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武剑 《江苏中医药》2002,23(8):15-16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证 ,其中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亦称为“头风”。《证治准绳·头痛》提出 :“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 ,然一病也 ,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 ,其痛卒然而至 ,易于解散速安也 ;深而远者为头风 ,其痛作止不常 ,愈后遇触复发也。”〔1〕中医  相似文献   

2.
<正> 头痛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病证,病因繁杂,证候亦变化多端,有急性剧烈头痛而危重者;有慢性头痛而缠绵不愈者;或钻痛刺痛;或阵发加剧;或痛无休止……。头痛在古代医书中,有真头痛、脑痛之称,亦有首风、脑风之名。一般认为浅而近者为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头痛的病因病机,古籍阐述甚多。《内经》认为本证受风邪侵袭,主要责之风邪;而体内上虚下实,厥气上逆亦可发生。如《素问·方盛衰论》云:“气上不下,头痛巅疾。”《外台秘要·头风及头痛方》提出体虚  相似文献   

3.
平大地 《光明中医》2009,24(8):1555-1556
头痛是一个最常见的症状,以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证.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祖国医学对头痛冠之以不同的名称,如:"偏头痛"、"头风"、"脑风"、"首风"、"真头痛"、"雷头风"、"巅顶痛"等,与现代医学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类同.  相似文献   

4.
《杂病源流犀烛》说:“新而暴者为头痛,深而久者为头风。”故外感而致头巅疼痛者,多属头痛,内伤而致头巅疼痛者,多属头风。由于多种原因,而今儿科临床的“头风”疾患日见增多。我曾诊治多例小儿头风患者,多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治验     
兰跃强 《中医研究》2010,23(7):66-67
偏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古典医籍称为“脑风”、“首风”、“头风”等,属中医学“头痛”范畴。偏头痛患病多在头的一侧,多为跳痛、掣痛、刺痛、胀痛,或头痛如裂,每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也有持续数周,常与情绪波动有关,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等特点,一般疗效不尽人意。笔者根据中医学久痛人络,痛则不通,巅顶之上唯风可到的原理,运用疏风止痛、化瘀通络的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血管性)多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临床上对偏头痛的治疗从瘀论治,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偏头痛可归入“头风”范畴头痛一证,早在内经中就有“脑风”、“首风”的记载,《证治准绳》则明确提出:“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逾后遇触复发也。”笔者在临床观察中,认为偏头痛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且病程长,应属“头风”范畴。2 瘀血是导致偏头痛发作的根本原因“头风”发病之因多端,但不外乎虚、实二大类,实者多因风寒痰郁,虚者多因气虚髓亏,最终皆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其理由如下:2.1 头风一证,往往病程…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类脑风”、“偏头风”范畴。其症反复发作,疼痛或左或右,如劈如裂,目胀似脱,甚则痛不欲生,与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吻合。临床用药一般不外其养血祛风、活血化淤、潜阳定惊、豁痰开窍一类,然往往收效甚微,其痛经久不愈,治疗颇为棘手。因头为诸阳之会、居诸脏之上,多由血虚有风、上扰巅顶、内入脑海而发,高巅之上,非风难入。近二年来,笔者运用大剂量川芎并辅以细辛、葛根、蔓荆子等治头痛之专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头痛的监别部位:中医对头痛之部位,十分重视。可从其部位之疼痛,而确定其经、脏所属。张从政说:“头与项痛者,是太阳经也;攒竹(眉稜骨)痛、额角痛,是少阳经也;阳明头痛多在额,厥阴头痛多在巅顶”。症状:对症状的重视,是中医的特点。他可以根据证候的表现,来推测病源,决定经、脏,采取方药。如“伤寒论”三阳经皆有头痛:“太阳病,头痛、发热,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头痛。“头额痛,身大热,自汗出,口渴,脉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和疑难病证,一般人群发病率达5%,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祖国医学称之为“头风”、“偏头痛”、“脑风”、“首风”等。《证治准绳·头痛》曰:“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现代医学中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慢性阵发性偏头痛、外伤所致的头痛等都属于中医之“头风”、“偏头痛”范畴。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内伤、外感均可发病。古有头痛、头风之分,实乃头痛轻重之别。轻者为头痛,重者为头风。《证治准绳》云:“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外感易治,内伤难医。笔者在临...  相似文献   

11.
王立忠 《河南中医》2007,27(5):77-78
头痛为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因外感或内伤诸因,以致气血不和,清浊相干,表现为以全头或某一局部疼痛为主症的脑病疾患。而顽固性头痛为临床上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痛苦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偏头痛(血管性头痛)、雷头风、巅疾、头风等。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三阳经均上至于头,风、寒、湿、痰、瘀之邪,内脏虚损均可导致头痛。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理,凡能瘀阻清阳气血运行之邪,均可发为头痛。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辨证治疗巅顶头痛三则,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气阴不足、虚火上扰型赵某,男,21岁,学生。巅顶头痛反复发作两年余。两年前,因学习紧张,每逢上课或自学后巅顶头痛即发作,其痛难忍,休息或假期中则很少疼痛。经多方医治,应用多种止痛药物、针灸等均无疗效。现正值考试前期,头痛发作频繁,不能坚持上课而来就诊。余初以风寒为病,投辛散之品,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痰搜风法治疗偏头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中医称为“头风”,笔者采用化痰搜风法治疗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8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49岁,最小刀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年。头痛呈搏动性跳痛、刺痛、钻痛、钝痛不一,其中巅顶痛8例,右颞侧痛15例,左颞侧痛12例,后枕部痛3例;伴  相似文献   

14.
从瘀论治血管性头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血管性头痛的病因多端,病机虽较复杂,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因于外感者,“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经络,经络不  相似文献   

15.
头痛系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病因病机复杂,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科某些急慢性病均可出现头痛。中医学把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头痛。《证治准绳&#183;头痛》日:“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显然头风系内伤而发之病,国家中医药行业病证标准所列头风亦即指此。梁兵主任医师从医40余载,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6.
头痛又称“头风”,是临床常见病,它可单独出现,也见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最早记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为“脑风”、“首风”。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头。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肾精亏虚、饮食劳倦、跌仆外伤皆可导致头痛。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巅顶,使经脉阻滞,清阳不得疏发可致外感头痛;内伤情志,忧郁恼怒,气郁肝阳或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可致肝阳头痛;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可致肾虚头痛;饮食劳倦,  相似文献   

17.
巅顶头痛,以其“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冷庐医话·头痛》),又称厥阴头痛.其为厥阴经气逆乱,循经上冲巅顶,故曰“肝气逆则头痛”(《脏气法时论》),或谓“气不上下,头痛巅疾”(《方盛衰论》).临床上以  相似文献   

18.
养血祛风汤治疗头风症陈书振,徐卫东河南省尉氏县成人中专(452170)主题词%养血祛风汤/中医药疗法,头痛/中医药疗法头痛经久不愈,呈反复发作者,称为“头风”。近代中医内科学将其归属头痛范畴,然按其法治之,收效甚微。笔者遂于悬壶之遐,细览古训,祥考病...  相似文献   

19.
<正>偏头痛是指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丁元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独到,现介绍一例偏头痛湿热夹瘀证,体会丁教授辨证思路和心得。1病案举例女,21岁,学生,山东德州人,2010年10月6日初诊。主诉:发作性头痛2年余。现病史:2年前出现发作性右颞侧头痛,以右太阳穴为主,可累及巅顶、颞、枕部;表现为搏动性跳痛,畏光畏声,发作时伴恶  相似文献   

20.
马东 《世界中医药》2010,5(1):49-49
偏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作止无常,或左或右,遇风易触发或加重,经久不愈,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征,故属于中医“头风”范畴。头为诸阳之会,居高巅之位,惟风邪可到,审证求因,可知偏头痛多由风邪所致,这也正是古今医家习用风药治疗头痛的依据之所在。正如《医宗必读·头痛》所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