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经皮给药治疗仪佐治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明芳 《华西医学》2003,18(4):556-557
2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用经皮治疗仪给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90例婴幼儿腹泻均为住院患儿 ,病程均在 3天以内 ,均有发热、腹泻、大便为蛋花水样。 7~ 10次 /日 ,无失水 ,无电解质紊乱 ,大便常规未见异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 2例 ,男 2 6例 ,女 16例 ;对照组 4 8例 ,男 2 8例 ,女 2 0例。年龄均在 4~表 1 两组疗效比较n治愈 (% )好转 (% )无效 (% )观察组 42 36 (85 7% ) 5 (1 1 9% ) 1 (2 3 % )对照组 4830 (62 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皮给药治疗仪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7例,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B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蒙托石粉和双歧杆菌片,C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皮给药治疗仪理疗,每日1~2次。结果:对三种方法治疗72 h临床观察表明,辅用经皮给药治疗仪(C组)的有效率95.23%(40/42),显著高于A组(71.43%)和B组(72.50%)P〈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痛、无创,是患儿家属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中药穿心莲内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江苏省句容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8-02/2009-03住院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合对照组。分别予中药穿心莲内酯和西药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病毒感染或合并轻度细菌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近年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的4534例0~16岁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6种病毒检测。结果4534例患儿中有1837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40.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831例(45.2%),其余依次为流感病毒A(IFVA)330例(18.0%),副流感病毒1、3(PIV1,3)232例(12.6%),流感病毒B(IFVB)201例(10.9%),副流感病毒2(PIV2)114例(6.2%),腺病毒(ADV)96例(5.2%)和混合感染33例(1.8%)。7个月~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65.8%,3岁以下儿童阳性率为88.7%。RSV阳性患儿的平均月龄为5个月(0.1~156个月),明显低于其他病毒阳性的患儿。RSV季节性较明显,2003和2004年高峰主要集中在1—2月份,2004年的高峰在2003年12月份提前出现。IFVA,IFVB在2002年10—12月份有一个小高峰。毛细支气管炎病毒阳性率为53.4%,其中RSV占79.5%,IFVA13.5%,PIV22.6%,ADV2.6%。肺炎、支气管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有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1.3%、35.3%、40.3%、42.5%和36.5%。结论病毒依然是上海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IFVA最常见。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仍是RSV。IFVA多见于其他有喘息症状的患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代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方法将260例小儿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00例,进行观察,治疗组在一般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炎经皮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腹泻天数,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代治疗小儿肠炎疗效显著,无痛苦,安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正>本院在常规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结果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7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男59例,女54例;0~1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碘摄入量对Graves病(GD)患者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对甲状腺细针细胞学检查诊断为GD的患者,依据尿碘中位数(MUI)489.5 μg/L分为GD Ⅰ组(高于MUI)与GDⅡ组(低于MUI),分别对其进行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肿瘤坏死因子(TNF-α)联合测定.分析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GD Ⅰ组TRAb高于GDⅡ组[分别为(1.4±0.2)、(1.2±0.1)U/L,t =5.62,P<0.05];GD Ⅰ组TPOAb、TGAb阳性率(分别为84.2%、78.9%)高于GDⅡ组(62.5%、50.0%)(x2值分别为4.71、7.10,P<0.05,P <0.01),且GD Ⅰ组TPOAb、TGAb高滴度组所占百分比高于GDⅡ组(x2值分别为6.79、10.70,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TNF-α与TRAb、TPOAb呈直线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9、0.563,P均<0.01).结论 高碘摄入加重GD患者的自身免疫,应限制GD患者的摄碘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131I治疗Graves病合并精神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Graves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6例,应用131I治疗,常规告知服药前后注意事项,实验组40例,应用131I治疗前后,配合护理干预措施。于护理干预前后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健康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对放射防护、正确服药方法掌握程度,以及精神障碍回复情况。结果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满意100.00%比88.90%,X2=47.56,P〈0.01);干预后实验组患者防护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4±1.48)分比(4.67±1.56)分,t=6.792,P〈0.01];正确服药方法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6±0.92)分比(1.56±1.02)分,t=14.38,P〈0.01]。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甲亢和精神障碍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表现为明显进步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131I治疗Graves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的构成特点。方法收集临床162例确诊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肺泡灌洗液,用试剂盒法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检测。结果16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病毒感染阳性病例119例,阳性率73.5%。119例阳性病例中检出:流行性感冒病毒(IFV)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2例、腺病毒(ADV)4例、副流感病毒(PIV)46例、偏肺病毒(hMPV)17例、冠状病毒(COV)6例、博卡病毒(HBoV)20例。其中混合性感染47例,占29%,两种病毒混合感染38例,三种病毒混合感染8例,四种病毒混合感染1例。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原因,患儿感染呈混合性感染趋势,两种病毒感染情况最多见。  相似文献   

14.
张群英 《护理研究》2005,19(18):1636-1636
[目的]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辅佐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方法]将10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统一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实验组53例采用糜蛋白酶、氨溴索、山莨菪碱三联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3 d~5 d。[结果]实验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缩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辅佐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12月呼吸科92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病原学和细菌耐药性特点。结果共培养阳性菌101株,革兰阴性细菌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31.24%)、大肠埃希菌(24.56%)、鲍曼不动杆菌(14.85%);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78%)、表皮葡萄球菌(4.72.%);白色假丝酵母菌(6.75%);部分致病菌呈多重耐药。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部分致病菌呈多重耐药,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6.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发病率居儿科疾病首位,其中肺炎患儿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24.5%~56.2%[1]。临床多以发热、咳嗽、喘憋、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多采用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进行治疗。为了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探索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更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群英 《护理研究》2005,19(8):1636-1636
[目的] 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辅佐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统一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实验组53例采用糜蛋白酶、氨溴索、山莨菪碱三联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3d~5d。[结果] 实验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缩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辅佐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40例)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对照2组(40例)给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呼吸困难评分;并分析痰样本,对比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真菌感染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1组和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7.5%和6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APACHEⅡ和呼吸困难得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1)。联合治疗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1)且联合治疗组在抗感染方面体现极显著优越性(P0.01)。结论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减少不必要的细菌侵入,可有效地防治COPD患者的真菌感染,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TB细菌鉴定分析仪的特有统计软件,统计分析1 132例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结果1 132例呼吸道标本共培养阳性菌株643株,阳性率56.8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41株,占68.58%,革兰阳性球菌161例,占25.04%,真菌21例,占3.27%,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最敏感,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最敏感。结论有针对性地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减少耐药细菌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对临床医生的经验用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流感嗜血杆菌 ( HI)感染状况。方法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 113例及健康儿童 2 19例咽拭标本进行培养鉴定、生物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 HI分离率 ( 5 1.33% )显著高于健康儿童 ( P<0 .0 1) ,且两者均以生物型 型和 型占优势 ,但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 HI生物 型明显高于健康儿童 ( P<0 .0 5 ) ;同时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健康儿童偏高。结论 HI与呼吸道继发感染关系密切 ,且生物型 型起着重要作用 ;HI感染与其耐药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