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彬  杨丽娟 《北京中医》2006,25(6):365-36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0例取百会、四神聪、肝俞、肾俞、神门,对照组20例取常规体穴,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的改变。从而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15%。结论取百会、四神聪、肝俞、肾俞、神门组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优于取常规体穴组,能大大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彬  杨丽娟 《北京中医药》2006,25(6):365-36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0例取百会、四神聪、肝俞、肾俞、神门,对照组20例取常规体穴,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的改变,从而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15%.结论取百会、四神聪、肝俞、肾俞、神门组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优于取常规体穴组,能大大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石力 《河北中医》2010,32(1):137-14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所致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以记忆、认知、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障碍为主要表现。VD属中医学痴呆范畴,中医学对痴呆早有认识,《医方集解》云:“肾精不足,则志气衰,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脑血管性痴呆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血管性痴呆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约占全部痴呆病人的10~20%。主要由脑动脉硬化与脑梗塞引起的脑功能全面衰退。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运用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0~60岁者11例,60...  相似文献   

5.
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治疗为观察组,设单纯都可喜为对照组,观察6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MMSE、HDS-R、ADL变化.结果:观察组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HDS-R的评分,改善ADL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为8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可改善VD患者的智能水平,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都可喜治疗.  相似文献   

6.
曹金梅 《中医研究》2006,19(7):62-62,F0003,F000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脑血管疾病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症的总称。患者有明显的认知、记忆、计算、思维、定向、判断等能力障碍,现已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问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针刺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对近十年来针刺治疗VD的临床与实验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针刺组施与“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对照组给与喜得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观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Bless行为量表(BBS)、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行为能力和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石杉碱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MMSE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波幅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头针组27例,体针组25例,对照组28例.头针组给予针刺头部穴区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躯体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都可喜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2%,体针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MMSE、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头针组与体针组MMSE及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头针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更显著,能明显改善MMSE及BI评分.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Ⅵ))是脑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受损而继发的高级神经功能减退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计算力、认知力、语言、社会生活能力的降低及性格、情感或人格等方面的改变。因此,血管性痴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认知功能,阻止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导师周晓卿是郑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他在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圭待诊学习.御敢王电向管件痴某的绨赊由Ⅱ下  相似文献   

11.
黄耀连  罗桂青  李磊 《光明中医》2016,(20):3055-3058
目的分析总结近10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痴呆为检索词,2006—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2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主要以治疗血管性痴呆为主,对其他分型的临床实验研究报道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为有系统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RCT),亦见有设置随访;其余则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和病例报告;但多为疗效观察研究,有关痴呆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无法客观评估临床疗效,机理探讨也欠深入。结论针刺疗法治疗痴呆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毒副作用小的优势,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及分型研究,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电项针配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常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基础上,观察电项针配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的患者80例为纳入对象,将其分为三组,电项针配合头针组27例,传统针刺组25例,对照组28例。三组采用MMSE、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电项针配合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2%,传统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1)。三组治疗前后MMSE、Barthel指数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电项针配合头针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传统针刺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电项针配合头针组与传统针刺组的各量表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组经治疗后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但电项针配合头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吕士琦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35-73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走罐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剌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经6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和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走罐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缓解后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偏头痛缓解后再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头痛缓解起效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平均起效时间为(0.8±1.7)h,对照组为(1.3±1.8)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缓解后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醒脑化痰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醒脑化痰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记忆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情况。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用醒脑化痰针法治疗,每日1次,留针30min;对照组服用哈伯因片,0.5mg,每日2次,疗程均为6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MMSE—R、ADL—R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51.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MMSE—R、ADL—R积分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化痰针法治疗VD安全有效,有利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针灸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针灸对手术后胃瘫的作用。方法运用针刺加电针、耳穴贴压及西医常规处理来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后,12例治愈,其中10日内恢复6例,加日内恢复4例,30日内恢复2例,3例无效。结论针灸疗法具有协调胃肠道神经和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手术后胃瘫时间长,且对促胃肠道动力药物疗效差的患者,应尽早运用针灸等综合治疗措施,以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199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1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状改善情况、ICI-Q-SF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急迫性尿失禁和尿急的症状、ICI-Q-SF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给予电针配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药物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雌二醇、24 h尿Ca/Cr值。结果针药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治疗后,与同期药物组比较,针药组患者血雌二醇升高(P<0.01),腰椎L1-4和右侧股骨骨密度(BMD)升高(P<0.05),24 h尿Ca/Cr值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姚岚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9):607-608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