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仙灵骨葆合阿仑磷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使用仙灵骨葆合阿仑磷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5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与对照组A、B,每组52例,治疗组使用仙灵骨葆胶囊合阿仑磷酸钠,对照组A单纯使用阿仑磷酸钠,对照组B单纯使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评价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的疼痛评分情况,并观察治疗6月前后骨密度的改变。结果:3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疼痛积分均有极显著的改善(均P<0.01),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相比,疼痛积分改善更明显(P<0.01,P<0.05);治疗6个月后,3组的疼痛积分改善更显著(均P<0.001),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相比,疼痛积分改善更明显(P<0.01,P<0.01)。治疗组腰椎与股骨颈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与治疗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对照组的骨密度与治疗前的差异不明显。结论:仙灵骨葆和阿仑磷酸钠合用对治疗骨质疏松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病程对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及MRI影像学图像特征分成新鲜骨折组(A组,n=30)、修复性骨折组(B组,n=23)和陈旧性骨折组(C组,n=20)3组。均予以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进行为期1 a随访,记录3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体局部Cobb’s角变化差异,对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评估情况,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得分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治疗后,C组椎体高度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其中A组增幅大于B组(P<0.05)。3治疗前,B组Cobb’s角最大,其次为A组,C组Cobb’s角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Cobb’s角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C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陈旧性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鲜骨折临床疗效更突出,手术风险更低,老年患者骨折后应当及时入院就诊并安排手术,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术后脉冲电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于本院行PKP的148例老年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高黏度PKP组(A组)、低黏度PKP组(B组)、高黏度PKP联合脉冲电治疗组(C组)和低黏度PKP联合脉冲电治疗组(D组),各37例。观察并对比四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腰椎骨密度,统计四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12个月,四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组治疗后1、3、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D组治疗后1、3、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1、12个月,四组患者的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C组治疗后1、12个月的ODI评分均低于A组(P0.05),D组治疗后1、12个月的ODI均低于B组(P0.05)。四组患者于治疗后1、12个月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A、B组患者治疗后3、12个月的腰椎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患者治疗后3、12个月的腰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C组治疗后3、12个月的骨密度均高于A组(P0.05),D组治疗后3、12个月的骨密度均高于B组(P0.05)。A组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渗漏率、椎旁渗漏率均明显低于B组,C组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渗漏率、椎旁渗漏率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使用高黏度骨水泥进行PKP治疗术后渗漏率更低,同时联合术后脉冲电治疗可更有效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 目的: 评估唑来磷酸钠对老年患者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的促进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2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并行 PKP 骨水泥技术治疗的病人,80例获得随访,依据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分为:治疗组 (静脉滴注唑来磷酸钠 口服钙剂)40例 ;对照组 (口服钙剂)40例 。分别于术后1个月、3 个月、6个月、12 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 ( VAS) 和骨密度来评价患者脊柱源性疼痛改善及骨质改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疼痛均得到迅速缓解。两组术后1个月、3 个月、6 个月和12 个月 VAS 评分、骨密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术后1月、3月、6月、12月疼痛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术后3个月起治疗组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唑来磷酸钠可明显提高PKP术后患者骨密度,预防骨量持续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减轻脊柱源性疼痛症状,预防再次骨折发生,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2例高龄(年龄>80)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后行常规性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肌肉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次,每天注射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1年,以家庭随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结果:两组术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骨密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I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促进高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结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A组(140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B组(36例)采用手术+常规治疗,观察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改善以及疼痛缓解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A、B两组疼痛均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前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4、8周两组疼痛评分差异较明显,(P<0.05)。治疗前后A、B两组骨质疏松程度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与8周时两组BMD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两组BMD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达到有效固定,结合积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改善、骨密度维持及骨折愈合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2例。A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B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与6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高于B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奈酸锶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雌性3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骨折组(A),骨质疏松性骨折组(B),雷奈酸锶干预组(C)。B、C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行假手术,所有大鼠于术后8周制作股骨中段横行骨折模型,克氏针固定,C组给予雷奈酸锶干预1g/(kg.d)。6周后取材,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检测骨折部位骨密度以及生物力学分析其最大载荷。结果①X线摄片提示B组大鼠骨折愈合进程较A组明显延迟,骨折线更为清晰,骨痂量较少,密度更低,连续性差,C组大鼠骨折愈合较B组大鼠略好,但仍未达到A组水平,X线评分结果 A组显著高于B、C组,C组显著高于B组(P<0.05);②骨密度检测结果:A组显著高于B、C组,C组显著高于B组(P<0.05);③生物力学检测结果: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C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进程较正常大鼠延迟,雷奈酸锶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伊班膦酸钠治疗乳腺癌术后内分泌疗法所致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6例乳腺癌术后内分泌疗法所致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n=23)采用碳酸钙片进行治疗,研究组(n=23)联合应用伊班膦酸钠与碳酸钙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研究组的股骨、腰椎密度以及TRACP、BG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的病人(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8.70%,对照组为13.04%,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治疗乳腺癌术后内分泌疗法所致的骨质疏松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骨钙素水平,增强骨密度,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67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分为两组,A组22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3 d内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和B组45例(单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随访统计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活动能力。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术前和术后1年患者腰椎骨密度。住院期间记录患者流感样症状、发热、肌肉骨骼疼痛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脊柱椎体再发骨折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显著降低,其中术后1周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ODI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年内无新发椎体骨质疏松骨折再次入院,复查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1年内新发椎体骨质疏松骨折8例,其中邻近椎体3例,非邻近椎体5例,骨密度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期间A组患者输注唑来膦酸后5例出现流感样症状,8例出现低热,3例出现肌肉骨骼疼痛不适不良反应。B组均无其他不良现象出现。术后1年随访期间A组无脊柱再发骨折,B组10例脊柱再发骨折。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再次骨折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手术采用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对照组(手术采用传统椎体后凸成形术),各30例。所有病人均获随访4~12个月。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ODI及VAS评分、伤椎Cobb角及前缘高度以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在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2组病人间VAS、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病人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2组病人在同一时间点的伤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obb角平均矫正值为(6.8±3.5)°,对照组为(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在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伤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为22.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避免了骨水泥渗漏,可应用于椎体后壁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及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PAF)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将167例PAF患者作为房颤组,随机分为3亚组:A组(倍他乐克组)、B组(参松养心胶囊组)、C组(两药均用组)。以50例无房颤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及无房颤组以及3亚组间治疗前、后Pd水平的差异。结果房颤组Pd高于无房颤组(P<0.01),治疗前A、B、C3亚组P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B、C3亚组治疗后Pd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A、B亚组间P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亚组Pd明显低于A、B亚组(P<0.01)。结论倍他乐克、参松养心胶囊联用更有助于预防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120例ASAⅠ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40例,均采取气管内插管全麻。A组在术前30min静注1mg/kg的氟比洛芬酯,手术后静注生理盐水10ml;B组在手术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手术后静注1mg/kg的氟比洛芬酯;C组在手术前后均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单盲评估患者术后0.5h、1h、2h、6h、12h、24h和48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24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沪〈0.05),B组0.5h、1h、2hVAS评分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h、12h、24h显著低于C组(均P〈0.05),3组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静脉应用有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见,对于创伤小的手术术后镇痛和多模式互补镇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一的术前静脉给药并不能减轻或抑制患者整个围术期疼痛.  相似文献   

14.
二甲双胍联合达因-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凤霞 《吉林医学》2007,28(1):50-51,53
目的:观察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达因-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PCOS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14例,口服二甲双胍联合达因-35治疗;B组16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C组10例,口服达因-35治疗。3组用药时间均为12周。测定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测量腰臀比值(WHR)及体重指数(BMI)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A组治疗后LH、LH/FSH、T及WH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B、C两组治疗后LH、LH/FSH、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WHR明显升高(P<0.05)。A、B、C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LH、LH/FSH及T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C组WHR明显高于A组(P<0.01),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二甲双胍联合达因-35治疗PCOS疗效优于单用口服二甲双胍或单用达因-35。  相似文献   

15.
赵迅  朗中兵 《重庆医学》2006,35(15):1386-1388
目的探讨氟胺酮与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ASAⅠ~Ⅱ级9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与C3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5%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然后硬膜外腔置管。A组于腰麻液中加入吗啡0.25mg,B组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C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加氟胺酮1.2mg/k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 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与A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msay评分和BCS评分两组明显高于B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而A组与C组相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和B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与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均有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术后镇静满意、患者感觉良好的优点,但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组,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2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每组10例,分别用超声引导和盲穿的方法进行小关节阻滞,观察患者穿刺时疼痛VAS评分、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CT证实),观察患者穿刺前及穿刺后30 min、1 d、2 d、6周时的VAS评分和疼痛缓解率〔(穿刺前VAS评分-穿刺后VAS评分)/穿刺前VAS评分〕、VAS评分减少≥3分及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结果 盲穿组穿刺时疼痛VAS评分为(3.3±0.4)分,超声组为(1.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及盲穿组穿刺时间分别为(206±27) s和(397±31) 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共进行了37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32个,成功率达86.5%。盲穿组共进行了35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11个,成功率为31.4%。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后30 min的VAS评分和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VAS评分减少≥3分的患者数分别为8、9、9、9例,而盲穿组分别为5、6、5、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分别为7、8、8、8例,而盲穿组分别为4、5、5、5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随访,超声组总体缓解率为(72.3±14.0)%,而盲穿组为(56.7±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穿刺针进行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准确性高,疼痛更轻微,耐受性更佳,可以缩短穿刺时间,且在穿刺后30 min的疗效优于盲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45例、针灸组41例。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SACS)、疼痛程度标尺法(VAS)、经颅多普勒(TCD)评价治疗结果。结果:针刀组和针灸组CSA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CSAC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CSA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VA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刀组TC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VS值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针刀组TCD平均血流速度(VM)中的基底动脉(BA)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及针刀组均能改善其CSACS评分、VAS评分及TCD指标,针刀组疗效优于针灸组,TCD可以作为评价CSA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开放式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结果、影像学指标以及VAS评分。 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 (视觉模拟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通常是高能量外力诱发的脊柱骨折,在伤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到马尾神经以及脊髓,而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创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降低患者疼痛情况,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针剂联合地佐辛注射液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镇痛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7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镇痛药物不同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帕瑞昔布钠+地佐辛注射液组(19例);B组为地佐辛注射液组(18例);C组为帕瑞昔布钠组(20例)。分析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等生理指标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感受;观察各组胃肠道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入院第1、3、7天采集A组患者静脉血测定,观察A组患者用药对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用药24 h外,A组各时间节点VAS评分均低于B、C组(均P<0.05);A 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均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均无呼吸及循环系统受抑制表现;A组患者第1、3、7天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针剂联合地佐辛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帕瑞昔布钠针剂及地佐辛注射液组。帕瑞昔布钠针剂联合地佐辛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镇痛。   相似文献   

20.
董吴平  程旋  曾献波 《安徽医学》2015,36(2):200-203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式在腰椎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82例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采用后路术式治疗,B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术式治疗, C组患者采用前路术式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Cobb角、血沉(ES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obb角和ESR较术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Cobb角和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obb角变化量和ESR变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2,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结核均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后路术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可作为腰椎结核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