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募穴位于胸腹部,二者都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部位,与脏腑关系密切。脏腑发生疾病时,可在相应的背俞穴、募穴出现反应,某一脏腑有病时,可在相应的背俞穴、募穴进行治疗。俞募配穴法,是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常配合使用的临床配穴方法,其属于前后配穴法的范畴。五脏俞穴加膈俞穴由双侧肺、心、肝、脾、肾五脏的背俞穴加膈俞穴组成,可从整体上调节五脏、振奋人体正气,进而达到气血双调、阴阳平衡之目的。针刺五脏俞穴加膈俞穴可以达到阴病行阳的目的,从而治疗五脏虚损。刺募补虚法是王老用于调补“五劳七伤”之法,是通过刺激募穴达到深度调整脏腑精气,肃肺、养心、健脾、和胃、疏肝、补肾、理肠、利膀胱,补虚健体的治疗方法。应用的募穴包括:中府穴、膻中穴、巨阙穴、期门穴、章门穴、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中极穴。募穴既是脏腑气血汇聚之处,也是邪气外泄之门枢,刺之既可深度调整脏腑精气,补虚健体,也可祛除邪气、和畅六腑。临床将已故针灸大家王乐亭先生创制的五脏俞穴加膈俞穴及其刺募补虚法相配合,加减运用于虚实夹杂的多种疼痛类疾病的治疗中,通补兼施,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后中线各旁开1.5寸(约为30~40 mm,因其为同身寸计量法,具体刻度因人而异).王冰注:"谓五脏之背俞也,各挟脊相去同身寸之一寸半."《素问?气府论篇》记载,"挟脊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黄帝内经》提出背俞穴的位置,经历代医家逐渐完善了背俞穴的名称,至《千金方》最终完备了各背俞穴的具体名称及对应位置.背俞穴是脏腑病症的反应点,如《素问?空骨论篇》云:"灸寒热之法……视背俞陷者灸之";也是治疗脏腑疾病的特定穴位.《素问?长刺节论篇》云:"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临床运用背俞穴治疗各种由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五脏俞是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特殊穴位,针刺五脏俞的临床应用较广,由于对针刺的深度、角度、强度的把握不当,导致操作过程中偶有误刺内脏的报道,作者在临床中将传统的斜刺法改为直刺法,在患者充分放松、选穴准确、恰当地把握好针刺深度、掌握正确的持针方式和进针手法的基础上,发现五脏俞直刺较斜刺针感更强、操作更方便、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对《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斜刺”操作提出商榷。通过对胸椎部背俞穴的起源、针刺深度、针刺角度与方向等溯源,说明《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为了避免伤及内部脏器的斜刺操作,有违于《黄帝内经》背俞穴的形态、经脉循行走向的本义,不符合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针刺深度以及针刺操作规范。通过对胸椎部背俞穴针刺深度的现代研究,指出背俞穴针刺操作必须要掌握内脏准确的解剖位置以及规范的针刺深度与方向,才能避免针刺伤及内部脏器。  相似文献   

5.
对《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斜刺”操作提出商榷。通过对胸椎部背俞穴的起源、针刺深度、针刺角度与方向等溯源,说明《针灸学》教材胸椎部背俞穴为了避免伤及内部脏器的斜刺操作,有违于《黄帝内经》背俞穴的形态、经脉循行走向的本义,不符合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针刺深度以及针刺操作规范。通过对胸椎部背俞穴针刺深度的现代研究,指出背俞穴针刺操作必须要掌握内脏准确的解剖位置以及规范的针刺深度与方向,才能避免针刺伤及内部脏器。  相似文献   

6.
肺俞穴的古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之一,其定位为正坐或俯卧,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采用刺灸法向脊柱方向斜刺1.0~1.2寸为宜。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肺俞穴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通过临床大量的实践证明,其疗效显著。对肺俞穴的研究有利于临床针灸治疗选穴的准确性和客观化,更有助于针灸的经穴——脏腑效应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刺12胸椎以上背俞穴的安全针刺深度以指导临床。方法选择适合背俞穴针罐疗法的患者,进行辨敏探穴、在背俞穴敏感点采用直刺法针刺得气后,以卡尺测量得气后皮肤外的针体长度,以mm表示,然后以针体长度减去留在皮肤外的针体长度,即得出针刺深度,进行CT定位下验证针刺安全性。结果 12胸椎以上的肺、心、肝、脾俞穴以及膈俞、胃俞的针刺深度与标准的穴位危险深度相比,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背俞穴直刺法是安全的针刺技术。  相似文献   

8.
“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募”穴是脏腑经气汇集在胸腹部的穴位。二者位置都接近脏腑。在胸腹和背部的慎针部位,针刺不当则可能伤及脏腑,造成严重后果。病员也多有畏针,因而使针刺俞募穴的治各方法难于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导致气胸的临床浅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刺导致气胸的临床浅析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马丽张纯娟在临床上引起气胸的针刺部位,多在锁骨上区、胸背肋及脊柱两侧的穴位,如肩井、定喘、肺俞、心俞、膈俞穴等。由于施针者缺乏基本的解剖知识,或施针不慎,未根据患者体型的胖瘦选用适当长短的针,进针深浅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穴性和针刺深浅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经络系统的多样性、层次性的特点,从古今深浅刺法、不同深浅刺法对穴性的影响、现代临床研究等多方面探究针刺深浅与穴性之间的关系。结果:针刺深浅与穴性相关,针刺深浅不同可以发挥不同的穴位作用,调动不同的性能。结论:明确针刺深浅对发挥穴性的作用,为临床针刺深浅的选择提供参考,为提高针刺效果的精准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背俞穴的针刺十分小心,教科书及文献报道多采用斜刺。历来教科书规定,凡是十二胸椎以上的背俞穴,一律采用斜刺法,否则被视为操作失误,因此,背俞穴的针刺法一直以斜刺作为针刺标准。但背俞穴的作用却是一般穴位不能代替的,五脏六腑在背部膀胱经上均有相应的俞穴,  相似文献   

12.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称为背俞穴。背俞穴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可以调理五脏六腑气血,改变人体的病理状态,恢复五脏六腑正常功能,使人体阴阳气血得以平衡。经络瘀阻引起的病症以刺血疗法治疗有效。有些疑难杂症常规治疗无效时,背俞穴刺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肺结节、乳腺结节、肾囊肿、甲状腺结节等以背俞穴刺血治疗疗效迅速,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兆钢教授芒针治病善于辨证施治。首先以八纲辨证为总纲来确定治疗大法,即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杨师根据疾病所在的部位的深浅,强调针刺的方向和深度,采用了直接深透以及定向深透等刺法,运用非常轻巧的补虚泻实手法,通过经络感传,气至病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抗病治病目的。其次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确定腧穴处方。杨师制定了疏通枢纽、高位取穴、直达病所、以病为腧的取穴原则,芒针治病除选用一些重用穴外,还采用了创用穴,这些穴位在治疗前列腺病、胃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顽症痼疾方面,疗效显著。因人施治,精选不同的针刺手法,也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体现。根据人体的不同表现,在芒刺选用的穴位上施行不同的手法,同时变换针刺的方向、深度,针刺感应向不同的方面放射,通过经络感传,气至病所,抗病治病。  相似文献   

14.
失眠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失眠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多取与心、脾、肝、胆等脏腑相关的膀胱经背俞穴,任脉等在小腹部的穴位,踝以下脾、肾、胃经穴,以及头部穴。对于虚证,用钟刺补法或灸法;对于实证,用针刺泻法或刺血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直刺胆俞穴的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20名BMI在17.8 ~22.9范围的青年志愿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10人、女性组10人,应用MRI技术在横轴位测量胆俞穴的针刺深度,参考安全深度≤危险深度×75%计算.结果:①男性右侧穴位危险深度是(3.44±0.44)cm,安全深度是(2.58±0.33) cm;左侧穴位危险深度是(3.35 ±0.43) cm,安全深度是(2.51±0.32)cm.②女性右侧穴位危险深度是(2.98±0.30) cm,安全深度是(2.23±0.23) cm;左侧穴位危险深度是(2.89±0.29) cm,安全深度是(2.13±0.23) cm.③男性两侧穴位危险深度比较P >0.05,女性两侧穴位危险深度比较P>0.05,提示男或女左右侧胆俞穴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别.④男性左右两侧穴位危险深度分别与女性比较P <0.05,男性与女性在针刺胆俞穴的危险深度上有差别,提示胆俞穴直刺时应注意性别差异.结论:应用MRI测量直刺胆俞穴安全深度,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6.
透穴刺法,又名透针法、透刺法,是在传统的针灸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方法。“透穴”意味着针刺深度较深,跨经跨穴而刺,一针可通透多个穴位,或多经穴位,使其同时产生针感,加强得气力度,以有效地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眼科的前房出血是由于虹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前房而引起,最多见于虹膜炎症或外伤,后者尤为常见,由于血液与房水相混,使前房一片鲜血遮住瞳孔,所以中医称为“血灌瞳神”,造成患者视力障碍或失明。西医在前房积血3~5d无吸收好转或前房积血量>1/2~3/4,常用前房穿刺尿激酶生理盐水冲洗等手术办法治疗,本例采用针刺肝俞穴及配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效果显著。1肝俞穴取穴方法肝俞穴乃膀胱经穴,位于第9胸椎刺实下,旁开1.5寸(同身寸)。民间取穴时常采用:右眼伤,用患者左手绕颈向后背用力勾去,中指尖到达处即是穴位。左眼伤,用…  相似文献   

18.
刺灸方法正确与否,对于保证针灸安全和疗效,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在阐述穴位刺灸法时,大多没有阐明穴位的具体针刺方向及其与针刺深度的关系,不同针刺方向和深度的疗效差别,以及每一穴位的具体灸法等。不同的针刺角度,针感不同,则疗效也不同,应将主治与针刺角度结合起来介绍;不同的角度,其入针深度相同,但垂直深度不同,故应分别写明直刺和斜刺的具体尺寸;人有大小胖瘦,针刺深度用绝对尺寸表示,很不合理,而应改用同身寸来表示;灸法方法很多,一概言可灸或不可灸,不够具体,理应写明具体灸法。  相似文献   

19.
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注于体表的处所,也是针灸疗法施术的部位。俞穴即是穴位,俗称穴道。《内经》名俞(俞、输)穴或气穴。《针灸甲乙经》又叫孔穴。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孔隙的意思。俞穴分布在经络的体表循行路线上,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聚集、输注、出入的处所。它通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以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以接受各种刺激(如针刺、艾灸、按摩、角法、药敷等)以调整各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俞穴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俞穴是指“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主要是指十四经穴。狭义的俞穴是指分布在四肢的五脏五俞和六腑六俞、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的条文26条,而明确记载的具体针刺穴位仅有7个,分别是风池、风府、大椎、肺俞、肝俞、期门、关元,其中明确指出针刺的只有6个。这些穴位全部是特定穴,仲景重用特定穴,选穴少而精,治疗范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