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齐振熙  陈磊 《中国骨伤》2007,20(9):601-602
目的:通过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活血化瘀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5只和激素造模组25只。激素造模组每周2次臀肌注射7.5mg/kg醋酸氢化泼尼松,6周后从激素造模组中抽签随机抽取5只与正常对照组5只同时处死,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VEGF表达。再将其余激素造模组动物(20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1、2组与对照1、2组,每组5只。治疗1、2组用桃红四物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生地)7ml/kg灌胃,每天1次,对照1、2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10周后处死治疗1组和对照1组动物,13周后处死治疗2组和对照2组动物,检测VEGF表达。结果:造模后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随时间推移,其表达越来越弱。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的VEGF表达明显减弱,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间接地促进了VEGF的表达,可以有效地改善股骨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2.
活血补肾中药对培养成骨细胞VEGF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活血补肾中药丹仙康骨胶囊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VEGF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丹仙康骨胶囊抗骨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剂量丹仙康骨胶囊对成骨细胞VEGF mRNA的表达与VEGF的生成的影响。结果:丹仙康骨胶囊可以促进成骨细胞VEGF mRNA的表达与VEGF的生成,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仙康骨胶囊促进成骨细胞VEGF mRNA的表达与VEGF的生成可能是其抗骨坏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股骨头坏死修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 探索治疗股骨头及其它骨缺血性坏死新方法。方法 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质粒pCD hVEGF1652 0 0 μg与胶原混合植入坏死的兔股骨头内 ,术后 2、4周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情况 ,组织形态学分析术后 2、4周修复区血管生成情况及术后 6、8周股骨头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 2周免疫组化证实基因转染组股骨头内有VEGF表达 ,组织形态学检测发现术后 2、4周转染基因的股骨头内血管生长快于对照组 ,术后 4、8周转染基因股骨头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利用VEGF基因转染刺激坏死骨组织内血管再生 ,可促进坏死骨修复 ,为临床治疗骨缺血性坏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程中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模型组用内毒素加激素注射造成股骨头坏死。两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6、10、14周各处后6只行股骨头组织学检查和VEGFmRNA原位杂交观察。结果:光镜观察示模型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空骨陷窝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减少,这些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软骨下血窦计数减少,各时段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原位杂交显示,模型组兔的股骨头6周时血管周围有VEGFmRNA阳性表达,10例时血管、成骨细胞的表达逐渐减少,14周时稍有所增加,结论:股骨头坏死后血管修复能力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增加股骨头局部VEGF可能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脂多糖诱导成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右侧为实验侧接受冲击波治疗,左侧为对照侧,治疗后1、2、4、8、12周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VE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蛋白表达分布,Western blot法定量蛋白.结果 实验侧软骨下骨组织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在4周时达到高峰,并持续至8周,软骨下骨新生血管和成骨明显.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坏死股骨头中新生血管和软骨下骨的形成,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其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犬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探讨应用脱蛋白骨复合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骨髓基质细胞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实验选取36只成年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为脱蛋白异体骨复合转染VEGF基因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组为脱蛋白异体骨复合未转染基因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C组单纯植入脱蛋白骨材料。采用液氮冷冻法制作狗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将细胞骨材料复合物植入缺血坏死股骨头内。应用微循环灌注方法了解股骨头内的血运情况,组织形态学观察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骨密度仪测定股骨头的骨密度。结果:A组4周后股骨头内有VEGF表达,12周后股骨头内有大量的树枝状血管生成,大量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B、C组均无VEGF基因表达,B组有部分新骨及血管生成,C组仅见少量类骨质形成,血管再生不明显。结论:利用脱蛋白骨复合转染VEGF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新骨形成与血管再生,有利于促进坏死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动脉缺血患者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缺血下肢肌肉组织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足发病机理的关系。 方法 将 2 4例患者 ,33条肢体分为 3组 :无下肢动脉缺血的糖尿病 (DM) 5例 ,10条肢体 ;无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ASO) 10例 ,13条肢体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DLASO) 9例 ,10条肢体。对照组为正常志愿者 (NOR) 5例 ,10条肢体。通过肌肉穿刺获取小腿骨骼肌组织 ,采用RT PCR法测定肌肉组织中hVEGF16 5mRNA表达。 结果 DM组和NOR组小腿骨骼肌组织中hVEGF16 5mRNA无表达。DLASO组小腿骨骼肌组织有hVEGF16 5mRNA表达 (0 0 2 1± 0 0 13) μg ,但明显低于ASO组 (0 133± 0 0 2 4 ) μg ,(t=13 32P <0 0 1)。  结论 DLASO组缺血下肢肌组织内源性VEGF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SO组 ,是糖尿病足部溃疡发生发展的重要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体外诱导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移植到下肢缺血的新西兰兔体内,观测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方法(1)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然后用含有VEGF、bFGF、IGF-1的M199培养液诱导培养EPCs。并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等方法进行鉴定。(2)用携带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质粒(Adv-GFP-VEGF165)转染所培养的细胞,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表达。(3)制作兔下肢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移植EPCs、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M199培养基,多种方法检测移植效果及局部整合情况。结果(1)自兔骨髓诱导出梭形贴壁细胞,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证实为EPCs。(2)Adv-GFP-VEGF165成功转染EPCs,ELISA法检测转染VEGF165后的EPCs其上清液中VEGF蛋白浓度明显升高。(3)Brdu示踪显示移植细胞整合到缺血局部,CTA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移植后其改善肢体缺血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VEGF基因转染EPCs后能改进EPCs质量,移植后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其效果优于未转染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兔30只,22只兔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制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VEGF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骨穿刺针行经皮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脂质体至股骨头。于治疗后5周,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结构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股骨头骨组织、骨髓造血组织及血管的变化。[结果]VEGF治疗组,X线及CT检查显示:模型股骨头结构变清晰,骨质破坏明显修复;HE染色结果:VEGF治疗组可见软骨细胞修复性增生,骨髓腔造血组织出现增生,栓塞的血管旁边出现新生的血管。[结论]VEGF治疗股骨头坏死能促进新血管生成及骨修复。  相似文献   

12.
韦氏活骨Ⅰ号胶囊治疗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德伟  王卫明  李泽民 《中国骨伤》2003,16(12):716-718
目的研究中成药制剂韦氏活骨Ⅰ号胶囊治疗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成年健康家兔36只,采用液氮冷冻的方法制备家兔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均以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同时灌韦氏活骨Ⅰ号胶囊制成的悬浮液.分别于术后6、12和20周处死家兔,观察各项实验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清AKP、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股骨头大体形态、光镜及X线片显示出实验组骨坏死于其某一较早期阶段中止并出现修复迹象,组织结构观察表明实验组股骨头组织结构较对照组致密规则.结论韦氏活骨Ⅰ号胶囊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骨生成,是治疗骨坏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丹参与骨碎补注射液防治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丹参和骨碎补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机理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选用家兔50只,随机分成五组:模型组、丹参组、骨碎补组、丹参 骨碎补组、对照组.8周后观察五组家兔血液流变学、脂代谢、股骨头组织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股骨头疏松,易于凿切,血液粘度和血脂升高,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率增高,髓腔脂肪细胞增多;而其余各组上述病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以丹参 骨碎补组病理改变最轻.结论①丹参、骨碎补均能预防激素所致的高粘滞血症和高脂血症;②骨碎补能提高血钙血磷,激活成骨细胞,提高股骨头的骨密度,能预防激素性骨质疏松;③两药在预防SANFH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及手术适应证。 方法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8月共进行 18例 (2 6髋 )股骨头髓心减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植骨术。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关节功能评价 ,根据ARCO分期分型系统进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 随访 16例 2 3髋 ,平均 3 1 5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 61 7改善为随访时 76 0分。 13髋 (5 6% )随访时Harris评分 >80 0分 (内侧型 8髋 ,中央型 3髋 ,外侧型 2髋 ) ,根据ARCO分期分型系统进行分类随访时优良率 ,内侧型 80 % ,中央型 60 % ,外侧型 2 5 %。 8髋分期发生进展。塌陷及失败率内侧型 2 0 % ,中央型 40 % ,外侧型 75 %。 结论 股骨头髓芯减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植骨术适用于ARCO分期分型系统中ⅠA中央型、ⅠB内侧型、ⅡA中央型、ⅡB内侧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并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对坏死范围较大的股骨头不能防止病程的进展 ,但可缓解症状 ,延缓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1985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共361例(385髋),实际有效随访到257例(281髋)。男144例,女113例,年龄(39.2±15.3)岁(23—56岁)。按照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Ⅱ期187髋,Ⅲ期94髋。随访评估内容主要为Harris髋关节疼痛及临床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价(X线片)。结果随访率为71.19%,随访(10.7±4.4)年(5~20年)。髋关节疼痛评估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FicatII期优良率为13.4%、86.6%,疼痛评分为(15.16±3.41)分、(32.99±6.50)分;II期优良率为3.19%、54.3%,疼痛评分为(8.47±2.15)分、(30.70±4.25)分。各期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疼痛评估结果差异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t=8.472,13.625;P〈0.001)。临床髋关节功能综合评估结果示: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Ficat1I期优良率为15.5%、72.2%,综合评分为(53.08±9.91)分、(88.46±10.02)分;Ⅲ期优良率为4.92%、34.4%,综合评分为(40.32±8.37)分、(82.78±12.16)分,各期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综合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37,8.720;P〈0.001)。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X线片显示FicatⅡ期改良率为16.6%、70.6%,评分为(23.45±2.89)分、(34.50±3.92)分;Ⅲ期改良率为7.45%、43.6%,评分为(15.77±3.06)分、(30.22±6.84)分,各期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X线表现评估结果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2,9.450;P〈0.001)。以上结果间差异比较表明髋关节各项功能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术是治疗FicatⅡ、±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和玉  朱兵 《中国骨伤》2012,25(7):616-620
骨坏死是一种进展性和致残性疾病,主要影响负重关节,髋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关节。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采用药物或生物物理治疗等非手术疗法和保头手术治疗,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对塌陷前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改进的股骨头髓芯减压术仍是目前最安全有效常用的方法。近来髓芯减压术联合使用不同的生长和分化因子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早期诊断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关键,以髓芯减压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仍然是当今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7.
bFGF基因转染促进股骨头坏死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及其它骨缺血性坏死探索新方法。方法 :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真核表达质粒pCD rbFGF与胶原混合植入坏死的兔股骨头内 ,术后RT 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FGF表达情况 ,组织切片及组织形态学分析股骨头内血管生长及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 2周RT PCR及免疫组化证实转染bFGF基因的股骨头内有bFGF表达。术后 2周股骨头内血管生长与对照组相比 ,术后 8周股骨头内新骨形成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利用bFGF基因转染可刺激股骨头坏死内血管再生和新骨形成 ,为临床治疗骨缺血性坏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韦氏活骨Ⅰ号在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ONFH)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早中期ONFH患者203例(256髋),分为2组,疗程6个月,都予以患肢皮牵引。对照组联合应用止疼药物、活血药物及促进骨质生成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韦氏活骨Ⅰ号胶囊治疗。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以后每年复诊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液流变指标、影像学检查及Harris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应用韦氏活骨Ⅰ号胶囊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及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液流变指标有统计学差异( P<0.01),X线显示股骨头骨质破坏区边缘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硬化,骨密度逐渐趋于均匀,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关节活动度得到显著改善,治愈率也比对照组更高。结论韦氏活骨Ⅰ号胶囊作为纯中药制剂治疗ONFH效果明显,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加速骨生成的作用,临床疗效与传统保守疗法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