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掌握2008~2012年河南省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2年河南省人间布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河南省累计报告布病病例5238例,报告发病率由0.6335/10万上升到2.0516/10万;全省18个地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南阳市最多为1126例,占21.50%;发病主要集中在3~7月,占发病总数的61.6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0~64岁组4069例,占77.68%,职业以农民最多,占78.74%。结论:河南省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扩大;布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加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重点人群布病的主动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是今后布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3年布鲁杆菌病疫情特征和高危人群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布鲁杆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贵州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布鲁杆菌病病例和高危人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贵州省报告布鲁杆菌病病例30例,发病率为0.0 746/10万,较2012年上升。2013年检测高危人群2 484人,检出血清布病抗体阳性26人,阳性率为1.05%;阳性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30~50岁组居多,占感染总数的73.08%;感染者以饲养或接触山羊的人员为主。从布鲁杆菌病病例和抗体阳性者血液中培养分离到布鲁杆菌13株,11株鉴定为羊种3型。结论贵州省布鲁杆菌病发病多为散发,亦有聚集性病例发生,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加大人、畜布鲁杆菌病检测和防控力度,对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从而控制布鲁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2008年河北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布鲁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例9810例,11市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张家口、承德、保定、石家庄、邯郸五市,其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2.50%,季节发病以3~7月发病例数最多,占全年发病数的62.83%。发病年龄集中于20~60岁,占全年发病数的86.61%,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饲养、屠宰及畜产品加工人员为主。结论河北省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传染源持续存在及重点人群缺乏布病防治知识是疫情上升主要原因。要控制布病疫情上升,应加强卫生、畜牧部门密切合作,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深入开展对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8—2017年山西省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2008—2017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布病个案及病原监测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山西省共报告布病54 84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5.37/10万。2017年报告发病数3 071例,较2008年下降36.47%,报告发病率8.34/10万,较2008年下降41.47%;全省11市119个县(市、区)均有布病病例分布。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同、朔州、晋中及忻州市,高峰期集中在3—8月,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8.27%(37 440/54 845),以青壮年、男性和农牧民为主。分离到布鲁菌258株,除1株羊种布鲁菌变异株、1株布鲁菌非典型菌株外,其他均为羊3型布鲁菌,占99.22%(256/258)。结论 山西省布病流行强度较大,波及范围广,近几年疫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应根据疫情特点的变化,采取适宜的布病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锦州市2011—2020年布鲁菌病(布病)分布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中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个案数据,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病例就诊等情况。通过2011—2020年布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其暴发因素及特征。结果 2011—2020年锦州市累计报告布病病例4 30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50/10万,发病率逐年增加(χ_(趋势)~2=448.969,P0.001)。4 306例布病中,以饲养放牧人员(占82.65%)和养畜户周围人群为主(占8.55%);4—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2.73%;发病乡镇覆盖率为100%(105/105),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50例的乡镇27个,报告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8.71%;其中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100例的乡镇11个,占全部病例数的31.54%。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P_(25), P_(75))为10(3,24)d;2011—2020年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7 d以内病例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χ_(趋势)~2=40.296,P0.001)。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布病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1.93%。2011—2020年锦州市共报告23起布病暴发疫情,均因接触染疫的羊、牛而感染。其中3起疫情的牛羊检出布鲁菌,均为羊3型,其余16起疫情的牛羊均已售卖,未做检测。结论 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布病疫情地区分布呈总体散发,局部高发态势。建议在布病高发地区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布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渭南市20例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病例发病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渭南市布病数据、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渭南市大荔、蒲城两县布病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5.0%;30~59岁组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0.0%;发病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0.0%。20例新发病例均有明显的布病发病症状:发热症状最多,占发病总数的70.0%;65.0%的病例为直接接触患病绵羊感染。26.7%的绵羊只进行了布病免疫;93.3%的绵羊来源为渭南市境内。80.0%的养殖户绵羊患布病后自行处理,然后出售给流动绵羊收购人员;40.0%的新发病例知晓布病防治知识;26.7%的养殖户在养殖行为中采取了防护措施。结论渭南市人间布病疫情较为严重,除在高危人群中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外,今后也应该考虑扩大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范围,切实提高群众对布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9-2015年贵州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资料,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贵州省人间布病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5年贵州省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98例,68.18%的病例集中在4~9月;遵义市、铜仁市、毕节市三地市报告病例数合计占总病例数的64.6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30~59岁组,以农牧民为主;布病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60.69%,平均增长速度为60.69%,病例报告单位以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主,发病到诊断时间逐年缩短。结论贵州省近年来布病发病强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建议加强培训、宣传,提高职业人群自我防护意识,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362例布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市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6年我市各县区报告的布病报告卡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6~2006年全市发生人间布病362例,发病率0.83-2.4/10万之间。发病高峰在3~6月,占76%;男女发病之比为5.7: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以20~45岁青壮年为主,占72%;放牧饲养人员占85.1%,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布病疫情在我市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布病的监督、监测工作,对疫区重点人群实施104M布病菌苗接种及对疫区畜群检疫、免疫、病畜淘汰是防治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1—2020年沧州市人间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情况,为本市人间布病疫情防控工作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20年沧州市布病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沧州市共报告布病病例2 625例,发病趋势较为平缓,年平均发病率为3.43/10万,不同年份布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79,P<0.05);布病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占发病总数的67.51%;沧县、南皮、青县等地布病发病率较高;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72∶1;30~<70岁年龄组布病高发,占总病例数的83.73%;布病病例中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8.61%。结论 2011—2020年沧州市布病发病率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发病地区分布和职业特征明显,应进一步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全市人群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鹤山市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2012年在鹤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75例恙虫病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恙虫病的发生季节性明显,病例分布于2~11月,5~10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数占88.00%,近2年发病例数较前上升,尤其是2012年病例数明显增加,较2011年增加了113%。发病年龄以50~70岁年龄段最多,占53.33%。宅梧镇为发病例数最多的地区,病例数27例,占36.00%。职业构成以农民最多,占73.33%。结论鹤山市恙虫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在恙虫病流行季节,尤其是高发地区,需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以减少恙虫病的发生及流行。  相似文献   

11.
李众 《中外健康文摘》2013,(12):417-418
目的分析鸡西市2009-2011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布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09-2011年鸡西市人间布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2011年共报告了211例布病患者,男性169例,女性42例.发病最小的10岁,最大的80岁,以青壮年居多25—55岁166例,占总例数的78.67%.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142例,占67.30%.结论2009-2011年,鸡西市人间布病疫情呈现“高-低-低”的流行态势,建议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和染疫病畜的及时处理,加大布病防治工作力度,对重点发病人群进行布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职业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锦州市2011—2020年布鲁菌病(布病)分布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中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个案数据,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病例就诊等情况。通过2011—2020年布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其暴发因素及特征。结果 2011—2020年锦州市累计报告布病病例4 30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50/10 万,发病率逐年增加(χ2趋势=448.969,P<0.001)。4 306例布病中,以饲养放牧人员(占82.65%)和养畜户周围人群为主(占8.55%);4—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2.73%;发病乡镇覆盖率为100%(105/105),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50例的乡镇27个,报告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8.71%;其中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100例的乡镇11个,占全部病例数的31.54%。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P25, P75)为10 (3,24)d;2011—2020年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7 d以内病例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χ2趋势=40.296,P<0.001)。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布病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1.93%。2011—2020年锦州市共报告23起布病暴发疫情,均因接触染疫的羊、牛而感染。其中3起疫情的牛羊检出布鲁菌,均为羊3型,其余16起疫情的牛羊均已售卖,未做检测。结论 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布病疫情地区分布呈总体散发,局部高发态势。建议在布病高发地区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布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布病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2011-2017年人间布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7年佛山市南海区共报告布病病例98例,病例报告数及发病率逐年上升,68. 37%的病例发生在3~7月。病人中现住址为大沥镇的有41例,占41. 84%,其次分别为狮山镇(21. 43%)、桂城街道(18. 37%)和里水镇(13. 27%)。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40~60岁组;高危职业暴露和市民处理羊肉制品不当可能是南海区布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通过采取加强动物检验检疫、对高危职业人群开展布病筛查、加强市民健康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加大对医务人员布病知识的培训力度等多种预防控制策略遏制南海区布病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预防、控制布病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常规布病报告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从2005年—2013年,第六师共报告布病病例116例,年平均发病1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11/10万。布病发病呈总体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高峰,发病率11.15/10万。西部团场发病高于东部,且与新疆的高发地相邻。发病职业种类数呈上升趋势;发病以成年男性为主,尤其是40岁~64岁人群,在学生和儿童中开始出现病例;呈季节性发病,8月份为高峰。结论第六师的布病发病情况目前并不严重,但如果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即将进入布病的快速上升期。控制布病的原则是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而其关键在于传染源的控制和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大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0—2018年长沙市布鲁菌病(布病)监测数据,掌握全市布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布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8年长沙市布病监测数据,运用Excel及SPSS 18.0对人间及畜间布病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8年长沙市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86例,年均发病率为0.129/10万,2012年最高达0.224/10万;圆形分布法分析发现病例发病时间分布有季节性,发病总高峰日为6月11日,高峰期为5月24日—6月30日;70.93%(61/86)的病例分布在30~59岁组,73.26%(63/86)的病例为职业人群,职业人群血样检测阳性率和养殖场(户)家畜群阳性率分别为0.80%和4.39%;不同年度总人群布病发病与家畜群感染情况高度一致(r_s=0.905,P0.01),人群布病病例和阳性家畜乡镇主要集中于宁乡市。结论 2010—2018年长沙市布病疫情有逐步扩大趋势,需做好职业人群及动物监测,加强市场监管及人群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市布鲁氏菌病10年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布病防控工作。方法收集2000-2009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布病流行强度逐年增加,发病率由2006年的8.79/10万上升至2009年的46.41/10万。发病位次由2005年的23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发病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布病病人主要集中在农区,占发病总数的91.63%。流行高峰集中在4~6月份。发病以农民(养殖户)为多,占91.35%。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7∶1。发病年龄集中35~65岁。结论呼和浩特市布病主要传染源是输入未检疫的疫畜,致使布病在未免疫的畜间流行,从而导致人间布病发生流行。疫情总的趋势是由山区、农区向城区蔓延,呈现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河南省武陟县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病例和武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布病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武陟县累计报告人间布病437例,2010—2014年布病发病数迅速上升,2014年达到高峰102例,2014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以30~69岁的中老年为主,占79.41%(347/437),男女之比为3.37∶1;其中3—7月报告病例居多,占58.58%(256/437);职业以农民为主,共409例,占93.56%(409/437);感染途径以传统的饲养放牧发病最多,占43.02%(188/437);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2019年最短为9 d。结论 饲养放牧和处理胎羔是武陟县布病主要的传播途径,食用乳肉制品感染布病逐年增加,应继续开展布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临床医生培训,切实控制人间布病疫情、缩短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加强区域联防、部门协作、畜间免疫、健康教育、淘汰病畜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1—2017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7年资料,并与2018—2020年比较,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1—2017年报告布鲁菌病病例104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0.25/10万~2.38/10万,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2,P<0.01)。发病以农民为主,占46.15%;3~8月为发病高峰,占71.15%;病例集中在40~<70岁年龄组,占76.92%,男女性别比为4.78∶1;77.88%的病例与羊有接触史,重点人群血清学平均阳性率为0.63%,无防护措施的病例占80.68%。2018—2020年报告布病病例53例,发病率为0.61/10万~1.8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三间分布特征和感染来源等特征相似,无防护措施的病例占50.00%。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布病以男性、农民和养羊人群为主,2011—2017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8—202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无防护...  相似文献   

19.
牛俊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522-1523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的发病状况,流行病学特征,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襄汾县2011年—2013年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基本信息系统”,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全县新发病例数为46例,发病率为9.36/10万;2012年全县新发病例数为47例,发病率为10.42/10万;2013年全县新发病例数为51例,发病率为11.31/10万。2011年—2013年全县报告新发病例144例,疫情涉及全县所有乡镇,发病数最多乡镇33例,占22.92%,发病数最少的乡镇1例,占0.69%。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116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4.14∶1。发病年龄集中在40岁~60岁之间,一年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为3月~6月,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结论襄汾县人间布鲁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局部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绥德县2008年1月—2010年12月布鲁菌病(布病)易感人群感染和发病调查、疫情监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人间布病感染、发病、流行趋势,掌握布病疫情动态,控制布病的发生与流行,为布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方法掌握布病疫情现状。结果常规监测血清学检查阳性1 681例,阳性率为27.54%,确诊新发病例425例。结论绥德县布病疫情逐年增加,在20个乡镇均有新发病例,且主要分布在义合镇、城关镇、辛店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布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使布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