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判定治疗剂量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5 6例 ,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近端 ,选用 4mm准直器 ,靶点中心剂量为 70~ 90Gy ,并对不同治疗剂量组之间疗效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 6例随访 3~ 5 4个月 (平均 31 2个月 ) ,疼痛完全消失 30例 (5 3 6 % ) ,疼痛基本消失 14例 (2 5 % ) ,疼痛缓解 >5 0 %者 7例 (12 5 % ) ,无效 5例 (8 9% ) ,总有效率 91%。中心剂量 <80Gy和≥ 80 %Gy两组在显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经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最佳治疗中心剂量一般考虑为 75~ 90Gy ,产生最佳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剂量点可能为 80Gy。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LEKSELL-C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均沿三叉神经走行在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选择双靶点治疗.中心剂量75~85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结果 随访3~11个月,疼痛消失时间平均在术后3.5个月.按疼痛缓解评分,在随访时点,总有效率为96%.结论 LEKSELL-C型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使用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双靶点治疗,以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和近半月节处为照射靶点,中心剂量84~90 Gy,周边剂量42~45 Gy,桥脑临界剂量<20 Gy.结果 本组32例获随访,均有疼痛缓解,按BNI评分,有效率为96.9%.起效时间平均4.2个月(1 d~26个月).8例(25%)复发,8例(25%)出现并发症.结论 双靶点治疗能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Leksell-C型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的1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4mm准直器,沿三叉神经走行在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选择双靶点治疗,周边剂量35~45 Gy,中心剂量70~90 Gy,等剂量曲线50%.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剂量、术前是否面部感觉减弱、药物是否有效、以及术前是否影像提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6~56个月,平均29个月.随访期内总有效率90.1%(109例),根照BNI疼痛量表,其中Ⅰ级52.9%(64)例、Ⅱ级17.4%(21例)、Ⅲ级20.7%(25例).统计结果表明,对预后而言,仅术前口服药物是否有效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发率15.7%(19例),复发时间4~49个月.并发症发生率14.0%(17例),包括治疗侧面部麻木16例、耳鸣2例、咀嚼肌无力2例,均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 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微创,可以作为单纯药物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冶疗方法.术前口服药物有效,是伽玛刀治疗有效的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因素。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0例接受了伽玛刀治疗,治疗部位位于三叉神经根近脑干侧,采用4mm准直器,双靶点治疗,周边剂量:35-40Gy;中心剂量:70-80Gy。结果随访:10-4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疼痛缓解时间:1天~20个月(平均3.5个月);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为90%(45/50);面麻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结论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在达到有效治疗剂量(70-90Gy)的同时,适当扩大照射体积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靶点为三叉神经根近脑干段,4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80Gy.结果随访2年以上者51例,治愈39例(76.5%),有效7例(13.7%),无效5例(9.8%),总有效率90.2%.19例(37.3%)出现一过性轻度面部麻木,感觉减退,无其它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是较好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双靶点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使用双靶点来改进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率。方法 55例病人接受了伽玛刀双靶点治疗,9例失随访。87%的病人术前有手术史。一个靶点放在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另一个放在近半月神经节处,中心剂量84~90Gy,周边剂量42~45Gy,桥脑临界剂量20Gy。结果 随访4~7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疼痛消失时间为2h~16个月(平均4个月)。按疼痛缓解评分,在随访时点,总有效率为95.7%,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8%。经统计学分析,某些因素与疗效相关。结论 采用伽玛刀双靶点治疗三叉神经痛,因增加了辐射容量,比单靶点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双靶点相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病人术前有沿三叉神经注射史的,双靶点治疗比单靶点治疗的优越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8年4月~2009年9月,54例经伽玛刀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二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初次治疗中心放射剂量平均为80.9Gy(70~90Gy),二次治疗放射剂量平均为74.8Gy(70~80Gy)。结果 23例患者(42.6%)完成了随访,疼痛复发时间平均18个月(6~78个月)。二次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者17例(74.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3例(13.0%);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3例(13.0%),总有效率87.0%。疼痛缓解出现平均时间为10周(1~16周)。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18例(78%),7例(30.4%)患者出现咬肌无力。结论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月,126例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长期随访,对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同时把11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靶中心剂量的不同分成高低两个组,高剂量组53例,中心剂量80Gy;低剂量组63例,中心剂量75Gy,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对比高低两个剂量组在有效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本组126例患者,116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失访10例,随访率92%。随访期12~76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治疗总有效率96%,并发症发生率31%,复发率12%。高低两个剂量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5Gy中心照射剂量有效率高,并发症低,应作为最佳参考照射剂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MRI定位中,患侧三叉神经根的显示情况会直接影响伽玛刀治疗效果,且复发率高,应作为伽玛刀治疗相对禁忌证;从治疗效果和安全角度来讲,伽玛刀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治疗,年龄65~88岁,平均71.6岁。使用美国GE 3.0T MRI定位,国产OUR-XGD型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照射靶点为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采用4mm准直器,设2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0~75Gy,脑干边缘剂量12~15Gy。结果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随访36个月,治愈78例,疗效显著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治愈+显著)94%,无近期急性并发症,无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对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相关标准、疗效.方法 选择自1995年1月至2006年2月接受初次伽玛刀(GK1)治疗的277例TN患者.靶点选择三叉神经感觉根近桥脑处,中心剂量为70~80 Gy;对其中23例无效和15例复发者行第二次伽玛刀(GK2)治疗,中心剂最为65~80 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33例仍将三叉神经感觉根近桥脑处作为靶点,5例采用双靶点治疗.结果 (1)GK2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GK2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12~108个月(平均55个月),出现疼痛缓解时间为1~180 d(平均120d).(2)治疗有效率:GK1治疗后有效率为91.7%(254/277);GK2治疗后为84.2%(32/38),其中GK1治疗后23例无效者和15例复发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9%(17/23)和100%(15/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3)并发症:GK1治疗后发生面部麻木或麻痹30例(10.8%),GK2治疗后新发生8例,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1%.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TN安全有效的方法,严重副反应少.初次治疗后无效或复发者再次行伽玛刀治疗仍然有效,且复发者效果好于无效者.  相似文献   

12.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30例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9~78岁,平均64.5岁.疼痛分布:第Ⅱ支6例,第Ⅲ支3例,第Ⅱ Ⅲ支15例,第Ⅰ Ⅱ Ⅲ支6例,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使用4mm准直器、双靶点治疗,靶点中心剂量75~85Gy.疗效评价采用患者自我报告形式及电话随访形式了解疼痛的缓解、控制和药物用量变化,观察伽玛刀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3个月,疼痛完全缓解者21例(7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7例(23%);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2例(7%),总有效率93%,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6/30).伽玛刀术后疼痛缓解出现的平均时间7周(0~48周),其中6例(20%)患者出现复发,平均时间12周(2~24周),4例复发患者于伽玛刀治疗1年后再次接受伽玛刀治疗,疼痛完全缓解,但同时出现面部感觉麻木、蚁走感等感觉异常,另外2例复发患者仍在服药、观察.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复发后接受第二次伽玛刀治疗有效率更高,远期疗效有待评价.  相似文献   

13.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旋转式伽玛刀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结果。方法:选择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5例,应用1.5TMR定位,以OUR-XGD治疗规划系统(r-TPS)作治疗规划,OUR-XGD旋转式伽玛刀进行治疗,治疗靶点三叉神经根入脑桥段,4mm准直器,1-2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5Gy,90Gy,100Gy三组,5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点,脑干边缘剂量11.2-15.0Gy。结果:本组37例获随访,为期4-49个月。疼痛完全消失22例,明显缓解10例,轻度缓解3例,无效2例,复发4例,显效率86.5%,有效率94.6%,复发率10.8%,结论:复发症状较治疗前为轻,并发面部轻度麻木2例,面部麻木+眼干涩感1例,张口稍困难1例,无死亡。结论:作为三叉神经痛的疗法,旋转式伽玛刀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且具有安全,高效和无创的优点,可作为长期药物治疗无效者的首选外科手段,75-80Gy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剂量,增大剂量至90Gy或更大可缩短平均起效时间,剂量达90Gy及以上时有效率可能升高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Leksell G型立体定向仪,SIEMENS 1.5T MRI定位,Gamma-TPS2.1规划系统,国产OUR-RGS/A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1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定位靶点为三叉神经感觉根,用4mm准直器,1-2个等中心治疗,中心剂量70-90Gy。结果 出现明显疼痛缓解平均为术后2个月,疼痛缓解程度超过90%的9例(60%),疼痛缓解在50%-90%的4例(26.6%),1例稍见好转(6.7%),1例无效(6.7%),有效病例随访5-14个月未见复发,全辣病人均未出现其它阀发症。结论 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伽玛刀照射猴三叉神经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伽玛刀照射猴三叉神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机制和照射神经长度-剂量的效应关系.方法 选择5只恒河猴,1只为对照,4只行伽玛刀照射,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一侧为单靶点照射,对侧为双靶点照射,给予剂量分别为60 Gy、70 Gy、80 Gy、100 Gy.照射后6个月取病理,行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在相同剂量照射下,单靶点照射与双靶点照射的神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变化基本一致.60 Gy、70 Gy见少许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突变性、断裂或消失.80 Gy神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加重.100 Gy神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更重,可见部分神经坏死.结论 60 Gy、70 Gy对三叉神经的组织结构变化影响小,80 Gy可引起三叉神经部分轴突的变性、消失及脱髓鞘,更高的剂量(100 Gy)可导致部分神经坏死.单靶点照射与双靶点照射神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相近,两者的照射神经长度-剂量效应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选择4mm准直器沿患侧三叉神经根走向设置前后2个靶点,取50%等量曲线包绕,边缘剂量35~42Y,靶中心剂量75-90Gy,三又神经受照长度8~10mm,脑干临界剂量〈20Gy。结果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访3~30个月,一次性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3/35),其中治愈20例(57.1%),疗效显著8例(22.9%),显效5例(14.3%),无效2例(5.7%)。2例无效病例1年后行第二次伽玛刀治疗,疼痛完全缓解,二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伽玛刀治疗ITN安全、有效,可以作为药物难治性三又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5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男28例.女26例.年龄27~80岁,平均62.5岁。疼痛分布:第Ⅱ支6例,第Ⅲ支2例.第Ⅱ Ⅲ支40例,第Ⅰ Ⅱ Ⅲ支6例),选择三叉神经半月节或感觉根入桥脑处作为靶心.4~8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Gy。结果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375个月;症状完全消失36例.疼痛缓解程度大于50%,需服用少量药物10例;疼痛缓解程度在50%以下或无效6例,其中4例分别于术后2~3年内出现复发。6例半年内出现程度不同的患侧面部麻木等感觉异常,总有效率为85.2%。全部病人影像学复查未见明显的放射性水肿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伽玛刀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是肯定的.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头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探讨责任血管对疗效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48例,经核磁诊断将患者分为有血管压迫68例(45.95%)和无责任血管80例(54.05%)。给予伽玛刀治疗:选取4准直器,设置靶点两个,等剂量曲线50%,周边剂量42~45Gy,中心剂量84~90Gy。结果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4个月,疼痛缓解出现在术后1天~8个月,面部麻木感出现在术后3~16个月。有责任血管68例疼痛部分或者完全缓解64例(94.12%),出现面部麻木感20例(29.41%);无责任血管80例,疼痛部分或完全缓解的74例(92.5%),出现面部麻木感31例(38.75%),无患者出现咬合无力等功能障碍。结论有无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痛行伽玛刀治疗疗效和副作用发生的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三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自1996年11月至2014年10月之间,5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进行了3次伽玛刀治疗。初次治疗时:中位最大剂量为75Gy(70~80Gy),第二次治疗为70Gy(50~80Gy),第三次治疗为65Gy(50~70Gy)。中位靶区最高累积剂量为215Gy(175~230Gy)。结果第三次伽玛刀后中位随访66月(44~72个月)。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前两次治疗平均疼痛复发时间26个月(12~48个月)。第三次伽玛刀后平均起效时间为1.5个月(1~4个月)。并发症情况:5例患者均出现面部麻木症状,其中2例为伽玛刀治疗前即出现,2例为第二次伽玛刀后出现,1例为第三次伽玛刀后出现。咬肌无力及颞肌萎缩2例,1例在第二次之治疗后出现,1例第三次伽玛刀后出现。结论三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二次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疼痛缓解及面部麻木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提高剂量组开始起效时间、达到最佳稳定疗效时间显著早于普通剂量组(P=0.009,P=0.006)。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疗效优异率显著升高(P=0.005),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NI分级显著降低(P=0.002,P=0.045),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148)。两组间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两组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剂量组与普通剂量组疼痛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结论提高伽玛刀治疗剂量至86~90 Gy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控制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同时不会增加治疗相关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