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Gynecare Prolift TM盆底重建系统和Avaulta SoloTM骨盆底修复系统在前盆腔重建手术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更为适宜的前盆腔重建手术补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30例因重度前盆腔器官脱垂接受Prolift和Avaulta补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rolift手术18例(Prolift组),Avaulta手术12例(Avault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穿刺顺利,无脏器损伤及血肿发生。Prolift组平均出血量[(101.7±50.6)ml]与Avaulta组[(65.8±39.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组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SUI)3例,补片侵蚀2例,阴道后壁或前壁脱垂复发8例,其中复发部位在治疗腔室者2例,在非治疗腔室者6例。Avaulta组术后无新发SUI,补片侵蚀2例,阴道后壁或前壁脱垂复发6例,其中复发部位在治疗腔室者3例,在非治疗腔室者3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OP-Q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ynecare Prolift TM盆底重建系统和Avaulta SoloTM骨盆底修复系统治疗重度前盆腔器官脱垂,可达到解剖学恢复,有一定的疗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两种补片在全盆底重建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两种补片(Prolift全盆底重建系统和Gynemesh聚丙烯补片)在全盆底重建术的应用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更为适宜的全盆底重建手术方式。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在2007年1月-2008年4月间收治因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盆腔脏器脱垂行全盆底重建术患者31例。采用Prolift全盆底重建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14例,Gynemesh聚丙烯补片行全盆底重建术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患者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和孕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rolift组平均年龄为(63.29±9.39)岁,小于Gynemesh组的(69.35±5.16)岁(P=0.03)。Prolift组阴道前壁脱垂程度稍重于Gynemesh组(P〈0.05)。两组子宫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最高体温、尿管留置天数、术后残余尿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Prolift组短于Gynemesh组(P〈0.05)。Prolift组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8.8±3.0)个月,1例(7.1%)术后6个月复查阴道前壁复发I期,1例(7.1%)出现后壁补片侵蚀。Gynemesh组随访率94.1%,平均随访时间(12.4±3.0)个月,4例(23.5%)患者复发,3例(17.6%)患者补片侵蚀。结论Prolift和Gy—nemesh两种补片均可用于全盆底重建,手术均安全可行。在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面,Prolift要优于Gynemesh。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8例采用ProliftTM系统进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的初步结果,探讨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18例患有POP—Q分期Ⅲ期或Ⅳ期的生殖器官脱垂患者施行全盆底重建术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8min。术中出血平均250ml。随访1~10个月,治愈17例,好转1例,未见近期并发症。结论ProliftTM系统全盆底重建术可用于纠正严重盆底器官脱垂,安全可行,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是国内学者根据中国女性骨盆较小的特点,将10cm×15cm聚丙烯纤维网片修剪成"蜻蜓"形治疗阴道前壁脱垂,文献报道临床效果良好[1],我院将该术式用于临床,与同期开展的"梯形"网片前盆底重建术(阴道旁网片修补术)进行前瞻性比较,分析了手术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现  相似文献   

5.
盆底重建术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妇产科利用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 2例发生术中损伤膀胱,1例损伤直肠,无神经、血管、血肿等其他并发症。术后近期并发症:排尿困难3例(2.00%),深部血肿3例(2.00%),肛门坠胀及不适感5例(3.33%)。远期并发症:排便困难2例(1.33%),性交不适感2例(1.33%),网片侵蚀及膨出12例(8.0%)。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绝经、产次、内科合并症、脱垂程度以及术中是否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无关。术后网片侵蚀及膨出发生于阴道前壁1例,后壁11例;症状以阴道异常流液、疼痛、异物感为主。排尿困难经网片松解治愈2例,需长期自我导尿1例;其余并发症经相应对症处理后自我缓解或自行缓解。结论利用网片进行盆底修复,现已成为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协和盆底重建术16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协和盆底重建术(阴道加用聚丙烯补片行盆底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经盆腔器官脱垂评分(POP-Q)诊断为中重度阴道前壁脱垂患者行协和盆底重建术(前),评价其各项主观、客观指标。结果:16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7.2分钟(50~170分钟),平均失血量86.3ml(120~300ml),术后平均最高体温37.9℃(37.2~39.0℃),平均住院时间6.2天(5~10天),平均尿管保留3.2天(2~10天)。其中7例术后膀胱残余尿>100ml,经治疗后排尿畅。临床随访140例,随访率86.5%,平均随访18个月。以POP-Q为参考,客观治愈率达97.1%,网片暴露率3.6%(5/140),新发急迫性尿失禁率3.6%(5/140)。结论:协和盆底重建术有助于膀胱解剖及功能恢复,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医用合成材料在妇产科领域里的应用改变了盆底修复手术的传统观念,除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TOT等)外,近年来Prolift网片对盆底三腔室的手术修复兴起,其全新理念成为不同于任何其他术式,践行盆底解剖结构整体理论的划时代手术方法.随着该类手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现就目前用于妇科盆底手术的医用合成材料的主要类型、特性、...  相似文献   

8.
医用合成材料在妇产科领域里的应用改变了盆底修复手术的传统观念,除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TOT等)外,近年来Prolift网片对盆底三腔室的手术修复兴起,其全新理念成为不同于任何其他术式,践行盆底解剖结构整体理论的划时代手术方法。随着该类手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现就目前用于妇科盆底手术的医用合成材料的主要类型、特性、适应证、禁忌证及其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产妇足月阴道分娩后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后6~8周复诊的经阴道足月分娩的初产妇1 216例。同时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按评分结果分为POP组(644例)和对照组(57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产科因素与产后早期发生POP的相关性。结果:在1 216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中,POP的发生率为52.96%(644/1 216);POP组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产钳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产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量、产时BMI、第二产程时间、是否会阴裂伤和是否会阴侧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28岁的产妇相比,年龄≥36岁的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2.352,P=0.010,95%CI:1.222~4.526);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000 g的产妇相比,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 500~3 999 g和≥4 000g的产妇产后POP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OR=2.039,P=0.000,95%CI:1.385~3.003;OR=2.676,P=0.007,95%CI:1.303~5.495);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相比,行产钳助产的产妇产后POP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1.760,P=0.019,95%CI:1.097~2.823)。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产后POP的发生与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产钳助产有关。阴道分娩产后POP发生率高,应加强产妇盆底疾病的预防及重视产后康复训练,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产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治疗症状性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因症状性POP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的123例患者,其中71例行盆底重建,52例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分析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参数、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盆底重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低于骶骨固定组(P0.05)。术后3、6、12个月,盆底重建组的客观治愈率分别为100%、97.06%、91.8%,骶骨固定组的客观治愈率分别为98.08%、96.08%、91.3%。两组术后12个月的PFDI-20评分及PFDI-7评分均较术前好转。2例患者发生网片暴露,均为骶骨固定组(2/52,3.85%),两组患者的术后新发尿失禁率无显著差异。盆底重建组术后有21例患者恢复性生活(21/71,29.58%),其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性交痛;骶骨固定组术后有30例患者恢复性生活(30/52,57.7%),无性交疼痛发生。结论:盆底重建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均能有效改善脱垂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前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脱垂程度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充分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无穿刺加用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症状性Ⅱ~Ⅲ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盆腔器官脱垂定量系统(POP-Q)评价为Ⅲ度的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加无穿刺加用网片盆底重建术(PROSIMA盆底重建术),采用主观评价[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版(PFIQ-7)评分]和客观评价(POP-Q)等方法对围手术期及术后近期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位手术时间为60分钟(54~65分钟),中位术中出血量55ml(30~90m1);无术中并发症;88%(7/8)的患者手术次日即拔除尿管,且残余尿量<100ml;术后病率为0;中位术后住院时间3天(3~6天)。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1~6个月)。术后随访POP-Q评分,手术有效率达100%;仅1例患者诉术后阴道分泌物增多。术后半年内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下尿路感染、新发尿失禁、网片侵蚀、下肢疼痛等并发症,且症状得以改善。PFIQ-7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PROSIMA盆底重建术易于掌握,创伤小、无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术后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尚待循证。  相似文献   

1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包括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等。PF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PFD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盆腔器官的解剖和功能,手术是PFD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当前盆底重建手术中应用的聚丙烯合成材料在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同时,也存在排异、侵蚀等并发症,学者们仍然在探索组织相容性更好的盆底重建材料。纳米材料直径通常介于数十纳米至数微米之间,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高度类似细胞外基质,利于细胞的黏附、分化和增殖,在女性盆底重建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综述纳米材料的分类、特性、制备技术及其在女性盆底重建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用Prolene网片和ProliftTM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31例压力性尿失禁及Ⅰ度-Ⅲ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施行全盆底重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17.58min,放置网片平均时间77.90min,术中出血平均180.48mL,平均住院时间10.85d。随访1~22个月。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基本治愈,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有3例出现阴道前壁1度膨出,1例阴道后壁1度膨出,1例阴道前壁网片侵蚀。结论:该全盆底重建术可用于纠正压力性尿失禁及各种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无论保留或切除子宫,都能同时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和部分重建,手术安全可行.短期疗效良好,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临床上以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最为常见。目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各种病因造成的盆底肌肉损伤和盆底支持组织相关蛋白代谢异常是FPFD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妊娠和绝经是引起盆底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而盆底支持组织胶原蛋白代谢异常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核心蛋白聚糖(D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有关,弹性蛋白的代谢异常则与赖氨酰氧化酶(LOX)和Fubilin蛋白相关。就盆底肌肉损伤和盆底支持组织调节相关因素的基础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医务工作者对FPFD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解剖学静动态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静动态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及正常女性盆底解剖结构改变,探讨盆底特定解剖学异常是否与PFD有关,为盆底重建手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确诊为PFD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PFD组),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24例,压力性尿失禁(SUI)10例,POP合并SUI12例;同期选取正常女性14例为对照组。采用静动态MRI进行盆底扫描。比较两组髂尾肌、耻尾肌及耻直肌静动态面积、肛提肌裂孔静动态宽度、膀胱尿道后角、LH线及M线长度、肛提肌角等参数值的变化。结果:PFD组患者静态髂尾肌、耻尾肌、耻直肌的面积大于动态,肛提肌裂孔宽度在静态时小于动态(P<0.05)。而对照组以上参数值在静动态下无明显改变(P>0.05)。PFD组患者膀胱尿道后角、LH线、M线均大于对照组,肛提肌角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能清楚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肛提肌的形态及功能异常与PFD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估Prolift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入院治疗的POP Ⅱ~Ⅳ度的患者37例,采用指检法和表面肌电图法测量并评价Prolift手术前后患者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并与盆底功能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Prolift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OP状态,术后36例患者POP-Q分度明显降低,达到解剖复位;术后6个月盆底肌力的Oxford分级、盆底肌最大收缩电压和收缩持续时间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00),但均低于盆底功能正常者(P=0.000)。结论:Prolift手术可恢复盆腔器官的解剖结构,一定程度上可加强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9.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妇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等,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全球大部分国家开始重视该疾病,我国也已将预防女性PFD等工作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PFD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且诊断上临床大多以患者的主要症状作为依据。生物力学最早应用于骨科及整形外科,现逐渐应用到妇产科领域。生物力学方法的应用为PFD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标准。尤其是阴道触觉成像系统(vaginal tactile imaging,VTI)能可视化地获取阴道壁的压力,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盆底生物力学精准评估新技术。综述生物力学在PFD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或损伤导致的子宫及其相邻的尿道、膀胱和直肠位置的下移,从而产生一系列如尿失禁、排尿困难、性生活障碍等症状。POP为中老年女性多发的一类良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昂、社会经济及医疗负担沉重,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近年来妇科泌尿学的发展及盆底重建外科学等取得的显著成果,POP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对POP生活质量的研究大多为经盆底外科手术或盆底物理治疗等干预后的评估性分析,尚缺乏较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表明,POP症状的严重程度、外科手术史、盆底康复治疗、肥胖、是否合并其他类型盆底疾病及心理障碍可能为影响POP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综述POP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临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