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对在专科医院就诊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案组,46例)实施18个月个体化康复方案(规范化治疗、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6、12、18个月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结果与在社区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组,48例)比较。结果:两组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均0.01);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两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SS总分、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目前症状与异常行为评分两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RSS总分、依赖性、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分具有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P0.05或P0.01)。两组ITAQ中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具有交互作用(P均0.05)。两组ADL评分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均0.01)。干预18个月时两组服药时间和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个案管理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自知力、治疗态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程式化技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 120 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训练组进行 8 周的程式化训练,然后全部随访 24 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 Morningside 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的 PANSS 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及 ITAQ 分以及 MPSS 各量表分在训练第 20 周末起,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式化技能训练可使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增进多方面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根据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训练。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NSS、ITAQ与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总分、ITAQ与SD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同组干预前比较,以上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以上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因素。方法:4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及1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分析影响患者自知力的因素。结果:首发组年龄、病程及本次住院时间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及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ITAQ总分首发组明显低于慢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TAQ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ITAQ评分变化值为因变量,首发组PANSS中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分变化值、住院时间及治疗前的自知力进入回归模型(P0.05或P0.001);慢性组中患者治疗前的自知力及PANSS中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变化值进入回归模型(P均0.01)。结论:控制临床症状是改善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能有助于首发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5.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103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个体或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2年末进行评定。结果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阴性量表分降低(t=2.47,P=0.04);MRSS症状行为表现因子分明显下降(t=3.35,P=0.01),依赖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3.12,P=0.01),患者的康复状态有进步;研究组的SDS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52,P〈0.叭),而ITAQ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P=0.05),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社区精神分裂患者经系统的康复技能培训后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由培训过的社区兼职医师对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分组进行康复技能培训,于培训前、培训后6个月、12个月与50例对照组进行FIS、PANSS、MRSS、ITAQ、住院率、复工率、正规服药率比较.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量表除PANSS外减分无统计差异,12个月后除ITAQ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正规服药率、复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完善、系统的康复技能培训对于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帮助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程强化门诊干预(IOP)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给予IOP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在干预前、干预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总分组间主效应显著(F=14.34、8.42、13.79、18.64,P均<0.01),两组的时间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干预的交互效应明显(F=2.54、2.75、4.67、7.62,P均<0.05);两组MRSS量表的时间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4.34,P<0.01),组间主效应显著(F=6.68,P=0.01),时间与干预的交互效应明显(F=11.17;P<0.05)。结论:IOP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知力,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自知力的 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2— 8 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病区和康养病区住院的 130 例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5),分别实 施常规治疗护理和联合团体绘画治疗。在干预前和干预 4 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测量问卷(ITAQ)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 能和对疾病的自知力情况。结果 共 125 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研究组 63 例、对照组 62 例。两组患 者干预前 PANSS 各分量表、SDSS 和 ITA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 PANSS 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患者干预后 PANSS 阴性 症状分量表、S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ITAQ 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 团体绘画治疗有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自 知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办法及可行性.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开办家庭病床,每周进行一次家访,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及家属进行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用药指导.对照组只进行家访,不做任何指导.持续随访一年.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复发率,再住院率,再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 1、干预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自第2月起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干预组MRSS、SDS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干预组复发率(10.0%),再住院率(3.3%),再就业率(43.3%),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63.3%),再住院率(43.3%),再就业率(10.0%),(X2=40.6,13.7,6.7,P<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社区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自知力的影响。方法:133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住院条件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每周5次、连续7周的利伯曼精神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住院的药物治疗及护理。两组在训练前、训练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的评定。两组PANSS及ITAQ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PANSS阳性症状分上时间效应显著(F=22.980,P0.001)。在PANSS阴性症状上组间效应(F=6.932,P=0.009)及时间效应(F=12.485,P0.001)均显著。在PANSS一般病理症状上时间效应显著(F=25.786,P0.001)。ITAQ组间效应(F=4.461,P=0.037)、时间效应(F=56.622,P0.001)及交互效应(F=6.609,P=0.002)均显著。结论:利伯曼精神康复训练能更好地帮助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阴性症状及提高自知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元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及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奥氮平联合元认知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用奥氮平治疗,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分别对研究组及对照组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贝克认知自知力量表(the Beck cognitive insight scale,BCIS)、失言识别任务量表(faux pas recognition task,FPRT)的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ITAQ、BCIS的自我反省和综合指数及FPR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TAQ评分、BCIS的自我反省因子及综合指数和FPR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量表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ITAQ、BCIS的自我反省和综合指数及FPRT评分差值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元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自知力,增强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干预前和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2组入组时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BPRS总分及焦虑抑郁和缺乏活力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AQ评分研究组为(17.24±0.48),对照组为(9.56±0.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护理可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时间长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时的自知力影响。方法在广州市脑科医院连续入组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265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测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自知力。采用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61(35~97)天,出院时ITAQ评分(11.1±5.8)分。PANSS各分量表、总评分及住院天数与ITAQ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住院1年以上是自知力的危险因素(B=-0.403,-0.232,-2.979,P0.05),住院天数对ITAQ的解释度仅为1.9%。结论患者出院时的自知力主要受精神症状影响,住院时间长短对自知力的影响不大,适度缩短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天数对自知力恢复可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良森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将89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森田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10周的改良森田治疗和一般治疗,治疗结束后作1年的随访;治疗前、后及随访结束时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知力量表(ITAQ)进行相关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均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森田组SANS、ITAQ评分及情感平淡、兴趣或社交缺乏、注意缺乏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结束时两组间情感平淡、兴趣或社交缺乏差异有显著性(P〈0.05),ITAQ、SANS、SDSS评分及注意缺乏分则差异有显著性(P〈0.01),森田组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能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恢复自知力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其远期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服务计划(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个乡镇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并分别实施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或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6个月。患者入组时、入组后3及6个月给予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定;比较1年后两组的复发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ITAQ总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及6个月时两组ITAQ总分较基线显著提高(P均0.01);且研究组ITAQ评分及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24.53%)显著低于对照组(43.14%)(P0.05)。结论: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改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职业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脱落15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药物治疗、简单工娱治疗,研究组增加职业康复训练项目.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和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 )分别于入组时、中期、结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疗程6个月.结果 研究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减分值均大于时照组(P <0.01);研究组MRSS总分、依赖量表分、活动能力量表分、社交量表分、症状量表分减分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职业康复训练能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减缓精神衰退,进而实现疾病及功能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社交技能训练(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20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方便抽样法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均口服抗精神病药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需参加12周团体SST。两组干预前及治疗12周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在PANSS、GQOLI及MRSS量表上评分明显进步(P均<0.01);协方差分析及Cohen’s d结果显示,在GQOLI的心理功能及PANSS的阴性症状上观察组进步优于对照组,干预前量表评分对各量表减分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联合团体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阴性精神症状康复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日间康复照料机构中的89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同时,给予干预组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健康教育、家庭治疗及技能程式训练)1年。分别在入组时、干预3、6、9及12个月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PANSS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组间效应(F=2175.79;P0.001;F=4.74,P0.05);两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时间效应(F=29.32、23.07、15.21,P均0.001)及交互作用(F=3.27,P0.05;F=6.06,P0.001;F=3.55,P0.01)。两组MRSS总分、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评分具有时间效应(F=14.53、12.74、8.58、6.26;P均0.001)及交互作用(F=6.34,P0.001;F=2.47,P0.05;F=8.58,P0.001;F=2.88,P0.05)。两组SDSS评分具有时间效应和具有交互作用(F=10.69,F=5.19;P均0.001)。两组康复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状况及提高社交技能方面优于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封闭式管理加农场劳动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40),干预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结合半封闭式干预加农场劳动管理,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结合封闭式管理,持续12个月.对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ANSS的阳性症状因子分显示分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7,P=0.030);阴性症状因子分显示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9,P=0.015),干预组在12个月末阴性症状分有下降;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两组在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SFPI的社会性活动技能显示,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48,P=0.003),但分组主效应和时间与分组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SFPI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两组在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AQ量表总分显示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65,P<0.001).结论半封闭式管理加农场劳动可以有效地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自知力与治疗的态度,对社会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利培酮联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为改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5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干预组接受利培酮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利培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年。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于治疗1年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和M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年后,两组PANSS和MR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1),且干预组PANSS和M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WCST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利培酮联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用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