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36例,进行临床和肺功能诊断,并对COPD进行分级。结果 1036例患者中,共诊断出128例COPD患者,漏诊27例,误诊28例,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21.87%和21.26%。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与对照组的FEV1(%)和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FEV1(%)和FEV1/FVC(%)随COPD的严重程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并且趋势性检验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在COPD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肺功能检查的应用能帮助COP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高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83-83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06月份-2012年02月份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全部进行肺功能检测,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平均肺活量:79.4±10.8(%),平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66.7±11.4(%),平均最大通气量:83.2±12.4(%),平均残气量:141.5±10.7(%),经统计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疾病的加重,肺功能指标异常越加明显。观察组患者诊断率为52.4%,漏诊率47.6%。结论肺功能检测能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但其有较高的漏诊率,建议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什刹海社区常住居民COPD患病及诊断情况.方法 对北京市什刹海社区年龄在40~75岁自愿接受调查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既往有无诊断COPD及其他疾病情况,呼吸道症状,吸烟史、是否戒烟、吸烟量、吸烟时间、是否有被动吸烟、饮酒史、职业、收入情况等.肺功能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6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对FEV1/FEV6<70%的受试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后FEV1/FEV6<70%者诊断为COPD.结果 共对1290例受试者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者1270例,完成合格问卷及肺功能检测者共1261例,平均年龄58.0±9.1岁.其中男382例,平均年龄59.8±9.0岁;女879例,平均年龄57.1±9.0岁.诊断为COPD 77例,其中男39例(50.6%),女38例(49.4%).COPD患病率为6.10%,其中男性患病率10.21%,女性患病率4.32%.COPD患者平均年龄62.4±9.8岁.COPD患者中既往明确诊断COPD受试者仅24.68%(19/77).无症状患者为49.35%(38/77),多为COPD早期(GOLDⅠ级占82.14%,Ⅱ级占33.33%,Ⅲ级占20.00%,Ⅳ级占0%),而GOLD Ⅰ级 COPD患者诊断率仅为3.57%.COPD漏诊与GOLD Ⅰ级明显相关(P=0.034),而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累积吸烟量与COPD是否漏诊并无明显关联.结论 COPD是北京市区居民常见疾病,但诊断率低,漏诊率高.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社区居民中对COPD的认知度,并增强社区医生对COPD的识别能力,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临床特点、就诊规律、治疗情况和肺功能改变。方法 对呼吸科门诊的 2 83例COPD病人 ,采用询问病史和复习门诊病历的方法 ,调查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临床特点、就诊规律、治疗情况和肺功能改变 ,分析病情、就诊和肺功能之间的的关系。结果  74例 ( 2 6 % )为首次就诊组 ,139例 ( 4 9% )为间歇就诊组 ,70例 ( 2 5 % )为定期就诊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发作和症状持续。气促是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当出现Ⅲ级或以上的气促时 ,96 %的病人已经达到GOLD分级重度或以上。仅 12 %的病人过去曾经接受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证实门诊首次就诊的COPD患者中有 5 2 %达到GOLD分级Ⅱ级或以上 ,在规律就诊组有 79%达到Ⅲ级或Ⅳ级。结论 门诊COPD病人普遍存在就诊延迟、不规则治疗和肺功能检查率低的问题。肺功能检查有利于正确诊断和判断COPD的严重程度 ,对提高早期诊断和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能够预防和治疗的气道受限病,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早期肺功能下降迅速的特点,因此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对疾病防控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概述了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及其诊断标准,总结提炼了包括筛查工具、CT检查、血清标志物、微小核糖核酸、脉冲振荡法以及计算机判别系统的早期诊断方法,以期为临床上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提出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江汉  钱桂生  王金平  赵志强 《四川医学》2006,27(12):1255-1256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个月内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对53例稳定期COPD患者1个月内的肺通气功能和肺容积功能进行3次随访,随访时间间隔2周;数据处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53例稳定期COPD患者3次随访所测定的肺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在1个月内相对稳定,短期内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对265名病情稳定并能够配合的老年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将肺功能符合COPD诊断及无COPD的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轻度与中重度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吸烟史、慢性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史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史均为COPD的常见临床特征,其发生率均高于非COPD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胸部异常X线检查、其他慢性心肺疾病两组的无统计学差异;肺部异常体征两组的差异较小。而中重度COPD除其他慢性心肺疾病外,所有临床特征发生率均高于轻度COPD患者。结论老年COPD患者胸部X线检查大多数不正常,通过临床特征有助于诊断中重度COP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方式的强迫振荡(FOT)肺功能测定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9例(COPD患者进行潮气呼吸法和慢肺活量呼吸法的FOT测定,并与体积描记仪法(体描法)测定对比,结果:体描法测定中1秒用力肺活量(FEV1%),气道阻力(Raw%)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等均与FOT测定参数如呼吸总阻抗(Zrs),共振频率(Fres),外周气道阻力(Rp),脉冲频率为5Hz时的气道弹性阻力(X5),脉冲频率为5Hz时的气道粘性阻力(R5)及R5及R20之差(R5-R20)显著相关(P<0.01),反映小气道阻塞的参数Rp,R5-R20及X5与MMEF%,50%肺容积时的呼气流速(FEF50%),25%肺容积时的呼气流速(FEF75%),Raw%和比气道阻力(sRaw%)显著相关,其相关性依次为X5>R5-R20>Rp;慢肺活量呼吸法FOT测定中X5及R5-R20与MMEF%,FEF50%和FEF75%的相关性优于潮气呼吸法(P<0.01),结论:慢肺活量呼吸法FOT测定在早期发现小气道阻塞上略优于潮气呼吸法,但受患者配合程度的影响较大,可重复性较差,故无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市区40周岁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现况,阐明肺功能检查早期应用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为中心的周边10个社区街道办事处,由社区工作人员协助随机招募年龄≥ 40周岁的长春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主要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查,COPD诊断参照2015年GOLD指南标准执行。将COPD患者分为确诊组和漏诊组,再将吸烟COPD患者分为戒烟组和未戒烟组,分别比较各组肺功能指标。结果:共调查40周岁以上居民1392人,其中男性568人,女性824人,平均年龄为(59.59±6.60)岁。其中COPD患者176例,患病率为12.64%;新发现即漏诊患者160例,漏诊率为90.91%;曾确诊为COPD16例,诊断率仅为9.09%。吸烟人群中COPD患病率为20.71%,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的患病率(8.8%,P < 0.05)。对吸烟指数和COPD患者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戒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除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外均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而下降(P < 0.05),未戒烟组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除FVC%外均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而下降(P < 0.05)。结论:长春市区40周岁以上居民COPD存在高患病率及高漏诊率,应对人群进行肺功能筛查以发现更多的COPD患者,使其得到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0.
李凡  徐晓雯  邹瑾  沈菊芳  蔡映云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26-927,929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诊断和病情变化中的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8例,依FEV1/FVC〈70%,同时FEV1%pre〈80%为标准,比较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及20min后,两者判断的一致性。以及根据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对COPD病情分级的影响。结果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及吸入20min后,两次同时符合标准者140例;前后均不符合有20例(占9·6%);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符合,但吸入后不符合26例(占12·5%);吸入前不符合,而吸入后符合者16例(占7·7%);吸入前不符合,而吸入后FEV1/FVC〈70%,但FEV1%pre〉80%6例(占2·9%)。最后诊断COPD有156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判断一致性较差。吸入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对COPD的病情分级判断一致性也较差。在156例COPD中,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20例(占12·3%)。结论严格执行COPD防治指南,规范COPD诊治中的肺功能检测,对COPD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运动时通气功能的状况 ,及其与静息肺功能的相关性 ,为临床上COPD患者运动肺功能评价和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13例正常对照和 14例轻度稳定期COPD患者 ,分别行静息肺功能测定和症状自限最大运动负荷递增试验 ,记录用力肺活量 (FVC)、第 1秒用力肺活量 (FEV1.0 )、无氧阈 (AT)、最大运动负荷 (Wmax)、最大耗氧量 (VO2 max)、分钟通气量 (VEmax)、通气储备 (BR)等各项参数。结果  (1)最大运动负荷时 ,COPD患者Wmax、VO2 、VE、AT及BR等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VD/VT 却有所增加(P <0 .0 5 )。 (2 )对照组与COPD组运动后FEV1.0 均有所增加 ,但两组增加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3)COPD患者FVC、FEV1.0 、FEV1.0 占预计值 %、最大通气量 (MVV)与最大运动时WR、VO2 、VE 等指标均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通气功能减退 ,并与静息肺功能 ,尤其是FEV1.0 和MVV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汪俊  兰艳丽  刘晓 《西部医学》2012,24(1):16-18
目的调查成都市温江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335例COPD患者进行x线正位胸片及/或肺CT、l2导联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测。所有患者由呼吸专科医生进行面对面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1335例患者中男性825例,女性510例,平均年龄68.9±15.1岁。其中轻度肺功能异常155例、中度456例、重度541例、极重度183例,以中重度为主。115例病人没有慢性咳嗽病史。有35%患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组COPD患者吸烟率为77.0%,生物燃料接触者占30.9%,5.2%COPD患者有家具厂工作史。患者病情知晓率仅为35.8%,吸入药物治疗率为7.1%。结论温江地区COPD患者吸烟率和生物燃料使用率高,是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应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肺功能筛查。患者病情知晓率和吸入药物使用率低,治疗严重不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间质性肺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变化。作者承机设三个实验组:ILD组、COPD组及及对照组,观察10项肺功能指标。结果发现,三组患者肺测值均有显著差异。提示肺检查是明确和鉴别ILD和COPD的一个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肺功能检测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肺功能检测,并给予观察组患者进一步临床诊断进行确诊和COPD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有COPD 34例,其中误诊6例,漏诊10例,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COPD患者的FEV1(%)、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辅助COPD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感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呼吸门诊就诊的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54例,其中男4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3.8)岁;36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4.3)岁。随访2年,根据感冒次数分组,≥3次为A组(32例),≤2次为B组(22例),健康体检者≥2次为对照组(36例)。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比较2年前后结果。结果 A组患者FEVI%、FEV1/FVC、FEF50%、FEF25%、PEF、DLCO和PaO2两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FEVI%、FEF50%、FEF25%、PEF、DLCO和PaO2两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年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OPD患者感冒可能是使肺功能下降的诱发因素。因此,减少COPD患者的感冒次数,将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能够阻止某些COPD患者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呈进行性发展,被公认为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严重影响卫生健康的疾病。中国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 COPD 患病率为8.2%[1]。COPD 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营养越差,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越差,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据预计,2020年全世界范围 COPD 的死亡率将由1990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3位,经济负担将位居第5位[2]。随着对 COPD 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 COPD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糖尿病时肺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研究设单纯COPD组(30例),COPD合并糖尿病组(38例)。将COPD合并糖尿病组患者根据有无微血管病变(眼底和肾脏)及神经系统病变再分为有并发症组(22例)和无并发症组(16例),检测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等肺功能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比较单纯COPD组、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以及COPD合并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之间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组VC、DLCO及DLCO/VA低于单纯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组DLCO及DLCO/VA低于COPD合并糖尿病无并发症组,3组间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微血管病变时,进一步加重了限制性通气障碍。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数增加等因素的影响,COPD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因此,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对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COPD为涉及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肺功能在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受到生理、病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肺功能的表现与生活质量有无相关性,并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方法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同时进行CAT评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双向有序等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检验,双变量等级数据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级与CAT评分之间存在线性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79,相关性较强。结论 CAT可以作为评估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体征之间的区别。方法:选取40例单纯COPD患者以及57例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其2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体征进行总结与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无啰音、单纯湿啰音、干湿啰音并存主要见于COPD患者,而单纯哮鸣音则主要见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下降程度比单纯COPD患者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者肺部几种啰音可同时存在,变化复杂,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下降程度比单纯COPD患者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