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PTEN抑癌基因突变在髓母细胞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DNA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34例髓母细胞瘤、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进行PTEN基因第5、8重要功能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 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中exon5和exon8均无点突变的发生;髓母细胞瘤PTEN基因纯合性缺失率为2.9%;exon5-1突变者3例;exon5-2突变者4例;exon-8突变者3例;PTEN基因总变异率为32.4%.结论 髓母细胞瘤中PTEN基因高变异率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华东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BRCA2和DBC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家族史阴性的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40岁),中位发病年龄37岁(24~40岁);3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提取外周血DNA,对BRCA1基因第11和第24外显子、BRCA2基因第11外显子以及DBC2基因第5外显子的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通过直接测序法鉴定DNA突变位点。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没有发现BRCA1基因第24外显子、BRCA2基因第11外显子突变。在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exon11+3232A〉G突变18例,其中乳腺癌患者13例(包括5例纯合性突变),健康志愿者5例。研究组和对照组突变频率分别为32.50%(13/40)和16.67%(5/30),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G等位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2.50%和8.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BC2基因第5外显子发现exon5+382C〉T突变8例,均为乳腺癌患者,突变频率为2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CA1第24外显子、BRCA2第11外显子突变可能在华东地区人群中不常见,与该地区早发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BRCA1基因exon11+3232A〉G突变、DBC2基因exon5+382C〉T突变,可能增加该地区早发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38例、哮喘缓解期组40例及5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比较各组间的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发作组、缓解期组哮喘患儿的血清IgE和外周血EOS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组IgE和EOS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结论 血清IgE和外周血EOS检测在儿童哮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exon5)和外显子8(exon8)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探讨其突变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并对突变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42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3例,突变率为7.14%(3/42),42例胃癌不同临床病理分期中,Ⅰ、Ⅱ期突变率为5.88%(1/17),Ⅲ、Ⅳ期突变率为8.00%(2/2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42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突变,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42例胃癌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低分化腺癌突变率为12.00%(3/25),中、高分化腺癌突变率为0(0/17),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PTEN基因突变,主要发毕在低分化腺癌中。而PTEN基因突褒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组织中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基因突变与术前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在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f FNA)及PTEN基因检测的54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TEN基因检测结果分为突变组(30例)和未突变组(22例),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PTEN基因突变与术前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52个结节,PTEN基因突变率为57.69%(30/52)。PTEN基因突变与结节大小、回声、实质背景回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类有关(P<0.05)。PTEN基因未突变组和突变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PTEN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6.
江爱萍 《护理学报》2010,17(14):74-76
目的探讨实施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哮喘知识宣教,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健康教育,分别在规范治疗后第3、第6个月,进行肺功能气道阻力检测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结果在规范治疗后第3、第6个月,观察组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哮喘控制测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健康教育有利于儿童哮喘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阳性率及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9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sM抗体阳性率为35.8%(38/106),对照组是14.4%(1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5—12岁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1~5岁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33例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了解NPM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33例AML患者中共检出8例(24.2%)具有NPM1基因突变,其中M1 1例、M2 3例、M4 1例、M3 3例。19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7例(36.8%)发生NPM1基因突变,明显高于异常核型组(14例中1例,7.1%)(P〈0.05)。NPM1基因突变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野生型组(P值均〈0.05)。结论: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患者,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及支气管肺炎非喘息型患儿(肺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6、8(IL-2、6、8)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检测,探讨细胞因子在毛支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符合毛支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空腹静脉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2、6、8水平,测外周血EOS计数。结果:毛支组血清IL-6、8较肺炎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EOS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支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感染因素刺激气道导致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参与抵御病原体侵犯的同时,也造成局部肺组织的不同损伤。提示在治疗毛支时除以清除病毒为主外还应注意抑制炎症递质的产生和免疫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儿童哮喘的关键基因,并验证其在难治性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 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数据库检索,获得对照组、轻度哮喘(mild asthma, MA)组和重型哮喘(severe asthma, SA)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集GSE27011。利用R软件对数据集依次进行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临床表型相关性分析,获得关键基因,并在哮喘患儿和免疫细胞转录组数据集中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78例哮喘患儿和30例健康的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MA组和SA组。收集哮喘患儿和健康的体检儿童的外周血液样本,检测其外周血中关键基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液中关键基因表达水平预测儿童S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关键基因GNA15。哮喘验证数据集分析发现,GNA15在哮喘组表达上调,且特异表达于嗜酸性粒细胞。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和CD4+NKT细胞对哮喘患儿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哮喘病患儿150例(哮喘组),另选16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NKT细胞和CD4+NKT细胞的比例,并观察两类细胞与过敏指标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哮喘组患儿的NKT细胞和CD4+NKT细胞比例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NKT细胞、CD4+NKT细胞的比例与总IgE、ECP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外周血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KT细胞和CD4+NKT细胞数量降低下及所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变化是导致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NPM1(Nucleophosmin)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探索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择98份临床确诊的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冻存骨髓细胞标本,其中78份AML、10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10份MDS提取DNA,行多重PCR,同时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及FLT3基因第14、15外显子,PCR-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 78例AML患者共检出21例(26.9%)具有NPM1基因突变,10例ALL和10例MDS均未检测出该突变。78例AML中52例核型正常,NPM1阳性19例(36.5%),26例异常核型AML患者NPM1阳性仅2例(7.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M2、M5患者NPM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其他组。NPM1突变型AML患者WBC中位数为42.0(16.3~102.0)×10^9/L,野生型为14.0(3.4~67.2)×10^9/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NPM1突变型AML中12例(57.1%)同时伴有FLT3-ITD,57例NPM1野生型患者13例(22.8%)出现FLT3-ITD突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M1阳性FLT3阴性患者9例中8例(88.9%)获得CR1,NPM1阳性FLT3阳性12例中3例(25%)获得CR1,NPM1阴性FLT3阴性33例中16例(48.5%)获得CR1,NPM1阴性FLT3阳性13例中2例(15.4%)获得CR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M1基因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的一种突变,尤其是染色体核型正常AML患者发生率较高。伴有NPM1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年龄高,外周血白细胞高,更常见于M2和M5中,伴随FLT3-ITD突变发生率高,CR1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哮喘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h、Tc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的外周血Th1、Th2、Tc1、Tc2的细胞数.结果:哮喘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h1细胞数分别为16.12±6.17和7.04±2.66(P<0.05),Th2细胞数分别为15.96±6.10和6.25±0.56(P<0.001),Tc1细胞数分别为9.06±3.80和7.28±3.01(P>0.05),Tc2细胞数分别为7.64±3.67和3.02±1.38(P<0.001).Th1与Tc1、Th2与Tc2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853和0.844,P<0.001).结论:发作期哮喘患儿Th1/Th2、Tc1/Tc2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其外周血Th1与Tc1、Th2与Tc2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变化及其与哮喘病情的关系。方法:80例哮喘患儿(哮喘组)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组(60例)和缓解期组(20例),其中急性发作期组按病情再分为轻度组(34例)和中度组(26例),另选择50名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采用整群和分层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CD4+CD25+Tre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组CD4+CD25+Treg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轻度组CD4+CD25+Treg水平则明显高于中度组(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与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61,P〈0.01)。结论:与健康儿童比较,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降低,而在哮喘发作期降低更甚。随着哮喘患儿病情的加重,其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许志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794-1795,1798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及其在A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在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D患者4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和贝克曼库尔特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IgE和外周血EOS浓度,比较和分析两组间IgE和EOS浓度差异及其与AD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平均IgE和EOS值分别为(1 256.53±1 036.84)U/mL和(569.46±322.13)×106/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gE和EOS与AD易感性关联系数OR值分别达到4.402和3.7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和EOS与AD患病程度间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878和0.833;IgE与EOS间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90。结论血清总IgE和EOS与AD的发生和病情活动具有相关性,可为AD临床诊断、综合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以及其在嗜酸性粒细胞(EOS)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8周龄的雌性小鼠68只,按照随机数字大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致敏雾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帕霉素进行干预,分别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EOS数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以及给药后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干预后显著缓解气道过敏性炎症反应,外周血EOS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治疗前其血清IL-5水平显著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5水平显著下降(11.27±4.13)pg/ml,与对照组(15.19±4.41)pg/ml及治疗前(21.35±14.64)pg/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鼠肺泡支气管组织以及伴随血管形态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小鼠肺泡支气管组织和伴随血管形态,可见肺泡上皮增生增厚,上皮内以及支气管血管周围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EOS为主。结论雷帕霉素可以缓解哮喘小鼠气道过敏性炎症,从而改善哮喘的症状,对哮喘的治疗起着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外周血WBC及血清hs—CR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WBC增高21例,有3例减低,阳性检出率为34%;血清hs—CRP增高19例,阳性检出率27%。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BC计数升高的患儿中,hs-CRP随炎性反应的加重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s—CRP不能作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外周血WBC计数优于血清hs-CRP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除观察外周血WBC和血清hs—CRP变化外,还应结合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其他血清学及细菌学检查等作综合判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气道炎性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的主要特性。方法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组16例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16例患者、哮喘组15例患者以及对照组15例正常体检者,检测这4组人员诱导痰中的嗜酸粒细胞即嗜酸粒细胞(EOS)比例;流式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和γ-干扰素(IFN-γ)刺激的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C4(LTC4)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EB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B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PGE2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VA组患者、EB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的诱导痰中LTC4浓度显著增高(均P<0.05),EB组患者的LTC4的蛋白表达量和CVA组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组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LTC4/PGE2的比值与EB组患者相比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EB组患者的诱导痰中PGE2的表达水平增高,CVA组患者的LTC4/PGE2比值与EB组患者相比也是明显升高,推测这两个因素是EB缺乏气道反应性的潜在炎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