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致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作用.方法:SSAH致CVS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动态观察记录3d、7d、14d的GCS、腰穿置管后监测颅内压(ICP);TCD监测脑血流;同时观察头痛、颈抵抗、发热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Hunt评分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利多卡因治疗7~14d后即出现GCS评分上升,颅内压降低(P<0.01),TCD观察到脑血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研究组在治疗头痛、颈强直、发热等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于利多卡因治疗14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unt评分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明显改善SSAH致急性CVS程度及临床症状,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刘海燕  张俊远 《北京医学》2020,(10):1007-100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奥拉西坦对老年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衡水市第二中医医院诊治的老年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静脉注射奥拉西坦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时间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颅内压、脑水肿、脑血流状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GCS评分、颅内压、脑水肿、脑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d时,两组均出现GCS评分增加(P <0.05),颅内压降低(P <0.05)、挫伤脑组织水肿减少、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peak velocity of systolic, Vs)升高(P <0.05)。治疗7 d和14 d时,观察组的GCS评分[(9.09±0.29)分、(10.41±0.26)分],颅内压[(1.81±0.17)kPa、(1.52±0.24)kPa]、脑水肿[(0.79±0.11)cm、(0.42±0.13)cm]较对照组[(7.74±0.32)分、(8.16±0.17)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24-27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GCS评分3~8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颅脑手术、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VH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变化。结果治疗组1 d、3 d、5 d及7 d颅内压(IC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 h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治疗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曲线,更有利于维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时间段对于重度颅脑创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重度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高压氧治疗时间将其随机分为早期组(n=30,30 d以内)和常规组(n=30,30 d以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残疾分级评分(DRS)与常规组相比均明显较优(P<0.05).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8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治疗和应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为GM-1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2),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GM-1,观察治疗时期两组病人的颅脑CT、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进行GCS评分、NFD评分及2个月后GOS评分,以此评定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GM-1治疗组病人呼吸异常(19.57%)和心律异常(21.74%)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重度脑水肿(21.74%)的发生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10 d后治疗组GCS分值较对照组提高,神经功能缺失(NF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随访2个月GOS评分Ⅴ级者(69.57%),较对照组(47.62%)提高(P<0.05).结论 GM-1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供血,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镇静剂量丙泊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1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例,A组为对照组,按颅脑损伤患者的处理规程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B组丙泊酚组,除常规治疗外,静脉给予镇静剂量丙泊酚;先从静脉给予0.5 mg/kg丙泊酚,然后以每小时1mg/kg静脉泵注,测定给药前(T0)、给药后1h(T1)、给药后1.5 h(T2)、给药后2 h(T3)脑组织氧分压(Pbr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结果 丙泊酚组T3时间点,脑组织氧分压较T0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2,T3丙泊酚组SjvO2升高,脑氧化谢率(CERO2)较对照组为低(P<0.05).结论 镇静剂量的丙泊酚能够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氧分压,保持脑氧代谢和脑血流的良好匹配,可以作为颅脑损伤患者镇静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 57例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标准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格拉斯哥评分(GCS)、颅内压(ICP)、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情况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和7 d时评分GCS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CP、脑水肿体积和中线移位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明显改善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陈卉  张德明  周述芝 《重庆医学》2012,41(17):1736-173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GCS 5~8分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的颅内压(ICP)、GCS评分、血糖(Glu)、WBC及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药第5天后,GC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ICP、Glu、WB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OS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Glu、WBC,其疗效可靠,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开颅术后患者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进行开放式平行对照实验,选择颅脑损伤或脑溢血开颅术后患者30例,接受高氧液治疗(500ml静脉输注,2次/d)全疗程2周。以未使用高氧液治疗及高压氧的同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等生理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高氧液输注后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增高速度及程度低于对照组,2周后GCS昏迷记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早期使用高氧液治疗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元,缩短神志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68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  6 8例GCS≤ 8分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于创伤后 2 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控制直肠温度在 32℃~ 34℃ ,颅内压降至正常后再持续维持低温 2 4~ 4 8h ,然后缓慢复温。监测和记录治疗前后的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血糖及重要脏器功能指标 ,于伤后 6个月根据GOS标准进行评估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脑组织氧分压明显升高 (P <0 .0 5 ) ,颅内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对创伤后早期发生的高血糖反应有抑制作用 (P <0 .0 5 )。GOS评估显示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 6 9.2 % ,病死率12 .3% ,与对照组比较 (分别为 33.3%和 2 8.5 %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沫舒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肺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GCS评分 3~8分的病例76例随机分两组,即观察组予沐舒坦静滴 雾化吸入连续14天;对照组未应用沫舒坦。结果:观察组:肺炎控制36例,时间(8.0±3.7)天;对照组:肺炎控制30例,时间(11.3±4.9)天,比较两组疗效及控制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本组病例应用沫舒坦治疗能提高感染控制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反应蛋白以及头颅CT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应用原有西药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7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记录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患者的脑水肿程度。结果急性期内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2.22%、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同期试验组和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脑水肿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提高,更快地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卿帅  田凯  吴柯  张努  周力平 《吉林医学》2010,31(32):5717-57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7d。记录患者入院当日及术后3、7、14d的GCS评分,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概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CS评分更高,应激性溃疡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可降低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乌司他丁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②方法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7天。分别于入院后1、3、7、14天进行GCS评分、应激性溃疡厦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于治疗后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③结果 观察组GCS评分,应激性溃疡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6个月后的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亦明显下降。④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可降低其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催醒疗效。方法将160例因颅脑损伤所致昏迷的患者(Glasgow评分3~8分)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根据Glasgow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Glasgow昏迷评分(GCS)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催醒治疗疗效确切,是可靠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血液及脑脊液中IgG含量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 143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分为:轻型(12~15分)4l例;中型(9~11分)71例;重型(3~8分)32例。另选择9例先天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照。分别于第4天、14天、1个月、2个月及半年5个时间点,采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检测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并根据残疾等级评分(DRS)对患者的残疾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两者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液中IgG含量下降,而脑脊液中IgG含量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变化幅度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r=0.950,P〈0.01);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期(14d以后),与血液中IgG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脑脊液IgG含量正相关关系。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检测血液中IgG含量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恢复期动态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IgG含量可以了解病情的转归,修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d、5 d、7 d、14 d后GCS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疗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GCS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观察组GCS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0.53%(23/38),高于对照组的35.14%(13/37)(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能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陶宁  胡家正 《西部医学》2006,18(2):179-18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每天0.1~0.2m g/kg,持续静脉点滴7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7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 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年龄、GCS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7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 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4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24例作常温治疗,24例作亚低温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6个月时的GOS评分,评价其疗效及预后。结果:常温及亚低温治疗4~10天后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对比及治疗6个月时的GOS评分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亚低温治疗组的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伤后1周内盐酸纳美芬治疗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颅内压及头颅C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