11778/98402),全院死亡患者中T2DM患者的构成比由9.64%(32/332)逐年升至25.47%(149/585),T2DM患者病死率由5.25%(32/609)逐年下降到1.27%(149/11778)。我院所有科室T2DM患者死亡原因前五位分别是恶性肿瘤(32.02%)、呼吸系统疾病(17.13%),缺血性心脏病(15.22%)、脑血管疾病(9.75%)和器质性心脏病(5.40%),非T2DM患者的死亡原因前五位是恶性肿瘤(48.07%)、呼吸系统疾病(13.61%)、脑血管疾病(5.63%)、缺血性心脏病(5.57%)和器质性心脏病(4.70%)。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合并与不合并T2DM的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风险比分别是2.03(95%CI1.871—2.202)、1.303(1.206—1.409)和1.205(1.094—1.327)。结论(1)我院住院患者T2DM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住院期间死亡患者中T2DM患者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但病死率逐渐下降。(2)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合并T2DM的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病死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显像仪对4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79例老年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伴DM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观察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及血脂、血凝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63.3%)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22.9%,P<0.01),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组中,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脑梗死发生率(66.7%)较颈动脉正常组(25.0%)增高(P<0.05),与斑块组(36.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中内膜增(66.7%)及斑块组(46.4%)脑梗死发生率均较颈动脉正常组(0.0%)高(P<0.05)。老年高血压组及老年高血压伴DM组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I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应积极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英国糖尿病(DM)前瞻性研究(UKPDS)及随后的研究发现.DM患者发生心肌梗死与有心肌梗死病史的非DM患者再梗死的机会相当,是冠心病的等危症。DM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强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随访20年发现,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间歇跛行、脑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非DM者。DM血管病变致心血管病及卒中是其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65%~80%.比非DM者高2~4倍;致心力衰竭(心衰)在男性增加2倍、女性增加5倍^[1]。近年,2型DM已成为我国常见病,且发病率增长迅速,据估计,到2025年我国DM患者将从目前约2千万人猛增到超过4千万人。可见,对2型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并死亡的1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我院糖尿病患者死亡病例中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34.83%),脑血管疾病(28.65%),感染性疾病(11.23%),肾功能不全(9.55%),恶性肿瘤(8.4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61%)。死亡病例病程主要集中在10年以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性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因此,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心血管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以预设表格方式对解放军总医院1995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老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8年间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3.2%)是老年非糖尿病患者(1.4%)的2.3倍.(2)糖尿病组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构成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病程对心血管死亡构成比的影响不显著.(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合并血脂紊乱者均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构成比;如同时合并高血压和血脂紊乱,与无此三种疾病者比较心血管疾病死亡构成比将增加3倍.结论高血压、血脂紊乱是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以明确糖尿病(DM)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选择全国31省市自治区首府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回顾性收集所有1991—2005年住院患者中伴有DM的死亡患者病历,根据ICD-10确定根本死因。结果共有15个省市2895个病例。T1DM患者根本死亡原因的前五位为DM、心血管疾病(CVD)、呼吸系统疾病(RSD)、消化系统疾病(DSD)和意外事故;T2DM根本死亡原因的前七位分别为CVD、脑血管疾病(BVD)、肿瘤、DM、RSD、DSD和意外事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DM为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DM)和高血压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合并存在将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DM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3倍。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下称《指南》)中指出,我国高血压在DM人群中的患病率大约是40%~55%。而在高血压人群中,DM的患病率是正常血压人群的2,5倍。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以上的死亡率均由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所致,而T2DM患者75%以上的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都与合并高血压密切相关。T1DM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T2DM有明显差别,高血压发生于疾病诊断后多年,可能继发于糖尿病肾病(DN)。DM患者的降压药物选择是否合理不仅以血压下降水平为标准,还要兼顾合并症治疗、功能受损器官的保护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以明确糖尿病(DM)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选择全国31省市自治区首府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回顾性收集所有1991—2005年住院患者中伴有DM的死亡患者病历,根据ICD-10确定根本死因。结果共有15个省市2895个病例。T1DM患者根本死亡原因的前五位为DM、心血管疾病(CVD)、呼吸系统疾病(RSD)、消化系统疾病(DSD)和意外事故;T2DM根本死亡原因的前七位分别为CVD、脑血管疾病(BVD)、肿瘤、DM、RSD、DSD和意外事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DM为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长海医院住院去世的上海军队离休干部的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85年3月至2013年1月上海军队干休所死亡离休干部172例及其死亡登记表,分析死因顺位及死因构成比。结果1985年1月~2013年1月,该队列人群前5位死因构成比分别为:肿瘤(41.9%),神经系统疾病(16.9%),循环系统疾病(15.7%),呼吸系统疾病(10.5%)和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7.6%)。前5位死亡病种分类构成比分别为:肿瘤(42.4%),冠心病(1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7%),脑梗死(8.1%)和2型糖尿病(7.6%)。肿瘤死亡顺位及构成比前8位分别为:肺癌(35.6%),胰腺癌(9.6%),直肠癌和胃癌(均为8.2%),前列腺癌和肝癌(均为5.5%),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均为4.1%)。结论肿瘤是老年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心脑血管疾病也是老年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肿瘤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等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发病情况及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更高(P〈0.05)、肾功能损伤更为严重(P〈0.01)、既往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和脑卒中的比例更高(P均〈0.05);糖尿病组心力衰竭(P〈0.01)、肺部感染(P〈0.05)、心源性休克(P〈0.05)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高龄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肾功能损伤加重,心力衰竭、血脂异常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更需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死亡患者一般情况和疾病分布,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在死因第一诊断为冠心病(CHD)的死亡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老年科住院死亡病例97份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死因第一诊断为CHD和非CHD患者的hs-CRP、血脂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分析提示总病死率0.89%,男性病死率1.12%,女性病死率0.69%,前者高于后者(P<0.05);前5位死亡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充血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心源性猝死、多个心脏瓣膜病;CHD死亡患者的总胆固醇(TC)含量高于非CHD死亡患者(P<0.05),hs-CR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是老年科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CHD老年死亡患者的胆固醇较非CHD死亡患者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1993年3月~2010年5月间在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67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0岁)和同期140例非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比分析两组的病因、营养指标、透析效果、临床转归等。结果继发性肾脏疾病在老年组发病率增加。两组患者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Ca)、甲状旁腺激素(PTH)、铁蛋白(Fer)及每月促红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透析前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磷(P)、舒张压、透析间期增重均低于非老年组,hsCRP水平高于非老年组P〈0.01)。两组间尿素氮清除效率(Kt/v)比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老年组死亡16例,其中脑血管意外8例(50%),感染5例(31.2%),肿瘤1例(6.3%),心肌梗死1例(6.3%),高钾血症1例(6.3%);非老年组死亡6例,其中脑出血2例(33%),感染1例(16.6%),肾癌1例(16.6%),心肌梗死1例(16.6%),高钾血症1例(16.6%)。非老年组另有5例改行肾移植,1例改行腹透。结论随着透析技术不断进步,老年透析患者透析质量改善,生存期延长,脑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49例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43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HbA1c,血清Hcy与IM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HbA1c、血清Hcy、IMT水平明显高于老年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的IMT与HbA1c、血清Hcy、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除严格控制血糖外,有必要检测HbA1c、血清Hcy与IMT,以早期预防或延缓大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从而降低脑梗死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离休干部去世前一般身体状况、死因、以及寿限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军队离休干部的健康指导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85年3月至2013年1月所有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住院去世的上海地区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为研究对象,对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阅住院病历、死亡病历及死亡登记表。结果去世年龄为59~98(79.39±7.30)岁。去世前最后一次住院指标与去世前一年比较,血白细胞、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升,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水平下降(P<0.05)。前五位死因分别为肿瘤(41.9%)、神经系统(16.9%),循环系统(15.7%),呼吸系统(10.5%),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7.6%);前五位死亡病种分类分别为肿瘤(42.4%)、冠心病(1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7%)、脑梗死(8.1%)和2型糖尿病(7.6%);肿瘤前两位分别为肺癌(35.6%)和胰腺癌(9.6%)。结论该人群以高龄老人为主。肺癌是该人群最主要的致死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该人群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与寿限呈负相关,经常体育锻炼、常饮牛奶与寿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因并发症或合并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降低该类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因各类并发症或合并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年龄、透析龄进行分组,比较组间临床特征差异。结果133例患者中,住院病因前3位分别是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动静脉内瘘失功。≥60岁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增高。透析龄〉60个月者心脑血管疾病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发生率显著增高。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肺部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住院病因及死亡原因;年龄和透析龄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和病死率。方法入选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初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14例,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23~44岁,96例)和老年组(60~74岁,518例),将两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化验指标、并存疾患)、危险因素分布、住院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1)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13.0%比5.6%,P=0.021)、吸烟(82.3%比42.1%,P<0.001)、高三酰甘油血症(56.7%比34.9%,P<0.001)者比例均增高,女性(4.2%比34.4%,P<0.001)、脑血管病(1.1%比15.3%,P<0.001)、血肌酐[(93.7±8.8)μmol/L比(104.3±61.9)μmol/L,P<0.001]均减低,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比例(40.1%比29.0%,P<0.05)高于老年组;(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3)青年组住院期间无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病例。结论吸烟和高脂血症是青年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We evaluate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cerebral infarction or cerebr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METHODS: Prognosis and the causes of death among 1100 RA patients from 1995 to 1999, were analyzed. 34 RA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by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bout them, hemoglobin, platelet, C-reactive protein, rheumatoid factor,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duration of disease, functional class, and dose of steroids per day were measured. RESULT: Among 1100 patients with RA, 90 died at the age of 70.2. Of these patients, 24 (26.7%) died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19 (21.1%) of heart failure, 16 (17.8%)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0 (11.1%) of malignant tumors, and 9 (10%) of renal failure. When RA patients who died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died of other causes, the dose of steroi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age was higher in RA patients who died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though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RA patients was reported to be complication b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or renal failure, the frequency of deaths was higher in elderly RA patients complicated by cerebrovascular events. When the frequency of complication by cerebrovascular events was investigated in all RA patients including those who survived, 24 died and 10 survived. The frequency of complication by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plication by cerebral bleeding in RA patients who died of cerebral events. CONCLUSION: RA patients can live longer with improvements in care and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elderly RA patients who may died of complication by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y gradually incr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