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微创穴位埋线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调节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脑部代谢,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感染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组30例补阳还五汤联合微创穴位埋线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20g,地龙、赤芍各15g,当归20g,桃仁、红花、川芎各1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微创穴位埋线,手足阳明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次性埋线针,直径0.7~0.9 mm,针长4~5cm;材料为PGLA生物可吸收线体,规格1/0~3/0,长度1~2cm。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迅速用腕力将针刺入皮下,并逐渐到达适宜深度。右手食指轻轻推动针芯至底部,将线体完全推入穴位,同时拇指和中指捏持针柄轻轻退出针体,重复压下针芯2~3次,确保线体完全推出。常规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9例,无变化2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基本痊愈0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14例,无变化8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Barthel评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微创穴位埋线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微创埋线技术与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创埋线是针灸治疗技术的发展。早期的穴位埋线由于痛苦较大,最初仅应用于疑难杂症如消化道溃疡、脊髓灰质炎和哮喘等疾病。在发展到微创埋线阶段之后,一次性专利埋线针和PGLA高分子埋线材料的研制成功和临床应用,克服了传统羊肠线经常发生的感染、过敏、结节和人体排异等缺点。微创埋线技术常用于以下脊柱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孙文善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46-746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夜间觉醒、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不高。引起失眠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分别称为情绪失眠和境遇性失眠,主要是由于情绪的波动或因客观环境发生变化而造成的。微创埋线采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和PGLA高分子线体进行治疗,操作方便,刺激柔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科技发展为穴位埋线注入了新的活力,埋线的方法随着针具的创新而创新,也随着线体的更新换代而变化,"一次性套管针"为代表的埋线方法均可适用于羊肠线、胶原蛋白线、PGLA线,但是羊肠线、胶原蛋白线逐渐被性能更优的PGA或者PGLA线替代是历史的大趋势,"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也必将成为临床操作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PGLA微创埋线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后遗症是指患者中风经过救治后所遗留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举步困难,手足拘挛,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以后脑组织缺血或感受血肿压迫推移,或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急性期后,偏瘫逐渐形成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的病理状态。微创埋线采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和PGLA高分子线体进行治疗,操作方便,刺激柔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微创埋线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创埋线疗法是应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将生物町降解材料埋植入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材料对局部或经穴的长期作用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在微创埋线疗法中,使用了埋线专用的一次性埋线针具,材料采用了现代生物医学材料,具有操作方便,治疗安全的特点,扩大了埋线疗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创埋线的进针和植线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创埋线技术作为一种方便安全的长效针灸治疗技术,整个操作过程并不复杂。和针刺技术一样,微创埋线的操作需要不断进行针刺手法和植入线体的练习,才能达到顺利植入线体,减少患者痛苦和提高疗效的目的。微创埋线针具和针灸针、注射器等器械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进针方式上也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18例门诊患者微创埋线治疗.选穴:埋线治疗选穴为患侧C5—6,C6-7夹脊穴,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局部萎缩明显取阿是穴。操作:一次性埋线针和医用可吸收PPDO线体(规格1/0.10mm)。取适当体位.碘伏消毒.消毒镊子将特制PPDO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根据穴位不同.左手绷紧或提捏起穴位处皮肤.右手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体,将线体留置于穴位内.拔出针头后,用棉棒按压穴位,敷以医用胶贴,10d1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9%。[结论]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18例门诊患者微创埋线治疗,选穴:埋线治疗选穴为患侧C5-6,C6-7夹脊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局部萎缩明显取阿是穴。操作:一次性埋线针和医用可吸收PPDO线体(规格1/0,10mm)。取适当体位,碘伏消毒,消毒镊子将特制PPDO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根据穴位不同,左手绷紧或提捏起穴位处皮肤,右手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体,将线体留置于穴位内,拔出针头后,用棉棒按压穴位,敷以医用胶贴,10d1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9%。[结论]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埋线技术是应用一次性微创器械将生物可降解材料植入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线体对局部或经穴的长期刺激作用代替针刺刺激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治疗技术。埋线技术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关于穴位埋线的不良反应却鲜见报道[1]。笔者从事针灸工作,临床上遇到一些穴位埋线不良反应的病例,并查阅近5年资料,将穴位埋线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几点粗浅的临床体会作一总结,希望引起同道重视,以期将埋线疗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十分常见.腰痛可见于许多疾病,如肾病、腰肌劳损、脊柱病变、外伤以及许多内科疾病均可引起腰痛.中医学则认为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腰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郑州市中医院针灸科苏永立主任擅长采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和PGLA高分子线体进行微创埋线治疗,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松解术联合新型生物材料PGLA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松解术配合PGLA微创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PGLA微创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1个月,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微针刀联PGLA微创埋线治疗黄褐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材质微创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在中脘、天枢、关元、带脉、丰隆、足三里行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羊肠线和假穴位埋线治疗,10d治疗1次,治疗9次后对肥胖指标、首次食欲降低时间、安全性进行评定.结果:PGLA组、羊肠线组体重及BMI下降,与假埋线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GLA组腰臀比下降,与假埋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GLA组、羊肠线组首次食欲降低时间与假埋线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羊肠线组出现压痛、红肿、硬结、轻度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PGLA组.结论:PGLA线体作为埋植材料,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羊肠线,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埋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病症状常为对称性,累及小关节如手的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跖趾关节,严重也可以波及肘、肩、踝、膝等大关节。1器材一次性微创埋线针,直径0.9 mm,江苏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PGLA线体,规格为2/0,10 mm,上海天清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产生刺激效应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的合理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足三里穴埋线前、埋线后8 h,埋线后第3、7、10、14天多个时间点埋线局部T2WI压脂及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所得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利用相关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并测量局部T2值,观察分析左侧足三里穴施行PGLA线体微创埋线后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①埋线前左侧足三里穴局部T2WI压脂像上未见异常信号,埋线后各时间点局部T2WI压脂像上均见到高信号,其中埋线后8 h、第3天、第7天局部信号强度无较大差别,埋线后第10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减弱,埋线后第14天局部信号强度明显减弱。②与埋线前比较,埋线后各时间点T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埋线后1周内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埋线后8 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T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埋线7d(1周)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埋线后第10天T2值与埋线后第7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后第14天(2周)T2值与埋线后第7天(1周)相比显著下降(P0.01)。结论:PGLA线体埋入后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存在刺激效应,且刺激效应具有一定时效性,其有效刺激时间约为2周,临床使用同规格型号的PGLA线体施行微创埋线时其合理的间隔周期建议为2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刺激效应存在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及其合理间隔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穴局部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T2加权成像(T2WI)压脂及T2图(T2-Mapping)8回波系列图像,所得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利用相关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后测量埋线局部T2值,分析PGLA线体微创埋线前、后三阴交穴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1)埋线前T2WI压脂像上未见异常信号,埋线后各时间点T2WI压脂像上均见到局部高信号,其中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局部信号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异,埋线后第10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减弱,埋线后第14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明显减弱。2)与埋线前比较,埋线后各时间点T2值均显著升高(P0.01);埋线后1周内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1周后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第10天与埋线后第7天相比T2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后第14天(2周)与埋线后第7天(1周)相比T2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的刺激效应客观存在且具有一定时效性,其有效刺激时间在14d左右,临床使用同规格型号的PGLA线体施行微创埋线时合理的埋植间隔周期应在14d左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PGLA对颈椎病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5例以颈痛为主诉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埋线组采用PGLA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埋线针针刺法(不埋线),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埋线组、针刺组与对照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在VAS及PPI评分上,治疗后埋线组及针刺组与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埋线组、针刺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7.1%,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4.3%,埋线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病疼痛的治疗作用来自于埋线材料PGLA对穴位的刺激而非单纯的埋线针损伤刺激,PGLA埋线治疗颈椎病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生物材料PGLA进行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PGLA埋线组采用PGLA埋线疗法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PGLA埋线组与针刺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PGLA埋线组在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计分方面与针刺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1);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而PGLA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9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GLA埋线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应用PGLA埋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微创埋线技术采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将一种体内可吸收的生物材料注入穴位内,借助材料对穴位的长期刺激替代每日的针灸治疗,实现长期“留针”效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内伤头痛62例,并与针刺治疗62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电阻抗法分析化痰消积方结合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 ethyl acetate lactide, PGLA)埋线、易医脐针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共纳入96例腹型肥胖患者,均来源自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中医科。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PGLA埋线组(32例)、埋线+脐针组(32例)、观察组(32例),PGLA埋线组采用PGLA埋线治疗,埋线+脐针组在PGLA埋线治疗的同时,采用易医脐针治疗,观察组在埋线+脐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化痰消积方治疗。3组分别治疗12周。观察3组入组前、治疗8周后胃热湿阻证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采用生物电阻抗原理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 VFA)、体脂含量(Body fat, BF)、体脂率(Body fat rate, PBF),并测量腰围(Waist circle, WC),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采用全自动分析生化仪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