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Miyasaka等[1]在2006年发表的明尼苏达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1980年房颤的发病率为3.04‰,2000年房颤患者已为510万,2050年将达到1210万,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房颤的发病率更高。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1.5~1.9倍,房颤是脑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然而,药物治疗对于房颤而言,成功率低,不良反应明显。其窦性心律的维持更以致心律失常,甚至是死亡率增加为代价[2]。由于房颤所引起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而电生理学…  相似文献   

2.
左心耳闭塞术--从外科手术到内科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 ,人群中总发病率约为 0 89%。国内外研究显示 ,16 0 %~2 1 5 %的脑卒中由房颤导致的血栓脱落引起 ,非瓣膜病房颤所并发的脑卒中比例占心源性脑卒中的 5 0 0 %~ 6 7 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病率 >4 % [2 ] ,而脑卒中引起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 5 0 %左右。因此如何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局限性利用华法林抗凝进行药物干预是目前公认的可有效预防房颤脑卒中发生的治疗手段。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华法林抗凝治疗可将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2 /3,死…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肺静脉作为房颤发作触发灶的发现,以及随后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进展,房颤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房颤发生的机制已从胚胎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等多个方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从近年来临床研究,以及导管消融治疗的角度,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迷宫手术治疗瓣膜病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 0 1年ACC/AHA/ESC联合发布的心房颤动 (房颤 )治疗指南中指出 ,器质性心脏病所伴发的房颤在房颤发病率中高达 70 % ,多产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 ,其电生理机制为多发子波折返[1] 。在我国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房颤发生率可高达 5 0 %~79 % ,如何根治瓣膜病房颤已成为心内、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结果已经证明 ,迷宫Ⅲ型术式及在其基础上的改良迷宫术式消除房颤可以达到 90 %以上的成功率 ,其围术期的死亡率在 1%~ 4 %之间[2 8] 。迷宫Ⅲ型手术 75 %~10 0 %与器质性心脏病的手术同期进行 ,同期…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肺静脉起源学说被认为是阵发性房颤研究方面最具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房颤肺静脉起源的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电生理学研究显示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可能是肺静脉肌袖电活动产生的机制。但是由于肺静脉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造成的肺静脉内传导阻滞的存在 ,生理情况下 ,肺静脉电位很少能够激动心房导致房颤的发生。快速心房起搏 (rapidatrialpacing ,RAP)已经被证实是房颤研究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在RAP或房颤后 ,诱发肺静脉电重构和心房电重构 ,有利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起,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就成为临床心电生理学研究的持续热点,目前在国外部分医疗中心,单中心房颤导管消融的治疗例数已逾千例。近2年多来,随着治疗主要技术的日臻完善,不仅其成功率再创新高,适应证扩展至几乎整个房颤临床谱,而且临床研究的结果还对房颤机制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即所谓“learningbyburning”)。因此可以说,晚近有关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实践已经从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对这项治疗本身乃至房颤机制的若干认识,并很可能成为未来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肺静脉电隔离术  肺静脉电隔离术是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近几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已成为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但由于慢性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尚不明确,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术式,仍处于深入探索阶段。一、节段性肺静脉电学隔离术节段性肺静脉电学隔离是2000年Haissaguerre等[1]最早提出的,研究发现肺静脉开口部的左心房-肺静脉的电连接是不连续的,存在节段性电突破,所以他们提出节段性消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心房颤动(房颤)和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的增加,两者均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有研究显示,我国房颤发病率约0.77%,且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CKD与房颤密切相关,且常合并存在。在不同地区发病率有所不同,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研究显示,20~39岁的美国人CKD 3~4期发病率仅为0.7%,但在7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率上升至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的现代观点(2)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在我国有着众多的患者.房颤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而且长期快速心室反应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由于房颤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其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房颤的发生机制的研究已成为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的相关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 tion,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可发生于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人群总发病率为0.5%~1.0%,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越高。近来,随着对于房颤电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特别是Cox外科迷宫术的成功及1998年Hais saguerre提出的局灶性房颤学说(focalatrialfibrillation),开辟了房颤治疗的重要领域———经导管射频消融。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方法学经过了一系列改良和创新。目前由于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或CARTO XP系统)的临床应用,使得房颤导管射频…  相似文献   

11.
<正>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可导致脑卒中和心力衰竭。随着房颤发作的持续,心房电生理特征和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即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近几年的研究显示RAAS参与房颤心房的解剖及电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肺起源的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肺静脉起源学说被认为是阵发性房颤研究方面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房颤肺静脉起源的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电生理学研究显示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可能是肺静脉肌袖电活动产生的机制。但是由于肺静脉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造成的肺静脉内传导阻滞的存在,生理情况下,肺静脉电位很少能够激动心房导致房颤的发生。快速心房起搏(rapid atrial pacing,RAP)已经被证实是房颤研究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在RAP或房颤后,诱发肺静脉电重构和心房电重构,有利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的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Framingham研究显示,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60岁以上发病率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倍.房颤患者病死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倍,脑栓塞是增加其病死率最主要的原因.因此,预防血栓事件发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要面临高出正常人2~7倍的脑卒中风险。房颤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没有显示出降低房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电转复的成功率难以保证,而射频消融等侵入性操作又非一线治疗措施。目前,针对房颤进行一级预防的新疗法,已引起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发病率为1%左右[1],中国房颤的患病率则为0.77%[2].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显著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房颤患者的数量在未来的20~30年中可能会翻2~3倍[1],而房颤可明显增加住院、死亡及脑卒中的发生率[3].房颤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多种因素参与了其发生和维持.尽管目前对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房颤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起搏电流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有不少关于起搏电流与房颤发生和维持机制的研究,本文就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第18届北美起搏电生理研讨会(NASPE)于1997年5月7~10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全世界起搏电生理工作者汇聚~堂,就电生理学的进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尤其对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及起搏方法的新进展颇感兴趣。1心房颤动与扑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次会议共收到了100余篇有关房颤的论文,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各自在房颤发生机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关于房颤的发生机理,仍有许多争议。折返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多折返子波理论一度得到公认。然而,本次会议中所报道的一些实验…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显著增加.而房颤控制不佳易导致卒中、心力衰竭和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明确房颤的发生机制及关键危险因素对于防治房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脂多糖、短链脂肪酸等能通过影响机体炎症反应、心房电重构及心房纤维...  相似文献   

18.
正心房纤颤(房颤)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房颤及房颤相关卒中/血栓风险随增龄而显著增加。中国房颤发病率波动于0.5~1.4/1000患者-年,西方房颤发病率为1.7~3.7/1000患者-年;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2%~7.9%,西方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5%~7.5%。中国人群房颤生命风险略低于西方人群,每5个中国成人有一个可能发生房颤。过去十年,中国房颤患病风险增加20倍,房颤相关卒中风险增加13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电生理学领域的热点.盐水灌注射频电能是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主体能量方式,但冷冻、超声、激光、微波等能量方式也已先后应用于房颤的导管消融.本文介绍的是冷冻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类心脏激动起源及电传导异常所引起的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疾病。大量证据指出,炎症反应所介导的心房电生理及结构重构是诱导房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房颤自身的活动也可诱发炎症反应进而形成房颤致房颤循环。本文将阐释房颤与炎症反应之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