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静辉  余怀生 《中国康复》2009,24(6):399-399
目的:观察耳石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PC-BPPV患者26例,分为A、B2组,均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B组加用Semont管石解脱法。结果:治疗1~3次后,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93.8%与80.0%,P<0.05)。结论:联合2种手法复位治疗PC-BPPV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李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38-8239
目的评价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08-2009-08治疗144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半规管耳石症假说,患者接受Epley复位法治疗,治疗结束24 h后复查并评价疗效。结果 13例患者的眩晕和眼震于治疗后立刻消失,111例24 h后消失,15例明显缓解,5例无效,无不良反应,治愈率86.1%,有效率10.4%,无效率3.5%。结论 Epley复位法对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有效,推荐作为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该病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方法应用Barbecue翻滚法、Gufon i疗法、Casan i解脱法对28例HC-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总痊愈率为60.7%,3个月后总痊愈率为78.6%,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治疗HC-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HC-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孟娟  尹蓉  郑虹  刘世喜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94-4195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对30例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治疗,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结果:30例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 22例(73.3%),水平半规管BPPV 4例(13.3%),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BPPV 4例(13.3%).治疗当日,症状完全消失者9例(30%),改善18例(60%),无效3例(10%).1周后痊愈19例(63.3%),改善9例(30%),无效2例(6.7%).3个月痊愈26例(86.7%),改善3例(10%),无效1例(6.7%).3个月内复发3例(10%),再次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效果好.结论:耳石复位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采用耳石复位技术对某院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就诊的4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进行治疗,并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治疗1周后,40例患者中痊愈32例(80.0%),改善5例(12.5%),无效3例(7.5%),一次性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结论耳石复位法对大多数后半规管BPPV患者有效,护理上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配合操作,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7例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病史采集和Dix-Hallpike检查及Roll maneuver(翻转试验)确诊为HC-BPPV的患者,根据眼震特点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结果 47例患者中38例为管结石症,9例为嵴顶结石症,管结石症患者治愈38例(100%),总有效率100%,首次治愈23例(60.5%),平均治愈次数1.51次;嵴顶结石症患者治愈8例(88.9%),有效1例(11.1%),总有效率100%,首次治愈3例(33.3%),平均治愈次数2.52次。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HC-BP-PV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发病率,经手法复位治疗后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变位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泰兴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8例PC-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68例Dix-Hallpike诱发试验均出现旋转向地性眼震.治疗组36例给予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20倒经1次治疗后症状消失,8例经2次治疗、6例经3次治疗后症状也消失,2例无效,总成功率为94.4%(34/36),对照组药物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20例,总成功率为62.5%(20/3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且安全、经济、方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Epley法)和嵴顶耳石解脱法(Semont法)两种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1月就诊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配到两个治疗组,分别采用Epley法和Semont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并随访3~12个月。结果两种方法的治愈有效率在治疗后1、2、3周,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方法治愈有效率相近。治疗时可先选用Epley法,疗效不佳,再选择Semont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李氏复位法、Epley法和Semont法三种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李氏法、Epley法和Sement法进行治疗,评定其疗效,随访6个月。结果三种方法治疗有效率在治疗后1、2、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治疗过程中仅3例出现呕吐,休息后好转。结论三种方法治疗有效率相近(P〉0.05),治疗时可依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复位法。  相似文献   

10.
Epley手法复位治疗垂直半规管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PV的年发病率为64/100000,在内科、神经内科和急诊室常可见到,占所有眩晕症的40%~50%,占周围性眩晕的60%。特点为眩晕发作持续短暂,通常数秒至1min,与头部位置的改变有关。大多数患者在坐起、躺下或前倾、后仰时出现,通过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目前BPPV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组胺类药物、血管扩张剂和镇静剂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HC-BPPV患者82例,登记临床基线资料,分析HC-BPPV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1)本组患者以位置性眩晕就诊者62例(75.6%),以位置性头晕就诊者12例(14.6%),以走路不稳就诊者8例(9.8%)。(2)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3 d内39例(47.6%),4~7 d 14例(17.1%),7~14 d 9例(11.0%),14 d 20例(24.4%)。(3)诱因:劳累43例(52.4%),睡眠障碍31例(37.8%),情绪波动10例(12.2%),头外伤6例(7.3%),前驱感染3例(3.7%)。(4)发作持续时间:持续数秒钟16例(19.5%),持续数10 sec~1 min钟35例(42.7%),持续1~2 min19例(23.2%),持续2~5 min 2例(2.4%),持续时间5 min 10例(12.2%)。(5)前庭双温检查:28例患者存在一侧前庭功能减低,其中22例(78.6%)与受累半规管侧别一致。(6)行Roll试验出现短暂向地性位置性眼震(DCPN)46例(56.1%),持续背地性DCPN 30例(36.6%),持续向地性DCPN 6例(7.3%),其中右侧受累50例(61.0%),左侧受累32例(39.0%)。(7)短暂向地性DCPN、持续向地性DCPN与持续背地性DCPN患者手法复位即时痊愈率分别为86.5%(45/52)、0%、73.3%(18/30),1周痊愈率分别为92.3%(48/52)、33.3%(2/6)、80.0%(24/30)。结论:HC-BP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有效,其中短暂向地性和持续背地性HC-BPPV患者手法复位有效率较高,持续向地性DCPN可能存在非耳石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传统Supine Roll Test(Pagnini-McClure Manoevre)方法进行改进,探讨其用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传统Supine Roll Test和改良Supine Roll Test(Modify Roll Test)方法共诊断出HSC-BPPV 238管,包括水平向地性眼震HSC-BPPV(geotropic HSC-BPPV)189管,水平背地性眼震HSC-BPPV(apogeotropic HSC-BPPV)49管。为减少因检查次序不同可能造成的诊断率误差,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9管,先进行传统Roll Test手法检查,而后进行Modify Roll Test方法验证;对照组:119管,先进行Modify Roll Test手法检查,而后进行传统Roll Test方法验证。Modify Roll Test手法:取仰卧正中头位并头垫高与水平呈30°角,其余操作步骤同传统Supine Roll Test。所有操作在视频眼震电图分析仪或Frenze眼震观察仪下进行。结果传统Roll Test诊断HSC-BPPV 201管,诊断率84.45%。Modify Roll Test诊断HSC-BPPV231管,诊断率97.05%。结论 Modify Roll Test可以提高HSC-BPPV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3):109-110,116
目的:探讨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用组与联合组,各51例。单用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联合组采用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症状轻重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8%,分别高于单用组的80.39%和78.43%(P<0.05);与单用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较低(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低于单用组的15.69%(P<0.05)。结论: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内耳前庭疾病,在眩晕疾病中约占20%~30%[1],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和眼震.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的检查和治疗.我们对我院2007年03月至2009年02月78例BPPV患者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体位改变时以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PV的年发病率约为64/100000,占所有眩晕症的20%,也是约半数耳源性眩晕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手法复位与诱发体位训练法对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的疗效,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共188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改良Epley手法治疗、改良Epley手法+诱发体位训练法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改良Epley手法+诱发体位训练法组总有效率95.74%(90例),高于改良Epley组的总有效率86.17%(81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Epley手法+诱发体位训练法复发率及复发≥3次发生率均比改良Epley组低(P<0.05)。结论改良Epley手法+诱发体位训练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诊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8%。结论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操作简便,安全快速,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一种由于头位或体位变动而激发的短暂眩晕,其中后半规管BPPV(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最常见,约占所有BPPV的85%~95%。因BPPV有一定的自愈倾向,早先曾有学者提出“Wait and See”或单纯限制体位的治疗策略,但BPPV导致的眩晕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引起焦虑,严重者甚至继发抑郁。随着耳石复位手法的发明及不断改良,目前,积极的复位治疗已成为共识。我们在已确诊的58例PC—BPPV患者分别采用Epley手法和李氏手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石移位手法对后半规管性、水平半规管性良性的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对21例病人进行治疗,每一治疗循环间隔3d。结果:17例患者的眩晕和眼震于治疗后立刻或1周内逐渐消失,治疗有效,另外4例无效:总有效率80.95%。结论: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用不同的耳石移位手法治疗,可作为门诊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n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C-BPPV)患者的眼震和管型受累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AC-BPPV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在眼震视图下行Dix-Hallpike试验,根据其眼震特征对其诊断,并采用Yacovino法对其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①本组20例患者中,左侧前半规管受累10例(50.0%),右侧前半规管受累5例(25.0%),侧别不能明确判定者5例(25.0%)。②眼震特征:Dix-Hallpike试验:单侧下跳性眼震11例(55.0%),单侧下跳伴扭转性眼震1例(5.0%),双侧下跳性眼震5例(25.0%),一侧下跳、另一侧下跳伴扭转性眼震2例(10.0%),双侧扭转伴下跳性眼震1例(5.0%)。坐起时出现眼震逆转5例(25.0%)。③Yacovino手法复位:首次手法复位治愈12例(60.0%),有效7例(35.0%),无效1例(5.0%)。1周后复查痊愈15例(75.0%),有效4例(20.0%),无效1例(5.0%)。结论:AC-BPPV患者在Dix-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