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对照组(17例常规西药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至1年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排卵和妊娠等影响。结果治疗组排卵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妊娠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0.01相似文献   

2.
顾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41-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1.7%)、总有效率(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6.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将10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强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排卵率、妊娠率,治疗前后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直径,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克罗米芬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接收的9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观察组(戊酸雌二醇联合克罗米芬)与对照组(克罗米芬)各49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FSH值及LH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E2值高,妊娠率及排卵率高(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提高整体疗效,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贵港市妇幼保健院不孕不育专科门诊诊治的排卵功能障碍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63例(单纯西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及妊娠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可以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组使用补肾调经汤联合来曲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内分泌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及孕酮激素(P)水平变化、计算并比较两组排卵率、妊振率、早期流产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疗效68.2%高于对照组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CG、E2及P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HCG、E2及P激素水平与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G、E2及P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排卵率和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魏伟  王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51-52
目的:了解克罗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寻找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本科2009年1~12月收治17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97例和对照组81例,联合用药组97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81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与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妊娠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是有效的促排卵方法,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两种给药方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效果和方案选择.方法 选择2011年1~6月在本院就诊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60例,随机分成A(来曲唑组)、B(克罗米芬组)两组,分析该两种方案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 来曲唑组第一、第二周期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克罗米芬组.结论 来曲唑组临床疗效优于克罗米芬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枸橼酸氯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在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续用药5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戊酸雌二醇,在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用药,直至阴道B超检查显示卵泡成熟且排卵成功为止。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定期行阴道B超检查,以检查患者排卵情况,并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患者妊娠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受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2.73%、45.4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5例(9.09%)表现为头痛、腹痛及恶心,对照组3例(5.45%)表现为消化道不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氯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可有效促进排卵,提高受孕率,效果优于单用枸橼酸氯米芬,而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温肾调经助孕汤结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析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温肾调经助孕汤治疗对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而为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通过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从开始治疗至观察结束的1年内,排卵率为56.67%,治愈患者3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肾调经助孕汤结合中药人工周期与克罗米芬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前者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刁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8-3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就诊的11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采用西药调月经周期和促排卵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调经治疗。结果两组统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所致不孕症能提高患者的周期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评价西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炎症性不孕症的疗效和术后妊娠率。方法将2006年1月到2006年8月荆河卫生院收治的58例炎症性不孕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不孕症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与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克罗米芬治疗。评定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及排卵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排卵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受孕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受孕率,且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加味助孕汤联合补肾化瘀方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汝阳县妇幼保健院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96例,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补肾化瘀方+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助孕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治疗效果、妊娠率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及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70.83%(34/48)高于对照组的47.92%(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助孕汤联合补肾化瘀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孙平风  黄佳  庄元 《江西医药》2021,56(7):946-948,951
目的 对五积散联合促排卵药物来曲唑治疗痰湿型PCOS不孕症排卵障碍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的痰湿型PCOS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服用来曲唑,治疗组再加用五积散,对治疗前后LH、FSH、T、FPG、FINS水平变化进行监测,观察两组中医证候、排卵率、妊娠率及早期妊娠流产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所测血清LH、LH/FSH、T、FPG、FINS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血清FSH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降低了中医证候评分(P<0.05),而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加用五积散的治疗组提高了排卵率和妊娠率(P<0.05),且早期妊娠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积散联合来曲唑用于痰湿型PCOS不孕症的治疗,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66例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针刺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66例.观察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组:口服克罗米芬50 mg.评定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及排卵的情况.结果 两组排卵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的受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流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受孕率,且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剂量孕激素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 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黄体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妊娠率和排卵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2.50%(33/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 (P <0.05);观察组的妊娠率为65.00%(26/40),排卵率为72.50% (29/40),妊娠率和排卵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采用小剂量的孕激素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妊娠记排卵具有明显的促进与改善作用,从而提高妊娠率与排卵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妇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5月7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将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补肾调周法配合针刺、耳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势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提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性状表现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月经性状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效果好,患者月经性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4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成A、B两组,采用不同的方案来进行治疗。结果:A组25例患者采用服用中药调经贮运胶囊,受孕率为60%,B组16例患者采用注射西药人工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受孕率为25%。且B组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症(OHSS)2例,另外流产1例。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中,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效果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20.
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2例采用自拟具有疏肝、益肾、活血等功用的中药颗粒助孕方,和西药克罗米酚、绒毛膜促进腺激素(HCG)联合用药;与对照组60例单纯应用西药克罗米酚、HCG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102例有排卵者88例,占86.27%,妊娠64例占据62.74%,早产1例占1.56%,无效13例占12.74%;对照组60例,有排卵者49例占81.66%,妊娠25例占41.66%,其中自然流产9例占36%,无效11例占18.33%.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二组比较,治疗组的妊娠率及妊娠结局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明显的差异(P<0.05、P<0.005).排卵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