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踝肱指数fankle—braehialindex,ABI)和左右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意义及ABI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检测其ABI和baPWV,根据ABl分为两组,ABI〈0.9为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组、ABI≥0.9为非PAD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与ABI相关的因素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0.9组82例(占82%),ABI〈0.9组18例(占18%)。ABI〈0.9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左右baPWV绝对差值、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24h尿微量白蛋白(MAU)、血肌酐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均高于ABI≥0.9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BI与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β=-0.429,P=0.023)、左右baPWV绝对差值(β=-0.131,P=0.012)独立相关。结论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左右baPWV绝对差值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联合左右baPWV绝对差值和ABI共同筛选PAD患者,从而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KD)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了40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组,并根据踝肱动脉压指数(ABI)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统计各组中尿蛋白和ABI的异常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AD与DKD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尿蛋白异常率26.35%,ABI异常率17.73%;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年龄大,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HbAIC)高,血压高,脉压差大。正常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组的ABI异常率分别为14.55%,21.92%和28.42%;ABI正常和ABI≤0.9、ABI〉1.3的患者DKD患病率分别为23.79%,41.43%,30.60%;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尿蛋白异常、体质指数(BMI)、立位收缩压、立位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I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病程、ABI异常、BMI、卧位收缩压、卧位舒张压、餐后血糖、HbA。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M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r、尿素氮(BUN)是DK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与下肢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可相互促进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踝肱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223例,根据踝肱指数分为:踝肱指数降低组(<0.9)53例;踝肱指数正常组(0.9~1.3)17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检测空腹血糖、双侧股骨颈及腰椎椎体骨密度检查,测量计算踝肱指数;探讨踝肱指数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踝肱指数降低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骨质指数均大于踝肱指数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降低组骨质疏松合并糖尿病发生率为39.62%,明显高于踝肱指数正常组的1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肱指数下降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360例,均行ABI测定,按ABI水平分为ABI< 0.7组、ABI 0.7~0.9组、0.9< ABI≤1.3组以及ABI> 1.3组,对ABI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0.9< ABI≤1.3组患者1260例,ABI<0.7组患者20例,ABI 0.7 ~ 0.9组患者60例,ABI> 1.3组患者2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ABI高水平相关的因素是吸烟和收缩压(P<0.05).而ABI高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ABI高水平并没有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且不增加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的作用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踝肱比值(ABI)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ABI≤0.90)及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78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PAD患者共53例,检出率67.9%,与对照组相比较,PAD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HbA1c、HDL—C、TG、TC、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BI可作为PAD的无创早期诊断方法,其中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P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在初诊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129例初诊中老年T2DM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0.9为切割点,分析比较中老年两组ABI及临床参数差别。结果129例初诊中老年T2DM患者中ABI〈0.9为14例。占总数10.9%,老年组ABI、吸烟率、甘油三酯低于中年组,而PAD患病率、BMI、收缩压、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年龄(r=-0.461,p=0.001)、高血压病程(r=-0.318,p=0.029)、HbA1c(r=-0.361,p=0.046)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2)、高血压病程(p=0.01)是A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诊中老年T2DM中ABI〈0.9者占10.9%。老年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高于中年组,年龄、高血糖、高血压为P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高和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的发生率,并探讨AB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7-8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常熟市随机抽取4个乡镇,以每个乡镇的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所有糖尿病患者为抽样框进行方便抽样,对抽取的1 3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ABI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1 175例(89.22%)患者ABI值处于正常范围(0.9~1.3),73例(5.54%)患者ABI≤0.9,69例(5.24%)患者ABI≥1.3。≥65岁患者中ABI≤0.9的比例(8.92%)明显高于<65岁患者(1.75%)(P<0.05)。其中与正常ABI组比较,低ABI组年龄(岁)高于正常ABI组(70.65±8.43 vs. 64.16±8.78)、收缩压水平(mmHg)高于正常ABI组(141.74±25.40 vs. 133.72±18.24),饮酒率低于正常ABI组(6.85% vs.19.08%),高ABI组高血压患病率(78.26% vs.62.97%)、城市人口比例(86.96% vs. 74.55%)以及腰围(cm)(90.99±9.45 vs. 87.94±9.37)均高于正常A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ABI组比较,低ABI组年龄(岁)高于高ABI组(70.65±8.43 vs. 63.54±8.54),腰围(cm)(87.52±10.36 vs. 90.99±9.45)、舒张压(kg/m2)(69.29±12.20 vs. 73.56±9.52)、BMI值水平(24.42±3.90 vs. 25.73±3.30)均低于高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0.918,95%CI:0.889~0.948)、收缩压(OR=0.986,95%CI:0.973~0.998)是ABI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高龄、高收缩压者ABI相对较低;城乡(OR=0.405,95%CI:0.198~0.830,)、腰围(OR=1.032,95%CI:1.004~1.060)、高血压患病情况(OR=1.938,95%CI:1.068~3.515)是ABI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城市、腰围粗、高血压患病率高者ABI相对较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ABI异常比例较高,年龄、收缩压、城乡、腰围、高血压患病情况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早期识别其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脂、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肱指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83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血样检测、动脉硬化检测,分析颈动脉病变与血脂、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正常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颈动脉狭窄组(P<0.05),颈动脉增厚...  相似文献   

9.
杨阳 《现代保健》2012,(8):145-14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与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38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ABI低值组(ABI〈0.9)和对照组(ABI〉0.9),观察两组代谢指标的控制情况以及临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并分析ABI与CVD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I低值组血糖、血脂水平较高,高血压、CVD发病率较高(P〈0.05);有吸烟史者在ABI低值组较多。结论 ABI降低与高血压、吸烟、CVD史、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男110例,女90例。按患者是否有急性脑梗死分为试验组(脑梗组,100例)与对照组(无脑梗组,100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生活方式,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并对所有患者ABI进行测定。结果试验组AB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ABI较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明显低下,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检测可以有效预测急性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病变组(49例)和无血管病变组(79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L-PLT),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管病变组患者MPV、PDW和L-PLT较无血管病变组增高[(13.98±2.35) fl比(11.53±2.06)n、(15.87±2.18)n比(13.51±2.01) fl、(10.91±1.34)×109/L比(8.72±1.03)×109/L],PLT较无血管病变组降低[(115.2±10.5)×109/L比(129.6±8.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MPV、PDW、L-PLT、PLT与对照组[(10.41±1.95)n、(11.15±1.88)n、(6.21±0.98)×109/L、(176.5±7.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对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评价老年单纯收缩期(ISH)高血压在杓型与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时的血管健康状况。方法按照动态血压仪检测结果,分为非杓型组(74例)、杓型组(78例)和正常血压组(72例),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baPWV、ABI、IMT。结果非杓型组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IMT值显著高于杓型组(baPWV1801.614±314.27,1658.674±274.80,P〈0.01;IMT0.964±0.22,0.874±0.19,P〈0.05),ABI值显著低于杓型组(1.034±0.17,1.12±0.18,P〈0.01)。当baPWV〉1400cm/s、ABI〈0.9时,三组检出数依次为61例、59例、41例,以及18例、9例、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1;χ^2=9.74,P〈0.01);三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依次为43例、32例、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9,P〈0.01)。结论老年ISH患者易出现外周动脉损害,非杓型高血压尤为明显,无创性baPWV、ABI、IMT指标可较好的评价血管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检测诊断箱在检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北京迪美德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糖尿病足检测诊断箱检测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多普勒波形、多普勒光标、踝肱血压比值、趾肱血压比值等对下肢血流情况进行判断,得出踝肱指数(ABI)。根据ABI值将受检者分为正常组(ABI≥1)、异常组(ABI<1)。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126例糖尿病患者检测出74例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检出率(58.7%)。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程、HbA1c、SBP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足检测诊断箱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等,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身高、体重和糖尿病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检测炎症因子、血糖和胆固醇等常规临床生化指标,测定踝肱指数,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 25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下肢血管病变者564例(45.01%)。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糖尿病病程和体质指数高(t=16.13、19.59和7.83,均有P〈0.05),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s,hsCR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也高(t=55.80、10.70、14.64、2.47和8.35,均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则低(t=-3.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糖尿病病程、hsCRP、TC/HDL-C比值和HbA1c的增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危险增加(均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糖尿病病程、hsCRP、TC/HDL-C比值和HbA1c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血清和尿液探索胱抑素C在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正常时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评价其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将232例患者分成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检测肌酐、尿白蛋白、血清/尿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eGFR、MDRD计算的eGFR和CKD-EPI计算的eGFR)。结果:胱抑素C随尿蛋白的增加而增加。血清胱抑素C受CRP、性别、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eGFR影响,而尿胱抑素C受甘油三酯、年龄、eGFR和ACR影响。胱抑素C在正常蛋白尿组MDRD计算的eGFR<60 ml/min/1.73 m2中是独立因子。结论:胱抑素C在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正常时为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和无大血管病变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KB(NF-κB)的表达水平,探讨糖尿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G3组),41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G2组)及30例对照组(G1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分析NF-κB活性与sICAM-1浓度相关性。结果G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和血浆sICAM-1水平显著高于G2组、G1组(P〈0.01),G2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G1组(P〈0.01),G3、G2、G1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与血浆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376,0.283,0.302,P〈0.05)。结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NF—κB表达的增加,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参与了糖尿病周围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分析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功能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终末期肾病组对照比较。结果糖尿病4组间在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尿酸、冠心病、胆结石病史、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糖尿病之间慢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定期检测白蛋白排泄率与血脂,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经形态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纳入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以评价角膜神经形态改变。糖尿病患者进行微血管并发症检查,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及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及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糖尿病肾病组(DN)及无糖尿病肾病组(NDN)。结果角膜神经纤维密度(CNFD)、角膜神经分支密度(CNBD)、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等在NDPN组、NDR组、NDN组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DPN组、DR组、DN组较NDPN组、NDR组、NDN组进一步降低(P0.001)。CNFD、CNBD、CNFL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N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SNCV)及腓肠神经波幅(SSmv)显著相关(P0.01)。结论角膜神经改变可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未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中即可检出角膜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及传统和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病程超过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20例,以踝臂指数(ABI)≤0.90定义为有PAD,评价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危险因素对PAD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AD患病率为16.4%(69/420),PAD患者年龄偏大、糖尿病病程较长、HDL-C偏低,有高的UAER、hs-CRP和纤维蛋白原,Logistic回归可见年龄、UAER、hs-CRP、纤维蛋白原均为PAD的独立危险因素.PAD患病率在年龄<50岁、50~70岁和>70岁时分别为4.7%(2/43)、12.9%(27/209)和23.8%(40/168),在hs-CRP<1 mg/L、1~3 mg/L和>3 mg/L时分别为7.9%(14/177)、9.3%(11/118)和35.2%(44/125),在UAER正常、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时分别为9.7%(30/310)、34.4%(33/96)和42.9%(6/14),在纤维蛋白原≤4 g/L和>4 g/L时分别为12.1%(43/356)和40.6%(26/6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AD的患病率较高,一些非传统危险因素也参与P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