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理疗护理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将6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红外线理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敷。结果: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愈合率为81.25%,显效率为50%;对照组愈合率为62.5%,显效率为37.5%(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脂肪液化渗液消失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愈合例数较多,需二次清创缝合例数较少(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运用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理疗护理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确切。  相似文献   

2.
生肌白玉膏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肌白玉膏对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4年 4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 75例病例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n =38例 )撑开脂肪液化之切口 ,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的生肌白玉膏纱布填塞引流 ,隔日换药 1次。切口干燥后 ,用阔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对照组 (n =37例 )撑开脂肪液化之切口 ,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引流 ,隔日换药 1次。切口干燥后 ,用阔蝶形胶布拉拢固定或Ⅱ期缝合。 2组均辅以红外线照射理疗 ,每次 30分 ,每日 2次。结果 治疗组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时间 (16 .4± 7.8)d ,对照组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时间 (2 0 .3± 8.8)d。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5 .2 6 ,P <0 .0 5 )。结论 生肌白玉膏有润肤生肌收敛之功效 ,能减少渗液 ,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部正中切口护理中应用3M胶布联合液体敷料固定对皮肤的拉合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胸部正中切口感染需二期缝合的患者中抽取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使用3M胶布联合液体敷料固定方式。比较两组胶布更换间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满意度,皮肤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胶布更换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部正中切口护理中应用3M胶布联合液体敷料固定可延长胶布更换间隔、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改善患者切口愈合满意度、减少皮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中药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黄与芒硝进行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本院15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人随机分成中药外敷治疗组(7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76例).中药外敷治疗组手术后,每天进行全面消毒,将液化切口中的黄色液体挤出,之后再用大黄与芒硝以1∶4的比例配制外敷;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全面消毒之后,将液化切口扩张并挤出液体,并按时予以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级切口愈合率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中药外敷治疗组的愈合时间(5.14+1.54)d明显短于对照组(9.5±2.86)d的愈合时间(P <0.01);外敷治疗组的甲级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甲级愈合率(78.95%)(P<0.05).结论:使用大黄与芒硝进行外敷治疗,能够加快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进程,大大缩短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提高甲级愈合质量,减少脂肪液化,是一种简捷明了、方便易行、效果显著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黄配伍芒硝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33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用芒硝、大黄按比例与酒精混合成糊状,用无菌纱布包裹后外敷切口,1次/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及甲硝唑清洗切口,并用蝶形胶布粘贴闭合切口。结果:7d 后观察切口愈合率,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55%。结论:大黄芒硝对促进腹部切口愈合有良好效果,且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应用湿性敷料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实验组应用湿性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自制碘伏纱条换药。结果实验组在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应用湿性敷料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继发感染,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芒硝四黄散配合负压引流术(VSD)在腹部术后脂肪液化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的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局部切口换药,观察组在负压引流术基础上用芒硝四黄散外敷,观察两组切口治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芒硝四黄散外敷配合负压引流术对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显著、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效散治疗老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术区常规治疗,拆除局部缝合线,排出液化脂肪及渗出物。对照组15例彻底清创后内置胶皮引流条,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用蝶形胶布合拢切口。治疗组15例一效散(炉甘石煅,朱砂,冰片,滑石粉)调和适量香油,平铺于纱布,填充残腔。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切口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切口愈合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效散治疗老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满意,改善愈合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大黄血竭散外敷用于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腹部手术后伤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大黄血竭散外敷换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观察2组伤口愈合的情况及换药次数。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观察组29例,显效2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6.0±2.3)d;对照组29例,显效8例,有效17例,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6%,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3.0±4.6)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联合中药外敷换药可促进脂肪液化伤口、减少伤口换药次数,缩短其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肥胖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不良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肥胖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毒、拆线、填塞敷料及更换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局部注射,比较2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消失及切口愈合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切口渗液消失时间、换药次数、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乙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产褥病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术后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可减轻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对降低相关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散对腹部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5 87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 077例,对照组3 793例。2组患者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1次/d。观察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以大黄芒硝粉按1∶3比例混合装入无菌布袋,敷于腹部伤口敷料外,持续至伤口缝线拆除。比较2组伤口出现红肿、硬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达99.1%,对照组甲级愈合率90.7%,甲级愈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7.98%,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黄芒硝散外敷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观察不同方案对PSD近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四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降低(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三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针刺配合中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丽杰  董宇翔 《中医杂志》2012,53(2):139-141
目的 观察止遗安泉饮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针刺组34例、针药组41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止遗安泉饮水煎剂,早晚各100ml;针刺组取穴(前组):关元、中极、横骨、归来、三阴交(双侧),取穴(后组):双侧肾俞、腰眼、八髂、委中,前组与后组隔日交替针刺,每次留针20min;针药组口服止遗安泉饮配合针刺治疗.3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的每周遗尿次数及总体疗效,3个月后随访统计有效病例的巩固率、渐愈率及复发率. 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19例(57.6%),针刺组总有效20例(58.8%),针药组总有效40例(97.6%),针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遗尿次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遗尿次数针药组亦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3个月后随访针药组巩固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 止遗安泉饮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肯定,并优于单纯口服中药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菊苓方纱布敷料对低蛋白血症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8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低蛋白血症剖宫产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产妇术后换药时应用速愈贴覆盖伤口,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菊苓方纱布敷料覆盖伤口,2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前各换药1次,其余处理相同。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切口各症状评分、切口疼痛分级,统计2组切口表面红肿、硬结、渗液消退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换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及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前局部皮肤切口的颜色、肿胀、灼热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前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表面红肿、硬结及渗液消退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菊苓方纱布敷料+速愈贴能缩短低蛋白血症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高产妇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并与西药(nimodipine)进行对照,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智能的改善及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1),针药组优于西药组.从血浆心钠素含量看,VD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无显著区别(P>0.05);针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浆NAP均明显升高(P<0.01),这种升高效应以针药更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麝香外用治疗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拆除部分缝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内置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2次,直至伤口愈合,治疗过程中同时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抗生素;试验组不拆除缝线,挤压伤口排除渗液,内置少量麝香细小颗粒,外用纱条覆盖切口,每1,2日换药1次,直至切口愈合。结果:切口甲级愈合率试验组为90%,对照组为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8-16天,平均(12.8±0.3)天:对照组为15。28天,平均(21.3±0.4)天,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外用治疗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有助于切口愈合,并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型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o L  Wang LY  Cui Q  Xu Y  Yao LH 《中国针灸》2011,31(5):400-404
目的:探寻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型便秘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刺组、开塞露组,每组40例.4组患者均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基础上,针药组予针刺配合中药口服,针刺穴取少商、商阳、丰隆、天枢、支沟等,中药组成为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胆南星、全瓜蒌等;针刺组单纯给予针刺疗法;中药组单纯给予中药口服;开塞露组采用开塞露纳肛.比较治疗7天、21天后的排便间隔时间、便质情况、便秘疗效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7天后便秘总有效率针药组97.5%(39/40),明显优于中药组的87.5%(35/40)、针刺组82.5%(33/40)、开塞露组80.0%(32/40)(均P<0.05);治疗21天后便秘总有效率针药组92.5%(37/40),明显优于中药组82.5%(33/40)、针刺组80.0%(32/40)、开塞露组67.5%(27/40)(均P<0.01).4组治疗7天、21天的排便间隔时间及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药组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便秘效果确切,同时可以提高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提示针灸与中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18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眼药水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的自觉症状变化、SIT值和BUT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4%,对照组为12.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SIT分级和干眼症状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是一种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中,实施针刺结合中药内服外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采取针刺联合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中药内服外敷,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前,2组膝关节情况相比(P> 0.05);干预后,2组膝关节情况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僵硬评分、日常功能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法比较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方案对偏头痛患者5-HT、头痛发作频率、VAS评分及有效率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八大数据库,收集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干预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2021年12月,评价文献质量,运用Stata和Gemtc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纳入42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对5-HT影响上,与西药相比,单纯中药或针刺、针刺+中药方案疗效均显著,其中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升高偏头痛患者5-HT效果最优[SMD=2.02%,95% CI(0.86,3.18),P<0.01],其次为针刺[SMD=1.99%,95% CI(0.81,3.16),P<0.01],再次为中药[SMD=1.60%,95% CI(0.82,2.39),P<0.001],疗效排序依次为推拿+中药>针刺+中药>针刺>中药>推拿>灸法>西药。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上,针刺+中药的治疗方案效果最优[MD=-11.55,95% CI(-15.36,-7.74),P<0.001],其次为推拿+中药[MD=-9.05,95% CI(-14.37,-3.73),P<0.01],排序评价依次为针刺+中药>推拿+中药>针刺+推拿>推拿>中药>针刺>灸法>西药。在降低VAS评分上,单纯中药或针刺、灸法、针刺+中药以及针刺+推拿方案疗效均显著,针刺+推拿治疗方案降低偏头痛患者VAS评分最优[MD=-1.74,95% CI(-3.12,-0.37),P<0.01],其次为针刺+中药[MD=-1.72,95% CI(-2.52,-0.92),P<0.01],再次为单纯中药[MD=-1.53,95% CI(-2.11,-0.94),P<0.05],灸法[MD=-1.27,95% CI(-2.27,-0.27),P<0.05],单纯针刺[MD=-1.03,95% CI(-1.72,-0.34),P<0.05],疗效排序依次为针刺+推拿>针刺+中药>中药>灸法>针刺>推拿+中药>推拿>西药。有效率上,单纯中药、灸法、针刺+中药、针刺+推拿以及推拿+中药方案疗效均显著,推拿+中药方案有效率最高[MD=6.48,95% CI(2.66,15.81),P<0.001],其次为针刺+中药[MD=5.32,95% CI(2.62,10.83),P<0.01],再次为单纯中药[MD=4.74,95% CI(3.14,7.15),P<0.001],灸法[MD=3.71,95% CI(1.76,7.84),P=0.012],针刺+推拿[MD=3.49,95% CI(1.47,8.28),P<0.01],排序评价依次为推拿+中药>针刺+中药>中药>灸法>针刺+推拿>推拿>针刺>西药。结论 推拿+中药的结合方案在对偏头痛患者5-HT影响和临床有效率上具有优势,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上,针刺+中药在所有方案中可优先考虑,针刺和推拿联合减少发作次数显著,针对偏头痛发作频繁者可优先考虑采用该方案。考虑纳入文献偏倚缺陷,需谨慎使用研究结论,未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