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咽通气道保护下行急诊置胃管洗胃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口咽通气道保护下行急诊置管洗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急性中毒需洗胃病人随机分为2组,使用传统金属开口器组70例,其中昏迷病人20例;使用口咽通气道组70例,其中昏迷病人22例.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2.34±1.22)s和(3.46±1.53)s,2组比较P<0.01;成功率分别为95.71%和71.43%,2组比较P<0.01;置胃管洗胃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口咽通气道保护下行急诊置胃管洗胃,提高了置胃管首次成功率,缩短了置胃管所需时间,减少了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洗胃过程中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轻了病人痛苦,节省人力,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方海霞 《现代保健》2010,(28):95-96
目的提高胃管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插管时的痛苦。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3月遵医嘱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饮水法插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法插置胃管。比较两组胃管插置成功率和插置胃管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插置胃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症状少,两组插置成功率及症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饮水法插置胃管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易瑜  李倩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813-4814
[目的]对中毒病人口、鼻两种置胃管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某院急诊科2008年6月~2009年1月所抢救的急性有机磷中毒、镇定药中毒、其他药物过量等100例病人随机分为鼻插法(50例)和口插法(50例)。[结果]将经鼻置胃管和经口用咽喉镜置胃管从一次成功率,恶心呕吐,鼻出血率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口用咽喉镜置胃管效果优于经鼻置胃管洗胃法。  相似文献   

4.
宫海斐  关瑜  孟燕 《医疗装备》2021,(4):142-143
目的观察改良型胃管固定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天津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选取完全相同的置管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胶带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型胃管固定方法,比较两组的胃管移位、意外脱管及皮肤刺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管移位率、意外脱管率及皮肤刺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胃管移位、意外脱管及皮肤刺激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彭贞 《工企医刊》2005,18(6):3-5
目的:探讨1%地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置胃管前应用对插管一次成功率及病人的反应等影响的效果比较。方法:将87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在置胃管前分别用1%地卡因、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滴入鼻腔咽喉部进行表面麻醉,观察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和对病人的刺激等影响。结果:1%地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胶棠鼻腔内给药与对照组(常规法置胃管)对置管一次性成功率、用药后及置管反应、鼻咽喉食管刺激症状相比较,均P〈O.Ol,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1%地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相比较P〉O.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讨论:二者在置胃管前应用均能提高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使用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盲法穿刺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我科需要PICC置管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经B超引导穿刺组和改良盲法穿刺组,每组各35例。记录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位置、上臂臂围、置管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皮下淤血率等资料。结果:改良盲法穿刺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位置、静脉炎发生率、皮下淤血率与经B超引导穿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盲法穿刺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经B超引导穿刺组(P0.001)。上臂臂围与改良盲法穿刺组一次成功率呈负相关(-0.475,P=0.004)。结论:改良盲法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成功率较高,且不增加并发症和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盲穿,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和出现出血、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及异位等并发症致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并发症意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等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两种置管方法对留置胃管患儿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需留置胃管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制订详细的护理干预对患儿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患儿舒适度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过程不适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留置胃管患儿的不良反应,增强患儿耐受力,提高置管质量,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及固定方式对发生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间留置胃管的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以及对照组(94例)。观察组使用聚氨酯材质的经鼻饲管,给予3M弹力胶布进行固定;对照组置管材料使用国产塑胶鼻胃管,使用普通胶布进行固定。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1%(P<0.05)。观察组置管后优良率为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11%(P<0.05)。结论需要对引起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及其发生原因进行正确分析,才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引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高龄患者胃管置管方法和相关护理.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2组方法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指压胃管置管法一次成功率高于传统置胃管法,是适用于高龄患者胃管留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汪倩 《现代养生》2022,(15):1240-1242
目的 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监测在昏迷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12月医院收治的62例留置胃管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胃管插管,观察组32例在PetCO2监测下进行胃管插管,对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置管期间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恶心呕吐等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O2监测在昏迷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球拍式肢体约束法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留置胃管的患儿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采用一般约束带约束肢体.观察组29例,应用球拍式约束法.比较两组患儿使用约束带方法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非计划性胃管拔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拍式肢体约束法能有效降低小儿非计划性胃管拔除率,增加舒适度;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早期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乳腺癌术后进行化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内置管化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对比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及总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早期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74.0%、总成功率91.0%,对照组分别为43.0%和69.0%,观察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3周创口感染率为1.0%,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应用超声引导下置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发生率及早期感染率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时改良穿刺法对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2例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PICC,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microcannula sheath technology,MST)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法。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穿刺疼痛程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7.0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PICC成功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现时疼痛状况及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分别为(1.94±0.36)、(1.87±0.3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0.41)、(3.06±0.38)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行PICC时采用改良穿刺法可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生理盐水作为插置胃管润滑剂的效果.方法:将110例需插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处理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润滑剂,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液体石蜡作为润滑剂,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生理盐水润滑组插管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应用生理盐水代替液体石蜡作为插置胃管润滑剂是简单、可行、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管置管不同长度对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咽下综合征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传统的置管长度置管和前额发际正中至剑突和脐部中点的长度置管进行洗胃,并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和再次呕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采用前额发际正中至剑突与脐部中点的长度置管进行洗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中改良洗胃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0月以来收治的80例咽下综合征的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经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洗胃方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观察组采用改良洗胃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的差距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平均洗胃时间和洗出新鲜血性液体情况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改良洗胃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洗胃时间,而且可以减少由于反复洗胃给新生儿带来的疼痛以及相关并发症等,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置胃管法的效果与常规法进行对照.方法:置胃管前用1%的地卡因药液对准咽部喷2~3喷,2~3分钟后将胃管置入至所需长度.结果:不适程度明显降低,包括:恶心、呕吐、呛咳等现象.结论:改良置胃管法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了成功率,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在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取常规置管,B组进行气囊放气,C组进行牵拉气管。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最低,B组其次,C组最高,A,B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恶心、呕吐、呛咳以及鼻咽部粘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其次为B组,A组最高。A,B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镇静状况下牵拉气管并且置入胃管的方法效果显著,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置管成功率均很高,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改良术在早产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出生的需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早产患儿8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40例,其中传统组对早产患儿实施常规的脐静脉置管及固定方法,改良组则采用实时超声引导法置管联合气门芯结扎方法固定,对比观察两组早产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脐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置管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期间早产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改良脐静脉置管术的早产患儿,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组,脐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短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而两组早产患儿置管后导管留置时间以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通过置管及固定方式的改良,能显著提高早产患儿脐静脉置管的效率,缩短置管的操作时间,早产患儿导管固定方便且牢固,不会影响置管后的导管留置时间,未增加早产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利于早产患儿的营养建立和健康成长,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