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素对化疗后大鼠肠结构和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eng G  Jiang Z  Liu Y  He G  Xu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2):759-762
目的评价纤维素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大鼠肠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饲料组(A组)、肠内营养组(B组)和肠内营养加纤维素组(C组),每组10只。B组和C组为等氮和等热卡。它们分别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支持8天。术后第4天用5Fu化疗,第3和第7天分别测肠通透性(L/M),第8天测细菌移位、小肠和结肠的湿重、粘膜厚度、小肠的绒毛高度。实验前后分别测体重。结果C组体重丢失(-31±34g)少于B组(-66±52g)(P<005),而A组体重增加(49±43g),与B、C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C组的各项肠结构指标均优于B组(P<005);化疗后C组和A组的L/M变化无显著意义(P>005),而B组的L/M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1);C组与A组的细菌移位率(20%)低于B组(70%)(P<005)。结论纤维素能保护5Fu化疗大鼠肠结构和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谷氨酰胺双肽保护肠粘膜屏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肠外营养和化疗药应激可导致肠粘膜形态及屏障功能障碍。为研究腹腔注射5-FU后谷氨酰胺双肽对肠粘膜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作者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双肽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加3%谷氨酰胺双肽,胃肠外营养维持7天;第4天腹腔注射5-FU,第3、7天测定肠粘膜通透性,第8天处死,测氨基酸谱、肠粘膜形态及细菌移位。结果:双肽组较对照组体重丢失少(P<0.05)。双肽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空肠粘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肽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和90%,P<0.05)。对照组和双肽组术后第3天(即化疗前)肠粘膜通透性无差异。乳果糖/甘露醇(L/M)分别为0.026±0.006和0.022±0.003。用5-FU后第3天(即第7天)对照组肠粘膜通透性明显升高。L/M为0.042±0.005(P<0.05)。但双肽组L/M基本维持不变0.029±0.002。作者认为: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对腹腔注射5-FU的大鼠,可维持小肠粘膜形态及屏障功能,减轻肠道细菌移位和肠粘膜通透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大鼠肝脏隔离灌注模型,以不同剂量5-氟脲嘧啶(5-Fu)行门静脉灌注,用放免法检测下腔静脉血中TXB_2与6-keto-PGF_(1α)水平,结果表明,ILP5-Fu300mg/kg组术后3天TXB_2明显升高,6-keto-PGF_(1α)升高不显著;ILP5-Fu150mg/kg组与灌注平衡液组TXB_2比术前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无明显变化,6-keto-PGF_(1α)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在ILP5-Fu300mg/kg组,TXB_2/6-keto-PGF_(1α)值与GPT值呈正相关。提示TXA_2与PGI_2平衡的改变与超MTD的5-FuILP时肝组织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氟脲嘧啶硅橡胶胶囊控释植入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5-氟脲嘧啶硅橡胶囊控释植入剂(5-FuCI)置于大鼠肝被膜下,观察其毒性作用,并与空白剂组及5-氟脲嘧啶(5-Fu)常规化疗组相比较,测定鼠体内氟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5-FuCI无明显胃肠道毒性及骨髓抑制作用,置入鼠体后在植入剂局长期形成一药物高浓度区。将5-FuCI插入Walker-256移植性鼠肝癌旁,可使带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抑瘤率达96.3%,光镜下见大量癌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5.
作者将3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四组,A组不含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而给予相应量的甘、丝、丙及脯氨酸的常规全肠外营养(TPN-Conv);B组含Ala-Gln的全肠外营养(TPN-Gln);两组间的热、氮及液体量相同。C组为消化道营养组。D组为正常组。实验组给予8戈瑞(GY)剂量全腹照射,然后分别给予TPN及肠道营养7天。观察在急性放射性小肠炎时,Ala-Gln作为Gln源对小肠的代谢、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及经消化道营养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B组动脉血Gln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说明Ala-Gln二肽输入后迅速分解为游离谷氨酰胺,利于组织使用。其小肠蛋白质和DNA含量优于A组。形态学结果显示组B小肠壁全层厚度、粘膜厚度及绒毛高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001),且小肠腺窝细胞平均分裂数高于A和C组(P<0.05),肠道内细菌移位率亦低于A和C组(P<0.05)。粘液血便及体重降低以A、C组为重。C组的摄食量不足,氮和热量摄取低于A、B组,其体重下降超过B组。C组8只实验大鼠死亡2只,其中1只为末段回肠穿孔。A、B组中无1例发生死亡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氟尿嘧啶 (5 Fu)化疗大鼠肠屏障的影响。方法  30只胃造瘘术后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饲料组 (A组 )、肠内营养组 (B组 )和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组 (C组 ) ,每组10只。术后第 4天用 5 Fu化疗 ,比较它们的体重变化、小肠和结肠结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肠通透性 (L/M )及细菌移位率 (BTR)等指标。结果 B组体重丢失 (- 6 6± 5 2 )g (P <0 0 1) ,C组体重无明显变化 ;C组小肠结构优于B组 (P <0 0 1)与A组相似 (P >0 0 5 ) ,但C组结肠结构不及A组 (P <0 0 1)而与B组相似 (P >0 0 5 )。化疗后与A组比 ,C组L/M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B组上升 (P <0 0 1) ;C组细菌移位率 (30 % )低于B组 (70 % ) (P <0 0 5 ) ,与A组 (2 0 %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能保护 5 Fu化疗大鼠的肠屏障。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双肽保护肠粘膜屏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肠外营养和化疗药应激可导致肠粘膜形态及屏幕功能障碍,为研究腹腔注射5-FU后谷氨酰胺双肽对肠粘形态及屏幕功能的影响,作者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双肽组(n=10)接受传肠外营养液在3%谷氨酰胺双肽,胃肠外营养维持7天,第4天腹腔注射5-FU,第3、7天测定肠粘膜通透性,第8天处死,测氨基酸谱,肠粘膜形态及细菌移位,结果:双肽组较对照组体重丢失少(P〈0.05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术后行不同腹腔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比较大肠癌术后单用5-Fu及联合应用5-Fu、顺铂及丝裂霉素行腹腔化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52例大肠癌术后5-Fu组(32例)及联合组(20例)。术后2周行IPC,比较两组腹腔癌肿复发率,种植灶治愈率为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5-Fu组的DukesC1期患者腹腔癌肿复发率为58.3%,显著高于联合组的C1期。P〈0.01。联合组5例D期患者,3例再次手术证实腹腔内原种植灶合全部消  相似文献   

9.
5-氟脲嘧啶腹腔化疗对胃肠肿瘤术后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5-氟脲嘧啶(5-Fu)腹腔化疗对胃肠肿瘤术后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检测7例胃癌与33例大肠癌根治术后6个疗程腹腔化疗前后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每一疗程化疗前后的短期内免疫系统均未受抑制。随着5-Fu剂量在各疗程的逐步递增,血IgG,IgA,C6,CD3及NK活性明业下降低于对照组。结论 5-Fu腹腔化疗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0.
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行胃癌根治性术加术中腹腔温热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术后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40例.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7、12天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脂多糖(LPS)、TNF-α浓度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并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及接受早期营养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5%)和1例(2.5%)不能耐受肠内营养(P〉0.05)。术后1d,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d,试验组DAO、LPS、TNF-α水平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尿L/M值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强化肠内营养具有良好的免疫耐受性.对进展期胃癌切除术中腹腔温热化疗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5-Fu合并抗生素泰能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能否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感染和死亡率。方法 选择ANP53例,分为A、B、C组。A组16例,静脉途径给予5-Fu及泰能;B组22例,RAI途径给予5-Fu,静脉给予泰能;C组15例,RAI途径交替使用5-Fu和泰能。结果 C组感染率(0)明显低于A组(50.0%)和B组(27.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治疗。方法:71例住院结肠癌患者,平均年龄(52.53±13.04)岁,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和静脉营养治疗组(PN)。每天基础热能按125KJ(30kcal)/kg体重,蛋白质1.25g/kg(0.2氮/kg),热氮比值为非蛋白热能150 kcal:1g氮。结果:EN组未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反应。全部患者的外部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前EN组47.06%,PN组48.47%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体重、握力、MAC、MAMC、TSF、淋巴细胞总数、Hb、TP、A、BUN、CR、Na、K、Cl、血糖、Tch、TG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均为负氮平衡,术后第3天与第9天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N组血清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高于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氨基酸无差异。PN组尿L/M值升高,与EN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用肠内营养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和并能维护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Wistar大鼠肝左叶被膜下接种Walker-256系肝癌组织6天后,将5-氟尿嘧啶硅橡胶囊控释植入剂(5-FuCI)植入肿瘤所在的肝左叶,观察其抑瘤率及带瘤大鼠生存时间,并与对照组及5-FuCI放置于肝右叶组相比较。结果表明:3组动物30天生存率分别为100%、33.3%及50%。实验组动物抑瘤率为96.3%,且动物生存时间较其它两组明显延长(P<0.05),光镜下可见大量癌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对动物模型结肠黏膜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大剂量+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中剂量+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小剂量+肠内营养组。分为7天,14天2个时间点进行观察。结果 Gln各组肠壁肌层增厚明显,皱襞明显增高,肠腺数量增多,其中大、中剂量组的皱襞不仅高且密集,皱襞高度、肠腺密度均明显大于模型组(P〈0.01)。结论 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比单用营养的模型组更可以促进大鼠结肠的代偿,大、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减少中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率。方法 术后将患者随机分成腹腔化疗组(观察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观察组52例,将丝裂霉素6!10mg/m^2和5氟脲嘧啶1 ̄1.5g/m^2加入按20ml/kg的生理盐水中,经左右下腹穿刺置管灌注腹腔。对照组53例,用MMC4 ̄6mg/m^2+NS20-30ml静脉注及5-Fu0.75 ̄1g/m^2+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化疗后大鼠肠外补充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 ,研究血浆和组织 (肌肉和小肠 )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探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研究方法5 0只雄性Wistar大鼠平均体重 184g± 12 .4g。在手术日晨行中心静脉插管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 :A组普通饮食 (Chow) ;B组肠外营养 (PN) ;C组肠外营养加甘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Gly -Gln) ;D组肠外营养加生长激素(GH) ;E组肠外营养加谷氨酰胺双肽和生长激素 (Gln加GH)。A组提供普通饮食 ,其它组给予等氮 2 .5g/ (kg·d)、等…  相似文献   

17.
马建明  左焕琛 《普外临床》1994,9(4):244-248
作者将3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四组,A组不含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而给予相庆量的甘,丝,丙及肺氨酸的常规全肠外营养(PTN-Conv);B组含Ala-Gln的全肠外营养(TPN-Gln);两组间的热,氮及液体量相同。C组为消化道营养组。D组为正常组。实验组合予8戈瑞(GY)剂量全腹照射,然后分别给予TPN及肠道营养7知。观察在急性谢性小肠炎时,Ala-Gln作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酰胺对手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经肠补充谷氨酰胺(Gln)对手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Gln组(经肠补充Gln)和Non-Gln组(不补充Gln),观察术后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Gln含量以及PBMC’s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第6天Non-Gln组血浆Gln水平和PBMC’s内Gln含量明显低于Gln组,补充Gln对术后PBMC’s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白介素2(IL-2)的生成和细胞膜白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经肠补充Gln能有效维持术后血浆和PBMC’s内Gln的正常水平,改善PBMC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其抗癌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并观察其活性及疗效。方法 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b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与载5-Fu人血清白蛋白毫球〔HSA(5-Fu-NS〕偶联,制成抗人大肠癌免疫毫微球SC3Ab-HSA(5-Fu)-NS。使用凝集试验及免疫荧光检 春活性,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与大肠癌细胞SW1116的特异性结合。MTT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的体外杀伤性。于人大肠癌裸鼠模型上分别使用SC3Ab-HSA(5-Fu)-NS、HSA(5-Fu)-NS及5-Fu,检测三乾的肿瘤抑制率。结果 SC3Ab-HSA(5-Fu)-NS具有单抗活性,能与大肠癌细胞特异结合;其体外杀伤SW1116细胞IC50值为24.6ug/ml,与HSA(5-Fu)-NS(345.3ug/ml)及5-Fu(325.6ug/ml)相比,明  相似文献   

20.
肠内营养促短肠大鼠结肠代偿性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及评价肠内营养(EN)对治疗短肠大鼠的作用和短肠大鼠结肠形态学代偿性增生的作用。方法:制作切除80%~85%的超短肠大鼠模型,用Pepti-2000作EN治疗,观察其全身营养状况和结肠形态学的改变。结果:EN组存活率高达76.9%,于术后第21天净氮平衡与对照组无差异,体重仅比术前减轻10g±1.8g。结肠壁明显增厚,皱襞增大增粗,结肠壁的厚度、粘膜厚度、腺上皮高度和表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EN组与对照组相比:DNA指数1.21±0.11比1.01±0.15(P<0.05),S期细胞百分比52.6%±5.5%比42.9%±4.1%(P<0.05)。EN组的IGF-1mRNA含量比对照组有极明显增高(1026±42比738±4.4,P<0.01)。结论:大鼠结肠在短肠综合征时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代偿性增生。早期适当的肠内营养不但可使超短肠大鼠获得足够营养支持,并且能够促进结肠的形态学和功能上的代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