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丽娟  刘晶  黎昆伟  邓恋  胡祖荣 《吉林医学》2013,34(6):1046-1047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心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镇痛组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常规分娩处理。观察记录两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同时监测胎心变化及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胎心变化及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心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盐酸氯普鲁卡因配伍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年龄22~33岁,ASAI或II级,单胎头先露,无宫缩乏力及妊娠合并症,经产前检查适合从阴道自然分娩,并且排除椎管内阻滞禁忌证及分娩镇痛时平面超过T10的产妇50例,随机分为以下两组:A组1%氯普鲁卡因加2ug/ml芬太尼,B组按常规分娩.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产妇生命体征、分娩方式以及分娩过程胎心、宫缩变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VAS评分、产妇生命体征、分娩方式以及分娩过程胎心、宫缩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普鲁卡因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3.
何鞠颖  曹蓉  李守莉 《西部医学》2011,23(5):870-871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比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进入分娩活跃期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50例实施连续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镇痛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下肢运动、产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宫缩强度、胎心率及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麻联合硬膜外镇痛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胎儿出生后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完全,同时能减少罗比卡因用药总量,产妇满意度增高,从而提高了分娩镇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114-117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分娩结果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在产妇宫口开至3 cm左右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40例在产妇宫口开至1~2 cm时再硬膜外间隙实施分娩镇痛,对产程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认知功能评分、VAS评分、心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收缩压、舒张压、VAS评分、心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时实行椎管内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心率,还可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但不会对产妇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108例待产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分娩时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进行无痛分娩,比较两组胎心率、宫缩情况、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出血情况、产后并发症、产后下肢肌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胎心率、宫缩情况、分娩方式、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产后下肢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分娩时及产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娩时舒适度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分娩中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可实现无痛分娩,减轻产妇分娩时疼痛感,有利于加快产程进展,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笑气吸入两种镇痛分娩方法。方法:随机选取600例孕妇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笑气吸入组及对照组,每组200例。在进入活跃期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注入罗哌卡因+芬太尼,笑气吸入组吸入含有50%笑气和50%O2混和气体进行镇痛,而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比较三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宫缩强度及胎心率变化、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①镇痛效果比较:三组有显著性差异。②宫缩强度及胎心率变化比较:宫缩强度在活跃期(T1)及实施镇痛分娩1h(T2)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宫口开全(T3)后有显著性差异;三组孕妇胎心率在三个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③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活跃期腰-硬联合麻醉组时间最短、而第二产程时间最长,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三组比较产后2h出血量比较无差异性。④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三组比较尽管腰-硬联合麻醉组剖宫产率最低,产钳助产率最高但与另两组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窒息率三组无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效果好、产程时间短,孕妇能配合全产程,是目前最好的分娩镇痛方法之一,而笑气镇痛效果远差于腰-硬联合麻醉,与未实施镇痛分娩比较差异不大,且副作用多,期待更适宜我国的规范化分娩镇痛能尽早开展。  相似文献   

7.
邓洁  冯亮群 《中外医疗》2012,31(23):89+91-89,91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的效果。方法将要求无痛分娩的足月初产妇50例分入观察组,另外选择50例初产妇分入对照组。将观察组产妇进行开放静脉,用迈瑞多参数监护仪对产妇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进行监测,用宫缩胎心监护仪监测宫缩强度、频率、胎心率。当产妇宫口扩张3cm时进行硬膜外镇痛,在产妇平卧后给予1%利多卡因溶液3mL试验量,观察5min无全脊麻及局麻药中毒症状后,追加芬太尼浓度为2.5mg/L的0.15%罗哌卡因混合溶液5~8mL,使其镇痛平面控制在T10以下,随后连接电脑镇痛泵,持续量为5mL/h。自控镇痛量为1mL,锁定时间为15min,在宫口开全后停止用药。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产程长短、分娩方式、失血量及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用药前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程短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出血量及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镇痛分娩安全有效,对产妇、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月凤  闫四方 《中外医疗》2012,31(25):37+39-37,39
目的探讨产程中应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胎心率、宫缩及产程的影响情况。方法对潜伏期内疼痛剧烈、精神紧张的60例产妇应用硬膜外麻醉镇痛,用胎儿外监护仪监测胎心率、宫缩情况,用产程图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应用硬膜外麻醉镇痛15min、1h、2h的胎心率及产程变化情况。结果用硬膜外镇痛15min后胎心率基线无明显变化,1~2h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用镇痛15min后不协调宫缩得以改善,对宫缩频率及强度无明显作用;第一产程缩短,第二产程延长。结论潜伏期使用硬膜外镇痛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产妇可行走,能改善产妇一般情况,对胎心率无明显影响,改善宫缩情况,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有可能致第二产程延长,但不造成胎儿窘迫,第一产程末适时停用硬膜外镇痛,不造成第二产程延长,也不增加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病例,并有调整不协调宫缩,减轻产妇痛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在初产妇的效果以及对产程、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6年9月分娩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实施分娩镇痛,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各阶段VAS评分、宫缩情况、胎心率、胎儿娩出时血流动力学、剖宫产率、分娩产程所用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分娩各阶段(宫口开3cm、宫口开6cm、宫口开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的宫缩时间、胎心率、胎儿娩出时孕妇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由自然分娩改为剖宫产的15例,剖宫产率为7.5%;对照组有37例,剖宫产率为1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10.83±0.76)h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12.41±0.97)h(P<0.05);2组在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产后出血、产后4 h排尿、会阴裂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技术可以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而且对母婴安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ASA1~2级要求分娩镇痛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30例,罗哌卡因组(R组)30例,另随机选择不予镇痛自然分娩初产妇为对照组(D组)30例,观察镇痛效果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image法)、生命体征、胎心率、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产程、分娩方式。结果生命体征平稳,胎心率、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产程比较无显著差异并(P>0.05)。L与R组镇痛效果确切,应用前后及与D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与R组运动阻滞程度无显著差并(P>0.05)。3组剖宫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应用于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240例分娩的产妇,根据产妇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对照组未采取镇痛措施,然后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情况、总产程时间、阴道顺产率和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硬外组5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实行分娩镇痛,联合组50例则采用腰硬联合方法。监测血压、脉搏、氧分压、心电图,比较镇痛起效时间、VAS评分、运动功能情况、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镇痛起效时间联合组明显短于硬外组;在镇痛方面,联合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硬外组。两组在运动功能、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腰硬联合法优于硬膜外麻醉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复合药物持续硬膜外麻醉对分娩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住院病人 ,妊娠足月初产、头先露者 6 6例 ,分为观察、对照 2组 ,2组病人均进行头位评分 ,观察组则采用分娩镇痛 ,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方法 ,2组病人进行产程宫缩疼痛分级、血压、血氧饱和度、产程时间、宫缩、胎心、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观察。结果 观察组产程疼痛明显减轻、产程时间缩短 ;新生儿Apge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同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复合药物持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对分娩产程有益、对母儿无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宫缩情况及催产素使用率、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4小时出血量和新生儿相关指标等,全程监测孕妇血压、心率、宫缩以及胎儿胎心.结果 硬膜外镇痛有效率及产妇满意率98.7%,缩短总产程,不延长第二产程,也不增加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产后24小时出血量和新生儿相关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增加了催产索使用事.结论 硬膜外镇痛是目前效果较确切和比较安全的方法,更适合基层应用,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宫缩情况及催产素使用率、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4小时出血量和新生儿相关指标等,全程监测孕妇血压、心率、宫缩以及胎儿胎心.结果 硬膜外镇痛有效率及产妇满意率98.7%,缩短总产程,不延长第二产程,也不增加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产后24小时出血量和新生儿相关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增加了催产索使用事.结论 硬膜外镇痛是目前效果较确切和比较安全的方法,更适合基层应用,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宫缩情况及催产素使用率、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4小时出血量和新生儿相关指标等,全程监测孕妇血压、心率、宫缩以及胎儿胎心。结果硬膜外镇痛有效率及产妇满意率96.7%,缩短总产程,不延长第二产程,也不增加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产后24小时出血量和新生儿相关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增加了催产素使用率。结论硬膜外镇痛是目前效果较确切和比较安全的方法,更适合基层应用,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穴位电刺激与椎管内麻醉对经产妇分娩疼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经产妇,进入产程活跃期后根据产妇分娩镇痛方式分为穴位电刺激组(观察组)和椎管内麻醉组(对照组),各200例。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产程时间、羊水污染率、产后2 h出血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在宫口活跃期、第二产程时,两组产妇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羊水污染率、产后2 h出血量明显低/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与椎管内麻醉均可缓解经产妇分娩疼痛,但穴位电刺激较椎管内麻醉对经产妇宫缩的影响小,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羊水污染率明显降低,产后出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全程镇痛对母婴的临床观察。方法在行政力量支持下,潜伏期全程镇痛组与第二产程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中转剖腹产率的观察。结果通过观察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持续镇痛组产妇满意度较暂停镇痛组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椎管内镇痛是为产妇提供的一项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行政措施的干预是维系多科室之间的纽带,对开展分娩镇痛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提高自然分娩率,减轻分娩疼痛,确保母婴安全,观察全程责任助产及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例产妇施行全程责任助产,但未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为观察组 A;选择150例全程责任助产及硬膜外阻滞的产妇为观察组B;选择未施行全程责任助产,也未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150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三组产妇的疼痛情况、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下肢运动阻滞,失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对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B镇痛有效率98.66%,与观察组A和对照组相比疼痛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观察组B第一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产妇失血量和对下肢运动阻滞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程责任助产使观察组A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结论 全程责任助产及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佳,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反应,大大提高产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观测分娩镇痛期间产妇镇静程度与胎心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自然分娩初产妇100例,年龄22~30岁,ASA分级Ⅱ级,孕38~40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分娩组和分娩镇痛组,每组50例。常规分娩组按正常阴道分娩步骤实施,不采取任何方式镇痛;分娩镇痛组待宫口开至2~3 cm时采用腰L3-4硬膜外镇痛,随后接电子镇痛泵。比较两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前(T0)、宫口开至3 cm后0 min(T1)、3 min(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60 min(T7)时的胎心率及胎心变异数据、产妇心率、平均动脉压、宫缩压力、宫缩时长、麻醉趋势指数(NI)以及胎儿出生后脐动脉pH值和产妇主诉嗜睡时间。结果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的胎心率T4和T6时明显降低、T5时明显升高,胎心变异T4时明显降低(P<0.05);产妇心率T6时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T6、T7时明显降低(P<0.05);宫缩压力T3时明显降低,宫缩时长T3、T5、T6时延长(P<0.05);NI在T5时明显降低(P<0.05);产妇主诉嗜睡时间明显增长;T3时胎心变异与产妇镇静程度呈负相关,T6时胎心率与产妇镇静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分娩镇痛期间胎心变异改变,可能与分娩镇痛期间的镇静程度和宫缩模式改变相关,与分娩镇痛期间循环改变无关,但上述变化并未对分娩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