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物自我处置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干预组患者50例,脱落2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药物处置模式的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50例,脱落6例,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共12周,对两组病例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定患者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量表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BPRS、ITAQ、NOSI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的BPR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TAQ、NOSIE评分在出院6个月,12个月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自我处置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痊愈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采用定期随访及电话随机咨询的方式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半年、1年进行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MOS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定.结果干预组半年、1年后BPRS、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药物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防复发的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留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服药的依从性,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冯亚芬  郑玉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75+2080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均为女性,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60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另60例为对照组(未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BPRS总分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8周的BPRS总分(23.87±6.94)较对照组(26.93±6.03)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47例,部分依从9例)较对照组(完全依从33例,部分依从14例)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的过程中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 10 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 5 0例 ,药物 健康教育组 5 2例 ,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入院后一周和六周分别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 BPRS评定入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出院时药物 健康教育组得分 (2 0 45± 3 30 )低于药物组 (2 4 72± 5 34) (P <0 0 5 )。服药依从性药物 健康教育组优于药物组 (P <0 0 1)。结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简易问卷判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病情。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ANSS总分,包括阴性、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性症状、BPRS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有计划性,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并于不同时间使用不同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PRS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院后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而且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元协同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8例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56例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元协同护理。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采用中文版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估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采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采用中文版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量表(AF-QoL-21)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出院后1、3、6个月时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的MMAS-8、GSES、AF-QoL-21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MMAS-8、GSES、AF-QoL-21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MAS-8、GSES、AF-QoL-21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9%(1/56)、5.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干预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病房内活动、自理能力、对外界的关心和兴趣、责任心和社会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自我效能理论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回访,用BPRS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用SDSS评价患者出院1年后的各种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出院6、12个月时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复发率实验组明显低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疗效的维持及病情的进一步恢复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地延缓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及其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18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对其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两组入院时BPR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除行为障碍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对本病的认知水平,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并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采用BPR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利培酮组副反应明显少于氯丙嗪组(p<0.05,p<0.01)。结论:利培酮的疗效与氯丙嗪相近.但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3)。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采用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观察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改善以及复发情况,评价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维度及总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维度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各维度得分、服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高社会和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80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和药物加心理护理(研究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替换利培酮后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PRL)水平的影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34例,逐渐替换为齐拉西酮治疗6周 利培酮组36例,维持原剂量 于治疗前、中、后检测PRL,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第6周末,齐拉西酮组催乳素较基线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利培酮组催乳素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末BPR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齐拉西酮组出现月经紊乱或泌乳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焦安华  孔祥娟 《吉林医学》2011,(30):6309-6310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每组各31例;治疗时间均为8周;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87.10%,利培酮组有效率为90.3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相对轻,较少引起体重增加和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50例患者(干预组)出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费用补助及社区管理服务,52例患者(对照组)出院后仅在门诊接受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分别在入组时、治疗后3、6、9、12个月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情况,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表评定患者治疗依从性;记录并对比两组随访期间医疗费用开支、工作收入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均P<0.05);在治疗9、12个月时,干预组BPRS、SDSS评分及药物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再住院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免费给药联合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控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再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徐静文  沈宣  徐维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07-708,710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氯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4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5周末各作一次韦式成人智力量表,韦式记忆量表,威斯康新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利性测验,连线测验A,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TESS副反应量表。结果:治疗15周末氯氮平组显著改善迟滞、活动过多、敌对猜疑因子分,利培酮组显著改善BPRS评分,对于认知功能,氯氮平可改善言语流利性,而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但利培酮较氯氮平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血浆瘦素及总胆固醇水平.方法 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量表评定,45例首发抑郁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进行评定,32例体检职工为对照组,所有人组对象服药前测定体质量指数、血浆瘦素和总胆固醇.结果 (1)正常对照组[(4.8±0.9)mmol/L]总胆固醇均高于抑郁症组[(3.7±1.0)mmol/L]及精神分裂症组[(3.4±0.9)mmol/L;P<0.05~0.01],而抑郁症组与精神分裂症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血浆瘦索[(13.4±6.7)g/L]高于抑郁症组[(9.6±4.2)g/L]及精神分裂症组[(5.8±3.4)g/L;P<0.05~0.01],抑郁症组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2)3组的血浆瘦素及总胆固醇均与BMI呈正相关(r=0.48~0.63;P<0.01);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瘦素和总胆固醇与PANSS阳性分、BPRS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38~-0.50;均P<0.01);抑郁症组的血浆瘦素、总胆固醇与HAMD分呈显著负相关(r=-0.37~-0.41;P<0.05~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血浆瘦素及总胆固醇水平的降低独立于药物治疗和BMI改变之外,其在精神障碍中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