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八卦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八卦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o CA评分、MMSE量表评分、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均P0.01),而血浆Hcy水平则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o CA评分、MMSE量表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采用八卦头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针刺效应。方法 60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并对治疗组30例患者进行红外热像仪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患侧阳白、地仓、合谷、太冲穴穴位表面温度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在改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比更有优势。针刺能提高阳白、地仓、合谷、太冲穴的皮肤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温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温针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徐骁  戴琴 《河南中医》2019,39(3):388-391
目的:观察补肾益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补肾益脑法方药。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肾益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和体征,降低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5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加高压氧辅助治疗,均10 d为1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其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Barthel指数对其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高压氧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提高其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五神针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肾精亏虚证疗效。方法:老年中风后认知障碍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1)、对照组(n=61)。两组中风后认知障碍患者依据指南行常规个体化方案,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片,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五神针治疗。两组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认知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肾精亏虚证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中风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总有效率93.44%高于对照组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简易智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肾精亏虚证评分减少,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椎动脉、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升高,丙二醛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五神针治疗老年中风后认知障碍肾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八卦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八卦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八卦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能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调神益智"针刺结合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9.4%,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显效率为55.6%,总有效率为80.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o CA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长,且治疗组分数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益智"针法结合尼莫地平片是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针药并用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0.
项针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项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乙酰胺吡咯烷酮片(脑复康)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第2个疗程后,运用MoCA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前后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MoCA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项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将2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与治疗组(116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实施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MES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FMA评分、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早期及时实施神经康复有助于脑功能重塑,加强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M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修正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全面衰退量表(GDS)分级评估,对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蕴红 《河北中医》2012,34(8):1191-1193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3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予早期平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81例单纯予平阴补阳针刺法,2组均连续治疗4周。评定2组治疗前后欧洲卒中临床神经缺损(ESS)、简式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ESS、FMA及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与西药治疗的疗效差别,探讨头针治疗VD的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头针组采用头针疗法,每日针刺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SF-36健康生活质量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头针组治疗后SF-36健康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药物组(P<0.05),头针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治疗VD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总体疗效较药物组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软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塞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以及NIHSS、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NIHSS、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显著缩短脑梗塞软瘫期,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针药组采用针刺醒脑开窍法结合头针,药物选用依达拉奉和血塞通:药物组与针药组所选药物相同。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进行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5.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0%,针药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1)。针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值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针药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发病48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6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针灸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针灸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恢复有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头针治疗肝肾亏虚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头针组和体针组.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lessed-Roth行为量表(Blessed-Roth Behavior Scale,BB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中医证候积分对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测定,并记录和统计得分.结果:头针组MMSE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显著优于体针组(P<0.01);而BBS和ADL评分头针组与体针组无明显差异(P>0.05).头针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体针组;头针组社会行为能力改善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显效率优于体针组,但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头针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中医证候、智能状态及社会行为能力,且该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不受体位限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奥拉西坦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口服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奥拉西坦治疗,疗程为4星期。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cy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cy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口服奥拉西坦是一种治疗VCIN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