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论瘀血体质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反映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又是可以改变的,后天诸因素,如地理自然环境、饮食营养习惯、生活起居摄生、运动锻炼、心理情志和疾病药物等对体质形成更具影响。  相似文献   

2.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不同体质的人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不同。颈椎病作为现代社会的高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不同的体质与颈椎病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关系,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等偏颇体质表现尤为明显。从体质本源出发,通过调整饮食、调畅情志、劳逸结合、适度锻炼以及应用中医药等方法,对颈椎病患者的体质进行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本文从中医对体质的认识、中医体质类型与颈椎病发生的关系、不同体质类型颈椎病的预防等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的研究,并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阳盛质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养生措施进行论述,认为遗传、母妊时的调养状况等先天因素是形成阳盛质的基础,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精神情志、药物影响等后天因素是阳盛质形成的重要条件。阳盛质个体养生主要是为了改善体质,使机体不向疾病方向发展,为此要做好精神调摄、饮食调节、亦可适当服用某些药物。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个性特征,对某些病因和疾病具有易感性。其中,气虚体质是最常见的中医偏颇体质,以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等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研究表明气虚体质与肿瘤、高血压、2型糖尿病、甲减、肝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其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研究气虚体质相关影响因素,这将为其调理提供途径或靶标,同时对气虚体质易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体质学说理论,结合中医古籍及现代研究文献,就气虚体质形成与先天禀赋及多种后天因素如饮食、劳逸、睡眠、情志、地理环境、年龄、慢性疾病等方面对气虚体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两个方面对阴虚质的成因进行论析。在先天禀赋方面,父母体质的阴阳偏颇会影响子代的体质,孕母在孕育养胎过程中饮食不当或过用温热,也会使子代形成阴虚体质;在后天获得方面,饮食厚味、房劳不节、情志过激、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疾病影响及医过,均可导致阴虚体质的形成。对阴虚质成因的了解,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整阴虚体质的偏颇,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形成基础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从宏观水平研究了体质的形成,体质决定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发生疾病之后的转归,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体质形成的基础。先天体质与父母遗传的信息和出生时禀赋的自然之气不同有关,以自然气化对脏腑气化模式的影响为基础;后天体质与个体生存的大环境不同有关,表现为饮食、地域及流年气候等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病变类型与疾病转归的倾向性等。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在于其体质基础。因此体质因素关系到人体是否发病、发病倾向和既病之后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但体质又受到地理环境、气候、饮食、精神情志、劳逸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体质不  相似文献   

8.
周佳  潘文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54-2455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以体质学说来正确指导妇科病的防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决定了妇科病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都具有独特性。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不仅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差异,而且是机体发病的内部因素,它不但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着某些疾病的类型。体质的偏颇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的特点,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妇女体质是归纳妇女体质共性的基础,研究妇女体质共性的差异性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妇女体质的整体概貌,以便有效地指导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先天禀赋与后天饮食、年龄、性别、劳逸、情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掌握个人的体质特征,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对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保障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及其与免疫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质与疾病的发生、演变、证候表现及临床治疗密切相关.饮食劳逸、精神情志、气候地理、性别、年龄等因素均能明显影响体质的形成,并有其重要的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饮食是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人赖饮食水谷以生长。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形体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饮食偏嗜与中医体质、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新疆哈萨克族饮食特点与中医体质、疾病的相关性的文献研究,发现:饮食、中医体质与疾病相互见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形成;结合中医体质学理论,进行体质辨识,可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度;通过饮食与体质调节对新疆哈萨克族疾病防治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人体生命过程中,体质是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体质的形成既禀赋于先天,又关系于后天。中医体质学认为,通过对后天的干预可以调整体质偏颇。并提出,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可干预体质。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表观遗传学的提出,为体质可调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被人们所重视,有望以表观遗传学为切入点通过辨体论治治疗人类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13.
一、何谓饮食调护 所谓饮食调护就是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通过合理的饮食调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饮食调护也可以称作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干多年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籍《黄帝内经》中就从理论上对食物经口消化、吸收、营养全身及其代谢途径作了系统的阐述,同时提出了饮食不当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提出了机体患病时,怎样应用饮食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和辅助手段,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体质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综合特质。一般说来,某种体质一旦形成,则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发生相应的变化。体质的临床特点在疾病过程中尤为突出,而对疾病的治疗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体质具有改善作用。婴幼儿时期体质可塑性最强,是调理体质、促进健康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现代研究证明,人类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朝医太少阴阳体质与基因的相关性,将基因研究引入朝医体质研究,必将把朝医体质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着重在朝医太少阴阳体质的形成、体质治疗学以及体质量表等方面论述太少阴阳体质与基因的相关性,为太少阴阳体质与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气虚体质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气虚体质是因一身之气不足,脏腑功能减弱而形成的体质状态。体质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转归。利用 citespace 软件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的气虚质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气虚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结果气虚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糖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并与亚健康状态也有密切关系。结论据中医体质基本理论,气虚体质者应保持心情愉快,偏食温补脾胃的食物,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从情志、饮食、运动等方面调整。  相似文献   

17.
食物对健康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合理的饮食和营养物质的搭配对健康人、尤其是对某些病人更重要,它往往可直接影响某些疾病的愈后。下面讨论几点膳食与疾病护理的意义。1膳食与药物的配合1.1辨证配膳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食物的性能,是饮食调护的根据。任何一种疾病,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食物有四性;即温、热、寒、凉,以及五味,酸、咸、苦、辛、甘。在调配膳食时,应使食物与疾病性质相适应,来调整人体失调的阴阳,能使脏腑之气调合,生成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证明,如果日常饮食中长期营养成分失调,有可能导致血压高。同样,经由饮食上的调整,也可以降低患高血压的几率。其中被采用的一则饮食方法称之为DASH。它是由美国卫生总署资助的一项研究,目的是不使用药物,而是藉由饮食的调整来降低血压。该饮食计划的重点之一是减少食盐(或称钠盐)的摄取。之后也有陆陆续续的研究声称, DASH饮食也可降低患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某些类型的癌症、中风、心脏疾病、心力衰竭、肾结石和糖尿病。同时也有证明其是体重管理和让生理代谢更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过敏体质属特禀质,遗传因素是过敏体质形成主要原因,阴阳失衡导致机体易受外界某些因子影响而引起过敏反应,避免过敏物不能根本上治疗过敏疾病,治愈关键是体质调控,益气固表或凉血消风可改善过敏体质偏颇状态。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易因后天饮食不节、过服寒凉药物、病后失调等原因而损伤脾胃,导致脾虚,调整小儿过敏体质偏颇状态关键在于健脾。物质的寒热偏性是诱发小儿过敏的重要原因,脾虚是导致小儿过敏体质病机关键。健脾同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祛湿、消食、清热、滋阴等,如此,健脾之功才能事半功倍。脾肺若虚,水精不足以充分濡养肝脏,金气不足以收敛肝木的发散之性,则肝风易动,机体易对动风之品敏感。过敏反应易有风邪致病特点,善行数变、侵袭阳位、皮肤瘙痒时,应注意调理肺、肝二脏,祛除机体易受风邪病因。  相似文献   

20.
湿热、痰瘀体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质的形成受先天遗传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后天获得性可使体质呈现趋同性.现今我们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给湿热体质和痰瘀体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与背景,使得这二种体质在体质致病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体质决定了对疾病的易感性,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二种体质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较准确地掌握某些特定疾病的易感人群,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