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小肠及其系膜在腹腔中分布广、容积大,且相对表浅、又无骨骼保护,故受伤的机会较多。各种外力的作用所致的小肠穿孔称为小肠破裂~([1])。一般手术方式以修补为主,小肠破裂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肠瘘、肠梗阻,而术后并发胃瘫的患者在临床上极为罕见。胃瘫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 相似文献
2.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ome,PGS)是指胃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有学者称为胃术后胃无力症。掌握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时间、早期征象,给予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配合高质量的护理可避免再次手术,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本院外科自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诊治PGS15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情观察、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采取保守治疗,给予心理护理,有效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做好饮食指导,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系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病程长,胃瘫病人能否顺利康复与护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 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药物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 本组1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并配合合理治疗,病人均痊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系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间长,在护理上应重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6.
麻安秀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2,(9):87-8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经胃镜置入螺旋型鼻胃肠管行EN,配合胃肠减压、药物应用等治疗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导。观察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鼻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为9~21 d(13±4.13 d)。应用EN 2周后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均较EN 1周后提高(P〈0.05),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行EN可提高胃瘫患者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EN的方法既符合生理要求,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15例食管癌病人术后胃瘫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胃减压空肠营养管,经胃管行胃减压,经肠管行肠道营养,对病人营养液的输入、胃减压、口腔及心理进行综合护理;15例病人14 d~ 53 d拔管,临床痊愈,无再次插管及手术者;经肠道营养后病人血清前白蛋白较前增高. 相似文献
8.
总结1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经验,认为进行换位思考,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呕吐时给予细致体贴的照顾,呕吐不止时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术后持续胃肠减压;给予高渗温盐水洗胃;营养支持: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饮食指导等:是保证胃动力恢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胃瘫患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瘫[1]是手术后的胃无张力症,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的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即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鼻肠管肠内营养由于其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且有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和提高免疫功能而在临床日益受到重视.本科自1998年1月开始对胃瘫患者使用鼻肠管肠内营养,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总结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要点.观察要点主要包括呕吐出现的时间与饮食的关系;呕吐量、颜色及胃管引流量;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和配合做好消化道造影.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术前及心理护理,及时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出院指导.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诊治的影响和效果。方法收集我科自2000年1月到2009年3月诊治的10例术后胃瘫患者早期在胃镜下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早期在胃镜下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能很快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胃功能恢复较快,无感染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处于正常范围,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在营养前后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肠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是治疗胃瘫的积极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16例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stomach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SPGS)发生的病因,寻找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7月-2000年5月间16例SPGS患者的诊断过程和治疗效果,对其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PGS临床表现为患者在胃手术后改饮食呕吐胃 内容物,量≥800ml/d,无明显腹痛,肛门排气正常,胃肠X 线动态检查可见胃潴留、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核素 标记胃排空时间延长;所有病例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平衡,以及用促进胃肠动力药治疗,4周内痊愈。结论:SPGS的 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胃肠X线动态检查、核素标记残胃排空时间测定对SPGS有诊断价值;治疗采用综合措施、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胃术后胃瘫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琳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121-122
目的介绍胃手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遵医嘱进行专科护理。结果18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和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胃术后胃瘫采用对症保守治疗和护理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增加病人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EN)与标准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EN和PN组,两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10天进行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术前和术后11天测定体重,测定血中白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测定血中谷氨酰胺含量,计算累积氮平衡。结果术后11天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白蛋白下降较明显(P<0.05)。术后11天血中谷氨酰胺,PN组下降也明显,与术前、EN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累积氮平衡(mg·kg-1/11d),PN组为(114.6±19.5),而EN组为(203.6±31.8),EN组明显优于PN组。体液免疫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EN组术后11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N组与术前相比较,尚有差异。结论EN支持和标准PN支持相比较,有更好的代谢效果,能更好地恢复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正胃瘫综合征(post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各种腹部手术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功能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0.4%~5.0%[2]。2005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11例病人在治疗的同时进行积极护理,取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28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21例,给予胃肠外营养。比较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胃瘫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胃排空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好,并能有效促进胃瘫的恢复,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应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