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不同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功能锻炼以及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前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结束后,两组的上述量表各项指标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9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采取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患者疾病的康复与预后均具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Wallston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两个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护理前后HAMA评分与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HLC评分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观察组MHL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的护理前后MHLC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90.00%,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且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了明显的减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09—2016-11我院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家属负性情绪[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并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2组NIHS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家属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家属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促进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缓解家属负性情绪,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HAMA、HAMD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92.00%,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HAMA、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生活质量优于护理前,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且负性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进步,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AMA评分与HAMD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心理干预对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胰岛泵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空腹血糖以及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的治疗满意率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也感到满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于骨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将10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以及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HAMA,HAMD和SF-36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可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改善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0例癫痫患儿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HAMA,HAMD和SF-36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SF-36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上述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9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更好地缓解癫痫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术后并发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术后并发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合并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精神护理观察量表(IRPO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HAMA、HAMD和IRPO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HAMD评分以及IRP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8.89%)(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28.89%)(P0.05)。结论老年骨折术后并发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强化心理疏导结合个体化睡眠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Sleep Disturbance After Stroke,PSS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PSSD患者,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病例30例),对照组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纳强化心理疏导结合个体化睡眠干预,两组均在护理2周后评价护理效果,对比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强化心理疏导结合个体化睡眠干预可有效减轻PSSD患者不良情绪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辅导。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1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8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8周2组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周2组WHOQOL-BREF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痴呆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痴呆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痴呆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以及IQ、行为记忆测验量表(RBMT2R)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2.00%)(P0.05);观察组的HAMD评分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Q、RBMT2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记忆力与智商也有提升作用,并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抑郁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ADL评分均明显减小,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因首发脑卒中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都予以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脑卒中后心理卫生宣教、肢体锻炼心理教育、电话询诊、康复科的脑功能及生物反馈治疗等干预措施。在基线期、3月、6月、12月四个时点比较两组日常社会功能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差异。结果 6月及12月末ADL评分干预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2);12月末干预组与对照组HAMA评分(7)有统计学差异(P=0.007),而HAMA总分及HAMD总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169,P=0.494)。结论开展持续整体的综合性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延缓日常社会功能下降;综合干预措施能够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情绪,而对抑郁情绪效果不明显。加强卒中后肢体康复锻炼及心理卫生知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认知和行为的联合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116例患者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康复随访,在第1月和第3月时,BI、FMA均高于入组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第1月和第3月时BI、FM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联合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14-10—2016-09收治的7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比较2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肢体功能评分(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对社区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均依照病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干预组综合干预治疗1年,包括心理社会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及1年时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入组者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经过综合干预1年后,干预组CDR评分(1.78±0.89)低于对照组(2.16±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5);ADL评分(28.13±7.71)低于对照组(32.91±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HAMA评分(9.88±6.00)低于对照组(13.87±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5);HAMD量表评分(8.23±4.46)低于对照组(11.63±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结论:综合干预治疗能够延缓社区A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进程,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创伤性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6项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D-RISC、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心理韧性及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观察组49例增加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对比改善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结果 2组干预后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15.47±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4±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在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树立康复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