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在QT间期延长和心动过缓时诱发,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长QT综合征导致的摔死关系密切,Tdp的发生机制与触发活动有关,触发活动又称后除极触发。后除极分为早期后除极(EAD)和延迟后除极(DAD)。  相似文献   

2.
基因分析证明有一组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肌浆网Ca2 + 通道 (RyR2 )突变有关 ,后者会导致细胞内钙调控异常 ,引起延迟后除极 (DAD)和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作者综述了RyR2通道的生理功能 ,突变后的功能异常 ,与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以及该类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依那普利对实验兔肥厚心室肌电重构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心室肥厚患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且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与心肌肥厚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心肌损伤和(或)负荷过度可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心肌肥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可延缓心室结构重构,并且可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4.
门冬氨酸钾镁对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口服门冬氨酸钾镁对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组和门冬氨酸钾镁组。假手术组开腹但不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心肌肥厚组和门冬氨酸钾镁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心肌肥厚模型,喂养8周,制备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利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跨壁心电图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观察各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程序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记录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诱发率。结果:门冬氨酸钾镁组和心肌肥厚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和TDR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均P<0.01)。门冬氨酸钾镁组与心肌肥厚组相比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缩短(均P<0.05)。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组和门冬氨酸钾镁组EAD的发生率分别为0、100%和50%,TDP的发生率分别为0、40%和10%。心肌肥厚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冬氨酸钾镁组与心肌肥厚组相比EAD和TDP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肥厚心肌TDR增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升高。门冬氨酸钾镁降低TDR,可明显降低EAD和TD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缝隙连接对心肌肥厚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兔慢性压力超负荷模型中缝隙连接(G J)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0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肥厚组(LVH组)和抗心律失常肽组(AAP10组)。LVH组和AAP10组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制备兔左室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Sham组仅游离腹主动脉未进行缩窄。动物饲养3个月后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Sham组和LVH组灌流台氏液,AAP10组灌流含AAP10的台氏液,记录不同起搏周长下容积心电图、跨室壁离散度(TDR)及刺激反应间期(SR I),并观察早期后除极(EA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在不同频率起搏下,LVH组SR I和TDR与Sham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而AAP10组的SR I和TDR与LVH组比较明显减小(P<0.05)。Sham组无1例诱发EAD和室性心律失常;在5 000 m s起搏时LVH组和AAP10组EAD的发生率分别为10/10、3/10,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1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G J激动剂AAP10减轻了心肌肥厚时SR I的延长和TDR增加,相应的减少了EAD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抗心律失常肽在兔肥厚心肌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开放剂抗心律失常肽(AAP10)抗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并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左室肥厚组(LVH组)、AAP10组.LVH组和AAP10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Sham组开腹但不行腹主动脉缩窄术.术后喂养8周.制备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注模型.Sham组和LVH组灌注正常台式液,AAP10组灌注含100 nmol/L的AAP10台式液.利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楔型心肌块跨壁心电图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程序电刺激起搏,记录早期后除极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采取Western blot检测3组Cx43表达;采取免疫荧光方法显示3组Cx43的分布.结果:Sham组、LVH组、AAP10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0、40%、10%.与Sham组相比,LVH组Cx43表达下降(50.7±6.1)%(P<0.05),AAP10组与LVH组相比,Cx43表达上升(20.9±4.7)%,P<0.05.免疫荧光显示肥厚心肌Cx43分布紊乱,由正常的端端分布成为细胞表面随机分布,加入AAP10后可改善其分布.结论:肥厚心肌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肥厚心肌细胞Cx43表达下降并且排列紊乱,AAP10可提高Cx43的表达及改善其分布,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肥厚左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变化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方法 制作压力超负荷兔模型,分别记录对照组、肥厚组心室肌内、外膜动作电位并同步记录跨室壁心电图,比较两组动作电位时限(APD90)、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危险度评分.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肥厚组内、外膜APD90显著延长,以内膜层心肌更为明显;TDR显著增大(P<0.01);上述变化呈现显著慢频率依赖性;(2)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Tdp危险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动作电位时限延长、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基础上的早期后除极和跨室壁折返激动是肥厚心室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 (KATP通道 )有线粒体KATP通道、心肌膜KATP通道两个亚型。心肌膜KATP通道与心肌组织电生理学特性变化有关。目前许多研究证实KATP通道开放剂是引起心肌缺血所致室性心律失常 (VA)的重要原因 ,而该通道的开放又可明显减少再灌注VA的发生。KATP通道开放剂可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笔者就以上各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兔肥厚心肌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和对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左心室肥厚组(手术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对照组(只暴露主动脉而不行缩窄)和厄贝沙坦干预组(干预组,行腹主动脉缩窄后予厄贝沙坦口服)。8周后,在体同步测量肥厚心肌3层的APD100以及透壁弥散复极化(TDR),用程序电刺激方法诱导心律失常发生。术后测量全心重量、室壁厚度和心肌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结果:手术组,3层心肌细胞的APD100,TDR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明显升高,更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干预组APD100、TDR较手术组缩短,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降低,而且不易诱发心律失常。结论:肥厚心肌发生电生理重构,局部钙调蛋白激酶活性增加,更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厄贝沙坦能够部分恢复肥厚心肌的电重构,降低心肌局部的钙调蛋白激酶活性,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对肥厚心肌细胞钙调蛋白激酶(CaMK)活性的影响,探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组和胺碘酮组,每组10只,喂养3个月,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容积心电图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TAP),程序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观察各组QT间期、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诱发率。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细胞CaMK活性。结果胺碘酮组和心肌肥厚组QT间期、内外膜心肌细胞TAP复极90%时程(APD90)和TDR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胺碘酮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APD90与心肌肥厚组相比进一步延长(P<0.05),但对TDR无明显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肥厚组EAD和Tdp的发生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胺碘酮组EAD和Tdp的发生率较心肌肥厚组降低(P<0.05)。心肌肥厚组心肌细胞CaMK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胺碘酮组CaMK活性较心肌肥厚组降低(P均<0.05)。结论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CaMK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