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 48例肾病综合征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进行检测 ,同时在治疗前对这些患者行经皮肾活检病理分型 ;4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肾病综合征组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同一种病理类型患者治疗前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 ;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膜增生性肾炎患者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患者。结论 IL 6、IL 8和TNF α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及病情程度相关 ,可作为评价疾病活动性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脑梗死 (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 3 8例CI患者在发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并比较不同梗死灶体积上述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变化。结果 :CI患者急性期的血清IL 6水平均较亚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TNF α水平急性期比对照组升高 (P <0 .0 5 )而与亚急性期、恢复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中、大梗死体积组的急性期TNF α水平比小体积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IL 6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1 1 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脑出血 5 6例 ,脑梗死 5 9例 )及 5 0例正常对照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TNF -α、IL - 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中TNF -α与IL - 6水平呈正相关 (r=0 .4 5 3,P <0 .0 5 ) ;大病灶和中病灶患者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小病灶患者 ,而且大病灶与中病灶患者血清TNF -α、IL - 6含量比较存在差异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急性期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 ;经治疗无效和死亡的患者血清IL - 6含量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 ,而血清TNF -α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TNF -α和IL - 6不仅参与急性脑血管疾病时脑细胞损伤过程 ,而且IL - 6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 (rotavirus,RV)肠炎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 ,及其在发病中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 5 0例RV肠炎患儿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的水平 ,同期与病情变化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RV肠炎在急性期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 .0 1) ,与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SIL 2R、IL 6、IL 8及TNF α在RV肠炎患儿感染的免疫损伤和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Grase病(GD) 13 1I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G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 8例GD患者13 1I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浓度变化。结果:GD患者TNF- α、IL 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13 1I治疗后TNF α、IL 6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NF -α、IL- 6与甲状腺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NF- α、IL- 6的异常与GD的发病机制、病程和治疗结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患者外周血脂肪因子Chemerin的表达与白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IL 1β)、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设为RHD组,选择同期37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和IL 1β、IL 6、TNF α水平,了解其与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RHD组外周血脂肪因子Chemerin表达水平及IL 1β、IL 6、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D组外周血脂肪因子Chemerin表达水平与外周血IL 1β、IL 6、TNF α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IL 1β、IL 6和TNF α升高及脂肪因子Chemerin表达增高与其发病相关,外周血脂肪因子Chemerin可能通过调节IL 1β、IL 6和TNF α的表达参与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 1β,IL 6,TNF α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 8例 ,分为亚低温组 (2 5例 )与常温组 (2 3例 ) ,亚低温组于伤后 2 4h内行亚低温治疗 ,控制直肠温度 3 3~ 3 5℃ ,持续 3~ 5d .各组患者分别于伤后 1,3 ,5和 10d外周静脉采血取标本 ,另以健康志愿者 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IL 1β,IL 6和TNF α含量 .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 1β ,IL 6及TNF α含量 (μg·L-1)分别为 60 .7± 9.1,10 0 .5± 2 4 .4 ,17.7± 4 .2与正常对照组 3 3 .6± 13 .5 ,5 8.3±5 .3 ,9.1± 0 .6相比明显增高 ,持续 3~ 5d ,伤后 10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 ;亚低温组治疗期间及复温后血清IL 1β,IL 6及TNF α含量低于常温组 (P <0 .0 1) .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清IL 1β,IL 6及TNF α升高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含量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 6 )的变化关系。方法 测定4 5例UA患者(UA组)和36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血清TNF -α和IL - 6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组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UA组患者12周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MI)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肌梗死者,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结论 UA患者血清TNF -α、IL - 6水平明显升高,12周后发生MI的患者血清TNF -α、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MI者,血清TNF -α、IL - 6可作为冠心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有证据表明抑郁症可能伴有细胞介导的免疫激活。激活后产生的细胞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 ,有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清中免疫细胞激活后的产物IL 1β、IL 2、IL 6、TNF α和IFN γ水平 ,探讨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细胞介导的免疫激活 ,以及免疫激活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对象为抑郁症患者 ,共 2 3例。入组的抑郁症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 ,排除由器质性原因所致抑郁症。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CCMD 2 R的标准。对照组为身体健康的员工。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法 )检测血清IL 1β、IL 2、IL 6、TNF α和IFN γ水平 ,结果显示 ,抑郁症组血清IL 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2 .479,P <0 .0 2 ) ,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L 1β、IL 6、TNF α和IFN γ水平无显著差异(t分别为 0 .5 78,0 .5 6 6 ,1.0 0 2和 1.10 6 ,P >0 .0 5 )。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清IL 2水平升高 ,表明IL 2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IL 1β、IL 6、TNF α和IFN γ在抑郁症的发病中似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性因子sELAM- 1、IL -1β、TNF -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 1d、第 5d、第 14d和 40例正常人的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在发病第 1d、第 5d、第 14d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病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正常水平 (P均 <0. 01)。且sELAM 1与IL -1β、IL- 1β与TNF- α、TNF -α与sELAM -1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 0. 801、0. 818及 0. 820(P均<0. 01)。结论:血清sELAM 1、IL- 1β和TNF- α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和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 ,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 1α、IL 6、TNF α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 1α、IL 6、TNF 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IL 1α与IL 6呈正相关。IL 1α、TNF α与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P <0 .0 5 ) ,慢性肝炎者IL 6含量高 (P <0 .0 1)。提示IL 1α、IL 6、TNF α对其临床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细胞因子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5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 ,开腹手术中取腹腔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 6 ,IL 8及TNF 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子宫内膜异位症两组患者腹腔液中IL 6、IL 8、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重度组患者腹腔液中IL 6、IL 8、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 (P <0 .0 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免疫功能紊乱 ,细胞因子IL 6、IL 8、TNF α产生过量 ,细胞因子的量随疾病分期的增加而增高 ,可能共同参与内异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林娜  刘运广  李强  黄月艳 《广西医学》2003,25(7):1110-111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I)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IL 6、TNF α、ET 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CNSI血清和CSF中IL 6、TNF α水平 ,放射免疫法检测ET 1水平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毒脑(VM)、化脑 (PM)、结脑 (TM)血清IL 6、ET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 ,TNF α在PM、TM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 ,VM、PM、TM的CSF中IL 6、TNF α、ET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 ,伴重度脑功能障碍时血清和CSF中IL 6、TNF α、ET 1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和无脑功能障碍者 (P均 <0 0 0 1 ) ,轻中度脑功能障碍者又明显高于无脑功能障碍者 (P均 <0 0 0 1 )。结论 :IL 6、TNF α、ET 1在CNS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其变化对鉴别诊断可能无临床意义 ,但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其含量增高可作为脑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发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5 3例肺炎患儿及 3 0例正常儿童血清中人生长激素 (h -GH) ,肿瘤坏死因子 (TNF) ,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含量。结果 :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h-GH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TNF ,IL -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肺炎患儿恢复期血清h -GH下降 ,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TNF ,IL -6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肺炎患儿血清中h -GH与TNF ,IL -6之间 ,TNF与IL -6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与小儿肺炎的发病及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脐血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或产时感染所致败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了 72例脐血清 ,其中正常脐血清 5 2例 ,败血症 2 0例。结果 :正常脐血组IL 6 :中位数 0 .0 2 4ng/ml(范围 0 .0 2 2 1~ 0 .0 5 31ng/ml)、TNF α中位数 1.12ng/ml(范围 0 .10~ 3.85ng/ml) ;败血症组IL 6 :中位数 0 .173ng/ml(范围 0 .0 2 6 6~ 1.2 5 89ng/ml)、TNF α中位数 5 .6 1ng/ml(范围 0 .6 5~ 12 .6 0ng/ml) ;经秩和检验 ,正常脐血组IL 6、TNF α与败血症组有明显差异 (P<0 .0 1) 。结论 :脐血IL 6、TNF α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 ,且IL 6比TNF α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及补体成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 8、TNF α及sC5b 9在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酶的相关性。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38例AMI患者及 40名健康人进行血清IL 8、TNF α及sC5b 9测定。结果 :AMI患者血清IL 8、TNF α及sC5b 9含量明显升高 ,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AMI发病后第 7天 ,IL 8、TNF α及sC5b 9水平逐渐下降 ,到第 2 8天上述变化仍未达到对照组水平。其上升幅度与心肌酶值成正相关。结论 :AMI患者的病情及发展与心肌酶峰值有关 ,也与IL 8、TNF α及sC5B 9的血清动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 34例严重创伤患者 ,动态观察伤后 1周内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变化 ,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的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 ,内毒素、TNF α、IL 1 β分别于伤后第 2、3天达高峰 ,随后下降 ,第 7天仍明显高于正常人 ;IL 6、IL 8早期即有升高 ,伤后 5~ 7d升高明显 ,且有继续上升趋势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峰值水平、伤后第 5天IL 6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死亡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细胞因子较存活者相应时间显著升高。结论 创伤后能引起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和细胞因子反应 ,动态观察可能与病情发展程度、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感染中SIRS的免疫机制。方法 :对 3 1例急性胆源性感染SIRS病患者血IL 2、IL 6、IL 8、TNF α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 :急性胆源性感染SIRS病患者血IL 2明显降低 (P <0 0 5) ,IL 6、IL 8、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胆源感染性SIRS时机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IL -2、IL -6、IL -8、TNF α参与了急性胆源性感染中SIRS的发生、发展及其免疫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炎性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 8例ICVD患者血清IL -8和IL -6含量。结果 ICVD组发病初血清IL -8、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CVD患者发病 1周内血清IL -8、IL -6浓度明显高于发病 1周后 (P <0 .0 1) ;而且大面积脑梗塞者较小面积脑梗塞者高 (P <0 .0 1)。结论 脑缺血损伤引起IL -8、IL -6的表达 ,而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则与脑缺血的缺血面积大小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选择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者 6 0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 6 2例。测定外周血中CD3、CD4、CD8数量及血清TNF α和IL 2含量 ,并与 6 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癫痫组外周血清中CD3、CD4数量、CD4 /CD8比值降低 (P <0 .0 5 ) ,TNF α及IL 2含量增高 ;TNF α、IL 2含量增高与癫痫发作次数呈正相关 (P <0 .0 0 1 ,P <0 .0 5 )。结论 :癫痫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细胞因子TNF α、IL 2是影响癫痫病情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