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电镜CMP酶细胞化学和心钠素免疫电镜胶体金,分别标记人心房肌细胞中初级溶酶体和心钠素,进行鉴别定位观察和定量分析。心钠素颗粒数量居多,占78.7~79.3%,大小均一,直径0.20±0.05μm(x±s),分布于整个细胞质内,多成簇,尤以肌膜下,核极区多见。而溶酶体大小不一,直径0.30±0.19μm(x±s),显著大于心钠素颗粒(P<0.001),一般在核极区成簇分布,也见肌原纤维之间和肌膜下单个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研究SD和Wistar两种不同种系大鼠心房特殊颗粒的超微结构和含量的变化。方法 :透射电镜观察和立体计量学分析。结果 :SD大鼠心房特殊颗粒 (ASG)可分为A、B两型 ,A型颗粒多见 ,含电子致密颗粒核心 ;B型少见 ,为一均匀浅淡的纤维状核心 ,且两型颗粒的界膜清晰可见。而Wistar大鼠ASG未见有B型颗泣 ,颗粒界膜不很明显。立体计量结果为SD大鼠ASG的颗粒平均直径 (D)明显大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 ;而SD大鼠体密度 (Vv)和数密度 (Nv)则明显小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结论 :证明两种不同种系大鼠ASG的超微结构和含量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电子显微镜对心房肌细胞和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分泌颗粒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心房肽和胰岛素在心房肌细胞和胰岛β细胞内合成的方式一样,但它们排出细胞外的方式明显不同,胞吐分泌是胰岛素排出细胞外的主要方式,而弥散可能是心房肽排出细胞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5.
大鼠右心耳肌细胞特殊颗粒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透射电镜研究大鼠右心耳肌细胞特殊颗粒的超微结构。结果观察到在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的囊腔内存在颗粒或其致密物质。特殊颗粒(SG)可分为A、B二型,A型颗粒多见,含电子致密颗粒核心;B型少见,为一均匀浅淡的纤维状核心。SG界膜与肌膜紧密接触、融合、裂口释放的胞吐现象。这种现象在横管系统偶被观察到。有些SG界膜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形成一种无包膜的电子致密颗粒。本文研究结果为SG的产生与分型、心钠素的多种释放方式提供了某些新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鼠窦房结细胞、心房肌细胞及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方法选12只新生24 h内的Wistar大鼠乳鼠,分离培养窦房结细胞、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结果窦房结细胞体积小,细而长,呈长梭形,搏动频率为(152.1±10.9)min-1;心房肌细胞体积亦较小,梭形或三角形,搏动频率为(116.3±8.6)min-1;心室肌细胞体积较大,可伸出伪足并交织成网,呈短梭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搏动频率为(92.4±9.3)min-1,3种细胞的搏动频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细胞的静息电位分别为(-41.3±4.0),(-50.7±2.9)及(-59.8±2.1)mV,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肌细胞的APD20,APD50和APD90均较心房肌细胞延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细胞形态各异,窦房结细胞具有自发性搏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较心房肌细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研究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改变。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成人离体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P),观察房颤病人心房肌细胞APD的改变。结果:房颤病人心房肌APD、APD复极至50%的时程(APD50)及APD复极至90%的时程(APD90)较窦性心律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房颤病人心房肌细胞APD缩短与心房肌中分布的离子通道改变有关,尤其是影响AP复极化过程的钾、钙等多离子通道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电镜观察和立体计量学方法,研究出血热病人右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及特殊颗粒的变化。结果表明病人组心房肌细胞肌原纤维断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及消失,血管充血及出血,特殊颗粒多见。计量学分析,特殊颗粒的体密度及数密度大于正常组(P〈0.001)。结果提示出血热病人心房肌细胞心钠素含量增高,分泌减少。为出血热病人心脏的病理变化及解释某些病理生理现象提供了形态学和计量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电镜观察和立体计量学方法,研究出血热病人右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及特殊颗粒的变化。结果表明病人组心房肌细胞肌原纤维断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及消失,血管充血及出血,特殊颗粒多见。计量学分析,特殊颗粒的体密度及数密度大于正常组(P<0.001)。结果提示出血热病人心房肌细胞心钠素含量增高,分泌减少。为出血热病人心脏的病理变化及解释某些病理生理现象提供了形态学和计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在定性观察的基础上,用体视学定量方法研究三个年龄组大鼠心房肌内心房颗粒的体密度,数密度以及平均体积。结果表明:成年大鼠体密度及数密度最大,与幼年大鼠与老年大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14名成年心脏手术病人取右心房的心耳,分离出心房肌细胞。原代培养维特期为8周。此期内细胞从在体时的长形变成圆形、贴壁、变扁及铺开。在变圆过程中微管及肌原纤维解聚,自发性收缩停止。在铺开过程中(约2周)二者重组且再现自发性收缩。全铺开细胞存活2—4周而无自发性收缩。讨论了自发性收缩两度出现及停止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的人心房肌细胞的跨膜钾离子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一过性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方法:分为窦性心律组(S)、阵发性心房纤颤组(pAf)和持久性心房纤颤组(cAf)三组,采用Chunk方法分离心房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房肌细胞的内向整流电流(Ikl)和一过性外向电流(Ikt)。结果:Ikl在较高刺激电压(>-50mV)下表现为外向电流,pAf组和cAf组均较S组的电流强度增大(P<0.05);在较低刺激电压(<-50mV)下表现为内向电流,cAf组与S组的电流强度无差异(P>0.05),而pAf组较S组的电流强度增大(P<0.05)。pAf组和cAf组与S组的Ito的电流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阵发型心房纤颤和持久型心房纤颤造成人的心房肌细胞的跨膜钾离子电流发生变化,形成离子重构现象;心房纤颤时心房肌细胞的内向整流电流(Ikl)的特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左、右心房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31例风心病换瓣患者分为3组:①实验Ⅰ组(11例)为阵发性房颤或房颤持续时间≤6个月;②实验Ⅱ组(12例)为房颤持续时间均>6个月;③对照组(8例)为窦性心律.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①对照组、实验Ⅰ组及实验Ⅱ组Aschoff小体阳性率分别为37.5%(3/8)、46%(5/11)及50%(6/12),并且左、右心房肌改变一致.②细胞变性、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反应在3组内左、右心房肌或组间亦改变一致.③3组患者左、右心房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肌丝溶解、糖原聚集及间质纤维化,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加重.结论风心病患者左、右心房肌病理形态学改变基本一致;心房肌的纤维化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改良的人心房肌细胞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两步酶消化法急性分离人心房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结果 该分离方法可获得数量较多的心房肌细胞,窦性心律患者可获得完整有横纹细胞320±30,慢性房颤患者可获得完整有横纹细胞23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方法可获得大量形态完整,横纹清晰的单个人心房肌细胞,且能在所分离的心房肌细胞上记录到典型的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结论 该试验所采用的分离方法简便,稳定有效,可获得细胞数量多和细胞质量好的单个人心房肌细胞.  相似文献   

16.
应用皂素处理后的钌红标记示踪技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鼠心房特殊颗粒生成及释放的形态学证据,并探讨了小鼠心房特殊颗粒生成及释放机理。  相似文献   

17.
程伟  肖颖彬  曹国永 《重庆医学》2006,35(9):813-814
目的探讨心房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为对房颤早期电重构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周左右的大鼠,取左、右心房,胰蛋白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细胞,利用差异性贴壁技术及加用Brdu纯化心房肌细胞,观察细胞形态以及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表达的α-肌动蛋白鉴定心房肌细胞。结果培养至第4天,细胞生长密度可以达到瓶底70%左右,数目可达2~3×106/ml,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90%以上培养细胞α-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结论利用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出大鼠心房肌细胞,所得心房肌细胞纯度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房颤时心房肌细胞的重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离成年雄性SD大鼠的心房肌细胞,原代培养。用免疫荧光法示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及微管蛋白,发现肌原纤维光解聚成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继之组成肌动蛋白性肌丝束网,然后从网的中段向两侧组装肌节,最终重组成扁平形肌原纤维网。微管的动态变化包括解聚成微管蛋白及重组成扁平形微管网。重点讨论了去分化与再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二仙汤加减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心房特殊颗粒(ASG)的影响及其意义。中老年Wistar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2h后去夹再通的方法,制作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模型。实验组大鼠造模前给予二仙汤加减煎剂灌胃3d,于血流再灌后6h、24h、3d、7d处死。取大鼠右心耳制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摄片并进行体视学测试。结果:再灌6h、24h组对照组大鼠右心耳观明显减少,实验组仅少量释放。体视学测试统计结果显示:ASG的Vv、NA、NY及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差异。结论:二仙汤加减可以明显的减少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大鼠右心耳心肌纤维内ASG的释放和消耗。  相似文献   

20.
酶解法分离犬肺静脉肌袖和心房肌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简单实用重复性好的犬肺静脉肌袖和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两步酶解法,分离得到犬肺静脉肌袖细胞和心房肌细胞,用形态学和台盼蓝染色鉴别分离的心肌细胞,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摄像记录。结果:分离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为30%~60%,形态呈杆状、折光性好、横纹清晰,膜状态良好。结论:使用两步酶解法能获得存活率高,数量较多的心肌细胞,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分离心肌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