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胀是慢性反复发作性肺病,肺胀阳虚水泛证是肺胀病的一个证候,属肺胀病的末期,也常反复发作,以乏力、气喘、动则尤甚、双下肢水肿为特征。肺胀阳虚水泛证在急性期可能伴有风寒、风热、痰热、痰浊、痰瘀、痰蒙、喘脱证候;在缓解期,可能伴有阴虚、痰浊、瘀血等复合证候,依据兼夹证侯的不同,治疗时遵循标本缓急的原则,有只标不本、重标轻本、先标后本、标本同治等不同的治疗措施,应区别对待。从更深的层次进行辨证论治,更能切中病证机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肺胀的记载,阐述肺胀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指出"痰"为肺胀最主要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从而引出"痰"为肺胀病机之关键,"治痰"为肺胀的治疗要点;而二陈汤作为治痰之通剂,凡以痰为病机,随症加减即可,因此使用二陈汤合方辨证治疗肺胀;临床上肺胀急性期多以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瘀互结证为主,治则当以清热化痰祛瘀为主;稳定期多以肺脾两虚、肺脾肾俱虚兼痰瘀为主,治疗以益气祛痰活血为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任存霞 《新中医》2020,52(3):13-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当于中医学中咳嗽、喘证等多种肺系疾病发展成的肺胀病。中医学认为,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肺病日久,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则致痰浊水湿内停,渐而成瘀,终致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该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虚实夹杂。笔者临床中以仲景病证结合模式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运用古代经典名方分期治疗慢阻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杨俊  江胜 《河南中医》2011,31(1):43-45
由于肺胀呈反复发作性,“久病必虚”,虽然肺胀病机多责于肺、脾、肾三脏气虚,但脾虚是关键。整个肺胀病程或“痰”或“虚”或“虚”、“痰”并作,两者既并存又互为关联,但其发生的根本却是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治疗应以稳固人体正气为根本,四君子汤和六君子汤类方乃治疗的基础方,也体现了中医治其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肺胀病辨治点滴湖北省沙洋人民医院(434560)李帮阔肺胀为多种慢性肺系病证,如久咳唾、喘息、短气、虚满等,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为痰瘀阻肺,气阴耗伤的本虚标实之证。辨证须分清虚实主次,论治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1伏痰外感 虚实错...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百余年名老中医诊疗肺胀文献的研究,探究名老中医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期为完善肺胀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在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基础上,提取肺胀相关数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胀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胀病因较常见的有痰邪、久病等。常见病机为气虚、痰热蕴肺等。共提取出20个证素,其中病性证素以痰、热、气虚较为常见。病位证素主要为肺,多涉及他脏。证素组合形式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较多见。两病性+单一靶点的证素组合类型以痰+热+肺、痰+湿+肺等较常见。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基本一致,其个性部分见解独到,为丰富现有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肺原性心脏病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原性心脏病 (肺心病 )系临床常见病 ,而肺心病急性期 ,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加剧 ,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并发症多 ,如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等 ,病死率高。为防治其急性发作 ,笔者兹就该病的中西结合治疗探讨如下。1 抓住中医病机 ,坚持中西医结合肺心病患者以反复发作咳、痰、喘、肿、悸为特征 ,中医归属“肺胀” ,“喘证”范畴 ,《证治汇补》 :“肺胀者动则喘满 ,气急息重 ,或左或右不得眠 ,为痰挟血碍气”。可见痰瘀互结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其病机…  相似文献   

8.
肺胀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个方面对肺胀病的源流进行考证。本病的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喘息、久咳、慢性肺系疾病,迁延失治,导致肺气自虚,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脏腑虚损,津液输布失常,痰浊内生;气虚行血无力,瘀血阻络或他脏及肺等引起。其病机有虚实之分,疾病有外邪犯肺与因虚致胀之异,所以在临床治疗肺胀时,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9.
肺胀以咳、喘、痰、肿为主要特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徐老认为,其病因病机约之有二:一则以肺气虚或脾肾阳虚为始发病因,常易感受外邪引发咳喘,久则痰饮阻肺而致肺胀,属本虚标实证;一则以久嗜烟酒或外感失治为因,咳嗽久延,痰热内蕴,肺络瘀阻而致肺胀,多以实证为主,久则由实致虚。他主张临证之际,概分四型论治。  相似文献   

10.
张念志教授在中医肺胀病辨病论治、遣方用药方面有丰富经验。根据肺胀病痰、虚、瘀的特点,提出从痰、从虚、从瘀方面论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228例次肺胀的回顾性总结,对肺胀病的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病机演变规律、舌象与辨证及疗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肺胀病以“瘀痰”为主要特点,治疗上着重从虚、痰、瘀入手,分清标本主次,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刘学平 《光明中医》2001,16(4):34-34
肺心病心衰属祖国医学“肺胀”范畴。临床以咳、喘、痰、肿四症并见。病情复杂而难治。多年来我们采取补气活血并随症加减治疗肺心病心变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浅谈体会。肺胀由慢性咳喘经久不愈发展而来。历代医家多有论述。《金匮》中治疗水饮内蓄 ,因外感而发的射干麻黄汤证、厚朴麻黄汤证、越婢加半夏汤证及小青龙汤证。《丹溪心法》 :“肺胀而嗽 ,或左或右 ,不得眠 ,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宜养血以流动乎气 ,降火疏肝以清痰。”多从水饮、痰热、痰邪论治。临床上肺心病心衰病人除咳喘、痰、肿外 ,都不同程度存在气短难续、动则加重、唇…  相似文献   

13.
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肺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胀系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涨满不能宣降的一类疾病。其以久病肺虚为主要病因,痰浊水饮血瘀互为影响阻碍肺气为基本病机。因此,肺胀的治疗应标本兼治,益气活血化痰法应贯穿于肺胀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肺胀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近年来,我们用中医理论对不同证类的病人进行辨证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论病分类重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每因再感外邪诱使病情加剧。病机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病初多由肺气郁滞、脾失键运因而生痰,故称“肺为生痰之源,脾为贮痰之器”,加之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愈益贮留,致喘咳持续难已。若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之证;感受风热,则可引起痰热郁肺;若痰浊壅盛,则可致痰蒙神窍;若痰浊壅肺病久势深,肺气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气喘,属于中医学“肺胀”、“痰饮”、“咳喘”等病证范畴。主病之脏在肺,可累及脾、肾和心,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寒热错杂,病机病证特点为“肺虚痰瘀”。病初多为肺气郁滞,生痰、停饮、血瘀,久则肺虚气不化津而致痰饮内生,气虚无以运血而致络脉瘀阻,虚实互为因果,痰瘀兼夹同病,多脏交互影响。而标实与本虚,痰饮与血瘀,脏腑之主次,则又因人因时而异,且变动不拘。由于本病多为发作与缓解交替,发作期偏于标实,多属感受外邪诱发;缓解期偏于本虚,多属脏气不足。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应予分别处理,但还当注意两者的相关性。现就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丹溪开创了痰瘀致病之说,注重痰瘀同治,对中风、肺胀、积聚、噎膈等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多从痰瘀同治,后世医家深受其影响.分析探讨了丹溪痰瘀同治的学术思想,并以帕金森病为例论述痰瘀同治的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毒邪致病损伤肺络贯穿肺胀的始终而最终成为肺胀神昏发病的重要病机,肺胀神昏发病的毒邪主要有痰毒、瘀毒和热毒,常形成痰、瘀、热毒相互交结上蒙神窍,为临床从毒论治奠定基础。治瘀痰之毒之法可为肺胀神昏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归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者久病肺虚,迁延失治,痰热停滞,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痰与热两者病理因素相互胶结,形成兼有痰湿、热邪各自特征的新的复合病理因素,治疗上当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19.
慢性支气管炎血瘀证的病机研究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属中医学中的咳嗽、喘证、肺胀范畴,对其病机的认识,一般认为气虚、痰阻为其主要病机。在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出现如唇舌紫暗、青紫,或见舌质瘀点、或瘀斑、舌下络脉增粗、曲张,脉沉涩等皆为瘀血内阻的表现。从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研究两方面,阐述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血瘀证的病理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气虚血瘀、痰瘀互结、阳虚寒凝及久病入络。  相似文献   

20.
肺胀一病,临床以上气咳喘,动则尤甚,重则面色晦暗,唇舌发紫,颜面、四肢浮肿,病程缠绵难愈为特征,类似西医学的肺气肿、肺心病。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长期咳嗽气喘,反复发作,表气不固,肺气受损,心血不足,血脉不畅,以致引起五脏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敷布失常。临床表现以咳、喘、痰、肿为要点。最终形成肺肾气虚兼水饮、痰浊、瘀血阻滞的本虚标实之候。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归纳肺胀病常见的三种类型及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