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将60例胃底贲门癌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较PN组提前(P〈0.05)。结论全胃切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积极主动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兴国  王成宏 《安徽医药》2008,12(6):527-529
目的研究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9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普通输液组(对照组)、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后24h开始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支持连续7d,三组热量基本相等,并对三组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第8d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三组血浆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显著,前白蛋白PN、EN组升高有显著性(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以EN组最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最长;治疗费用PN明显高于EN。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持肠道黏膜,减少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2组术后营养状况,包括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方法将3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18例。EN组采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PN组给予常规的营养支持。比较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并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早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少莲 《中国药业》2013,22(5):33-34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护理结合吗丁啉对胃癌根治术后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4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64例给予早期活动护理与吗丁啉,比较两组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及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胃乏力发生率为13.1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44%(P<0.05)。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丁啉结合早期活动护理可明显降低胃癌根治术胃乏力发生率,改善胃肠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助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胃肠类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学科协助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下床开始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腹胀评分、肠鸣音评分)、术前和术后24 h的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肠黏连、便秘、腹腔脓肿、下肢静脉血栓、出血、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下床开始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排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腹胀评分、肠鸣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四磨汤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在前列腺摘除术后对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疗效.方法 60例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四磨汤口服液)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腺摘除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胃肠功能恢复快,为临床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可早期进食提供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6.87±7.87)h,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23±5.14)h;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60.23±17.32)h,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7.23±16.31)h;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时间为(81.29±10.32)h,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时间为(55.25±11.29)h,两组患者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腹部手术后假性肠梗阻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II缶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均分。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法,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法,疗效显著,对老年患者的肠道恢复更有利,能够提高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2组术后营养状况,包括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结果 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予肠外营养支持,两组均为4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EORTC QLQ-C30问卷调查中,观察组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进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7例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的30例作为对照组,空肠造口的2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第8d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略低于对照组的1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更为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且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是较佳的肠内营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评价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方法将2008至2009年某医院4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术后24h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每日给予的热量、氮量相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成3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对照组(C),每组21例。EEN组按Witzel法留置空肠营养胃管,经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液体能全力(nutrison fibre),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共7天,对照组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结果 营养支持后BW、TSF、MAC、TP、Alb、TF等TPN组与对照组下降较EEN组明显(P<0.05);EEN与TPN均能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支持后LDH、GGT水平TPN组高于EEN组(P<0.05);与TPN组相比,EEN组 肠功能恢复快,(P<0.05)。结论 胃癌切除早期肠内营养可安全实施,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48例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及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 EN组与TPN组比较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14天,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胃腺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EN,对照组行肠外营养。观察2组体质量、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IgG、IgA、IgM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gG、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探索其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在术后16~20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每日给予的热量、氮量相等。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天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