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腺牙源性囊肿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牙源性囊肿是一种罕见日新近认识的颌骨囊肿,作者报道7例并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该囊肿男生于女性(6:1);年龄为21-59岁,平均36岁,上颌较下凳多(5:2)。组织学上,纤维囊壁内无炎症细胞浸润,衬里上皮部分鳞状上皮,部分有增生,可呈乳头状,其表面和腺样或隐窝内衬细胞呈方式或柱状,胞浆嗜伊红。1例衬里上皮部分呈粘液表皮样癌图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牙源钙化囊肿的囊肿型和肿瘤型内血管和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性抗原VIII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11例牙源性钙化囊肿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以6例造釉细胞癌作对照。结果显示:囊肿型牙源性钙化囊肿的部分标本中,囊壁上皮下有VIII因子染色阳性的密集的新生小血管,囊壁上皮中PCNA染色阳性细胞也较多,显示囊壁上皮增殖活动较强的组织依,部分囊壁上皮下血管较少,PCNA染色阳性细胞也较少,显示囊壁上皮增殖较慢,相对稳定的组织学像。而在肿瘤型牙源性钙化囊肿中,肿瘤间质中VIII因子杂色阳性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并且血管管腔增大,PCNA染色见肿瘤的上皮团片中阳性细胞也明显增多,反映了肿瘤增殖活跃,生长较快。表明肿瘤内血管的增生与肿瘤的增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在正常牙囊或残余牙板上皮及牙源性角化囊肿、始基囊肿中的表达。结果:PCNA在正常牙囊或残余牙板上皮中呈阴性表达,PCNA在角化囊肿及始基囊肿中呈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35%和2.7%,统计学检验两者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角化囊肿比始基囊肿可能更具有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4.
腺牙源性囊肿两例报告及其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组织学特征及其细胞角蛋白18、19、CK18-mRNA的表达和该囊肿的组织来源。方法对2例腺牙源性囊肿采用常规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CK18、CK19和CK18-mRNA的表达。结果囊壁内有微小子囊存在,子囊周围有黏液细胞为主的混合性腺体结构。CK18在囊肿衬里上皮呈阳性表达;在子囊的衬里上皮CK18呈阴性,而CK19呈阳性表达;腺体结构中CK18和CK19均呈阳性表达。在原位杂交中CK18-mRNA在所有上皮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CK18-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囊肿上皮细胞的分化有关,腺牙源性囊肿的角蛋白表达谱存在牙源性上皮和腺源性上皮的交叉,可能同时存在牙源性和腺源性分化。  相似文献   

5.
牙源性角化囊肿细胞增殖抗原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成釉细胞瘤、含牙囊肿、正常口腔粘膜上皮中细胞增殖抗原 Ki- 6 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 Ki- 6 7表达较含牙囊肿高 ,与正常口腔上皮相似 ;复发的与未复发的牙源性角化囊肿 Ki- 6 7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牙源性角化囊肿中 EGFR表达呈阳性。结论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增殖活跃 ,上皮增殖生长可能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有关。  相似文献   

6.
根侧牙周囊肿亦称牙周侧方囊肿 ,是临床上不常见的发育性牙源性囊肿。该囊肿通常无自觉症状 ,多位于前磨牙—尖牙—切牙区 ,X线表现为牙根侧方界限清楚的透射影。组织学上 ,它由纤维囊壁和上皮衬里构成 ,上皮一般较薄 ,并具有特征性的上皮斑和透明细胞存在 ;纤维囊壁内无炎症细胞浸润。作者遇见一例报告如下 :一位 5 0多岁的中年男子 ,在右上第一切牙 1|与右上第二切牙 2 |之间的腭侧有硬的结节状肿物 ,病人回忆肿物有一个多月 ,逐渐长大 ,有时有压痛。 1|和 2 |均无松动 ,无牙周袋 ,冷热试验与对照牙无区别 ,X线显示有阴影 ,约 4mm×5…  相似文献   

7.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生长与行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keratocyst,OKC)由Philipsen[1]于1956年最先报道,是一种好发于下颌磨牙升支部的颌骨囊肿。纤维囊壁内衬较薄的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常由5~8层细胞组成,表层一般为皱折状不全角化,基底细胞呈柱状或立方状,胞核呈栅栏状排列且远离基底膜[1]。与其他类型的牙源性囊肿不同,OKC的生长缺乏自限性,具有某些肿瘤的特征;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倾向;内衬上皮可发生瘤变、甚至癌变;还可与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aevoidbasalcellcarcinomasyndrome,NBC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13和CK18在含有纤毛柱状细胞的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利用单克隆CK18和CK13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含有纤毛柱状细胞的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CK13和CK18的表达情况。结果:CK18在此32例含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根端囊肿衬里中呈现3种表达形式:①伴随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呈连续带状表达在根端囊肿衬里上皮的表层;②呈片段状表达在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③呈零星散在状表达于衬里上皮细胞中。CK13表达在根端囊肿衬里上皮的鳞状细胞中。一部分基底细胞层细胞和上皮片断既不表达CK18,也不表达CK13。结论: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除含有鳞状细胞外还含有以多种形式分布存在的纤毛柱状细胞及可能处于化生过渡阶段的细胞或上皮发生细胞。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存在着多种细胞类型为根端囊肿的发生机制及组织来源的进一步研究探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核DNA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对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上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及成釉细胞瘤外周柱状细胞和中央星网状细胞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 ,结合倍体和直方图分析。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DNA增殖倍体含量较高 ,细胞增殖相对活跃。角化囊肿棘细胞增殖较基底细胞活跃。根尖囊肿DNA含量高与炎症刺激细胞增生有关 ,含牙囊肿细胞增殖不活跃。结论 细胞增殖活跃可能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根侧角化囊肿与其它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细胞角蛋白18(CK18)基因表达是否一致进行探讨。方法:1例根侧角化囊肿、2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和1例含牙囊肿的衬里上皮,使用CK18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K18 mRNA在衬里上皮细胞层的原位表达;同时进行CK18、PCNA、p53、p21、Bcl-2、Fas/Fas-L、Bax(B-9)、WAF-1、CEA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原位杂交法显示CK18 mRNA在根侧角化囊肿的表达为强阳性,其它角化囊肿衬里上皮表现为弱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CNA和Bcl-2在根侧角化囊肿中表达为强阳性,在2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表达为弱阳性,在含牙囊肿中有表达;而p53、p21、Fas/Fas-L、CEA在病例中均为阴性表达;Bax(B-9)、WAF-1在1例角化囊肿中表达为弱阳性,在其余3例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根侧角化囊肿与其他部位角化囊肿相比较,强阳性表达反映增殖能力的相关蛋白及阴性表达与凋亡有关蛋白、抑癌基因,提示根侧角化囊肿可能比其它部位角化囊肿增殖或复发的潜力更高。  相似文献   

11.
颌骨骨腔内残留感染组织主要指颌骨囊肿的囊壁组织 ,根端肉芽组织等。在临床上对上述残留感染组织的处理方法 ,多种多样。我科自 1 989年 2月~1 998年 1 0月间 ,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 ,对 89例颌骨骨腔内残留感染组织的病例 ,采用液氮进行处理 ,更好地清除了残留的感染组织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89例病人中 ,男性 53例 ,女性 36例。年龄最小 1 2岁 ,最大 84岁。上颌骨囊肿及根端肉芽肿占 62例 ,下颌骨囊肿及根端肉芽肿占 2 7例。术后病理诊断 :牙源性颌骨囊肿为 43例 ,其中根端囊肿占 2 1例 ,含牙…  相似文献   

12.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多发性基底细胞痣,多发性颌骨囊肿,骨骼系统异常,颅内异常钙化等少见的综合征,我科于1985年11月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王××,女,20岁,住院号1408045。患者因上、下颌骨多发性囊肿,曾于1980年6月23日在本科行左侧上颌骨囊肿及双侧下颌骨囊肿摘除术。病理报告为上颌骨鳞状上皮内衬之纤维囊壁组织,双侧下颌骨牙源性囊肿。一年前自觉左侧上颌略膨隆,逐渐增大,今年5月又发现右侧下颌骨膨隆,时有口腔内溢脓。诊断为颌骨多发性囊肿术后复发,于  相似文献   

13.
细胞角蛋白及其mRNA在根端囊肿上皮衬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根端囊肿上皮衬里细胞角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检测52例根端囊肿衬里上皮的细胞角蛋白(CK8,CK13和CK18)的表达,其中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2例上颌根端囊肿和20例下颌根端囊肿;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24例上颌根端囊肿和13例下颌根端囊肿CK-mRNA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24例上颌囊肿.结果上颌根端囊肿中CK8,CK13,CK18阳性的鳞状上皮衬里分别是20例,29例和19例,下颌根端囊肿中表达阳性的分别为10例,20例和11例.上颌根端囊肿中[CK18( )-CK13(-)]3例,[CK18( )-CK13( )]13例,[CK18(-)-CK13( )]13例,而下颌根端囊肿中[CK18( )-CK13(-)]0例,[CK18( )-CK13( )]11例,[CK18(-)-CK13( )]9例.原位杂交显示24例上颌根端囊肿和13例下颌根端囊肿分别有9例和4例囊肿衬里中有CK18-mRNA表达.RT-PCR检测发现CK18-mRNA和CK13-mRNA在正常鼻窦粘膜和牙龈上皮(对照组)及上颌囊肿衬里都有表达.结论CK18-mRNA和CK13-mRNA在根端囊肿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基本上都有表达.上颌根端囊肿中CK蛋白及其CK18-mRNA表达的不同,可能是囊肿上皮衬里基因型发生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细胞增殖活性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和非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中Ki-67表达情况。结果:Ki-67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中的表达主要位于基底上层,且明显高地单发和复发牙源性角化囊肿,结论: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较非综合征的角化囊肿具有更高的细胞增殖殖活性,与其较高的复发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根尖囊肿3种主要的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细胞增殖活性,方法:应用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对30例牙源性囊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单位面积衬里上皮内(mm2)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有较多的Ki-67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正常口腔粘膜未见Ki-67阳性表达,结论:Ki-67在不同的牙源性囊肿中表达的差异显示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端囊肿、含牙囊肿及角化囊肿衬里上皮中Survivin、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根端囊肿、20例含牙囊肿、22例角化囊肿中Survivin、Ki67表达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Survivin在根瑞囊肿中无表达,在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63.6%,角化囊肿OD值显著高于根端囊肿和含牙囊肿(P〈0.05);Ki67在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角化囊肿中Ki67-LI显著高于根端囊肿和含牙囊肿(P〈0.05);角化囊肿中Survivin阳性表达的Ki67-LI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且Survivin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survivin、Ki67在牙源性囊肿中的表达差异显示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牙源性角化囊肿发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目的:探讨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组织由来。方法:将小鼠胎仔的牙板与牙乳头、口腔粘膜上皮与牙乳头,以及牙胚制成移植片,分别移植到同系成鼠的肾被膜下,定期回收组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58例移植片中,41例形成角化囊肿,45例伴有牙体组织形成。结论:实验产生的角化囊肿在组织学上与人的牙源性角化囊肿十分相似,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该囊肿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动物模型;证实了牙源性上皮可以发生角化;提示了牙板、口腔粘膜上皮和外釉上皮可能是该囊肿的组织由来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人体的细胞角蛋白共有19种,已经证实不同类型的上皮组织其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模式亦不同。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均来源于牙胚中的牙源性上皮,但对它们的角蛋白表达模式和上皮分化过程中的细胞角蛋白变化了解甚少。本研究目的是检查牙源  相似文献   

19.
对3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该囊肿的好发部位为口底,临床上常诊断为黏液腺囊肿等囊性疾病。镜下观察淋巴上皮囊肿以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及纤维囊壁存在大量淋巴样组织为其特点。目前认为。口腔淋巴上皮囊肿可能来源于舌下腺或小唾液腺分泌管。由于慢性刺激,分泌管上皮发生鳞状化生,化生上皮的腔面细胞脱落后引起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表现为淋巴上皮囊肿。本文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为类似病例的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性,用常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例牙源性透明细胞癌进行分析。发现该瘤主要由片状及小巢状排列的透明细胞构成,尚有少许基底样细胞。肿瘤无被膜,呈浸润性生长,上皮膜抗原及角蛋白阳性,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见基底样细胞阳性率较透明细胞高。3例肿瘤中2例初次手术时即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另1例术后一年复发并发生淋巴结转移。结果表明,该瘤为恶性上皮性肿瘤,称之为牙源性透明细胞癌更符合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