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每组24例。西酞普兰组起始量为每天早晨顿服20mg,可根据病情加至40mg/d;阿米替林组起始量为25mg/d,可逐渐加至100~150mg,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进行HAMD评定,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9.2%)与阿米替林组(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治疗2周后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P〈0.05),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口干、嗜睡、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舍曲林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2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4.00%。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治疗效果经χ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舍曲林、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治疗组及西酞普兰治疗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治疗前、治疗6周及治疗12周评价疗效。结果西酞普兰组早期起效快于舍曲林组,但12周后有效率无明显差别,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剂量的舍曲林和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后,西酞普兰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少且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9例符合CCMD-3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效疗,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8%,舍曲林为77.4%,治疗结束后二者疗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酞普兰与舍曲林二者疗效相当,起效较快,二者不良反应轻微,是安全治疗抑郁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癫痫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86例癫痫性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对比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0%和74.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癫痫性抑郁障碍治疗,西酞普兰相比舍曲林疗效肯定,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俞广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4):48-50
目的 观察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邵武市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20例,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栓、调血脂、平衡水电解质以及降压等一系列常规治疗与健康宣教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舍曲林治疗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12.3±5.3)分、血清BDNF(13.6±3.2)ng/ml、hs-CRP(9.7±0.8)mg/L均优于对照组的(18.6±7.6)分、(9.6±1.8)ng/ml、(11.2±1.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的应用有助于提高BDNF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加速神经功能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多虑平组)。研究组每日晨服西酞普兰20mg;对照组口服多虑平25mg每日3次。两组连续服用4周。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抑郁症的总有效率为93.3%,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率93.4%;对照组抑郁症的有效率56.7%,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率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酞普兰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症症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有较大帮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3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4周,分别在治疗0、2、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t检验,治疗2周与4周时HAMD量表总分有显著性下降,治疗2周时HAMD量表6个因子分中焦虑/躯体化、迟缓2个因子分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时HAMD量表6个因子分的下降较治疗2周时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多虑平组)。研究组每日晨服西酞普兰20mg;对照组口服多虑平25mg每日3次。两组连续服用4周。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抑郁症的总有效率为93-3%,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率93.4%;对照组抑郁症的有效率56.7%,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率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酞普兰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症症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有较大帮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指南》2018,(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社交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00例社交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1周、2周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社交焦虑症的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可优先选用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符合CCMD-3脑卒中后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进行观察,疗程6周,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症状变化,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与氟西汀的总体临床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西酞普兰起效时间较氟西汀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对重度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5例抑郁症分为2组。观察组63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20mg,p0,qd,对照组62例给予舍曲林50~100mg,po,qd,疗程均为6周。结果:对抑郁症状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92%,两组差畀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伴随焦虑症状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74%,对照组为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当。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疗效相当,能有效治疗重度抑郁症及伴随焦虑症状,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指南》2017,(13)
目的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社交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近期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社交焦虑症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均50例。A组患者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口服舍曲林进行治疗。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的LSAS评分和HAMA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A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具有显著优势,P<0.05比较差异显著。组和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当,P>0.05比较差异显著。A组和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当,P>0.05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社交焦虑症能够取得相当的临床有效性和临床安全性,但是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相比具有起效更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LSAS评分和HAMA评分的效果,建议在临床上首选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对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在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舍曲林50~100mg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尼莫地平30mg/次,3次/d。两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AMD-17评分均显著降低,第6周显著低于第4周、第4周显著低于第2周、第2周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不仅具备良好的抗抑郁疗效,而且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36):5098-5101
目的:比较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资料,按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舍曲林片第1周起始剂量50 mg,每日1次,后每隔1周增加50 mg,最大剂量不超过200 mg;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第1周起始剂量10 mg,每日1次,后每隔1周增加10 mg,最大剂量不超过40 mg。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水平,并评价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BDNF及S100β水平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HAMD评分及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AMD评分、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血清5-HT、BDNF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5-HT、BDNF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S100β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显著优于帕罗西汀,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且二者在改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安全性方面相当。 相似文献
20.
文拉法辛缓释剂与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和西酞普兰组,疗程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为评定工具,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日常生活量表(ADL)半年后评定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6、8周末两组HAMD、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9.4%和5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对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