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及分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毒邪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致病作用现代医学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发病因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再障的发病分原发和继发。原发原因未明,继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与化学毒物如苯、砷剂等长期接触;或服用氯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等,其中氯霉素居首位;或因接触放射线、同位素、电离辐射等损害;或因感染某种病毒,其中肝炎病毒约占再障病因的0.3%~8%。以上各种病因侵扰人体,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免疫机能异常,影响干细胞增殖,造血微环境损伤,造血因子调控失调,细胞凋亡功能紊乱以及遗传倾向等终致再障的发生。而中…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缺陷为主所致的造血障碍,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传统观念认为再障以虚为主,治法重在补脾’肾。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毒、瘀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其中对“毒”在再障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治疗近况冯江,张书模,戴裕光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循环损伤,机体免疫功能紊乱,造血调控因子缺陷,以致红骨髓被脂肪髓代替,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近年来对再障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前者病程短、病死率高,后者病程长、治疗难度也大。此病属于中医血虚、虚劳、血证范畴。病因有原发、继发两种。近年来发现含有扑热息痛的药物如速效感冒胶囊之类引起继发性再障者并不少见。不仅可以引起慢性再障,也可引起急性再障,故临床对这类药要慎用、少用,尤其不能用于再障、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医认为与造血有关的脏腑,上焦为心,中焦脾胃,下焦肝肾。饮食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其精微物质运输至骨髓,经过骨髓的造血作用产生血液,因肾主骨生髓,故骨髓的造血机能旺盛与否与肾的强弱关系密切。化学(如药物)、物理(如射线)、生物(如肝炎病毒)等因素,伤及气血脏腑,尤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损伤,免疫机能异常从而导致造血组织减少,造血机能衰竭,进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中无再障的病名,依据再障的表现多归于中医的虚劳、血证、血虚、血枯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再障病因、病机研究的逐步深入,疗效不断提高,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故对再障的病机从以下几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一般认为由于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的病变,或由于免疫作用异常。分型上,国内为急性再障(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慢性再障(病程中若病情恶化与急性相同,称重型再障-Ⅱ,SAA—Ⅱ)。对于重型再障(SAA),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  王函 《光明中医》2008,23(5):691-69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目前有关再障的发病机制有3种学说,即造血干细胞异常(种子学说)、免疫缺陷(虫子学说)和骨髓微环境损伤(土壤学说)。中医认为再障  相似文献   

8.
中医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振翘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8):46-48,F003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是由多种病因或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征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与造血多能干细胞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以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再障的报道甚多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再障的疗效 ,寻找证型的客观依据 ,探讨各种治法及有效方药的作用机理 ,我们从再障病因病机、证型及治疗诸方面对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进展作一概述 ,述评如下。  一、病因病机研究   1 .脾肾亏损[1,2 ] :再障与脾肾亏损有关 ,无论外来温热邪毒乘虚侵入还是由劳倦内…  相似文献   

9.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理化、生物等多种原因所造成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功能异常,进而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急性再障(AAA)的发病率虽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AA)是一种常见的骨髓功能障碍性疾病 ,症状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特征 ,临床根据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再障 (AAA)和慢性再障 (CAA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 ,藏精 ,“精血同源” ,再障的发生与肾虚有关。临床常按症状不同 ,将再障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三型。1 再障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依据的研究1.1 现代医学研究再障的发生目前较公认的有造血干细胞异常、骨髓微环境障碍和免疫异常三种发病机制。从发生、发育学的角度看 ,免疫与造血系统关系密切 ,免疫活性细胞来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质、生物因素、放射线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脂肪化、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患者多因贫血、出血或发热就诊。急性型病情严重,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慢性型病程较长,药物治疗起效缓慢,治疗期亦较长。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住院及门诊再障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1岁。重型再障Ⅰ型(SSAⅠ)2例,慢性再障(CAA)33例。1·2治疗方法1·2·1西医药治疗除予支持治疗外,常规予雄激素治疗,重型再障或CD4/CD8比例倒置者,加用环孢菌素等治疗。1·2…  相似文献   

12.
中药对再障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免疫因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发病机制之一。中药治疗再障可以改善机体免疫机能 ,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 ,中药治疗对于再障有肯定的免疫调节作用。现将近期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调节  免疫细胞功能紊乱是再障的发病因素之一 ,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 ,被异常激活的CD8 T细胞能抑制骨髓造血 ,这与CD8 T细胞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及其介导造血因子失调有关。因此T细胞亚群的恢复标志再障病情好转。周霭祥发现 ,再障患者经益肾生血片治疗后 ,CD4 T细胞上升 ,CD8 T细胞下降 ,证明该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有…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倾向于该病与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三方面因素有关。祖国医学根据患者所呈现的证候,一般将本病划入“血虚”、“虚劳”、“血证”范畴。急性再障则进一步划分归“急劳”、“热劳”。近年来,中药复方在再障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有关其机理的研究也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本文就有关研究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骨髓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的增生低下,正常骨髓细胞由脂肪组织替代,伴有严重的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输血维持生命,生活质量极为低下,并发症致死率极高。其发生、发展与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组织损伤密切相关,HLA相合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障的首选,无HLA相合的同胞时可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通过十余年的研究,重型再障的发病机制已经基本阐明,多种中西医疗法给重型再障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琰  宋茂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12):720-721,706,707
本文治疗52例再障属原发者29人,继发者23人;急性者7人,慢性者45人。中医治法以辨证分型为主,在健脾补肾兼补气血基础上又分肾阴虚和肾阳虚,难治者加活血药。西药主要配男性激素。疗效:慢性再障治疗缓解率48.9%,有效率95.6%。急性再障均无效。由本组资料观察疗效肾阳虚型优于肾阴虚型,继发再障优于原发再障。  相似文献   

16.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据不完全统计,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9/10万左右,尤以青壮年罹患较多,约占再障病人的70%,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解放以来,我国广大中医、西医工作者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笔者仅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再障的进展作以简要综述,并略抒管见,就正于同道。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对于再障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已知部分病人的发病与接触化学毒物有关,或因服用氯(合)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类、以及阿的平、砷剂等药物而致病,或因放射线损害和感染而致病,还有不少病人病因不明。其病理机制主要为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中医根据再障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认为本病属“虚劳”、“失血”病范畴。其病因主要与七情内伤有关,部份患者也可由外感病邪深入损伤正气而致。其病机以精气耗夺正虚为主,涉及肾、脾、心、肝四脏,证候有气血阴阳虚损之异。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且为血液生化之源,肾藏真阴真阳为全身精气的渊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浙江中医学院(310009)汤金土马珂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红梅【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活血化瘀疗法研究进展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原因不明的因素,通过不同的发病机理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1970年以来,笔者采取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3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8例再障患者均符合1987年6月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所订再障诊断标准。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58岁,平均年龄26.6岁,其中18~46岁者27例,占总例数的71.1%。入院前病程3~29个月。本组病例属于阴虚型者20例,阳虚型者10例,阴阳两虚型者8例;发病原因不明者25例,服用影响造血系统药物氯霉素,合霉素等13例,服药时间16~34天;38例患者均为复治病例,治疗前有29例用过西药,如康力龙、丙酸睾丸酮、甲基睾丸酮、利血  相似文献   

19.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 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 境损伤,导致血细胞减少的难治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  相似文献   

20.
张霆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0):19-2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 ,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 ,造成血细胞减少的难治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三大症状。其中出血可见肌衄、鼻衄、齿衄、眼衄 ,甚则颅内出血 ,危及患者生命。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认为 ,中医对于慢性再障出血的治疗应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进行。首先辨明其在发展过程中是属于血虚或血瘀或血热或血逆引起的出血 ,然后分别采用相应方药治疗。笔者临床经治有年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兹仅据心得 ,归纳如下 ,以供参考。1 益气养血法慢性再障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