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墨汁灌注组织透明辅片及组织切片光镜方法,观测了30例足月新鲜胎儿结肠粘膜下层的微血管构筑。粘膜下血管分支复杂形态各异,吻合方式多样,呈“层状”分布,形成三级血管网,其中一级血管网为结肠器官内血管三维空间联系的交通枢纽,其分支分别参与构成浆肌丛、环行肌丛及粘膜丛。不同结肠段和不同部位血管网的网眼密度均有差异。网眼密度由壁外向壁内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血管灌注透明法观察研究5具成人周围神经干标本.重点观察神经自然分束部位微血管形态和分支分布规律.神经干内有非常完兽的血供系统.手术中循神经自然分束进行追踪分离,不会对神经血供产生明显影响.但在张力下牵拉缝合神经,将对神经干血供产生严重影响.神经束膜缝合比神经外膜缝合更强调在无张力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血管铸型方法,观察了足外侧区皮肤及浅、深筋膜的微血管构筑特点及分布规律。观察到这些微血管网系来自供应该区的直接皮动脉或间接皮动脉的五级分支,这些分支在深筋膜、浅筋膜及皮肤内形成五级水平分支从而形成五层血管网,每层血管网都有其独立的形态特点。本文还对足部几个区的乳头层血管袢的形态学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颞、顶、额区皮瓣、筋膜瓣的微细血管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顶、额区皮瓣、筋膜瓣的血管网主要分为六层,由浅入深为:真皮乳头层血管袢、乳头下层血管网、真皮深层血管网、浅筋膜脂肪小叶血管网、筋膜和腱膜内浅层血管网、筋膜和腱膜内深层血管网。额区在后两层血管网间还有一层肌内血管网。各层血管网均有各自的形态学特征。该区域各层次血管密集,吻合丰富,未见到文献中所报道的四肢真皮网状层中所存在的乏血管区。  相似文献   

5.
肘前部皮瓣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研究了一10岁童尸肘部皮瓣血管循环系统的ABS铸型。扫描电镜下,肘前部皮瓣的微血管构筑共由五层微血管网组成,(1)乳头层血管网,以见到垂直于皮肤表面走行的乳头毛细血管袢为特征,文中叙述了血管袢的五种结构形态。(2)乳头下层血管网:动脉与静脉相伴而行,其分支互相吻合,形成的血管网眼呈多角形。(3)真皮深层血管网:可见到二种形态的毛细血管球。(4)浅筋膜层血管网:以折扇形血管网为其特点。(5)深筋膜层血管网:血管呈干线型并行或交叉行走,水平发出的一些细小分支在干线血管周围吻合成血管网。本文论述了肘前部皮瓣微血管网与皮肤血运循环的关系以及在游离皮瓣移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类胎儿耳蜗外侧壁微血管形态、分布及生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墨汁灌注和微血管铸型技术观察30例胎儿耳蜗外侧壁微血管形态。结果 耳蜗外侧壁由外放射状动脉供血,外放射状动脉走行于耳蜗前庭阶顶部,在耳蜗外侧壁形成四组毛细血管网,遍布耳蜗各回,分别为:血管纹血管网、前庭阶血管网、螺旋凸血管网和螺旋韧带深部血管网。耳蜗侧壁的静脉血流入鼓阶静脉。结论 26周龄以上胎儿耳蜗外侧壁微血管已发育完善,分布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足内侧皮肤及浅、深筋膜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BS丁酮溶液血管铸型方法,研究足内侧皮肤及浅、深筋膜内血管配布规律,并观察了皮纹内微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本文对不同皮肤区域内的皮肤乳头层血管网和血管襻具有显著不同特点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足内侧区皮肤及浅、深筋膜内的5层血管网,是由来自直接皮肤动脉和间接皮肤动脉进入该区的上升支所发出的5级分支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成人下颌下腺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成人下颌下腺微血管的构筑特点及分布规律,为下颌下腺减量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摘除的正常下颌下腺进行墨汁、福尔马林灌注固定并切片,光镜下观察腺体的血管构筑的形态特点 和分布规律。结果 成人下颌下腺小叶内的纹管及腺泡周围血管网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微前动脉,腺泡周围血 管网部分接受纹管周围血管网的供血,两个血管网有各自的静脉回流。在小叶内存在动—动,静—动,静—静 吻合;在小叶间导管存在动—动,静—静吻合。结论 下颌下腺的血管构筑特点为下颌下腺减量移植提供解 剖学依据,下颌下腺减量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二维数值生成实体肿瘤任意方向生长的血管网,为研究实体肿瘤内血液动力学、药物输运以及抗血管生成提供更趋真实的微血管网络结构。方法 将新生血管芽尖的内皮细胞迁移方向由先前模型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扩展为任意方向,建立相应的二维离散模型,数值模拟实体肿瘤微脉管系统的生成过程,比较模拟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的符合程度。结果 对盲肠肿瘤微血管网进行数值模拟,与改进前的模型和其他模型比较,本模型生成的肿瘤微血管网结构特征,如血管的走向、扭曲、分叉与融合等,更接近生理实际,与实验观测图像的相似度更高。结论 该模型可模拟实体肿瘤的微血管网生成,为肿瘤内血液微循环、药物传递以及抗血管生成的理论研究提供较为接近实际的微血管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为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mm、0.6mm和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5cm、1.1cm和1.2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成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网;(3)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踝管动脉穿支的后纵向血管网。形成3个层面的血管网:(1)骨膜血管网;(2)深筋膜血管网;(3)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网。内踝区骨膜、筋膜、大隐静脉、隐神经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结论:内踝区血供来源为多源性,有明显的方向性,吻合十分丰富,可以设计3种包含浅深筋膜、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远端蒂皮瓣:(1)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上3cm;(2)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3)以踝管区动脉穿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平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值模拟及后处理技术获取模拟的肿瘤微血管网络结构,为研究肿瘤血液动力学和药物输送提供更趋逼真的模拟微血管网模型。方法建立具有宿主动-静脉的肿瘤血管生成模型,其中考虑了血管分叉及管径变化等因素。对模型参数作了灵敏度分析以判断模拟结果的可调控性。同时检查了血管网的连通以确保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此外,对血管网作了后期平滑处理,以减少数值网络引起的流动阻力。结果模拟结果符合肿瘤微血管网的基本形态特征,同时具有完整的循环系统、局部可调控性、网络连通性、较好的平滑度等。结论该模型可为研究肿瘤血液动力学、药物输运以及血管靶向治疗提供更趋真实可靠的血管网络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2侧成人新鲜尸体上肢,经肱动脉灌注ABS丁酮溶液,制成铸型样品,喷镀金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手鱼际和小鱼际皮肤及浅、深筋膜微细血管的立体构筑。微血管网可分为5层:(1)乳头层网:可见排列整齐的皮纹血管及乳头毛细血管;(2)乳头下层网:血管网眼大、小不均,呈多角形;(3)真皮深层血管网:在纵横交错的微血管网中,有散在或聚集成团的毛细血管球;(4)浅筋膜层网:在粗大的血管干周围,形成小叶状血管网;(5)深筋膜层网;可见并行排列的干线血管。左右侧之间、鱼际和小鱼际之间,微血管网的形态无明显差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带桡神经浅支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桡神经浅支浅段及其营养血管、以及该血管与筋膜皮肤的供血关系.结果:桡神经浅交浅段的血供主要来自桡动脉的肌皮支或皮支,其中以桡动脉显露段的粗大皮支,鼻咽壶段的茎突返支及虎口区的皮动脉较为恒定,起点外径分别为0.8mm、0.7mm及0.6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0.8cm、1.1cm及0.5cm.皮动脉的神经支在神经旁或神经干内相互沟通形成纵向链状血管网,并借吻合支与皮动脉筋膜皮支构成的皮下血管网、筋膜血管网等连接.结论:可设计成带桡神经浅支及其营养血管的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补充胎儿十二指肠浆肌层及黏膜下层的血管形态学资料。方法 采用组织透明揭层铺片、组织切片及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三种方法 ,观测 6 0例足月新鲜胎儿十二指肠壁浆肌层及黏膜下层的血管构筑形态。结果 浆膜及纵行肌层毛细血管网主要由直动脉的长支、短支及参与构成黏膜下毛细血管丛第一级血管网的小微动脉发出的返支构成 ;环形肌层毛细血管较稀疏 ,相互连接成长条形血管网 ,毛细血管局部可膨大为窦状 ;黏膜下层毛细血管丛由三级血管网构成。结论 黏膜下层的小动脉为十二指肠器官内血液供应的枢纽  相似文献   

16.
皮瓣的血管构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新鲜尸体上灌注墨汁,制作组织切片及透明标本,观察了皮瓣的血管构筑。皮瓣的血供丰富,或来源于深部的动脉干,或来自动脉干的其他分支。直接皮动脉及混合动脉皮支在肌间隔或筋膜下疏松组织内走行相当距离后才穿过深筋膜进入皮瓣内;而肌皮动脉皮支则自肌肉穿出后便立即垂直穿深筋膜进入皮瓣中,故其行程甚短。皮瓣动脉吻合丰富,各层中都有明显的吻合网。吻合网共有七个:①筋膜下动脉网,②筋膜动脉网,③皮下动脉网,④脂肪小叶血管网,⑤真皮下动脉网,⑥乳头下动脉网,⑦乳头血管网。表皮内没有血管,其营养有赖于乳头血管网提供。  相似文献   

17.
1 肉眼可见的血管网如肠系膜血管网,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的活体微循环血管网,血管铸型后扫描电镜下观察的毛细血管网,以及在撕片或铺片上观察的血管网或神经纤维网,都可看作为平面上的网络系统.其形态定量参数,和任何其它组织结构一样,有两种:度量参数和拓扑参数.前者有如网线(如血管网中的血管)的长度、粗细和面积,网眼(即网线围成的洞,如血管环或神经纤维环)的周长和面积;后者有如网眼的  相似文献   

18.
小腿后部皮瓣的微细血管构筑(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继小腿后部皮瓣的血供来源方面的研究之后,我们又对该皮瓣的血管构筑情况做了组织切片观察。用新鲜尸体下肢,腘动脉注入过滤后的绘图墨汁,将小腿后部皮瓣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内、中、外三区共九个区。取材,组织块经冲洗,固定和石蜡包埋,选垂直切片和水平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微血管测量。根据我们的组织切片观察,小腿后部皮瓣的血管构筑有鲜明的形态学特点,自浅至深可以分为五层,每层血管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根据血管网的形态,将这五层分别称为:乳头层血管网、乳头下层血管网,真皮深层血管网、浅筋膜层血管网和深筋膜层血管网。  相似文献   

19.
血—神经屏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神经屏障系指周围神经中的束膜和内膜血管对物质具有特殊的通透性而形成周围神经纤维的保护性屏障,在稳定神经的内环境,维持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均起到重要的作用。神经损伤时,束膜和内膜血管的屏障功能也会发生改变,使神经的内环境产生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临床工作中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及利用该神经修复其他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35侧经腋动脉灌注带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组织学切片观察供给桡神经的微血管构筑、营养动脉的外径、神经外膜、神经束组间、神经束间以及神经束内血管层动脉内径,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内不同水平的血管内径和血管网的分布及吻合情况,显微镜下进行追踪观察并用测微尺计测。结果镜下所见的血管内径相差较大,在臂部桡神经束组间血管层中,上、中、下各1/3段动脉平均内径(μm)分别为31.03±1.26,29.88±1.60和35.70±1.87。中、下1/3段动脉平均内经相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t=1.43,P>0.05)。在臂部桡神经外膜血管层中,以中、下1/3段动脉内径较大,与上1/3段动脉平均内经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2.67,P<0.01)。结论在光镜下,桡神经微血管构筑可分4层,各层血管内径在神经的不同部位可发生一定的变化,血管集中区域的动脉外径较大时,它所在部位的外膜、束组间、束间甚至束内的血管内径都有增大的趋势。桡神经纵切片中,外膜血管网密度高于束内血管网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