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利水方在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后应用的疗效。方法:不超过1个象限的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1例72眼,对视网膜脱离区作氩激光光凝2~3圈。激光治疗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治疗组予自拟健脾利水方治疗2~3周,随诊1年观察两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情况。结果:对照组36例36眼中13眼治愈,15眼有效,8眼无效。治疗组35例36眼中22眼治愈,13眼有效,1眼无效。加用健脾利水方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时间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激光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是避免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加予健脾利水方治疗可显著提高激光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存在视网膜下积液的109例(109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常规静滴抗感染药物,局部点复方托吡酰胺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舒)治疗。治疗组6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1剂/d,水煎分服。2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0天,个别10天后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吸收者继续药物治疗。2周后视网膜下积液未能全部吸收、视网膜复位不佳者二次手术治疗。结果: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0%,明显好于对照组(75.00%);结论:中药辅助治疗能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改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99-170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排液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手术前后均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眼镜、三面镜、眼B超等检查。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口服自制排液汤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视功能的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有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缩短视网膜复位时间,加快视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100只眼行不放水视网膜脱离手术,在年龄、屈光状态与视网膜脱离范围均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分为中药治疗组(50只眼)和对照组(50只眼),观察两组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时间、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表明,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平均时间治疗组14.5天,对照组21.7天;视力增进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网脱1号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作用。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残存视网膜下液的76眼,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网脱1号,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行眼底、B超及视力检查。结果:治疗后中药组视网膜复位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网脱1号方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固脱、清热利湿法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力恢复、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作用。方法对我院56例5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后分为中药组26例26眼,对照组30例30眼,均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局部抗炎;中药组增加益气固脱、清热利湿中药口服。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改善及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情况。结果在促进视力的恢复程度上,中药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且对于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中药组较对照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P=0.001;术后1个月P=0.001)。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予以口服益气固脱、清热利湿中药更加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主要靠手术治疗。视网膜下液的潴留,会使视网膜不能贴近脉络膜,使裂孔不能封闭,影响手术的效果。我们应用利水方治疗48例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液潴留的病人,治愈46例。结论:利水方能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液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苓汤加减辅助治疗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并行视网膜脱离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五苓汤加减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网膜复位以及视力恢复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21例患者吸收时间≤4天(58.33%),对照组8例患者吸收时间≤4天(22.22%),观察组患者吸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术前手动~0.6,术后0.02~0.9;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术前手动~0.5,术后0.02~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间的比较有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间的比较有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优于对照组(22.22%)。结论:临床应用五苓汤加减配合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加快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缩短视网膜复位时间并加快患者视力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中药颗粒剂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67例(69只眼),随机分为2组,均予施行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组35例(35只眼)术前术后口服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34例(34只眼)采用常规疗法。结果 1.术前视网膜下积液:治疗组明显吸收30只眼,部分吸收4只眼,有效吸收率97.14%;对照组明显吸收20只眼,部分吸收8只眼,有效吸收率82.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视力:术后28 d时,治疗组术后视力恢复0.1以上者94.29%;对照组术后视力恢复0.1以上者88.23%。结论中药与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配合治疗视网膜脱离较单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用药对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于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用抗生素、激素类眼液滴眼及散瞳,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复方血栓通胶囊、肌苷、ATP、维生素等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术后眼部改变和病程分为早期、中期、后期再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及玻璃体混浊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采取综合用药方法进行治疗,对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减轻玻璃体混浊等有明显的疗效;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中药为主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网膜下积液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大部分病人网膜下积液均在3天内完全吸收,但也有部分病人术后网膜下积液吸收缓慢,不但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也影响网膜复位和裂孔的闭合.现将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视网膜脱离术后网膜下积液不退的13例患者,运用中药治疗的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6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治疗组(中药复方组,265例)、益脉康片对照组(益脉康组,263例)和常规疗法对照组(常规组,258例)。各组患者在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予常规抗炎、止血治疗,术后第2周始,中药复方组、益脉康组分别服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益脉康片,常规组不另服药。3组用药时间均为6周,观察3组患者术后1周(用药前)、术后7周及随访1年后的视力、视网膜电图变化和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结果视力改善情况中药复方组优于益脉康组及常规组(P0.01)。各组用药后及随访1年后与用药前比较暗适应及明适应a、b波振幅升高(P0.01),中药复方组明适应a波、b波峰时缩短(P0.01)。用药后及随访1年后,中药复方组与益脉康组及常规组比较,暗适应及明适应a、b波振幅升高(P0.01),明适应a波峰时缩短(P0.01)。中药复方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较其他两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够改善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的视力,改善视网膜电图,从而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益气活血方配合手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英 《陕西中医》2011,32(5):564-56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配合手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经全身和眼部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根据视网膜脱离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使视网膜复位,术后即给予益气活血方中药(生地、当归、炒白芍、丹参、党参、黄芪、枸杞、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该中药能改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眼底血供,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进一步促进术后视网膜的复位率,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 视网膜脱离为严重致盲的眼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须手术封闭视网膜裂洞,但术后往往出现视网膜下积液,使视网膜不能复位,而需要采用较长时间的激素治疗,并需卧床休息。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对30例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以消退视网膜下积液,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手术方式均为巩膜外垫压电凝或冷凝封洞并放液,术后均有视网膜下积液,并在术后观察一段时间,短则7天长则1个月,视网膜下大量积液仍不消退,重者呈球形隆起才开始加服中药治疗以作为治疗对象。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5岁,其中11~20岁12例,21~30岁6例,31~40岁3例,51~60岁8例,  相似文献   

15.
陆绵绵教授辨治视网膜脱离术后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积聚着液体而发生分离.根据病因可分为裂孔性、牵引性及渗出性3类.其中前两者多见。裂性视网膜脱离应尽早施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多选择巩膜扣带术),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割术。随着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发展.视网膜脱离的复位成功率明显提高.但仍有不少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下积液吸收不良.脉络膜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欠佳等情况。江苏省中医院眼科陆绵绵教授根据视网膜手术后患者的症状和眼底情况.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利水消肿、止血化瘀、补益肝肾3法,组方用药.予玻璃体视网膜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告读者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大部分病人网膜下积液均在3天内完全吸收,但也有部分病人术后网膜下积液吸收缓慢,不但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也影响网膜复位和裂孔的闭合。现将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视网膜脱离术后网膜下积液不退的13例患者,运用中药治疗的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瘀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后患者视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在庆阳市中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视网膜脱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组术后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及口服化瘀利水方,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分别对患者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只眼,行巩膜外加压、冷凝术,并在围手术期应用中药干预;对照组30只眼,只行巩膜外加压合并冷凝术。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以及术后追踪随访。结果治疗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速度、视网膜复位的理想程度、术后玻璃体混浊反应程度、术后视功能恢复速度、程度均较对照组效果好。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中药的干预治疗可以加快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的成功率,提高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沃丽汀)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5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术后再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卵磷脂络合碘组(对照组)和卵磷脂络合碘联合中药组(治疗组)。治疗3月,随访6月,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和玻璃体积血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促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和改善患者视力,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卵磷脂络合碘能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术后再出血的吸收和改善患者视力,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视网膜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在视网膜光凝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视力、眼底微血管瘤数、荧光渗漏面积、黄斑水肿吸收情况及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视力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黄斑水肿吸收情况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微血管瘤数、出血及渗出灶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杞菊地黄丸、血塞通分散片可以有效畅通眼络、改善患者视网膜微循环,弥补光凝治疗的不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