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艳  何晓睿  程红 《吉林医学》2012,33(25):5566-5567
目的:减少胃管移位、滑脱及皮肤刺激现象,增进患儿舒适。方法:将292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实验组使用3M公司生产的鼻贴加透明敷贴双重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胃管移位、脱管、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鼻贴加透明敷贴双重固定胃管的方法,避免在活动时胃管摆动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及脱管后再次置管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费用,且减少患者皮肤刺激,增进患儿舒适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胃管固定方法用于神经内科球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球麻痹留置鼻胃管患者按胃管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36例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法,对照组36例用蝶形胶布固定法,观察2组患者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方法比蝶形胶布方法优越,减少重置胃管次数,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廖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01-410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鼻胃管固定方法。方法将颅脑损伤昏迷需留置胃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松紧带固定;试验组采用医用透明敷料固定,近耳部用棉线做一个耳挂。观察2组胃管脱落,鼻部、耳廓压疮情况。结果2组胃管脱落率无显著差异(P〉O.05),试验组鼻部、耳廓出现皮肤压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医用透明敷料固定胃管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陈颂新  林华瑶 《吉林医学》2013,(26):5480-5481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插胃管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一种更有效防止胃管脱出及避免皮肤黏膜损伤的固定方法。方法:将60例经鼻插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进后的固定方法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固定胃管,观察两组留置胃管在2周内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在防止胃管脱出和皮肤黏膜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改进后的固定方法可大大减少鼻胃管的脱出、脱落发生率,防止皮肤黏膜的损伤,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的固定方法(胶管、寸带法)差异,选择即牢固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病人意外脱管率,解除病人留置胃管带来的心理负担,消除胶布对固定胃管处皮肤的刺激,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 分析比较我院2009年3月~2009年6月分别采用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及病人担心脱管的心理负担.结果 新固定方法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发生率及病人的心理负担状况明显降低,传统固定方法(109例)与新固定方法(12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的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在我院使用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6.
陈玉娟  曾运凤  张丽娟 《中外医疗》2013,32(19):83-83,85
目的探讨止血贴在留置胃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留置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止血贴固定方法。观察两组留置胃管后不同固定方法在患者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胶布脱落机率的比较。结果两组固定方法中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布脱落百分比的指标比较更好。结论止血贴固定方法在留置胃管护理中取材方便,操作简便,便于长期护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鼻饲胃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鼻饲患者按置管日期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布质胶布固定胃管,观察分析两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优于布质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与传统使用胶布固定胃管的效果对比.方法 将113例胃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用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1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2组的胃管脱落、移位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 在留置胃管1天内,观察组的导管脱落率、移位率、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胶布粘贴固定胃管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激光雕刻的个性化鼻贴应用于鼻导管留置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食管癌手术需经鼻留置管道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裁剪的鼻贴固定鼻导管,试验组患者采用激光雕刻的个性化鼻贴。观察两组固定装置下的导管移位或滑脱、鼻贴卷边及更换次数、鼻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导管移位率、鼻贴卷边次数及更换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鼻腔黏膜压痕、鼻腔疼痛、鼻部压力性损伤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理维度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光雕刻的个性化鼻贴可降低临床鼻导管移位、鼻贴卷边及更换次数,减少鼻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及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在留置胃管患儿面部固定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胃肠道术后或肠梗阻需放置胃管患儿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水凝胶面部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胃管(1)。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胃管移位,皮肤情况及舒适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脱管、胃管移位、皮肤发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水凝胶敷料能更有效的固定胃管,同时减少胶布对患儿面部的刺激,增加其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远芬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8+66-98,66
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结果观察组在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留置胃管的脱出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胶布固定与用棉带双套结固定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安全的固定方法,减少管道移位及管道脱落,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患者的经济。方法:对90例食道癌根治手术后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分组采用不同方法固定,试验组使用棉带双套结方法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管道移位、管道脱落例数、局部皮肤变化情况。结果:棉带两套结固定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方法在安全、牢固方面优于传统胶布固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棉带双套结固定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效果更加安全牢固,有效预防管道移位及脱落。  相似文献   

13.
留置鼻胃管固定的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秀媛 《河北医学》2009,15(9):1119-1120
留置鼻胃管是临床常用的诊治方法。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则容易造成鼻胃管移位、滑脱,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因胃液反流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鼻胃管的固定受书本知识的影响我们一直采用传统固定方法,鼻胃管滑脱或者患者自行拔出胃管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因为传统固定方法的缺点所在,鼻胃管插入以后常规用胶布固定于两侧鼻翼及面颊部,胶布与鼻胃管、面部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小,同时由于鼻胃管较粗、较硬,再由于病人皮脂腺的分泌、面颊部出汗,固定的胶布很容易脱落,很容易导致胃管滑出,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的胶布痕迹又很难去除,刺激皮肤而且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诸多不适并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经鼻胃肠管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住我科123例留置经鼻胃或空肠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种方法在引起皮肤受损情况、固定情况、患者舒适度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一种新型经鼻胃肠管固定方法与传统经鼻胃肠管固定方法比较在3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结论:一种新型经鼻胃肠管固定方法固定牢固、皮肤过敏少、患者舒适度提高、取材方便、简单易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胃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胃管置入的患者,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方法,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及胃管脱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胃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固定牢靠,不易脱出,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患者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右江医学》2018,(1):45-48
目的了解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或空肠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及空肠管,对照组采用3M胶布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胃管或空肠管非计划脱管、皮肤损伤情况以及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脱管(3.33%)、皮肤损伤(6.66%)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40.00%),观察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可明显降低非计划脱管及皮肤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Y形固定胃管方法在婴幼儿胃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放置胃管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良Y形固定胃管方法,比较2组患儿胃管脱出率和局部皮肤溃烂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溃烂发生率分别为17%和13%,对照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溃烂发生率分别为40%和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改良Y形固定胃管的方法优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避免了婴幼儿胃管易脱出及重置胃管的不适感,减少了局部皮肤溃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钟欣 《中国民康医学》2022,(12):153-155
目的:探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固定装置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因胃肠减压、肠内营养需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3M胶带固定胃管,观察组使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装置固定胃管。比较两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观察组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胃管固定装置,能有效降低胃管移位、脱落及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效果优于传统3M胶带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0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两组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在留置胃管的15天内,观察组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一次性纸胶布和弹力胶布进行鼻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最佳固定鼻胃管的工具.方法 将87例留置鼻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应用医用弹力胶布固定鼻胃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纸胶布固定鼻胃管,固定前均给予75%乙醇局部皮肤清洁.观察两组鼻胃管滑脱发生情况以及更换胶布的频率.结果 观察组没有发生鼻胃管滑脱,对照组鼻胃管滑脱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降低了更换胶布的频率(P<0.05).结论 在神经科疾病患者中鼻胃管固定采用医用弹力胶布能明显减少鼻胃管滑脱的发生,避免患者频繁置管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同时减少护士更换胶布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医用弹力胶布是固定鼻胃管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