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敦涛  王妍妮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76-1677
自杀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急危事件之一,也是精神疾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1].如何对该类患者自杀现象的发生进行很好地预防工作,已成为精神卫生领域中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2].现对本院2001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有自杀行为的32例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有精神疾病且具有自杀行为的住院患者32例中,男24例(75%),女8例(25%),年龄16~58岁,平均(32.8±11.3)岁.死亡3例,精神症状支配发生自杀危险者18例(56%);药物不良反应致自杀危险者4例(13%);负性心理反应引起自杀行为者6例(19%);受家庭社会因素产生自杀行为者2例(6%);性格特征所致自杀危险者2例(6%).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患者自杀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相关问题。方法调查80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记录自杀相关问题及相应临床资料。结果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8.7%、52.5%和27.5%。女性患者自杀行为明显多于男性。精神疾病家族史、自杀家族史均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多的自杀问题,特别对病程长、多次住院、具有精神疾病或自杀家族史者,更是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自杀行为是在个人性格缺陷、心理应激不良的基础上,加之家庭及社会不良因素刺激造成的。因此,自杀患者的救治不仅仅是解决躯体问题,还必须注重心理疏导,做好心理护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杜绝自杀事件的发生。本文对83例  相似文献   

4.
顺德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取的本地区的1245例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自杀意念的评定根据症状自评量表的90个项目中第15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项.结果 发现有自杀意念者占6.43%.成绩满意度、与父母关系、特殊嗜好、父母之间关系、就读学校类型、家庭主导地位与自杀意念有关联.结论 中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与多项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秋香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49-235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原因及规律,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 888例住院精神病人中20例有自杀行为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自杀者中,青春期者较多见,自杀行为多发生于疾病的初期与缓解期:以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多见;自缢是自杀的常见方式;自杀时间多在午夜以后.结论:住院精神病病人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加强安全措施,及早对病人采取预防措施及心理护理,可预防、降低患者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探讨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21.5%,进行过自杀的有15.8%.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自杀意念发生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家庭成员的支持、家庭和睦程度、与他人的关系等.结论 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与其影响因素联系密切,应根据其影响因素予以积极干预,从而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原因和方式,制订全方位的预防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优化防范预防护理对策。结果本组67例患者,65(97.01%)例自杀未遂,2例(2.99%)自杀后被抢救成功。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好转。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得到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并制定出护理对策。结论通过全面观察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心理,分析其自杀原因,制定更好的预防护理对策,降低患者的自杀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人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住院期间常可发生自杀行为.有资料表明,各类精神疾病总自杀率为51/10万,较一般人口高6倍到12倍[1].自杀是导致精神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给医院和患者的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引起了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我院自杀(包括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20例住院精神病人进行临床分析,便于今后更好的制定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自杀是急救医学范畴内常见的病种之一,而服毒自杀又是自杀行为中最常采用的手段。1988年1~7月,本院内科共抢救服毒自杀者25例,除积极抢救外,进行了心理分析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有助于避免自杀行为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0.
黄燕  杨波 《河北医药》2013,35(10):1580-158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1]。有研究显示,住院抑郁症患者中自杀问题严重,其中76.3%有过自杀意念[2]。自杀意念是指具有自杀的想法或倾向,不涉及自杀行为,当自杀意念较强时可导致自杀行为[3]。因此,应予以积极的评估及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失为预防抑郁症自杀的措施之一[4]。为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疗效及自杀意念的影响,作者对102例抑郁症伴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防生有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高校国防生519名,采用《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测试心身健康水平,将第63条目"有想死的念头"得分等于1分定义为有自杀意念。同时采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国防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0.3%,除呼吸系、消化系和皮肤因子外,有自杀意念组心身健康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健康因子以及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或0.01);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者的焦虑、抑郁与其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呈显著正相关(r=0.277~0.666,P〈0.05或0.01),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应激源与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分及躯体健康因子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292~0.691,P〈0.05或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心理防御不良分别进入以有自杀意念者的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健康因子、焦虑及抑郁因子分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P〈0.01)。结论国防生有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防御不良是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抑郁状况及原因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戒毒病人的抑郁情况。方法:从2006年9月-2009年3月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戒毒的550例病人中随机抽取300例病人进行抑郁状况调查。结果:300例调查对象中轻度情绪紊乱者34例(11.3%),临床临界抑郁34例(11.3%),中度抑郁54例(18%),严重抑郁40例(13.3%),极端抑郁17例(5.7%)。值得关注的是在抑郁原因的调查中,有63例病人认为自己正在受到惩罚,51例病人厌恨自己,19例病人有机会就自杀,15例病人想自杀。抑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社会歧视等,而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美沙酮门诊得到解决,应充分利用门诊的平台作用,加强对服药病人的心理卫生以及身心健康教育,尽可能降低抑郁的发生发展。结论:对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戒毒病人适时进行相关的心理行为干预,早期发现并给予心理疏导以及建议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有效预防或降低发生自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HIV/AIDS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74例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心理卫生状况的改变。结果:74例HIV/AIDS患者中,62例(86.11%)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对HIV/AID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建议对HIV/AIDS人群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配合临床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娄庆文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1-142
目的:分析比较职业高中学生体格检查中异常心电图的分布与变化趋势,为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和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918例职业高中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心电图资料,从异常心电图的分布、性别差异、心理障碍和情绪应激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异常心电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不同情况由“双心门诊”进行健康处方,然后进行心电图复查,将复查结果予以横向及纵向比较。结果:①各项异常心电图所占比例健康处方前后分别为窦性心律失常43.2%、17.3%;其他心律失常8.9%、14.4%;ST—T异常25.4%、34.6%;Q-T间期变化3.8%、3.9%;传导阻滞9.8%、14-4%;左室R波高电压7.0%、11.5%;其他1.9%、3.9%。②窦性心律失常健康处方前后变化明显,经统计学处理,P〈0.05,其他项目变化不明显;③ST—T异常、左室R波高电压学生中,具有家族冠心病史、糖尿病史、体重偏重、血压偏高等;④各项异常心电图男女比率,男性〉女性。结论:情绪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心电图异常变化密切相关,异常心电图变化以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遗传性和年轻化发展趋势,且男性异常心电图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陈彦侠  孔云  郏云美 《安徽医药》2014,(8):1598-1600
目的研究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状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该科收治的175例服毒自杀患者(观察A组)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对其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另选取68例服毒自杀患者作为观察B组,仅采取一般救治和心理护理,随访两组患者1年,观察两组患者再次服毒自杀率。结果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特点包括悲观失望、恐惧、自卑、意志消沉及孤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护理人员应先了解患者服毒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并与患者家属一起关心、爱护患者,肯定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让患者意识到服毒自杀的后果的严重性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随访1年期间,观察A组随访1年期间21例(12.00%)再次服毒自杀,观察B组18例(26.47%)再次服毒自杀,观察A组再次服毒自杀率明显低于观察B组(P〈0.05)。结论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存在不同的心理特点,临床上可因人而异的采用护理对策,不仅可取得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而且可降低再次服毒自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轻生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有轻生企图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2组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另给予心理干预。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应对因子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在解决问题、求助因子评分明显提高,自责、退避因子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轻生患者应对方式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制精神病病人的家属病耻感及有关因素。方法:调查127例住院3—30年的强制精神病病人及其家庭监护人,其中精神分裂症69例,癫痫性精神障碍35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1例,精神发育滞迟12例。采用Link的贬低一歧视感知量,对其家属作病耻感问卷(FSI)调查。结果:按住院时段总体家属病耻感评分,均分为2.53±0.26分,评分低于北京市某精神病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调查(2.60±0.40)分,与量表中点2.50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多元分析显示,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家属的低学历以及家庭的低收入是感知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论:病耻感依然普遍存在于监管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社会地位较高者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ersons with opiate use disorders, especially veterans. have a number of both chronic and acute indicators of risk for suicide, but are not typically screened for suicidal ideation on a routine basis, beyond initial evaluations. One hundred one veterans receiving treatment for opiate dependence at an urban VA medical center were screened for suicidal ideation. Over 24% reported some suicidal ideation. Current ide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pain, ongoing problems with street drugs. firearm ownership, and with having recently enrolled in treatment. It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recent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issues, especially depression, recurring troubling thoughts, hallucinations, loss of jobs, and conflicts with family members. Two veterans endorsing suicidal ideation required immediate hospitaliz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nd frequent screening for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treatment for opiate dependence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儿科病房护士108名和普通病房护士11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科病房护士的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分中除恐怖与精神病性2个因子分外,其余因子得分儿科病房护士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病房护士比较,儿科病房护士显示出较多的心理问题,常见的心理障碍为焦虑、抑郁及强迫。管理者及护理人员自身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和促进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Alcohol dependence is a potent risk factor for completed suicide and medically serious attempts, but data are limited on factors that distinguish risk within this high-risk popul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serious suicidal behavior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lcohol dependence. METHOD: Data on completed suicides and medically serious suicide attempters and controls were gathered in the Canterbury region of New Zealand, using psychological autopsy methodology. A subsample of adult alcoholic subjects was selected for analyses yielding 38 completed suicides, 62 medically serious suicide attempters and 46 community controls, all with alcohol dependence (past month). Multinomial logistic analyse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two case groups to controls on demographic and diagnostic variables. RESULTS: Mood disorders and financial difficulties were more frequent among medically serious attempters than controls. Completed suicides were older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be male, to have mood disorders, partner-relationship difficulties and other interpersonal life events than were controls. Completed suicides were older and more likely to be male than were medically serious attempters. CONCLUSIONS: Risk factors in alcoholic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reports based on general samples of suicide and medically serious suicide attempts. Suicide prevention efforts in alcoholics, if they are to be successful, must include a focus on depression as well as interpersonal factors, including partner-relationship difficul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