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RV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疫情监测系统中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RV,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提取的RV-RNA做基因分型。结果 2009年调查地区各级监测医院共报告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儿童5893例,其中RV阳性2 303例,阳性率为39.1%。随着年龄增大,儿童RV阳性率逐渐减小,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月~(41.8%)和10月~(43.9%)两个季节腹泻儿童RV阳性率高于4月~(30.8%)和7月~(26.8%)(P〈0.01)。男性与女性患儿RV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抽取100份经ELISA检测RV阳性的2303份标本中,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4.0%,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2.0%。结论 RV是深圳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以G3型为主,可作为研究RV疫苗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2.
1980年我们曾证实轮状病毒(RV)是昆明地区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重要致病因子。随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此法简便,快速,其敏感性不低于电镜。 材料和方法 1.临床标本:1980年10月至1981年1月因患急性胃肠炎住院病儿的粪便标本,经提纯浓缩,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流动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41例流动儿童腹泻患者的人口资料学以及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诺如病毒(NVs)、星状病毒(AstV),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腺病毒(AdV)。结果 24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RV、NVs、AdV、AstV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56.0%(135/241),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3.6%(105/241)、11.2%(27/241)、7.9%(19/241)、6.6%(16/241)。27株NVs阳性毒株均为GII-4;19株AdV中14株为AdV-41型,并有AdV1、2、3、31型的散在感染;AstV感染15株,均为AstV-1型。结论病毒为流动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其他依次为NVs、AdV和AstV。  相似文献   

4.
1990年4月~1991年3月对广州市区两种不同来源的轮状病毒(RV)引起的腹泻儿童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门诊粪便标本88份,RV的检出率为18.18%,住院粪便标本168份,RV的检出率为32.1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在住院期间发生腹泻的儿童,RV的检出率为34.7%。从季节分布看,门诊患儿RV的检出率以冬季为高。20对母婴配对调查中,患儿RV阳性母亲的RV阳性数均高于阴性者。核酸电泳的基本模式为4-2-3-2型,以长型为主。母婴间的接触是RV腹泻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玉梅 《黑龙江医学》2007,31(6):472-472
轮状病毒(RV)感染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感染对象为6-24个月的儿童。乳胶法用于诊断RV感染,具有快速、价廉的特点,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粪便中含有多种杂质常干扰检测,结果敏感性低等。我们通过适当的粪便标本预处理解决了非特异凝集现象,同时检出阳性率由23%提高到31%,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ELISA法对广州市郊区农户家庭儿童和动物轮状病毒(RV)感染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共采样本308份,结果:人粪检出率2.5%,手拭子0.32%,家具0.3%,尘土0.3%,苍蝇9%,鸡10%,鸽20%,猫、狗未检出。儿童感染主要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提示RV在家庭环境中污染广泛;鸡、鸽可能是新发现的动物储存宿主,因此对人类RV感染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月份轮状病毒(RV)在婴幼儿腹泻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26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用胶体金法检测其RV抗原.结果 在226例婴幼儿腹泻的粪便标本中,共检测RV阳性78例,阳性率34.5%,不同性别间R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依然是秋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0至11月是感染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轮状病毒流行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近年来发现的无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根据其抗原不同,可分为A、B、C、D、E、F6个组。其中A组RV常引起婴幼儿和多种幼龄动物急性胃肠炎,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RV常在秋冬季引起流行,故在1999年10月~2001年3月的流行期间,对本院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了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和分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司马贯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59-2760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婴幼儿感染杯状病毒所致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我院采集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2354份,进行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检测分析。结果:2354份粪便标本中,RV阳性910份,阳性率为38.7%。G血清型检测355份标本,其中以G3型为主,占57.5%(204/355);对1444份RV阴性标本进行HuCV、AstV和AdeV检测,检出HuCV阳性511份,阳性率为35.4%;AstV阳性342份,阳性率为23.7%;检出AdeV阳性49份,阳性率为3.4%。结论: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感染杯状病毒所致肠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人类杯状病毒(HuCV)和星状病毒亦是引起急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解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杯状病毒在杭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肠炎中所占的比例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笔者对2006年9月~2008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312例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肠炎患儿粪便标本进行人类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及星状病毒检测,并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当前临床中寄生虫感染肠道的检验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10月间我院住院部及门诊送检的来自28300例患者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测粪便标本中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被检的28300例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成人检出寄生虫虫卵23例,其中钩虫虫卵检出11例,蛔虫虫卵检出8例;儿童检出寄生虫虫卵37例,其中蛲虫虫卵检出16例,蛔虫虫卵检出10例。结论:当前临床中寄生虫感染病原体以钩虫、蛲虫、蛔虫为主;成人与儿童寄生虫感染病原体种类有一定差别;临床上仍需注意寄生虫的检查,做好寄生虫的预防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呼和浩特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哨点医院监测系统及儿童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法对2016—2020年呼和浩特市病毒性腹泻哨点医院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及病原检测。结果 采集2016—2020年呼和浩特市5岁以下儿童因腹泻住院病例的粪便标本1 348份,阳性标本557份,阳性率为41.32%,男女比例为1.45∶1。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Rotavirus, RV)和诺如病毒(Norovirus, NV),其次为札如病毒(Sapovirus, SV)、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 EAdV)和星状病毒(Astrovirus, AstV),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的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86,P<0.05)。RV、NV和SV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的年龄为0~<36月龄。RV和NV的感染高峰主要在10~12月和2~4月,SV和EAdV感染的高峰主要在2~4月和8~10月,Ast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12月。结论 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13.
张静薇  吕艳  黄杰 《西部医学》2015,27(1):125-127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8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结果在1388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标本281例,阳性率为20.24%;其中12月份和1月份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8.67%和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共1039例婴幼儿中有236例RV阳性标本,占22.7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出的RV阳性标本中有男性患儿158例(19.95%),女性患儿123例(20.64%);患儿性别和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冬季12月~次年1月份最为集中,其中6个月至2岁年龄段为婴幼儿RV感染的高峰期。对腹泻患儿有必要进行轮状病毒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弯曲菌肠炎     
弯曲菌肠炎是人类一种肠道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空肠弯曲菌)。近年来,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由该菌所引起的急性肠炎日趋常见而引人注目。一、病原学简史空畅弯曲菌,在以前的医学文献中称为胎儿弧菌或相关弧菌,一直沿用至1972年。事实上,本世纪初就知道它能使多种动物流产,同时又是家禽的致病菌或正常寄居菌。1957年,King氏首先从病人血标本培养到该菌。嗣后,关于空肠弯曲菌可感染于人并引起败血病、脑膜炎、关节炎等肠道以外的感染亦相继报道。早在1954年就曾怀疑它可能是人类急性肠炎的病原体,因当时粪便标本培养阴性,故未深究。由于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发展,直到1972年才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首次分离出空肠弯曲菌。自1977年Skirrow改良培养方法而提高了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以来,许多国家先后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本菌。现已确认它是引起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检测粪便标本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诊断儿童Hp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门诊、住院的86例患儿怀疑Hp感染的粪便标本,同时与临床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13C-呼气试验)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以快速尿素酶试验、13C-尿素呼气试验联合检测阳性为Hp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HpSA试验诊断准确率90.7%.粪便抗原试验的敏感度为87.9%,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6.7%,阴性预测值为83.3%.经配对资料x2检验,HpSA检测与联合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P>0.05,x0.052=3.84).HpSA试验与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HpSA试验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P<0.05).结论:粪便标本HpSA试验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为新的简便易行的非侵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斑点热的主要宿主和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斑点热均系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类对其病原体的保存作用是次要的。斑点热的主要储存宿主是啮齿类动物 ,节肢动物是其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人可以被携带斑点热病原体的节肢动物叮咬或被其粪便污染伤品而感染本病。迄今发现的斑点热中 ,除了立克次体痘是由革螨叮咬传播 ,加利福尼亚鼠伤寒是由蚤叮咬或蚤粪传播外 ,其他斑点热均由蜱叮咬或蜱粪传播。人类只要在很好地识别了斑点热的宿主和媒介后 ,才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斑点热的防制。1 动物宿主斑点热立克次体 (SFGR)的动物宿主以脊柱动物为主 ,它们是媒介蜱的寄生和供血者 ,是蜱生存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3年~2015年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腹泻儿童的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门仍就诊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结果:39 199份粪便标本中,总阳性例数为5059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2.91%,其中RV阳性检出率为10.34%,Ad V阳性检出率为2.64%;男∶女=1.79∶1;不同月龄组中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9,P=0.000),其中12~23月龄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13.92%),48月龄组以上检出率最低(9.21%),RV在各月龄组的检出率均高于Ad V;RV在12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11月份,8月份阳性检出率最低;Ad V在6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5~7月呈现一个小高峰。结论:轮状病毒和肠腺病毒的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不容忽视。建议儿童出现腹泻症状时,应检测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住院患儿罹患人类星状病毒(H A stV)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并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进行比较。方法:对星状病毒感染和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患儿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和(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星状病毒。首先,检测每份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轮状病毒和细菌性病原体;随后,进一步检验轮状病毒和细菌性病原体阴性的粪便样本以明确其中是否存在人类星状病毒。本文将粪便样本呈现星状病毒阳性反应的患儿及其详细临床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结果:星状病毒感染患儿有29例(1.8%),被作为试验组;63例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便潜血关法与联苯胺法做对比分析。方法“对60例临床送检便潜血的粪便标本同时用上述两法进行检测。结果:60例便潜血粪便标本便潜血阳性检出率酶联法为23.4%,联苯胺法为40%;特异性试验中酶联法仅对人血蛋白阳性,而联苯胺法对人及动物的血红蛋白均为阳性。结论联苯胺法第三性虽高,但其特异性差,假阳性高;酶联法敏感快速快速,特异性强,是病人粪便潜血检查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20.
湖州地区儿童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Ra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每年世界范围内患RV腹泻的儿童达1.4亿,尽管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儿童可痊愈,但每年仍有大约87万儿童死于RV感染,因此,预防RV腹泻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扩大预防接种的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地区均开展了对儿童RV腹泻的监测,报告RV检出率约40%~60%,本文对湖州地区2007年患腹泻病住院的1020例儿童进行了RV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为本地区及我国儿童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