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治病,历来重视禁忌。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这部最早研究杂病的专著中日:“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意即食物与病相宜,则有助于治疗,反之可导致疾病的复发或加重病情。本文就《金匮要略》一书“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的禁忌简述其忌。1 五脏有病所禁 “肝病忌辛”:辛、辣也。辛昧有发散的作用,常可增加肝区的疼能。例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均要忌食辛辣。 “心病忌咸”:成味有泻下的作用,而钠又能增加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吸收水份使血容量增加并加重心脏负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都要少食咸味。  相似文献   

2.
浅谈饮食护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对于饮食治疗,有着深刻的认识。《景岳全书》云“凡伤寒饮食有宜忌……不欲食,不可强食,强食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内经》素问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近代医学认为:饮食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重要问题。忽视病人的饮食营养作用,对病人的治疗和健康恢复是不利的[1]。可见,饮食治疗、护理与疾病治疗同样重要。本文就饮食护理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进行浅析,以改变有的护理人员重药物治疗轻饮食护理的偏向,促进饮食护理工作的规范化进行。1 饮食护理的目的  食物是营养的来源,营养是健康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技术,辨证施膳则是指依据中医理论中“药食同源”的观念利用药膳替代药物进行治疗疾病的技术,中医临床辨证施膳是我国当代中医食疗专家创建的依据中医理论和营养学理论,利用食物所具有的药性和营养性,以食物替代药物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技术。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药食保健康的基本原则。其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即为中医临床辨证施膳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和营养学对食物的色、香、味、形等食性及养、效等药性的研究成果,再遵循方剂学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进行食物搭配组方,则可使饮食不仅能补充人体营养的需要,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的追求,同时还具有增强体质、调节机能、养生防病、辅助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根据疾病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和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 ,合理搭配膳食或在食物中添加适当的药物制成可口的菜肴 ,通过日常饮食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对机体的强消耗性以及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明显表现出纳食无味、气血亏虚 ,甚则大肉削脱、形容枯槁的恶病质 ,严重影响了疾病的康复 ,饮食护理尤显重要。我们将肿瘤患者分为气滞血瘀、湿聚痰凝型 ,阴虚内热、热毒内蕴型及气血两亏型 3大证型 [1]。并根据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 ,对各型患者的饮食护理进行了辨证施食 ,概述如下。1 肿瘤的中医饮…  相似文献   

5.
韩晓虹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9):914-915
饮食护理在脑血管疾病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意识清醒和能够自行吞咽食物的患者要防止噎食或呛咳,对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的患者采用鼻饲,鼻饲饮食的营养成分和护理对保证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春荣  陈春茗 《吉林医学》2007,28(12):1433-1434
笔者对11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认为饮食护理在脑血管疾病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神志清醒和能够自行吞咽食物的患者要防止噎食或呛咳,对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的患者采用鼻饲,鼻饲饮食的营养成分和护理对保证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辨证施食是根据中医辨证选择饮食,使选择的饮食与辨证论治的治则紧密衔接,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目的,达到协助药物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缩短病程和防止疾病复发等作用。辨证施食是中医饮食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病人选择饮食的基本原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抛砖引玉,结合文献谈谈如下几点体会。一、患病时的饮食常人对饮食物一般没有特殊限制,但病人则不同,除了根据病情选配流汁、半流汁、软食及普通  相似文献   

8.
朝冈 《看医生》2004,(5):22-22
感到饿,就要吃:吃饱了要吃好;吃得好.又要精……我们对食物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却不知,食之有道,能养身治病:食之无道.则会伤身致病。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说:“若得相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配膳.做到食饮相宜.调养脾胃.防病治病。下面是我们应该修练的食“经”——  相似文献   

9.
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也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说明注意饮食营养对保持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也有寒热补泻之别,以食物的寒热  相似文献   

10.
徐桂香  高振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90-1791
1心理护理老年人心理状态与成人不一样,性情比较怪癖,固执烦躁,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易激动,不易合作等。因此,在护理老年病人时,操作前要耐心细致地作解释,不可强制或责难,对患者要象对亲人一样,使他们在住院期间感到温暖,消除心理障碍,自愿接受和配合治疗,以利于疾病的康复。2饮食与营养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胃肠功能常有紊乱,牙齿短缺,咀嚼不便、不细,因而对饮食常有特殊需要,所以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防止单一化,要易于消化,富有营养,少食多餐。营养是促进机体的健康的重要条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和…  相似文献   

11.
<正>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而良好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可使身体健康的生长、发育,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失常而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历代医家对饮食的重要性非常关注,提出了许多以饮食促健康,防疾病的观点。"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药补不如食补"等。《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对饮食五味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为  相似文献   

12.
<正> 饮食是营养人体,维护生命的物质基础。《备急千金方》中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食物通过脾胃运化,转为精微输至全身,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饮食得宜可增加营养,增强体质抵御外邪,防止疾病而延年益寿;饮食失宜,则导致疾病发生,反复或加剧。所以掌握食物的性能,饮食忌宜,有利于更好地进行饮食调护,促进疾病早日痊愈及指导养身  相似文献   

13.
1.饮食的基本原则 (1)饮食计划饮食计划应个体化,随各人的耐受力安排饮食.食谱因人而异,有些人对某些食物于食后感到舒适,但对这些食物有过敏的人则不应采用.对病人过去食用曾加剧溃疡症状的任何不能耐受的食品应忌之.  相似文献   

14.
人类之始,便以食物谋生存。饮食有方,体健益寿,饮食无道,则百病丛生,以至早夭。祖国医学很早以前就非常注重饮食之道,它不仅指导人们饮食卫生,而且运用食物防病治病。饮食之道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独特卓见,《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知其道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共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饮食有节是度百岁的一个重要方面;东汉·张仲景重  相似文献   

15.
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技术,辨证施膳则是指依据中医理论中“药食同源”的观念。利用中医对食物所具有的药性的认识。以食物替代药物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技术。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药食保健的基本原则。其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即为中医膳食调理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和营养学对食物的色、香、昧、形等食性及养、效等药性的研究成果,再遵循方剂学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进行食物搭配组方,则可使饮食不仅能补充人体营养的需要,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的追求,同时还具有增强体质、调节机能、养生防病、辅助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CFS是本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个新病种,在中年劳动者以30-40岁的女性为多见,在事业奋发向上的人群中以30-50岁的男性为多见,发病率较高,典型症状有不明原因地出现全身倦怠感、头昏头痛、记忆力衰退、  相似文献   

16.
浅谈饮食护理青海省平安县中医院张晓敏饮食是营养人体、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备急千金方》中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直者,不足以存身也”。食物经脾胃的运化,转为精微输至全身,进行正常生理活动。饮食得宜,可增加营养,增强体质,抵御外邪,防止疾病,延...  相似文献   

17.
噎膈系因痰气交阻,或痰瘀阻滞,致胃失和降,出现饮食梗噎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多见于食道、贲门部疾病。1诊断依据(1)吞咽食物时,自觉胸骨后有梗噎难下之感。(2)久则饮食难下,甚则食入即吐,夹有痰涎,形体逐渐消瘦。(3)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可显示食道或贲门部痉挛、狭窄、肿瘤等病变。(4)食道镜检作组织病理活检,或食道脱落细胞检查,  相似文献   

18.
正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身体危害极大,有较高的致残率。该病与饮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因此,饮食调养对痛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一、忌食肥甘,五味均衡痛风病因首先为饮食失宜。现代研究表明贪食海鲜及肉类的人更容易患痛风。鱼虾等虽居水中,本属寒凉,但其在水游动,无一息之停,反增热性,皆能动风动火。"豕肉多食,令人虚肥生痰热"。多食海鲜及肉类等肥甘之味则碍脾,易生痰生湿,郁久化火,湿热蕴于体内。遇外因触发,湿热下流,发为痛风。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脚气》所云:"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热盛则痛,湿盛则肿。  相似文献   

19.
饮食疗法是中医治疗和保健的一种独特方法。唐·孙思邈很重视这一疗法,在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里,除了论述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各科的治疗经验外,还专撰“食治”专卷,对饮食疗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承先启后,促进食疗的发展我国古代就很重视饮食疗法,早在周代就有“食医”之职,并且对食物的宜忌等有所记载;在《素问》也多处论及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如《藏气法时论》篇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亦提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  相似文献   

20.
胆道疾病最多见胆囊炎、胆石症,其发病、复发与饮食密切相关。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内经》曾有“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等饮食疗法的论述。合理的饮食是防治胆道疾病的基本措施,巧用饮食疗法实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饮食疗法简称食疗,首应遵循食疗原则,注重辨证施食,并辅以食疗药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