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抓主证、确立柴胡证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证主方,<伤寒论>中第101条日:"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汪苓友日:"柴胡证者,谓邪入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也.但见一证,谓或口苦,或咽干,目眩,或耳聋无闻,或肋下硬满,或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等".皮肤病虽有外在皮疹,重视局部辨证.然内治之基础与内科相同.见到"柴胡证"即可用小柴胡汤,并结合局部辨证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中有阳,其为病,每厥热相兼,寒热错杂.同时肝为风木之脏,开窍于目,风木之为病易出现眩晕、目疾等疾病,影响中土则出现蛔厥、腹痛、下痢之证.余曾用此方治疗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眩晕(美尼尔综合征)、胃脘痛(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合并憩室)、厥阴中风(持续低热)等证,取得了令人满意之效果.本篇就乌梅丸治疗上述病症介绍如下:眩晕之证已在眩晕证治中介绍、久痢已在"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中介绍,故不重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化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小柴胡汤化裁方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西药治疗,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化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优于西药组,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是经方中的著名效方,一般作为少阳证的主方。《伤寒论》中曾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论,本文拟对少阳病所见主要脉证,及小柴胡汤的临床指征加以讨论,管窥之见,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郑启仲教授认为,对此条文的理解,其核心应该是强调临床要坚持辨证论治原则,抓主症,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且要"知常达变",对于"一证",不必界定在《伤寒论》中所提及的适应小柴胡汤的某症某脉上,而是应该依据临证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去灵活把握。只要能真实反映少阳病的病机和本质的任何脉症,都应列入"一证"的范畴内,而不必所有当见症悉具。相反,如果病机不符,即使有相同的症状,也不可使用小柴胡汤。不仅小柴胡汤,《伤寒论》中其他经方,抑或后世时方的运用亦皆如此。附案例2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6.
胡希恕教授认为,小柴胡汤的病因在于人体正气虚,机体不能再体表驱邪外出,用参草枣健胃津液,扶助机体的正气把病邪阻在半表半里之位,这样就可以发挥柴胡、黄芩的祛邪作用,并指出只要疾病具有柴胡证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体现中医一方可治多种疾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为治少阳证而设,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和畅气机等作用,主治伤寒邪入少阳,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作者曾从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主任医师李玉彦,李老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对<伤寒论>研究精深,对柴胡方诊治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整理数例,以示其巧用经方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丰素娟 《中国药业》2000,9(7):39-40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及生姜、大枣组成,主治伤寒少阳证,被称为“和解表里之总方”。后世医籍中方剂以“小柴胡汤”名者尚有20余首,这些方剂虽与仲景方名同,实则有异,而其中大多数又是由仲景方衍化而来的,故分析诸小柴胡同名方与仲景方的衍化关系,既可加深对仲景小柴胡汤的认识,亦有神于其临证加减应用。今择其要者简述如下。1《太平圣惠方》卷9小柴胡汤,由仲景小柴胡汤方(以下简称“仲景方”)加赤芍、积实组成,用法中去枣。主治伤寒病六日,其病深结在脏,三阴三阳俱受病。仲…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3):57-60
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中有阳,其为病,每厥热相兼,寒热错杂。同时肝为风木之脏,开窍于目,风木之为病易出现眩晕、目疾等疾病,影响中土则出现蛔厥、腹痛、下痢之证。余曾用此方治疗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眩晕(美尼尔综合征)、胃脘痛(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合并憩室)、厥阴中风(持续低热)等证,取得了令人满意之效果。本篇就乌梅丸治疗上述病症介绍如下:眩晕之证已在眩晕证治中介绍、久痢已在“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中介绍,故不重述。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历来为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所重视,在原方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实用价值很高的方剂.近年来各类医药杂志发表了不少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各种疾病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经医药界许多老前辈的实践证明,小柴胡汤除用治传统医学中的少阳病外,还用以治疗急性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夜游或睡中喊叫、失眠、阳痿、遗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药仅七昧,组织严谨,是著名的和解剂,常用来治疗少阳正证、变证、热入血室等病证,笔者扩大其方应用范围,获益非浅。今据临床所得,举以数例,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2.
王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341-342
<正>"小柴胡汤"源于东汉张仲景撰《伤寒论》第97条,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之效,主治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或微黄腻,脉弦等症。本方疏透与清泄并用,胆胃兼调,寓扶正于祛邪之中,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笔者源其方义,随证加减,用于临床均获疗效。笔者选择临床实践中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的典型病例4例,将针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大鼠慢性氟中毒致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探讨小柴胡汤在对抗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为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柴胡汤实验组和小柴胡汤阴性对照组.以NaF溶液(100 mg/L)为氟源,建立慢性氟中毒大鼠模型.小柴胡汤实验组、小柴胡汤阴性对照组大鼠给予小柴胡汤中药...  相似文献   

14.
从三焦理论看“和剂”小柴胡汤的后世化裁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少阳三焦病机理论,对经方小柴胡汤的后世化裁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比较,展示了本方作为和法之祖,妙在疏气转枢而能兼通八法的化裁规律及证治基础,为发掘古典经方中所蕴藏的深厚的学术意义及广泛的运用价值,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姚丹 《北方药学》2021,18(7):75-76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连花清瘟胶囊联用小柴胡颗粒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研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后者进行连花清瘟胶囊联用小柴胡颗粒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有效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两组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t=11.296,P=0.000);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92%,高于对照组的83.05%(χ2=4.236,P=0.040).结论:对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连花清瘟胶囊以及小柴胡颗粒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病症,提升治疗有效性,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虽然巾医无慢性支气管炎之名,但与其相关的脉证有非常详尽的叙述,隶属于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迁延期则标本兼治",这是中医对其的治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9,(11):1506-1512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抗脓毒症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和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借助中药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TCMIP)进行小柴胡汤化学成分分析、疾病靶标预测、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中药-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的多维网络关系,对小柴胡汤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预测小柴胡汤的224个化学成分(包括柴胡皂苷、人参皂苷、甘草苷等)与脓毒症相关的118个核心靶标之间有相互作用,包括直接靶标血小板因子(PF)4、髓样分化因子(MYD)88、Toll样家族受体(TLR)4、CD14、一氧化氮合酶(NOS)3等,其抗脓毒症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应答、能量代谢等。结论:小柴胡汤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等从多层面、多途径、多通路实现其抗脓毒症的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小柴胡汤抗脓毒症潜在作用机制,为该方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万全辨治小儿惊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万全<幼科发挥>中有关小儿惊风的临床思路,万全根据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在小儿惊风的临床辨治中对惊风病因病机的分析、临证诊治、遣方用药均有其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医家治疗小儿惊风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的桃核承气汤是一首活血化瘀复方。后世医家宗本方之旨,加减变化,广泛应用临床各科,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均获得较好疗效。日本汉方医家对本方极为推崇,每见治验报道。现复习有关文献,结合个人临证治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著名方剂,功效为滋阴补肾,主治肾虚症,是治疗糖尿病的主方。糖尿病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在治法上《医学心悟》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由此强调了"滋"、"润"、"清"、"补"四法。孟河医派传承人主治中医师宋焱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引伸和创立辩证论治糖尿病,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