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下睑内翻是农村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从1986年3月份我们采用简易烧灼术治疗下睑内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手术方法:0.5%地卡因结膜表面麻醉, 眼科手术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将眼睑板的一端插入下穹窿部,距睑缘3mm处做与睑缘平行等长的切口,切开皮肤与部分眼轮匝肌。如果老年人皮肤过于松弛者,可适当切除一条眼睑皮肤和少许眼轮匝肌,可以增强其矫正效果。然后轻轻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出其下的睑板,用电热烧灼器或用酒精灯烧红了的大头针帽在暴露的睑板中央的位置沿睑板全长烧灼深达睑板全厚的三分  相似文献   

2.
烧伤皮肤石蜡制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分表皮、真皮两部分,下接皮下组织。各层结构差异很大。表皮主要成分为角质形成细胞和棘突状细胞组成,真皮为致密结缔组织,并含有多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各种结缔组织细胞。皮下组织则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由于结  相似文献   

3.
一、眼睑的形态结构与常见病眼睑为眼球的附属器之一。复盖在眼球前面。上睑上方以眉毛为界,下睑下方移行于颊部皮肤。距上睑缘上3~4mm处有一水平皱襞,俗称双眼皮。为提上睑肌部分肌纤维直接附着于皱襞下皮肤所致。上下睑之间的裂缝称为睑裂。成人睑裂长度平均为28mm,高度为7.5mm。睑裂的游离缘名睑缘,约2mm宽。睑裂分前后两唇。前唇较钝,生  相似文献   

4.
例1,女,32岁,民主也门共和国人,自幼右眼上、下睑长黑痣,逐渐增大,近年来增长迅速,以致遮盖视线,影响视力。于1985年元月8月收住入院,住院号:7401,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视力:右眼0.5,左眼1.5。右眼睑中央上方有16×13×6mm~3,下方有18×10×5mm~3乳头隆起的且有毛生长的黑痣。痣附近眼缘内2~3mm亦有棕黑色色素。痣表面高低不平,但无破溃。眼球未见异常。左眼正常。于1985年元月13日在局麻沿上下睑痣旁切开皮肤,呈三角型,基底向睑缘,切除全部痣,包括色素部睑缘及睑缘部少许睑板和眼轮匝肌,痣下绝大部分眼轮匝肌及睑板保留。在外侧上、下睑缘部行灰线切开,将外侧睑分成前后两页,至外侧水平切开皮肤,长度与睑缘皮肤缺损相等。切口附近皮下组织剥离将前页伴颞侧皮肤向内移缝合。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改良的Wheeler轮匝肌缩短法并用皮肤切除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性睑内翻169例274眼,男性92例152眼,女性77例122眼,年龄56~70岁,平均655岁,患眼下睑皮肤松驰程度不等,睑结膜无废痕,未见眼球内陷。2手术方法及结果跪下睑经3mm沿睑经全长并与之平行切开睑皮肤,由切口向上剥离至睑缘,向下剥离至睑板下缘以下,将睑板前及眶隔前的轮匝肌分离出5~6mm宽的肌条,将中部的肌条折员,用3~0丝线结扎,缝线除穿过折五的肌条外并通过睑板下Zmm处的眶隔,折叠量以下睑缘离开眼球约lmm为宜,呈半月形…  相似文献   

6.
倒睫也叫睑内翻,是婴儿常见的一种眼病,占婴儿眼病的第二位。尤其是肥胖的婴儿发病率较高。 婴儿倒睫主要发生在下眼皮的中内1/3处,倒睫的原因在于:(1)婴儿脸比较胖,而鼻根部的脂肪发育不饱满,皮肤较松弛,容易导致下眼睑内翻。(2)有的婴儿下眼睑缘处有一条与睑缘平行的皮肤皱襞,严重的下睑赘皮可引起倒睫。  相似文献   

7.
人体皮肤枪弹创局部组织中5—HT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组化PAP法观察人体皮肤生前枪弹标本40例,死后30例损伤局部5-HT的变化,发现生前枪弹创局部5-HT主要分布于他缘,皮肤乳头层,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及皮肤附件周转结缔组织内,皮肤网状层结缔组织内5-HT分布较少;死后8分钟内形成的枪弹创改变与生前相同。  相似文献   

8.
上眼睑无睑板的内翻倒睫,以往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作者等近23多年遇到4例,通过改良法手术后,效果均很满意,现介绍如下。1.手术步骤1.1 眼睑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尖刀片在睑缘灰线处自内向外(或自外向内)插入灰线处,深约4mm左右,然后一刀一刀向前切开,由点连成一线,切口整齐,不至切通睑缘,特别对初学者更容易掌握。1.2 如上眼睑皮肤松弛可在睑缘上方切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的整复方法。方法:27例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要求整复的患者,其中13例选择结膜径路,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并将之即时回植充填于凹陷的下眶缘;14例选择皮肤径路,打开近眶缘端的眶隔膜后,将膨出的脂肪去除,剩余脂肪以“脂肪瓣”的形式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或不打开眶隔膜,将眶隔大部分游离并翻转后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结果:患者术后脸颊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随访3~15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眶脂肪回植充填或眶脂肪瓣转移充填,既能消除下睑局部的“囊袋”状膨出,又能平复下睑眶缘的凹陷,不失为整复眶缘凹陷型下睑袋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一种自行设计的改良间断切开埋线重睑术,经临床应用140例,表明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线结埋得深、上睑皱襞稳固的特点。术中间断切开处各去除1条皮下组织(可带少许轮匝肌),使重睑线与深层组织粘连,故形成皱襞深而不易消失。同时在切开处作皮下分离直达睑缘,使睫毛外翘明显,重睑形成自然美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外侧超薄皮瓣在瘢痕性下睑外翻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患者用美蓝先标记手术切口线:距下睑缘1.0 mm~1.5 mm处做下睑缘切口标记线,紧挨鼻外侧至鼻唇沟部走行标记皮瓣内切口线。在局部麻醉下,沿切口线切开下睑皮肤,向下分离,并充分松解瘢痕组织,下睑缘自然复位,紧贴下角巩膜缘,上下睑轻松闭合。下睑瘢痕充分松解并适量去除皮下增厚的瘢痕组织,测量下睑皮肤缺损的面积﹙长&#215;宽﹚,在同侧鼻旁下睑沟设计蒂宽为1 mm~2.2 mm。沿鼻外侧至鼻唇沟部走行设计皮瓣的长宽,宽度略大于缺损宽度1 mm,切取皮瓣并适当祛除皮瓣下组织,保留1 mm厚细颗粒脂肪以保护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旋转覆盖下睑缺损创面,皮瓣远端固定于外眦处,创缘皮肤用6-0单丝尼龙线间断缝合,供区形成的继发性创面,水平向颧部分离后,直接拉拢用5-0可吸收线皮下减张缝合,鼻侧略带骨膜组织,用6-0单丝尼龙线间断缝合皮肤。结果本组15例皮瓣全部存活,皮肤质地、颜色与下睑皮肤相仿,外侧与对侧基本对称,供区切口瘢痕隐蔽,形态恢复满意,上下眼睑自然闭合。结论遵循面部亚单位美学原则,应用鼻外侧超薄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不仅操作方便,面部形态无明显改变;而且修复皮肤色泽、质地、轮廓均与周围皮肤能达到较好匹配和协调,下睑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稳定的美学效果,是瘢痕性睑外翻修复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改良间断切开埋线重睑术140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一种自行设计的改良间断切开埋线重睑术,经临床应用140例,表明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线结埋得深、上睑皱襞稳固的特点。术中间断切开处各去除1条皮下组织(可带少许轮匝肌),使重睑线与深层组织粘连,故形成皱襞深而不易消失,同时在切开处作皮下分离直达睑缘,使睫毛外翘明显,重睑形成自然美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5岁.检查眼部时发现其双眼围绕睑缘的皮肤呈现浅褐色色素加深,仅局限于浅表皮肤内,且呈双侧对称(甚似双眼睑缘涂以浅棕色眼影状).此色素加深区始于睑缘灰线,向外延至睑缘外皮肤约3~4 mm宽处终止,以外眦部为最宽,边缘整齐.眼前节及眼底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眼睑松弛多为老年性改变。上睑皮肤松弛表现为上睑皮肤过多,松弛下垂,甚至覆盖睑缘,不同程度地遮蔽睑裂。下睑皮肤松弛表现为下睑饱满,重者形成袋状悬垂状,又称为睑袋,不只见于老年,人过中年后,眶周的眶内脂肪开始下垂,眶膈的坚韧程度减弱,眶脂肪向前突出则形成睑袋下睑松弛矫正术(睑袋整形术)则是为了去除睑袋,复原眼睑的外形,该手术导致视神经损伤非常少见,现将1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人眼睑除皱术临床探讨 (附1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太国 《九江医学》2000,15(1):18-19
目的:为了满足中老年人的美容需要,对中老年人上下睑整表术作一常规性探讨。方法:对上下睑松驰性皮肤作适量切除,对松驰的眼轮匝肌作缩短加固缝扎,对疝出的眶脂 作适量的切除,对松驰的眶隔筋膜作平行于睑缘的折叠缝合。上睑按重睑术式缝合皮肤,下睑切口上下唇皮肤修剪成败最度缝合。结果:受术者127例,随访81例半年至2年,均获满意效果。结论L眼睑主蝇老年人非常适宜的一种美容手术。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传统的切开法重睑形成术进行了改进:重睑成形术术前精确设计皮肤切口:术中切除睑缘切口下方的部分眼轮匝肌及睑板前疏松组织,使切口下方与切口上方呈阶梯状;切除多余皮肤的形状为“V”形,从而充分去除了外眦部多余皮肤.这样形成的重睑自然、匀称,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对象:本组38例,年龄20~50岁,其中男1人,女37人,均为单睑且上睑皮肤松弛者.  相似文献   

17.
代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63-64
目的评价改进下睑成形术在改善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20~68岁睑袋者采用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切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剥离至眼轮匝肌下缘。距切口下缘1mm,眼睑中外1/3分离沿眼轮匝肌瓣达眶外缘,显露外眦韧带,并游离下半支。切断并固定于左眼2点位,右眼10点位。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如眶内脂肪过多,可做部分切除。将眶隔下缘连带眶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3-5mm处的骨膜上,以缩紧眶隔和填充眶下缘前方的凹陷区。切除多余的皮肤与肌肉,缝合切口。结果术后及随访结果表明,除2例术后发生下睑退缩做两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下睑成形术的改进以加强下睑前壁张力为基础,对提高睑袋整复的美容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彦伟  郑瑾  黎宁  李峰 《华夏医学》2009,22(4):676-677
目的:探讨缘眉下缘切口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疗效.方法:通过采用眉下缘切口,去除眉下缘皮肤、固定真皮下组织于额肌肌膜上,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在7~12d恢复自然重睑,随访0.5~3年效果满意.结论:眉下缘切口提上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方法具有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再现自然重睑、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切口疤痕不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1例重症Crohn病患者罹患罕见的双侧睑缘溃疡。设计:观察性病例报道。方法:描述1例女性患者在发现广泛的溃疡性肠炎之前仅仅表现为双侧睑缘溃疡的情况。结果:1例患双侧溃疡性睑缘炎的32岁女性患者,主诉为3d前出现口腔溃疡和间断性腹泻的症状。睑缘溃疡处印记细胞学检查发现结膜细胞,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结肠镜和结肠活检均发现Crohn病的特征性改变。后经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肠道、口腔和睑缘处的溃疡性病变愈合。结论:肠黏膜和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同时出现溃疡性病变,加之两处的细胞学检查结果相似,提示溃疡性睑缘炎可…  相似文献   

20.
倒睫是多发眼病,而且危害较重。关于本病的治疗,特别是各种睑内翻倒睫的矫正手术,术式较多,且效果比较满意。然而对于睫毛乱生所致的倒睫患者,一般多采用电解毛囊法治疗,但较易复发。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术—睫毛囊切除术,即将触及眼球的睫毛连同毛囊一并切除,效果颇佳,介绍如下。方法:患眼眼睑皮肤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用有齿镊或睑板夹夹持眼睑的近睑缘处,使患部睑缘竖起,用11号尖刀片或15号园刀片于睑缘处紧靠乱生之睫毛(或局部双行睫)的内外两侧,各作一平行于睑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