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治疗合并症脊髓永久性损害之发生率与放射总量一般呈正相关,但亦有报道指出分次量大小亦为正常组织晚期损害发生之重要因素。作者复习了Kragujevac大学医院肿瘤科1980~1990年间部分脊髓(5~15cm)放疗量达5500cGy或以上的176例头颈癌。大部分病例接受了分次量150~200cGy,总量6000cGy或更高的放疗。72/176例观察2年或2年以上。4/72例(5.6%)出现永久性颈髓损害。1例口咽癌术后放疗28次,分次量196cGy,总量5500cGy)受照颈髓长度11cm。放疗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8岁。因进行性面色苍白半年,晕倒1次,于1995年12月8日入院。1993年2月始胸闷,全身皮肤红疹。在上海胸科医院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5.6×109/L,血小板计数126×109,骨髓象大致正常,胸部X线片拟诊为胸腺瘤,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淋巴细胞型胸腺瘤。术后放疗。颈前区照射60Co,每天1次,共5次,每次150cGy。1994年9月查血红蛋白104g/L,白细胞4.8×109/L,血小板计数120×109/L。再次放疗。仍为颈前区照射60Co,每天1次,共5次,每次150cGy。此后病情稳定,能从事体力劳动。1995年6月渐感面色苍黄,头昏、乏力、心慌、气促,…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析了9个研究单位1967~1985年259例女性导管内乳腺癌(TisN_0M_0)保守手术及放疗十年的结果。78%病例肿瘤≥2 cm。所有病例均经原发导管内癌完全切除及术后放疗。所有病例均应用乳腺切线放疗。放射源51%为~(60)钴,22%为6MV光子束,22%为4 MV光子束。乳腺切线放疗中位分次量200cGy(160cGy~240cGy),中位全乳剂量5000cGy(平均5132cGy,3120cGy~6400cGy)。63%原发瘤处尚予补充放疗。乳腺切线野剂量与补充野剂量总合之中位量为6000cGy  相似文献   

4.
Mount Vernon 医院为改善原发乳癌根治性放疗后的远期美容效果,自1974年起将TD 减为5500cGy/25次/5周。用这种低剂量放疗后似乎局部复发较多,为证实此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68—1973年10月间的65例近乎均放疗6500cGy(±3%)/24-27次/5-5 1/2周,而1974年1月—1980年2月间的94例均放疗5500cGy/25次/5周。统计分析表明:含较多T_1早期病人的5500cGy 组的Ⅰ,Ⅱ期患者之5年局部复发率反而较高(26.6%,6500cGy 组为10%,0.10>P>0.05)。在放疗前切除了原发肿瘤的病人也是5500cGy 组的局部复发率较高(27.6%,6500cGy 组为5% 0.10>P>0.05)。但两组的Ⅲ_a和Ⅲ_b患者之疗效相似。不过,5500cGy 组中生存18个月以上者的美容效果极好,80%的病人只有极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CT类型和放射治疗剂量与鼻咽部预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CT类型和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剂量与鼻咽部预后的关系 ,为设置合理的放疗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5 6例疗前NPC ,均有完整的放疗后 3年追踪资料 ,鼻咽部复发者 17例 ,鼻咽正常 3 9例 ;根据疗前CT表现 ,5 6例NPC分为Ⅰ型 13例 ,Ⅱ型 2 8例 ,Ⅲ型 15例 ;鼻咽部剂量 (DT)分为 70 0 0cGy以下 ,70 0 0cGy≤DT <80 0 0cGy和DT≥ 80 0 0cGy 3种情况 ,将NPC的CT 3种类型和鼻咽部DT与 3年局部复发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NPCCT所见从Ⅰ、Ⅱ至Ⅲ型 ,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率逐渐升高 ;CT所见Ⅰ型患者 ,鼻咽部DT采用 70 0 0cGy左右时 ,疗效较好 ;CT所见Ⅱ、Ⅲ型患者 ,鼻咽部DT <70 0 0cGy时 ,放疗后 3年内局部复发率要比 70 0 0cGy≤DT <80 0 0cGy时高。结论 根据NPCCT类型 ,可以初步确定鼻咽部合理的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6.
盆腔动脉造影正位与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最佳位置 ,指导医生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 ,采用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血管造影 ,以及采用不同角度的同侧斜位造影 (将斜位造影分为 16°~ 30°,31°~ 4 5° ,4 6°~ 6 0°三组 ) ,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结果进行对比 ,选择出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与角度。结果  (1)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6 %、6 5 .4 %和 12 .5 %(χ2 =2 8.12 ,P <0 .0 1)。 (2 )同侧斜位 16°~ 30°、31°~ 4 5°和 4 6°~ 6 0°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2 5 %、85 .7%和75 %。结论 髂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为同侧斜位 ;最佳倾斜角度为 31°~ 4 5°。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1981~1986年对7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扩大照射。其中I B37例,ⅡA 6例,ⅡB29例,ⅢB4例。术后2-3周开始行扩大野照射(整个骨盆及主动脉旁淋巴结),每周治疗5次,依次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1980cGyT_(12)-L_4推体主动脉旁淋巴结照射,每次180cGy;(2)3060cGy包例L_5在内的整个骨盆照射,每次170cGy;(3)1980cGy主动脉旁淋巴结照射(总量为3960 cGy);(4)1020cGy整个骨盆照射(总量为4080cGy)。共9-10周完成。作者见到,五年生存率27例一个淋巴结转移者为95%;37例多个淋巴结转移者为64%;12例转移性淋巴结无法切除者为44%;总的五年生存率为71%。ⅡB患者五年率为60%;癌浸润>30  相似文献   

8.
吴立洲  蒋明东  方亮 《武警医学》2009,20(7):599-602
 目的 探讨血康口服液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入组ⅢB期NSCLC患者均未累及骨髓,采用DC方案化疗4周期,同步放疗,放疗总剂量在50~60 Gy,180~200 cGy/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同步放化疗开始服用血康口服液,每次20 ml,3/d,至最后一周期化疗结束后28 d停用,对照组50例均为空白对照,定期检查血常规、骨髓及肝、肾功能等,所有病例血小板计数<25×109/L时输注血小板.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数开始恢复时间为治疗结束后(14±6.3) d,治疗结束后28 d血小板上升至正常的患者为22例,占44.00%,需要输注血小板患者33例,占66.00%,有出血倾向患者为35例,占70.00%;观察组血小板数开始恢复时间为治疗结束后(7±2.8) d,治疗结束后28 d血小板上升至正常的患者为46例,占92.00%,需要输注血小板患者16例,占32.00%,有出血倾向患者为19例,占38.00%;观察组的血小板输注率和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康口服液能够有效防治NSCLC同步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降低血小板输注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是晚期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时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1961~1981年,作者采用手术加放疗治疗19例儿童颅咽管瘤。男12例,女7例。17例白人,2例黑人。年龄3~16岁(中位8岁)。外科手术包括:完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9例,活检术4例。12例病人术后放疗时为原发,7例为外科治疗后复发。复发的5例当初为完全切除、2例为次全切除。平均复发时间为16月。所有病例用~(60)Co外照射。从诊断到开始治疗的时间为30天(7~41天)。肿瘤量5200~6526cGy。平均5588cGy。5次/周、每次180~200cGy。治疗后定期随访,时间为8~28年,平均21年。无1例失访。评价指标包括疾病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49例直肠腺癌给予手术与放射的综合治疗.26例只术前放疗,23例术前后放疗(“三明治放疗)。术前放疗除1例1380cGy以外,余均给1500cGy;术后放疗20例按计划给予4140cGy,2例为3960cGy,1例在完成“三明治”放疗后,还用放射性同位素组织间照射。术前放疗使用前后两个平行相对照射野;术后放疗多用4野(前后及两侧野)。放疗用10~18MV光子,体厚<20cm者用(?)治疗。经腹会阴切除者,照射野包括会阴切口的大部分,切口最低剂量为20Gy;低位前切除者下界一般在闭孔下缘。每天治疗一个侧野加一个前或后野。治疗具体方案是先术前放疗,300cGy×(?)放疗后1~3天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天左右开始术后放疔。术后病理证实为A、B(?)、(?),不进行术后放疗;若病理为B_2、C期者(?)  相似文献   

11.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 (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5月以前采用PSE治疗的 6 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随访指标主要为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选取术后 1~ 5年资料完整的 38例进行分析 ,其中栓塞程度≥ 6 0 %者 2 3例 ,5 0 %~ 5 9%者 9例 ,<5 0 %者 6例。结果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术后第 3天和 2周达到峰值 ,然后二者逐渐下降 ,但对不同的栓塞程度其下降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栓塞程度≥ 6 0 %者 ,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并一直维持到术后第 5年 (P <0 .0 0 1) ,且第 5年时白细胞计数仍为正常 ,第 4年时血小板计数仍达正常。栓塞程度5 0 %~ 5 9%者 ,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也较术前明显升高并可达到术后第 5年和第 4年 (P <0 .0 5 )水平 ,但它们分别在术后第 2年和第 1年就降至正常范围以下。而对于栓塞程度 <5 0 %者 ,术后 1个月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降至正常范围以下。红细胞计数在术后一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随着栓塞程度的增加 ,术后反应加重 ,并发症也随之增加。结论 栓塞程度控制在 6 0 %~ 70 %可有效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分次栓塞可减轻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了自1973年5月起RTOP(放射治疗肿瘤组)对晚期头颈癌术前与术后放疗Ⅲ期临床研究长期随访结果。研究对象为口腔、口咽、下咽及声门上T_(3-4),N_(0-2)期未经治疗的可手术原发鳞癌277例。随机分组为术前放疗组136例,术后放疗组141例。术前放疗组先给常规分割外照射5000cGy/5~5.5周,放疗后4~6周手术;术后放疗组先行手术,术后4周行常规分割外照射6000cGy/6~7周。两组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相同。研究的终点是区域-局部控制率、存活率、死亡原因及治疗合并症。全组病人随访7~15年。在放疗后头2年内主要死亡原因为区域-局部失败。两  相似文献   

13.
资料 :患者年龄 2 0~ 5 7岁 ,病程 3月至 2 5年。Ⅰ°糜烂 876例 ,Ⅱ°糜烂 6 70例 ,Ⅲ°糜烂 141例。方法 :治疗于月经干净后 3~ 7天进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 ,75 %乙醇消毒宫颈 ,无需麻醉。CO2 激光功率 15W ,光斑直径约 2~ 3mm ,距离 1~ 2cm对病灶进行凝固、炭化照射使病变部位变为黑褐色即可。照射顺序依次为下唇糜烂边缘、宫颈下唇、宫颈上唇、宫颈两侧、宫颈口、宫颈管。术后创面涂 10 %龙胆紫。结果 :Ⅰ°糜烂一次痊愈 (术后 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 ,肉眼观察宫颈表面光滑无充血 ) 873例 (99 7% ) ,Ⅱ°糜烂一次…  相似文献   

14.
肝癌的介入性热化疗:最佳灌注温度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观察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价热灌注的适宜温度。临床上选取肝癌 35例 ,采用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将 80cm 5F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 ,先灌注 6 0~ 6 5°C ,导管流出温度 (4 7.5 5± 0 .4 4 )°C ,化疗药液。再用 6 0~ 6 5°C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定期随访 ,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猪肝动脉热灌注显示 ,出导管温度 >5 0°C热灌注导致肝功能明显受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 ;其中 6 0°C组 ,热灌注区见大片状热凝固坏死 ,5 5°C组热灌注区可见点灶、斑片状的热凝固坏死。≤ 5 0°C对肝功能和机体影响不明显 ,热灌注区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以 (4 7.5 5± 0 .4 4 )°C进行介入性热化疗治疗肝癌 ,近期随访肿瘤的生长率为 - (0 .35± 0 .32 ) ,有效率 (PR +CR)为 79.2 % ;0 .5、1和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35例 )、80 % (2 8例 )和 6 0 % (2 1例 )。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的常规介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了四川三个不同地区的医院 ,在 3年中采用CO2 激光、Nd∶YAG激光对 2 896例宫颈炎的治疗及其疗效的调查 ,随访 2~ 5年。结果 :治愈率 82 94% ,其中一次治愈率Ⅰ°糜烂为 10 0 % ,Ⅱ°糜烂为 81 7% ,Ⅲ°糜烂为 5 1 1% ,经再次治疗全部治愈 ,有效率 10 0 0 0 %。随访中怀孕 2 37例 ,足月分娩 176例 ,人流术 5 3例 ,药物流产 8例。表明 :Ⅲ°宫颈糜烂一次治愈率稍低于文献报道 (6 7 9%~ 93 8% )。虽然激光治疗宫颈炎的疗效已比较肯定 ,但仍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尤其在边远的乡村。我们认为在治疗宫颈炎时 ,应根据患者月经…  相似文献   

16.
在1973年10月至1985年9月间,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放疗科对29例拒绝手术、年龄较大、无法手术的非功能性或泌乳素性巨大垂体瘤患者采用了单纯放疗。采用~(60)Co或4 MVX线照射4000~4600cGy/4~5W,180~200cGy/次。除1例移居国外,  相似文献   

17.
1970年1月~1987年3月Henri Mondor医院共放疗600例T_(1-2)期口腔、口咽鳞癌,男:女为518∶82例,中位年龄55(28~92)岁。全部行相治放疗。其中,单外放疗75例,外放疗加~(192)铱插植放疗243例,TD70~75Gy,颈部45(N_0)~70(N_(1-3))Gy;单~(192)铱插植放疗±颈清扫术282例,TD60~70Gy。疗后中位随访35(3~213)个月。总二年存活率、5年存活率为60%、40%。共115例(19.2%)出现第二原发癌,其中头颈69例(肺19例、食管10例及其他17例)。两癌相隔3~183(中位32)个月。统计分析示疗后第2、5、10、13年的第二原发癌危险度分别为5.3%、12%、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8例用~(32)P治疗本病的经验.其中4例在发生出血后而诊断,余下者是述不明原因的疲乏、不适后经查血偶然发现而确诊.静脉给~(32)P为111~222M Bq(3~6mCi),平均157.25MBq(4.25mCi).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后头三个月每月查一次,此后间隔三个月一次.治疗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100×10~9/L,首次注入~(32)P后最低值为550×10~9/L.8例中5例后来需给~(32)P以维持血小板计数<600×10~9/L.在第二次注入后血小板下降率未发现有何差别.2例需多次注入~(32)P,但后来每次注射其血小板下降率未减少.3例在多次注射后因持续性血小板增高而需化疗,无临床或血液学方面的特性改变,仅1例在诊断本病后3年发生非特异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9.
从1966~1985年,在Iowa大学医院对43例宫颈癌患者采用扩大野照射治疗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其中鳞癌38例,腺癌5例,中位年龄51岁。临床分期:Ⅰ_B期5例;Ⅱ_A期1例;Ⅱ_B期7例;Ⅲ_B期24例;Ⅳ_A期3例;Ⅳ_B期1例;2例为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复发。42例做了外科手术,其中经腹膜式29例,腹膜外式13例。大部分病人采用外照射加近距离放疗的联合治疗。使用~(60)Co、γ线或4 MV、10MV X线照射。36例使用前后平行对穿野、7例使用四野技术。12例照射野扩大到第12胸椎以上,24例扩大到第1腰椎以上,7例扩大到第2腰椎以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的剂量从3960~6000cGy,中位5040cGy。盆腔剂量从3960~6510cGy,中位4800cGy。近距离放疗通常使用镭、剂量从1200~  相似文献   

20.
环孢菌素A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ITP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6年 8月~ 2 0 0 0年 3月采用环孢菌素A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RITP) 2 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2 6例RITP住院病人 ,均符合国内诊断标准[1] ,其中男 8例 ,女 18例 ,年龄 16~ 5 3岁 (平均 30 5岁 ) ,病程5~ 2 3月 (平均 11 6月 )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 (5~ 32 )× 10 9/L(平均 15 5× 10 9/L) ;每例病人既往均接受过正规激素治疗 ,其中 4例使用过环磷酰胺 ,2例使用过硫唑嘌呤 ;2例行脾切除治疗后病情反复。 2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瘀点、瘀斑 ;鼻及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