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小分子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有关miRNA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宫颈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于miRNA在宫颈癌中表达异常的调控机制目前研究较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就宫颈癌中miRNA的异常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小分子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有关miRNA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宫颈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于miRNA在宫颈癌中表达异常的调控机制目前研究较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就宫颈癌中miRNA的异常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微小RNA-375(microRNA-375,miR-375)属于高度保守的miRNAs家族,可通过调节一系列靶基因的表达,在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抑癌作用。研究发现,miR-375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及实体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近年miR-375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相关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miR-375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逐步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表观遗传学这些DNA序列以外的调控机制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DNA甲基化、micro RNA表达调控及组蛋白的修饰等表观遗传机制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不仅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于分子靶向治疗宫颈癌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之一,有关宫颈癌研究一直是妇科肿瘤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存活素(surviwin)是一种凋亡抑制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同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周期G1期(细胞第一生长期)中cyclinDl对于GI/s转折点有重要的作用。为深入探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本研究探讨survivin、cyclinDl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阐明宫颈癌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小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由内源基因编码的18~25个核苷酸所组成,起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或5’非翻译区(UTR)结合,参与蛋白质的翻译或miRNA的降解,miRNAs参与肿瘤进程各个环节,在不同分期肿瘤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与癌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s作为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转移、凋亡、耐药等密切相关,且miRNAs稳定性好,可反复取样和检测,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肿瘤标志物之一。本研究对miRNAs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宫颈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独立致癌因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后可能引起信号转导途径异常而促使宫颈癌发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通路转导促增殖与抗凋亡信号,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该通路各组分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异常改变也见于宫颈癌,可能和HPV致瘤机理及宫颈癌发生机制有关.PI3K抑制剂在体内外都可阻断PI3K/PKB通路,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与传统抗肿瘤方案联合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随着对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抑癌基因的DNA甲基化则是宫颈癌中最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形式。研究发现,p16、RASSF1A、MGMT等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的高甲基化是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DNA异常甲基化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可为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早期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宫颈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独立致癌因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后可能引起信号转导途径异常而促使宫颈癌发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通路转导促增殖与抗凋亡信号,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该通路各组分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异常改变也见于宫颈癌,可能和HPV致瘤机理及宫颈癌发生机制有关。PI3K抑制剂在体内外都可阻断PI3K/PKB通路,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与传统抗肿瘤方案联合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DKK3(dickkopf-3)是经典Wnt信号传导通路的拮抗因子,也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DKK3通过调节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逆转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功能,是肿瘤治疗中的潜在靶点。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启动子甲基化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DKK3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是DKK3蛋白失活的重要原因,这使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宫颈癌组织中DKK3表达常下调,且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的DKK3表达沉默是宫颈癌中的频发事件。DKK3的甲基化水平及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因此,深入研究DKK3与宫颈癌间的关系可能为宫颈癌的机制研究、靶向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评价其对年轻患者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因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或术后随访复发、无法在门诊行常规LEEP而行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术中均未出现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8±7分钟,术中出血量20±5 ml,住院天数2.7±0.6天;其中1例患者术前病理检查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术后升级为原位鳞癌合并原位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37例患者(97.4%)成功保留子宫,随访至今1例术后12个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行宫颈激光治疗,余均未见宫颈病变复发。12例患者有生育意愿,7例患者已成功妊娠,6例已分娩。结论: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安全可行,可实现未生育妇女及年轻妇女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17.
Various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6-day subrenal capsule assay, which is an in vivo test of human tumor responsiveness to drug therapy. Fresh surgical explants of ovarian, endometrial, and cervical tumors were implanted as 1-mm3 fragments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of normal mice and tested against a spectrum of clinically active agents. Regardless of the site of origin, human tumors showed variations in growth rate when implanted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that appeared to reflect both the growth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ach tumor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ell populations comprising each tumor. An average of 60% of tumors showed positive growth and 11% demonstrated no measurable change in size. The response rates of 18 ovarian, 28 endometrial, and 20 cervical carcinomas to clinically a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ere determined. A range of responses, in terms of drugs indicated to be active and of the degree of responsiveness to active agents, was obtained with each histologic type. Response rates varied from 6% to tamoxife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to 80% to 5-fluorouracil in ovarian carcinom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ariability in chemotherapy responsiveness observed clinically with gynecologic tumors and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subrenal capsule assay as a predictive test.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